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目前人民幣匯率制度適合當前國內外局勢

2021-02-25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我國已基本退出對匯率的常態化的幹預。大家知道,我國的匯率制度改革是從2005年7月21日開始的,這一次會議改革確定了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第二個重要的時間點是2016年3月17日,這一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每日的波動幅度由±1%擴大到±2%,這個擴大的浮動還是比較大的,而且一直延續至今。也就是說,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是每天允許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日波動幅度是±2%。

第三個重要的時間點是2015年8月11日,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811匯改」,這一次匯改最主要的是確定了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就是等於上一交易日的收盤價+一攬子貨幣匯率變動。那麼,這實際上是給商業銀行參考的,參考的是什麼呢?是他們第二天向人民銀行報中間價的參考,因為第二天上午9點有13家代表性的商業銀行向人民銀行報當天交易的中間價,人民銀行根據這13家報價行報的價格,去掉一個最高價,再去掉一個最低價,然後加權平均,在9點15分對外宣布,每天的9點30分就正式開始交易。

大家知道,「811匯改」以後我們面臨資本大量流出的情況,這是由當時國內外的一系列情況決定的,所以我們就在2017年5月引進了逆周期調節因子。引進這個逆周期調節因子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防止匯率的單邊貶值預期的超調和羊群效應,因為市場並非都是理性的,它有的時候會出現超調,會出現羊群效應,那麼這個時候中央銀行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對這一現象進行一些緩和,所以就引入了逆周期調節因子。也就是說,在各商業銀行上報的中間價的基礎上,中央銀行再加入一個因素,這個因素就是逆周期調節因子。逆周期調節因子是在2017年5月引入的,到現在為止實際上有三年多了。

在這三年多當中,我們運用過,但也不是總運用。尤其是最近大半年到近一年,我們已經基本上不再運用逆周期調節因子了,或者說運用的非常少了。所以說,近一年來,中央銀行已經基本退出了對匯率的常態化幹預,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甚至兌一攬子貨幣的匯率都是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係決定的,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我們已經實現了所謂的清潔匯率制度。

我的一個觀點是,沒有必要對目前的匯率制度做比較大的改動。原因我已經說了,我們目前已經基本退出了對匯率的幹預。但如果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輿論,而專家們也在討論,是不是需要對我們目前的匯率制度做改革,那麼我的態度是不反對。我覺得我們的匯率制度確實也需要深入地、細緻地進行改革,但是我覺得目前沒有必要對匯率制度做比較大的改動。因為如果目前對我們的匯率制度做比較大的改動,無非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匯率的波動幅度2%進行改動,還有一個就是對逆周期調節因子是不是需要保留進行改動。

現在有人說,我們國家應該實行完全清潔浮動的匯率制,甚至有人說這個完全清潔浮動的匯率制度應該較快的實行比較好。我不贊成這麼一種說法,因為完全清潔的匯率制度波動的浮動就必須超過2%,比如美國基本上每天允許波動的是±10%,只要在10%之內,美國中央銀行就不幹預,除非超過10%,但超過10%的情況在美國幾乎沒有發生過,甚至在經濟危機的時候也基本上沒有發生過。所以說美國確實是清潔浮動的匯率制度。而對於我國現在是不是需要宣布2%太窄,可以擴展到3%或4%,我認為不需要,目前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需要。因為首先我們最近幾年來,實際上我們的匯率制度在我們國家國內外的形勢下變化,我們的匯率變化還是比較多的,也是比較大的,但是幾乎沒有達到過每日波動幅度超過2%,甚至幾乎沒有接近2%的波動幅度。完全由市場供給關係決定的都沒有達到2%,所以這個2%對我們來說,在目前和未來的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已經夠了。

我們如果擴大匯率浮動幅度,反而可能會擾亂市場預期,本來2%蠻好的。你現在如果覺得可以3%或4%了,那麼各種各樣的市場的力量就會猜想,是不是中央銀行有意把匯率波動幅度擴大到3%或4%。絕對不是這樣,因為如果這樣的話反而會把市場的預期擾亂,鼓勵了外匯的投機。因為我們知道,實際上匯率說到底是為企業服務,為實體經濟服務。

對於企業來說,企業往往是希望匯率基本保持穩定。大家可以做個調查,調查進出口企業,問問他們是希望匯率大幅波動,還是希望匯率基本穩定。因為我是做過不少這方面的調查和研究的,絕大多數企業都是希望匯率是基本穩定的。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匯率的波動對企業經營的幹擾,企業就可以專注於自己的生產和經營,而不需要過度地去判斷匯率的趨勢。因為企業是搞經營的,如果通過匯率的波動來對企業的盈利或者虧損增多一個因素,會讓企業更累。

