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騰訊新聞「哈勃計劃」稿件,著作權歸津雲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津雲新聞記者 陳國亮 發自浙江杭州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杭州市蕭山區初中女生薑某某因感染狂犬病腦死亡,此事件在網絡上引發關注。但姜某某的父親姜先生16日下午在浙江省兒童醫院濱江院區接受津雲記者專訪時明確稱:不是百分百地確定他女兒目前是腦死亡狀態,她只是處於重度昏迷當中,各項生命體徵健全;而引發她重度昏迷的原因目前也不能百分百確定就是狂犬病,女兒到底有沒有患狂犬病,相關機構也不確定。
醫院診斷書沒寫「腦死亡」
「腦死亡?哪個部門說了腦死亡?」在與津雲記者的聊天中,姜先生激動地大聲叫起來?
姜先生告訴津雲記者,醫生在寫他女兒的診斷書時從來沒有寫過「腦死亡」。
津雲記者了解到,姜某某從患病開始到現在雖然一直在浙江省兒童醫院濱江院區治療,但期間為到康復醫院做高壓氧治療,曾於12月2日從浙江省兒童醫院出院,醫院在這天開出了一份出院記錄。津雲記者特意仔細看了這份出院記錄,發現在入院診斷和出院診斷兩欄都沒有寫「腦死亡」,整份出院記錄從頭到尾也沒有寫「腦死亡」。唯有在入院診斷一欄上寫有「休克」一詞。
姜先生稱,他女兒目前在醫院PICU治療,處於重度昏迷狀態,但據醫生稱各項生命體徵健全(有時不穩定)。「今天(16日)中午我跟醫生說是不是對各項生命體徵項目再重新檢測一下?醫生還在說那重新找一下專家。」姜先生說。
姜某某已經腦死亡這個說法的出處在哪裡?姜先生說他也知道。
網絡流傳的蕭山區疾控中心簡報
津雲記者了解到,媒體報導時最早稱姜某某已經腦死亡,引用的就是網絡上流傳的那份蕭山區疾控中心的簡報。蕭山區疾控中心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承認這份簡報出自自己單位。簡報上稱:「患者(姜某某)自(11月)13日開始逐漸進入昏迷狀態,16日開始出現瞳孔散大,目前已處於腦死亡狀態。」
對簡報上這個說法,在後來蕭山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來電與姜先生解釋時,姜先生曾經質問過:「你們的簡報上內容很多與事實不符。『腦死亡』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誰告訴你們的?」對方稱此事不是他經手,他也不是很清楚。
姜先生告訴津雲記者,他女兒到浙江省兒童醫院濱江院區治療後,醫生懷疑她是狂犬病,就按相關程序匯報給疾控機構。後來,杭州市疾控中心和杭州市濱江區疾控中心過來與醫院和姜先生接觸、了解情況。姜先生家庭住址是在杭州市蕭山區,蕭山區疾控中心一直到那份簡報出臺、洩露到網絡上為止,都沒有和姜先生進行接觸、了解情況。事後,他打電話12345投訴反映後,蕭山區疾控中心才來電聯繫和解釋。
是不是狂犬病 仍不能確定
姜某某目前不是腦死亡,而是處於重度昏迷狀態。那麼是因狂犬病導致的嗎?姜某某到底有沒有得狂犬病?
姜先生稱,這兩個問題,目前都不能百分百確定。
11月,在醫院醫生的介紹下,姜先生找了國內三家基因公司專門進行過狂犬病病毒項目的基因檢測。杭州那家 11 月 12 日出結果;上海那家送檢時間是 11 月 11 日,報告時間是 11 月 13 日。南京華大採樣時間是 11 月 17 日,報告時間是 11 月 19 日。前期上海、杭州的基因公司都沒有說有什麼病,沒有查到什麼明顯病毒。後來南京的華大抽了腦脊液、血和唾液三個標本,華大最後給姜先生開了4份報告,前面3份報告都沒有提到狂犬病病毒。第4份即補充報告上面說從唾液中檢測到了微量的狂犬病毒。
但是姜先生發現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南京華大基因的前3份報告,都有詳細的檢測者、審核者的人員籤名,後面還有一個紅色長方形的「南京華大醫學檢驗所報告專用章」。
正常的檢測報告
而檢測到微量的狂犬病毒的那份第4份即補充報告上,不但沒有檢測者、審核者的人員籤名,更沒有「南京華大醫學檢驗所報告專用章」。
無籤名、無章的報告單
姜先生看了這些報告單後心裡很鬱悶,給華大打了電話:「你如果確診有狂犬病病毒就把章給我蓋上,按照前面幾份的流程做,你蓋不了章的話,為什麼還收我錢?」據了解,腦脊液、血液和唾液三份樣本檢測共花了9000元。
「華大的答覆是一會兒不能百分百確定有狂犬病,一會兒又答覆關於狂犬病的章他們華大沒有權力蓋,只有疾控部門才有權力蓋。」
姜先生稱,後來,相關疾控中心根據華大的這份報告,認為他女兒患了狂犬病。
