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大學到博士後,一路都很優秀,本人也比較低調。」武漢大學人事部副部長盧昌寧如此評價鄧鶴翔。
今年28歲的鄧鶴翔,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不到30歲就成為國內一流大學年輕的正教授,他的經歷引來大批網友關注,但同時也有不少質疑之聲。人民網記者試圖聯繫鄧鶴翔本人,但被告知其正在國外參加學術研討會。盧昌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正副教授年輕化是一個很好的趨勢,「人才選拔要不拘一格,年齡不是問題,我們主要看重的是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
年輕教授在武大並非個例 45歲以下教師超過60%
據報導,像鄧鶴翔這樣年輕的80後正教授和副教授,武漢大學一共有100餘位,其中10多餘位是正教授。
盧昌寧告訴記者,國家實施「***」以後,各地和各學校都有相應的引才計劃,重點是中青年。武大的引才計劃引進了不少「類似鄧鶴翔這樣的很優秀的人才」。另外,武大重視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在武大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所佔比例已經超過了60%,這佔很大的比例。學校共有3600多名老師,45歲以下的就有2100多位,有相當一部分是30多歲的青年教師」。
盧昌寧說,武大引進教師,有三個「三分之一」:海外三分之一,校外三分之一,校內三分之一。對青年教師的資助力度也比較大,每年會遴選資助100名左右「珞珈青年學者」,候選人的年齡必須在35歲以下。
鄧鶴翔成教授通過了「三關」
針對網絡上關於鄧鶴翔教授職稱評定的質疑,盧昌寧回應稱,正副教授,首先是崗位聘任制。根據需要,設若干個崗位教授,每一個崗位都有相應的聘任條件。「教授崗位主要是看學術水平,是否發表高水平文章,另外就是科研成果、科研項目的情況,還包括教學能力。在學校不只是從事科研,還有人才培養的要求,需要給本科生、研究生上滿一定的課時」。
據盧昌寧介紹,鄧鶴翔的教授職稱評定經過嚴格考核:先由所在學科學院教授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對他的學術水平、科研能力、教學水平做出評價,看其在對應教授崗位的條件是否符合,教學科研能力是否具備;然後由若干教授進行集體票決,得票率須超過三分之二;另外,在學校層面,特別是對海外引進人才,專門有一個由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專家顧問組,進行最後把關。
「專家顧問組裡還有校外的專家,學校給教授的崗位絕不是隨便給的,尤其是正教授。」 盧昌寧表示。
鄧鶴翔4月已到崗 將給本科生上課
談及對鄧鶴翔的印象,盧昌寧說,首先是學習背景很好,他從中學到大學再到出國留學都是很拔尖的人。「他中學的時候就很優秀,本科讀復旦大學,復旦畢業以後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研究生,博士畢業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美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勞倫斯重點實驗室搞做了三年的博士後,主要是在博士和博士後階段的成果非常突出。大家都知道他的簡歷,在《科學》發了兩篇文章和《自然》化學子刊發了一篇文章,這是很不容易的」。
「他是武漢人,本身也很願意在武大工作。」盧昌寧表示,「鄧鶴翔來我們武大工作是雙向選擇。」
據悉,鄧鶴翔已於今年4月全職到崗。「教授的課程,大的專業是無機化學,具體到教學任務,肯定也會給本科生上課。」盧昌寧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