如果我們匯率波動幅度很大,大起大落,對企業反而是很不好的,而且企業很可能就不好好經營它的本業了,反而會利用匯率去套利。所以,我們如果真是站在企業和社會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反而應該穩定人民幣匯率。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說法,有的時候在各種的文章上,甚至於文件上,都會有這種說法,叫做「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我覺得這種說法沒有多大的錯誤,但是我覺得不是很恰當。而且,也沒有必要去多說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因為增強匯率彈性本身是市場的手,市場增強就增強,市場不需要就不增強,監管沒有必要強調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一般說來,任何一個中央銀行都希望本國貨幣能夠保持基本穩定,無論是對實體經濟、對企業,還是對金融市場,都是有利的。所以我說我們現在規定的每日的波動幅度在2%以內,在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是完全夠的,不需要再去宣布它擴大了。

第二,就是有沒有必要對我們的逆周期調節因子進行改革,也就是去掉逆周期調節因子。我覺得也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我們逆周期調節因子正好是一個手段,也就作為匯率超調或者出現羊群效應時我們保留的手段,至於我們用不用是另外一回事。我們已經將近一年基本不用了,也不是說絕對不用,雖然基本不用,但是可以讓它放著,一旦出現外匯市場的外匯大幅波動的時候,是可以運用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威懾的手段,是要告訴外匯市場不要太過於投機,否則我們可以運用逆周期調節因子來調節。當然,我們現在是儘可能地不去運用它,由市場外部的供求關係來決定匯率,但是這個手段是有必要保留的,不取消比較好。

這麼一來,兩個重大的改革,也就是我剛才說的2%的上下波浮和逆周期調節因子,屬於這兩個不進行大的改革,也就意味著我們目前的匯率制度沒有必要做比較大的改動。當然,我並不是反對對匯率制度進行改革。我反覆強調了,我們還是需要改革的,但是目前國內外的局勢決定了我們沒有必要對它做大的改革或大的改動。所以我說,目前的匯率制度是比較適合當前我國國內外情況的。

那麼有人說,我們要完全實行清潔浮動的匯率制度。實際上,宣布匯率自由浮動的國家也會幹預外匯市場,不要以為完成實行清潔浮動的匯率制度的國家就不會幹預外匯市場,不是這樣的。現在和外匯有關的或者和匯率浮動有關的文件也好、教科書也好,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骯髒浮動,一種是清潔浮動。我不大讚成骯髒浮動這個詞彙,大概是翻譯過來的,因為給人感覺骯髒不如清潔,所以骯髒浮動應變為清潔浮動。

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所謂清潔浮動就是完全不幹預,所謂骯髒浮動就是在需要的時候,中央銀行外匯當局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或者幹預,這就被稱為「骯髒幹預」,我認為不應該翻譯成「骯髒幹預」,應該翻譯成「非清潔浮動」,這個我覺得比較好。因為實際上,哪怕是已經宣布了清潔浮動的國家,它在必要的時候也會進行外匯市場的幹預,這個例子非常多的。我舉兩個簡單的例子:日本是宣布了清潔浮動制度的國家,但其在2003年為避免日元一次性升值,一次性買入了1500億美元,這就是非常明顯的幹預;2010年歐債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為避免資金大量流入瑞士,使瑞士法郎大幅高估,導致通貨緊縮,瑞士央行於2011年9月設定了瑞士法郎兌歐元匯率的上限,而設定上限就是一種幹預,不能超過這個上限,目的是為了緩解通縮壓力,實際上這時候瑞士也已經完全宣布了清潔浮動,也就是說,宣布了清潔浮動不等於不能進行幹預。

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中間狀況的匯率制度。這裡我想做一個國際比較。這個國際比較對目前是比較有意義的,讓我們來看一下世界的匯率制度的變化發展趨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它的成員國不同的匯率制度佔比的分布,每年都有統計。我們看最近十年,2009年到2019年,IMF成員國不同匯率制度佔比的分布,每一列加在一起基本上都等於100%,因為這個分布,國家基本上都是100%,但是每一項分布是不同的,匯率制度有很多種,你可以把它分成十種以上,但是主要是三種:第一種是固定匯率制度,第二種就是類似於我國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第三就是浮動匯率制度,類似美國這樣的,就基本上是完全浮動的匯率制度。