事實上,浙江省兒童醫院也根據華大的這份報告認為他女兒姜某某患了狂犬病。
津雲記者發現,12月2日浙江省兒童醫院開的那份出院記錄上,出院診斷一欄,出現了「狂犬病」。但是,雖然有狂犬病這個詞,也寫在這一欄的最前面,但這一欄上,醫生總共寫了18種病(姜某某目前患有18種病或症狀)。除了第一種的狂犬病,接下來先後是病毒性腦膜炎、血容量不足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姜先生稱,他女兒的重度昏迷也有可能是病毒性腦膜炎、血容量不足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引起的,醫生從來沒有與他說過他女兒重度昏迷就是因為狂犬病。「關於這個病因診斷,其實醫生自己也是一會兒把狂犬病放在第一位,一會兒又把它放在第七、第八位的。我把華大的相關報告上沒有籤名蓋章的事也和醫生說了,醫生雖然口頭上說過我女兒是狂犬病,但感覺醫生自己也不確定,只說不能排除狂犬病。」姜先生說。
浙江省兒童醫院濱江院區大門
姜先生認為目前不能確定他女兒患有狂犬病,還有幾個理由。
一是從他作為家長角度看,姜某某從發病以來沒有明顯地怕光、怕風、怕水等狂犬病症狀。
「醫生說不排除狂犬病,我反問說能不能百分百確定?他們說不能。醫生的話就是說結合臨床,說孩子怕風,怕光。他們說怕光是因為我女兒一開始進 ICU 人還清醒時曾在中午一點左右因為太陽很大,她讓護士幫忙把窗簾關一下。你說躺在病床上的人,太陽直照眼睛肯定都不舒服啊!從我在醫院觀察我女兒的經歷來看,她沒有明顯的怕光、怕風。」
第二個理由是,姜先生認為在他學習和掌握的關於狂犬病的相關知識中,真正的狂犬病患者從發病開始,死亡速度是很快的。「不超過7天,2018年蕭山區瓜瀝鎮那個病例只有3天,網絡上關於狂犬病案例的報導中都是短期內就死亡的。」
姜某某是11月6日突然不適,8日有嘔吐、頭痛、頭暈等症狀並去醫院。13日開始逐漸昏迷到現在。
第三個理由是,依據他女兒姜某某自己反映她曾經在今年7月份被家裡第二次領養的那條小狗碰過。姜先生稱,他女兒姜某某是11月8日凌晨發病的,但那條小狗到11月18日消失時都還沒事,不像有狂犬病的樣子,這不符合狂犬病的「十日觀察法」理論。
如真是狂犬病,病源又可能是哪裡?
蕭山區疾控中心的簡報:經調查,患者家今年 3 月曾從外撿回一隻流浪狗,因 4 月該犬出現亂咬犬籠等異常情況,持續約 2 天后,將該犬丟棄,不知去向。家屬否認患者曾被該犬致傷。今年 5 月患者家從朋友處帶回一隻小狗飼養,9 月該犬曾咬傷患者弟弟(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患者曾向家長說起自己在 7 月也曾被該犬傷過,但未予重視,故未處理傷口,未就診,未注射狂犬病疫苗。
姜先生沒有否認簡報上這段經歷描述的真實性。
姜先生與津雲記者探討說,第二次領養的那條小狗舔過他女兒手指甲邊上的倒刺,基本上是看不見傷口的,而且沒有出血;然後狗腳趾甲抓了她的手指甲,更沒有傷口。再加上第二次領養的這條小狗自己後來也沒有狂犬病的症狀,所以,他認為,要麼他女兒沒有得狂犬病;要麼如果是狂犬病,那麼狂犬病的病源很可能不是這條狗。
姜先生第二次領養的那條小狗
那病源在哪裡呢?
姜先生稱他家總共就養了這兩狗,或者是女兒還接觸過外面別的狗,或者不是狂犬病,而是別的疾病病毒。
至於他家領養的第一條狗,因為是流浪狗,看上去比較髒,姜先生把它關在狗籠裡面,不讓小孩碰。養了10來天,狗一直亂叫想出來,等到把它放出來,它就開心地搖尾巴。
不放棄治療,想求助更好機構
南京華大的報告出來後,醫院醫生每天見到姜先生都要問:「怎麼樣,還治嗎?」
姜先生表示為人父母,只要有千分之一的希望,就不能放棄,就要堅持下去。目前他女兒在PICU待一天就要五六千元,從發病到現在,轉院三家,醫藥費和相關的檢測已經花了不止20萬元。雖然他女兒現在重度昏迷,各項體徵不是很穩定,不能移動,但是他這幾天還是不斷打電話諮詢了北京、福建、上海的醫生,想找一家比目前這家醫院治療條件更好的醫院和專家。
12月16日下午,津雲記者在專訪姜先生的時候,不斷有姜先生的朋友和一些好心人士來電,稱在幫助尋找、聯繫上海更好的醫院和專家。
姜先生稱,從杭州到上海,走高速要2小時左右,而用直升機只要半小時,他已經聯繫好了直升機,一趟費用3萬元左右。他說,這3萬元他願意花。只要尋找、聯繫好上海更好的醫院,他馬上可以聯繫直升機。
他還想尋找一家比南京華大更權威的檢測機構,以弄清楚他女兒的病因到底是什麼,到底有沒有狂犬病?
姜先生也想通過津雲新聞向社會求助,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好心網友幫忙介紹、聯繫更好更權威的檢測機構和治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