來源:經濟日報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對個人的職業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12月5日舉行的「贏未來:職業教育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來自不同國家的嘉賓探討了職業教育對於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面臨的挑戰,同時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認為,隨著自動化、AI、5G、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很多工作都會被自動化取代,雖然會有新的工作被創造出來,但是也給個人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技能提出了要求。這必然要求人們重視職業教育。
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發言
職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尼泊爾駐華大使利拉·馬尼·鮑德爾指出,職業教育與培訓可以幫助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工資水平,並且有助於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可以促進出口,以及促進經濟增長。這要求職業技能教育不斷地適應快速發生的技術變革。全球勞動組織主席、德國波恩大學教授克勞斯·齊默爾曼則認為,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優勢之一是其緊貼社會、企業、商業和行業,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希望加入到職業培訓裡,希望可以接受職業教育的原因。
尼泊爾駐華大使利拉·馬尼·鮑德爾發言
全球勞動組織主席、德國波恩大學教授克勞斯·齊默爾曼發言
世界技能組織前主席西蒙·巴特利表示,數字經濟時代,可能每個人的一生中將會從事6種不同的工作,但是目前學生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這是職業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職業教育需要切實加強產業融合、教學和企業界的融合,以及和中小企業的合作。除此之外,在職業教育培訓中,也需要學習一些文化課程,不能夠只教學生具體的技能,而是培養他們自我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世界技能組織前主席西蒙·巴特利發言
當前,職業教育的發展還面臨很多問題。荷蘭駐華大使賀偉民表示,目前我們的社會缺乏熟練的水管工、機械師、保姆、醫護人員等,這是世界面臨的問題,也是荷蘭職業教育方面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職業教育的項目要與當前的工種、行業緊密地相連,並且服務於當前社會需求。他介紹說,荷蘭的職業技術體制是確保職業培訓制度與勞動力市場從始至終緊密相連,各個行業的僱主、職業教育學校,以及一些社會合作夥伴緊密合作,共同開辦和提供職業教育,並且課程設置適應當地的勞動力市場,這樣能有助於解決需求與供給的失衡。
荷蘭駐華大使賀偉民發言
職業教育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把技術路徑和學術路徑平等對待,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表示,新加坡職業技術教育培訓是理工、職校、技校面對17-20歲學生進行的。學校必須要發展出除了純學術教育以外的培訓課程,開發出更加注重實踐的課程。他認為,人在人生每個階段都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進行再教育、再培訓,這樣才可以滿足社會在經濟發展方面的一些新的需求,不管一個人在進入社會前的起點是什麼樣的,都要給他提供可以幫助他持續進步的職業教育體系。
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發言
牛津大學教授蘇珊·詹姆斯·雷利指出,職業教育還面臨一個挑戰,是如何讓僱主更好參與到員工培訓,這是很多國家面臨的挑戰。她表示,英國有相關研究證明表明,與20年前相比,現在僱主在培訓員工上的投入更少了,並且員工培訓更加注重安全規範與上崗培訓。她指出,在僱主與學校、年輕人之間需要緊密協同過程,他們之間需要一個可信賴的合作溝通,需要支持年輕人探索他們的需求。
針對職業教育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許多嘉賓給出了他們的建議。馬來西亞教育部秘書長拿督默罕默德·噶扎裡·阿巴斯認為,職業教育要更加市場化,在政府主導之外,希望能夠有更多市場的力量主導,讓產業界更多地參與,在培訓和再培訓當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與政府一起聯手辦學、提供課程的設計。
馬來西亞教育部秘書長拿督默罕默德·噶扎裡·阿巴斯發言
美國教育發展中心主席大衛·奧芬森德指出,僱主的需求不再僅僅是某一項特定技能了,客戶服務能力、軟實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等都是未來僱主的新需求。世界職教院校與應用大學聯盟主席克雷格·羅伯遜也表示,職業教育需要綜合各方面,需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重點培養學生的批判學習、創造能力。
大衛·奧芬森德認為,職業教育學生和普通教育學生相比經常缺乏自信心,需要幫助他們培養建立自信心和軟實力。通過職業教育和企業合作,讓學生在企業實習,教師和企業共同創建、制定開發一些關注軟實力建設的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工作場所的需求,這對於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領導力非常重要,同時對於他們的財務知識,以及他們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