讓我們來看這三種制度在最近十年中各國家的佔比怎樣。首先是盯住匯率制度,盯住匯率制度實際上就是固定匯率制度,2009年的佔比為12.2%,到了2019年是12.5%,也就是說固定匯率制度佔比的國家是在提高的,在上升的。

接著讓我們來看軟盯住匯率制度,軟盯住匯率制度就類似於我國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它是浮動匯率制度,但是是有管理的,所以是軟,而不是硬盯住,軟盯住匯率制度在2009年的佔比是34.6%,十年以後增加到了46.4%,幾乎增加了20個百分點,這個增加的幅度是非常快的。那麼,軟盯住匯率制度裡面還有一項叫穩定化安排,它是針對軟盯住匯率制度的穩定化安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6年8月的時候,把我國的匯率制度歸類為軟盯住匯率制度當中的穩定化安排,這類佔比在2009年的時候是6.9%,十年以後增加到了13%,幾乎是翻了一番,說明像我們國家這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最近十年當中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當中的佔比是大幅度提升的,幾乎提升了近一倍,軟盯住匯率制度也提升了近20個百分點。

最後,讓我們來看浮動匯率制度。浮動匯率制度2009年的佔比是比較高的,佔了42%,幾乎是所有匯率制度中佔比最高的。但是十年以後,佔比只有34.4%,下降了5.6個百分點。而完全清潔浮動得匯率制度得佔比也是下降的,由17.6%下降到了16.1%,下降1.5個百分點。

總的來說,採取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佔比在減少,採取規定匯率的國家佔比在增加,尤其是採取像我國這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在大幅度的提高,這說明了說明了整個世界的匯率制度的變化趨勢是大家越來越向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麼一種制度方向靠攏。也就是說,並不是完全的所謂的清潔浮動匯率制度一放了之,而是對本國的匯率制度有一定的管理,或者是適當的幹預。

關注短期資金大量流入和人民幣過快增值。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有一個觀察,我覺得未來資本流入可能會進一步加大。我們國家曾經在一段時間內出現過雙順差,也就是說資本上和資金上的雙順差,尤其是在1999年到2014年這五年中,和2017年到2019年這兩三年中,我們持續的資本項目和經常項目的雙順差,這其中也有所變化,單順差也有。有的時候個別月份,兩個都逆差的也有,但這是個別例子,基本上以雙順差或者單順差為主。總體講,我們是以順差為主的,2020年1月8月,銀行待客結售匯順差累計達到504.28億美元,這個順差是比較大的,那麼最近公布的數據,7月份外資淨增持A股104億元,這是通過(路股通)來增持的,境外機構單月增持債券1649億元。大家現在都有這個感覺,就是外資增持中國的債券在最近一段時間是大幅增加的。8月份本項資金雖然有小幅度流出,但是境外機構繼續增持人民幣債券合計達到了1370.7億元,接近1400億元。

還有外匯儲備,外匯儲備也比較能反映資金流向。8月我國外匯儲備餘額達到3.16萬億美元,比上個月增加了102億美元,已經連續五個月上升了。大家知道,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的外匯儲備才3萬億美元或者剛剛過,最近半年來,我們的外匯儲備不僅增加了,現在已經連續五個月增加到了3.16萬億美元,我估計未來一段時間,外匯儲備繼續增加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這說明了什麼,我剛才舉了幾個例子,都說明了短期資金可能流入的壓力會比較大,那麼短期資金流入壓力呢?大家都知道,它可能會提高輸入性的通脹壓力,因為短期資金流入以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要變成人民幣的投放的,也就是說它會使得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就會引起通貨膨脹,或者推高國內的資產價格,也就是樓市、股市等資產價格,所以這個也是應該引起關注的。

最後,我想講近期的人民幣匯率升值趨勢問題。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升值趨勢比較明顯,7月上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突破了7的關口。前一段時間,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時候,最多的時候幾乎是達到了7.2,就是1美元兌人民幣差不多在7.2元左右,但是7月份開始,已經升到過7.0了,8月份無論是人民幣兌美元的雙邊匯率還是人民幣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都表現出明顯的升值。8月31號,人民幣兌美元在岸、離岸雙匯率雙雙突破了6.8。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已經升到了6.76,而且根據目前的趨勢,人民幣兌美元的進一步升值也是完全可能的,這也是大多數專家所判斷的。所以我說,我們目前應該關注短期資金的大量流入和人民幣過快升值。

