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化學部新當選10人,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有機化學的吳驪珠(女)位列其中。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吳驪珠是甘肅省天水市人,曾畢業於蘭州大學。
吳驪珠,有機光化學家,1990年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1995年在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物理有機專委會副主任,國際Reaxys PhD Prize委員會成員,亞洲及大洋洲光化學協會理事。
吳驪珠出身名門,書香門第
現居天水的吳驪珠堂哥吳季世先生,詳細介紹了吳驪珠女士生於天水及家族情況。
吳驪珠,回族,出生在天水市秦州區自治巷吳家大院。其父吳劍濤生於天水,在天水市一中高中畢業後,就學於原西北民族學院,後任西北民族大學政治系教授。其母親馬先娥,同為西北民族大學教授。
吳驪珠祖父吳鴻健,解放前在天水從事回民教育工作,幾度出任清真小學校長,為天水早期民盟成員之一。解放後,吳鴻建任甘肅省民委委員,天水縣政協副主席等。吳驪珠叔祖父吳鴻賓,畢業於北京大學。解放前已經加入中國共產黨,甘肅民盟創始人之一。解放後,曾任蘭州市第一任市長,甘肅省人大常務會副主任、甘肅省政協常務副主席。
吳驪珠從小生長在一個有濃厚文化底蘊和自律的文化大家庭,她自幼酷愛學習、善於鑽研。從小學到大學,都是門門課程優秀的好學生。
吳驪珠科學成就,有機光化學
吳驪珠,1990年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1995年博士畢業於中科院感光化學所,1997-1998年在香港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畢業後在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從事光化學轉換的研究工作。
長期致力於光化學轉換的研究,涉及(1)太陽能的光化學轉換:特別研究利用太陽能光催化制氫、制氧和二氧化碳還原;(2)光化學合成與技術:利用光化學反應潔淨、節約、節能的特點,開發重要精細化學品的光化學反應和技術,發展高效、高選擇性、環境友好的光化學合成新策略;(3)重要的光物理和光化學過程:利用穩態和時間分辨的技術,研究激發態涉及的基本化學和物理過程?光誘導電子轉移、能量傳遞、輻射躍遷和無輻射躍遷以及化學轉換的機制、效率和動態學,為實現高效光化學轉換提供依據。
吳驪珠長期從事有機光化學的研究,在有機光化學合成和人工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中做出系統性創新成果。利用可見光催化提高了光化學反應選擇性,實現了若干具有典型意義和重要應用價值的光化學反應。突破了傳統脫氫偶聯反應必需加入化學計量氧化劑的局限,創建「放氫交叉偶聯」新反應,實現了多種惰性鍵的活化和交叉偶聯。模擬自然界光合作用系統I和系統II,開發了高效、穩定、廉價的可見光碟機動放氫和放氧催化體系,實現了沒有犧牲劑條件下高效穩定的可見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和放氧,將國際上最高產氫催化轉換數提升到1600萬,取得了可見光催化制氫研究的突破性進展。
吳驪珠,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第二完成人)。2007年榮獲「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9年榮獲「第三屆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婦女」,2010年榮獲「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6年入選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2017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