現在有一種個別說法,說是對於資本帳戶的雙向開放,尤其是資本帳戶的一定程度的平穩的開放,有人不怎麼贊成,因為他們認為,資本帳戶如果開放以後,是不能夠收回的,如果收回,對國家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因為無論是國際貨幣資金組織,還是其他國家,實際上都從來沒有規定過。資本帳戶哪怕開放了以後,在需要的時候還是可以進行一定的管理或者管制措施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過關於資本帳戶開放的要求。因為,實際上先例也很多,其他國家必要的時候往往也實行,或者也恢復資本管制,當大量資本,短期資本流入的時候,可以實行無息準備金或者宏觀審慎稅等風險管控措施。比如說冰島曾經在2016年,對部分流入外資收取高達75%的無息準備金,儲蓄一年以後就降低到了40%,就是為了反對短期資金大量流入和流出;韓國2011年開始對銀行非存款外匯負債收取宏觀審慎稅,對銀行的這個負債並不一定都是存款,還有債券等,負債期限越長,稅率越低,負債不到六個月,稅率就高達1%,這和剛才我說的冰島的情況是一樣的,它希望流入的負債期限要長,不能太短,短的話就收取比較高的宏觀審慎稅,負債不到六個月,稅率就高達1%,如果負債時間長了,稅率可能相對的就會比較低。這些例子都是可供我們選擇、參考或借鑑,並不是說現在必須實行這樣的手段,而是這樣的手段在國際上也是通用的,也是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採用的。

總的來講就是說,我們毫無疑問是歡迎外資流入的,但是我們歡迎對我們國家的經濟進行直接投資的外資流入,不歡迎短期的投機資金流入。投機資金的短期流入意味著很可能過一段時間以後會大量流出,短期的大量流入和短期大量流出一定是在金融市場,不會投入實體經濟,這樣一來,對我國金融市場是一種擾亂,對我國的貨幣政策,包括對我國家經濟運行狀況、通貨膨脹等都是不利的。

我們非常歡迎長期資金的流入投入我們的實體經濟,同樣的,也鼓勵我國的資金走出去進行直接投資,而不是去進行短期的投機,比如說炒房地產,或者買賣藝術品之類的。我們鼓勵企業走出去進行國外的高新技術的投資和企業的併購,以及購買能源、資源等,現在是比較好的時機。

這個是不容易的,因為現在的國際局勢已經不是多年前了,現在逆全球化的形式比較嚴峻,所以你要出去收購高新技術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我們不能自己卡自己的脖子,只要有這樣一種投資的機會,就應該鼓勵。至於怎麼鼓勵,涉及到外匯制度,因為你出去投資肯定是用外匯去投資,當然現在也有用人民幣進行交易的,這同時又涉及到人民幣國際化,同時也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

總體上講,我們在匯率制度的改革保持比較平穩的基礎上,要促進企業直接對外投資,這樣也是為了避免所謂的脫鉤。一方面要引入外資進入我國,另外一方面我國的資金也可以直接投資國外的高新技術產業,購買資源、能源。這樣。從經濟上來講,脫鉤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小了,可以使我國和世界經濟進一步的緊密聯繫,使我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盛松成:當前局勢下是否需要調整我國的匯率制度?

今年以來,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疫情衝擊等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匯率經歷了一番起伏,截至9月初,過去三個月時間累計升值幅度已超過4%。今年以來,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疫情衝擊等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匯率經歷了一番起伏,截至9月初,過去三個月時間累計升值幅度已超過4%。隨著近期人民幣的持續走強,關於人民幣匯率走強的背後成因、人民幣變化趨勢對於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的影響以及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等相關一系列問題均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

對此,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於9月13日舉辦了主題為"當前人民幣匯率變化趨勢與機制完善"的研討會。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特邀學術成員、中國人民銀行調統司原司長盛松成出席會議並就我國匯率制度、資本流入等情況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從匯率制度的發展過程來看,我國從2005年開始進行「匯改」。第一個標誌性的時間點是2005年7月21日,提出了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另一個標誌性的時間點是2014年3月17日,我國開始允許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日波幅由±1%擴大到±2%。

影響最大的是2015年的「8.11」匯改,是我國匯改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其中最主要的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的改革,即: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上一交易日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這實際上可給報價的商業銀行作為參考。在次日上午9點,共有13家報價行進行報價,去掉一個最高價,去掉一個最低價,加權平均得出中間價,然後在9點15分宣布當日中間價, 9點30分開始交易。

「8.11」匯改還將人民幣一次性貶值約2%。這是因為從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8.11」匯改,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中,人民幣一直在承受貶值壓力,央行想藉此次匯改將壓力一次性釋放。

為了應對「8.11」匯改後資本大量的流出和匯率的波動,2017年5月我國央行又引入了逆周期調節因子。逆周期調節因子作為一種手段,可以緩解匯率超調。如下圖所示,藍色是中間價,紅色是前一天美元兌人民幣的即期匯率。從兩條線的擬合度可以看出,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條線擬合度較高,說明逆周期調節因子運用得相對較少,如果兩條線擬合度較低,說明逆周期調節因子運用得比較多。

當然,也不能就此一概而論。商業銀行不一定完全根據前一交易日的價格向中央銀行報價,因為每家機構持有的幣種和頭寸的情況不同。但是從趨勢上看得出來,比如說,在去年的8月至10月,中間價和前一天的收盤價相差較大,說明這兩個月中逆周期調節因子的運用可能是比較頻繁的。接下來雖然有時可能也會運用逆周期調節因子,但總體看用得比較少。尤其是最近大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基本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可以認為,目前我國已經基本退出對匯率的常態化幹預。

我的一個觀點是,沒有必要對目前的匯率制度做比較大的改動。可能在這個方面我會是少數派,所以我今天是拋磚引玉,向大家學習。   

為什麼我認為沒有必要對目前的匯率制度做比較大的改動?因為如果要做比較大的改動,無非是在兩個方面:一是提高匯率的日波動幅度,超過2%,二是取消中間價,實現匯率完全清潔浮動。

人民幣匯率日波動幅度從2014年開始就提高到2%了,而在此後的時間裡,匯率日波動基本上都沒有超過2%。日2%已經是一個較大的幅度了。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再將其提高至超過2%,比如宣布將人民幣匯率日波幅上限提高到3%、4%等。

企業往往希望匯率基本穩定,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匯率波動造成的幹擾,企業可專注於生產和經營,而不需要過多地判斷匯率的變化趨勢。如果匯率大起大落,企業反而會利用匯率去套利,也就離開它的本行了。所以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是比較理性的,我長期以來都持有這種觀點。

近期還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叫做「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我覺得這樣說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實際上不是很恰當。因為人民幣的匯率是否彈性大,實際上也就是它的波動幅度大不大,這應該是由市場來決定的,而不是我們去增強的。這樣講給人們的印象就是中央銀行在主動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事實上,我們現在已基本退出常態幹預,讓市場來決定匯率,而且實際上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幅並不高,就像我剛才所說的,日匯率波幅並沒有達到2%。

如果現在宣布匯率波幅擴大,可能會擾亂市場預期,鼓勵匯率投機,對原本比較平穩的外匯市場造成市場預期的紊亂,所以我覺得目前不宜宣布擴大匯率波幅。

我們究竟應該選擇完全的「清潔浮動」匯率制度,還是保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應該實行完全的「清潔浮動」匯率制度。我最近在查閱資料後發現,宣布匯率自由浮動的國家本身也會幹預市場,而不是完全遵循匯率「清潔浮動」。

這在國際上有很多例子,比如說,日本在2003年為了避免日元升值,一次性買入了1500億美元,而此前日元已經完成了匯率市場化。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以後,避險資金大量流入瑞士,使瑞士法郎大幅高估,導致通貨緊縮。於是,瑞士央行於2011年9月設定瑞士法郎兌美元匯率上限,以緩解通縮壓力。也就是說,哪怕是宣布了實行「清潔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在必要的時候,也會進行幹預。所以,我們保留幹預的手段,保留逆周期調節因子是完全必要的。當然,逆周期調節因子運用不運用是另外一回事。

如下圖所示,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中實行不同匯率制度的國家佔比,該數據每年都會公布一次,目前最新的數據是2019年的。公布的各個成員國的匯率制度有很多,大致可歸類為三種:1)固定匯率制度,(2)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3)清潔浮動匯率制度。

2009~2019年,在這10年中,實行硬盯住匯率制度,也就是固定匯率制度的國家,佔比在提高,從12.2%提高到12.5%。而實行軟盯住匯率制度,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類似我國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佔比從2009年的34.6%,提高到了2019年的46.4%,提升了接近12個百分點,說明採取類似我國的匯率制度的國家已越來越多,也表明「清潔浮動」不一定優於非「清潔浮動」。

2016年8月,IMF將我國的匯率制度歸類為「軟盯住匯率制度」當中的「穩定化安排」。因為軟盯住匯率制度也有好幾種,其中有一種就叫做「穩定化安排」。在2009年的時候,「穩定化安排」的佔比只有6.9%,現在已經達到13%,幾乎翻了一番。我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實行「清潔浮動」匯率制度並不是各國匯率制度改革的趨勢。

我認為未來資本流入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在1999-2014年和2017-2019年期間,我國持續「雙順差」,後來順差減少了,資本項目逆差的情況也有。

現在又出現了新的變化,流入我國的資金開始增多。今年7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32.12億美元,外資通過陸股通淨增持A股104億元,將中債登和上清所的數據加總的境外機構單月增持債券1649億元。8月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北向資金雖然小幅淨流出20.3億元,但是境外機構繼續增持人民幣債券合計1370.7億元。由此可見,大家對人民幣的資產還是很看好的。8月份,我國外匯儲備餘額達到3.16萬億元,比上個月增加102億元,已經連續5個月上升。

我們現在應該警惕短期資金的大量流入,因為短期資金大量流入可能提高輸入性的通貨膨脹壓力、推高國內資產價格。

我們應該對資金的流入做一個分析。保持開放的方向是對的,但是也不能一開了之、什麼資金都可以進入。目前我國對資本流入的態度是寬進嚴出,不管是短期資金,還是長期資金,都歡迎進來。預計在未來比較長的時間內,資金都會大量流入。大家知道,第一,我國的經濟恢復得比西方國家好;第二,國內外利差比較大,近期我國十年期國債利率在3%左右,有時甚至超過3%,而美國只有在0.7%左右,低的時候只有0.6%左右。此外,匯率升值趨勢也比較明顯。7月上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破了7的關口。8月以來,無論是人民幣兌美元雙邊匯率,還是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都明顯升值。8月31日,人民幣兌美元在岸、離岸匯率雙雙突破了6.85。

以下左圖是美元兌人民幣在岸、離岸即期匯率。最近一段時間,美元貶值較多,人民幣升值較快,這一變化和美元指數本身有關係。而人民幣最近的升值不單單是對美元的升值,因為人民幣匯率指數本身也在上升,匯率指數是通過一籃子貨幣計算出來的,說明人民幣對全球的主要貨幣都處於一個升值趨勢。

所以,正如我剛才所說,國內利率比國外高2個百分點以上。同時,人民幣匯率又在升值的過程中,所以我們要高度關注短期資金對國內金融市場的衝擊,不能一放了之。很可能大量進入的資金恰恰是短期資金,甚至是投機的資金,而不是直接投資到我國的實體經濟當中。如果直接投資到我們的實體經濟當中,我們當然是歡迎的,但是如果是短期資金的流動,就容易造成金融市場波動、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上升。

我們現在需要關注的是大量的短期資金流入我國。現在全球主要央行都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比如美聯儲的總資產已經在半年多的時間內從3.7萬億美元增加到7萬億美元左右,預計未來還會進一步擴張。這個時候,美國很希望資金流出去。所以此時,如果我們敞開大門使得外部資金可以無條件流進來,而又嚴格限制國內資金流出去,這實際上對我們是不利的。

我最近發表了幾篇關於資本帳戶雙向開放的文章。我認為不僅應該開放,讓外資可以進來,同時我國資金也可以出去。我這裡主要指的是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收購、併購高新技術企業,購買能源資源。當然這些方面的難度是越來越大的,因為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對我們的限制很厲害。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自己更不應該給自己設限,而應鼓勵企業去投資國外的實體經濟。相反,我們如果限制住我國企業對外投資,而讓大量資金流進來,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幾個月後短期資金大量流出,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被剪了「羊毛」。當然,我主張企業資金走出去並不是說可以去投機炒房地產、買藝術品等等。但是對於直接投資,我認為我們應該鼓勵。

如果認為資金流入越多越好,流出越少越好,這就是犯了300年前重商主義的錯誤。如果只能進來,不能出去,那麼人家的資本也不會進來,而且實際上也確實做不到。

對於短期資金的流入,我們也可以借鑑西方國家曾經採取過的一系列手段。比如,冰島曾經在2016年對部分流入外資收取高達75%的無息準備金,在儲蓄一年以後降至40%。目的是要把錢留住,使它們真正地投入實體經濟中,或者在金融市場中也可以,但是不能進行短期炒作。韓國從2011年開始對銀行非存款外匯負債收取「宏觀審慎稅」,負債期限越長稅率越低。負債不到6個月的稅率高達1%。這些都是預防短期資金對一國經濟和金融衝擊的有效方法。

總結一下,我認為我國目前的匯率制度並不需要在根本上做大的變動,目前的匯率制度是基本適合我國國情和國內外形勢的。當然,這並不是說匯率制度不需要改革了,它當然需要改革,但是我認為,如果要改成完全清潔的浮動匯率制度,而且在短期內完成改革,這是不現實的。這是我國和別的國家一個很大的區別。匯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都很大,難道我們就可以一放了之,完全「清潔浮動」?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作者:盛松成

本文來源: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

 微信編輯:王子清 


相關焦點

  • 我國目前匯率制度基本適合當前國內外局勢
    (本文系2020年09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在CWM50研討會上的發言)我將以「我國目前匯率制度基本適合當前國內外局勢」為題,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尤其是最近大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基本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可以認為,目前我國已經基本退出對匯率的常態化幹預。我的一個觀點是,沒有必要對目前的匯率制度做比較大的改動。可能在這個方面我會是少數派,所以我今天是拋磚引玉,向大家學習。為什麼我認為沒有必要對目前的匯率制度做比較大的改動?
  • 專訪盛松成:當前是穩步推動資本帳戶雙向開放的較好時機-虎嗅網
    不少學者至今堅持認為,只有在利率和匯率實現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資本帳戶才能開放。與此同時,對資本流出的擔心,讓我們始終對資本帳戶開放審慎有加——這也是2015年以來,中國放慢資本帳戶開放腳步的原因之一。但盛松成認為,和一兩年前相比,我們目前面對的主要矛盾已發生了變化。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的表現會如何?
  • 馭勢2020|專訪盛松成:當前是穩步推動資本帳戶雙向開放的較好時機
    早在2012年,時任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的盛松成便領銜發布了《協調推進利率、匯率改革和資本帳戶開放》的研究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利率、匯率的市場化改革與資本帳戶開放是循序漸進、協調配合、相互促進的關係。這對傳統的「次序論」是一個認知上的顛覆。不少學者至今堅持認為,只有在利率和匯率實現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資本帳戶才能開放。
  • 獨家丨專訪盛松成:我國利率、匯率趨勢以及資管新規的深遠意義...
    當時我還提出要保持人民幣匯率預期,要扭轉市場的羊群效應,要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存在「保匯率」和「保儲備」之間的兩難的選擇。我認為,如果採取正確措施,我們不僅能保住匯率,也能夠保住儲備。也就是說,我們以一定的少量的外匯儲備的減少來保持我們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 管濤:中國經濟韌性強、底氣足 人民幣匯率沒有大幅貶值的基礎
    當然資本是流入還是流出,不取決於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而是取決於經常項目的收支狀況,這是一個穩定器。盛老師經常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匯率制度適合所有國家,任何匯率選擇都有利有弊,匯率在市場化的情況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出現超調,這個要注意的問題。從中國具體情況來看,匯率對經濟的影響有兩股力量:一個是金融的力量,一個實體經濟的力量。
  •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進(上)
    文/餘永定1994年,中國成功進行匯改,建立了單一匯率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處於緩慢、小幅上升狀態。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羊群效應導致資本外流,人民幣出現貶值壓力。為了穩定金融市場,中國政府執行了事實上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2002年,中國經濟強勁回升,貿易和資本項目雙順差大量增加,人民幣出現升值壓力。
  • 美元下跌,人民幣匯率繼續上漲,「穩中求勝」才是硬道理
    自從2018年步入下半年,人們對於匯率的關注度居高不下,擔憂匯率波動是不是異常,會不會破「7」。不過,在央行的制度下,人民幣的匯率始終維持在6.8附近,還是很平穩的。匯率是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狀況又如同一個人體的健康狀況。中醫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經絡通百病除,就是說看一個人是否健康,不要從表面的樣子去判定,而最重要的是看人體各個器官和環節相互協作功能。
  • 採取浮動匯率制度遠未成為共識:國際匯率體系變遷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啟示
    如果把最不靈活的兩類安排都考慮進來,可以發現,目前全球採取有限靈活性匯率安排的國家比重甚至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剛剛建立時差不多。國際貨幣體系在七十多年後似乎重新回到了原點。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全球匯率體系並沒有像IMF所指出的那樣,朝著更多國家採取浮動匯率安排的方向演進。採取完全自由浮動匯率制度仍然僅限於少數發達經濟體。
  • 盛松成:美國放水負面效應漸顯,我國應適度提高美元熱錢進入門檻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求是》撰文批評美國前所未有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在消耗著美元的信用,也對新興經濟體造成輸入性通脹、外幣資產縮水、匯率和資本市場震蕩等多重影響。  盛松成指出,我國對資本流動長期以來堅持「寬進嚴出」,現在應該有所調整,實行雙向開放,以應對資本流入壓力,防止人民幣過快升值。
  • 在當前哪個國家的貨幣最值錢,與人民幣的匯率是怎樣?
    在目前哪個國家的貨幣最值錢?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最值錢的應該是美元或者英鎊之類的國際硬通貨,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放眼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國各類貨幣形形色色,如果單純只論匯率高低和購買了來衡量錢幣的「含金量」並非英鎊和美元,而是它!
  • 當前匯率是接近7元人民幣,才能兌換1美元,這合理嗎?
    但從7月份開始,人民幣價值略有回升——由之前的略微超過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變成了現在的接近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而且不少經濟學家預估,美元指數或將繼續下滑,人民幣、歐元等貨幣有望進一步回升。從歷史經驗來看,沒有一種貨幣能永遠處於強勢地位,總是這幾年升值,那幾年貶值。而且不同貨幣之間的變動,也會互相影響,這是因為大多數國家採取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 貨幣金融學 學習筆記-7、匯率、匯率決定與匯率制度
    2.當前匯率(直接標價法)以Et表示。3.下一階段的預期匯率(直接標價法)以Eet+1表示。我們要尋求的是倆國當前匯率Et與當前利率iD和 iF的關係。提點:要比較倆種資產的預期回報率,必須轉換為同種貨幣回報率。
  • ...幣最新價格_人民幣對美元匯率_2018.04.08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圖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2018年04月08日)1人民幣兌美元匯率0.15862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3.1725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7.9310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15.8650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79.3100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158.6
  • 人民幣匯率改革:歷史經驗和未來趨勢
    回顧人民幣匯率數十年來的改革歷程,我們在曲折中吸取了教訓,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要始終堅持匯率制度市場化的改革方向,要選取合適的改革時間窗口並做好前瞻性指導。未來匯率市場化改革還將繼續深入,我們需要從當前匯率制度存在的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進行調整,最終實現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更大彈性。
  • 目前新加坡元兌換人民幣匯率5.0929,那麼跟一個月前相比如何?
    當然,新加坡作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流通法定貨幣新加坡元比人民幣、韓元以及日元均更加值錢,而且新加坡元匯率在最近幾年內保持震蕩上升的走勢,所以,該貨幣的堅挺度與購買力也較強,而主要流通性本國與東南亞部分國家。另外,目前新加坡元兌人民幣匯率5.0929,反之1元人民幣約等同於0.1964新幣,跟上年同期比新幣匯率仍小幅震蕩上行,意味著人民幣與新幣之間差距仍較為明顯。
  • 人民幣匯率的大歷史
    人民幣匯率下調的同時,為了鼓勵出口,國家提高了出口企業的外匯留成比例,按照進出口市場對人民幣的供求狀況,設定一個外匯市場調劑匯率——這應該算是中國最早的市場匯率。 但區分官方匯率和調劑匯率,意味著中國依然在實施雙重匯率制度。
  • 人民幣匯率的「升」與「壓」
    市場方面認為,當前一輪匯率大漲主要受消息面影響。尤其在RCEP正式籤署的利好消息刺激之下,人民幣匯率突破了6.5。 事實上,今年5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一路高歌猛進,漲幅已超過8%。在張斌看來,目前來看人民幣升值主要還是經濟基本面驅動,對匯率波動要有容忍度,匯率波動是實現宏觀經濟穩定的自動穩定器。 「當然需要防範投機性資本流動的衝擊,但總得來看,這方面的壓力在更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下得到了很大緩解。」張斌表示。 對此問題,也有分析師持有較為悲觀的觀點。
  • 今日人民幣最新價格_人民幣對美元匯率_2017.09.16人民幣對美元...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2017年09月16日)1人民幣兌美元匯率0.15262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3.0525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7.6310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15.2650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76.3100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152.6
  • 盛松成:貨幣政策半年內無收緊必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盛松成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圖源:網絡2020年伊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中國人民銀行積極引導利率下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運用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等,共涉及9萬億元資金供應,並由此帶動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遠超去年增速,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恢復
  • 目前澳元、加元兌換人民幣匯率分別如何?
    既然澳元、加元國際化程度相對較高,那麼目前兌換人民幣匯率分別如何?首先,澳元、加元分別為澳大利亞與加拿大的流通貨幣,而因為兩國綜合實力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流通貨幣在購買力與國際支付率等方面各不相同。當然,早在10年的時候澳元在外匯市場上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五,並且正式取代瑞士法郎成為全球第五大流通貨幣,因此,國際化程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