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下半年22萬億市值蒸發 散戶人均損失超4萬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2015年,A股市場經歷了一場從「瘋牛」到「閃電熊」的大劫,各參與主體都受到巨大衝擊,很多投資者迄今驚魂未定。在這場危機背後,既有國際國內宏觀環境脆弱、上市公司業績難以支撐的外部因素,更有巨量槓桿資金進入股市,推升系統性金融風險等內在原因。與此同時,缺乏統一性和協調性的監管模式,在過度創新面前頗顯幼稚。本報即日起推出「2015A股步步驚心」系列報導,反思2015年A股市場百態,剖析中國股市如何從中吸取教訓並走向成熟。

  從2014年的2000點到2015年6月12日的5178.19點,再到8月26日的2850.71點,短短一年多的時間,A股市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先後經歷了一場「瘋牛」和「閃電熊」,廣大投資者短暫地享受了牛市帶來市值增長之後還沒來得及「落袋為安」,就被屢屢發生的千股跌停擊倒在地,恍如黃粱一夢。

  成也槓桿,敗也槓桿。2014年底以來超過5萬億元的槓桿資金的入市,助推了A股的這場「瘋牛」,巨量銀行理財資金、社會資金通過種種槓桿工具進入A股市場,形成巨大的債務鏈條。然而,一旦當市場上漲無法維持,高槓桿也成為壓垮A股市場的沉重枷鎖。

  散戶人均損失4.37萬元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12日收盤,全市場總市值達到了驚人的78.38萬億元,至此開始迅速下滑。截至8月26日收盤,這一數字迅速跌至44.98萬億元,短短兩個多月蒸發了33.40萬億元。截至12月9日收盤,全市場的總市值在震蕩之後回升至56.08萬億元,仍然較6月12日跌去了28.5%,足足22.3萬億元的紙上財富就此煙消雲散。

  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收盤,在自6月12日以來的121個交易日中,上證綜指累計下跌1649.15點,跌幅達到32.20%;深證成指累計下跌5709.86點,跌幅為31.92%;中小板指累計下跌3818.95點,跌幅為32.00%;創業板指累計下跌1194.23點,跌幅達到了30.92%。個股的情況則更為慘烈,A股全部2787隻股票中,有2443隻股票在此階段內出現下跌。其中,跌幅達到20%以上的有2064隻,跌幅超過30%的達到1601隻,跌幅高達40%以上的有880隻,跌幅超過50%的有211隻,跌幅超過60%的也有15隻之多。

  散戶投資者在這場A股巨幅波動中損失慘重。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收盤,兩市流通市值已從6月12日的57.31萬億元,減至40.20萬億元,蒸發17.11萬億元,折損比例高達29.86%。以中證登公司最新公布(12月4日當周)的已開立A股帳戶的投資者(含機構和個人)共9793萬戶計,本輪暴跌中,A股流通股股東戶均虧損17.47萬元。由於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流通市值只佔整個流通市值的一小部分,根據央行今年5月29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到去年底,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流通市值只佔A股流通市值的25%。以此計算,個人投資者今年6月以來戶均損失約在4.37萬元左右。

  包括公募、私募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同樣損失巨大。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2805隻公募基金產品(非貨幣和QDII)中,有高達1707隻今年6月12日以來復權單位淨值出現下跌,其中,淨值跌幅在20%以上的有1041隻,淨值跌幅在30%以上的有566隻,淨值跌幅在40%以上的有85隻。天相投顧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公募基金共計虧損6502.78億元。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二季度公募基金曾淨賺3644.77億元,二季度快速增長的利潤在三季度被吞噬殆盡。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分別虧損2946.77億元和3699.07億元,是公募基金的主要失血點。

  私募基金則在三季度遭遇集中清盤潮。根據朝陽永續資料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私募市場上共計37418隻產品。以上37418隻產品中包含31613存續中基金和5805個已終止基金。在朝陽永續資料庫上公布終止日期的產品中,792隻基金在三季度中遭遇清盤。在這些被清盤產品當中,不少是在今年4月和5月股市最瘋狂的時候成立的新產品。這些產品可謂是生不逢時,高位建倉恰逢市場斷崖式下跌和個股的連續跌停,頃刻之間就跌破了清盤線,被強制清盤。

  5萬億槓桿資金隱身「五層妖塔」

  高達5萬億元之巨的社會資金、銀行理財資金,經由種種渠道以高槓桿的形式不斷流入A股市場,製造了一場前所未有「槓桿瘋牛」。社會資金、銀行資金、信託機構、證券公司和融資者之間形成了帶著高槓桿的債務鏈條。當股票市場出現下跌時,平倉止損的要求便成為壓垮融資者和整個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閃電熊」由此而生。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課題組的研究報告表示,A股配資有五大渠道,分別是證券公司融資融券、證券公司股票收益互換、單帳戶結構化配資、傘形結構化信託、網際網路及民間配資。截至本輪股市異常波動之前,預計A股槓桿規模在高峰時期大約有5萬億元,其中包括兩融業務2.27萬億元,收益互換業務規模4121.99億元,傘形信託等結構化產品規模約1.8萬億元,民間配資規模接近1萬億元規模,佔到股市異常波動之前A股總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的7.2%和19.6%。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此前發布報告稱,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市場融資餘額佔股市總市值比例未曾超過3%,在次貸危機之後則一直不到2%。在日本,這一比率更是長期低於1%。而中國臺灣雖然曾在1998年泡沫高漲時期把這一比率推到了接近5%的高位,但在這些年也已經回落到1%左右。

  作為場內最主要的槓桿來源,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初,滬深兩市融資融券餘額僅為3474億元,且日均增幅較為緩慢,直到2014年8月21日才首次突破5000億元的規模。然而,進入2014年10月,這一數據開始了跳躍式增長,並在2014年12月19日首次突破了1萬億元大關,到了2015年的5月20日,兩市融資融券餘額已經突破2萬億元大關,並在6月18日達到2.27萬億元的峰值,此後就開始一路下滑。到了2015年9月2日,兩市融資融券餘額股災之後首度跌破1萬億元大關,並穩定下來。實際上,去年年底以來,由於兩融業務的井噴式發展,證券公司的自有資金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不得不通過發行短融或者以轉融通的方式籌集資金,其中,相當部分銀行資金也通過這種方式進入場內。

  以中信證券為例,今年4月以後,中信證券的融資融券餘額長期穩定在400億元左右,到了今年6月29日,中信證券的兩融餘額回落到356億元,但其佔中信證券流通市值的比例卻高達14.73%。到了12月9日,中信證券的兩融餘額已經回落到了159億元的規模。

  場外的槓桿資金構成則更為複雜。其中,股票收益互換是指客戶與券商根據協議約定,在未來某一期限內針對特定股票的收益表現與固定利率進行現金流交換,是一種權益衍生工具交易形式,該項創新業務於2012年底啟動試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收益互換被用作融資工具,客戶通過收益互換獲得槓桿資金,這一業務本質是一種高槓桿融資工具,可使得客戶獲得2至5倍的槓桿資金,大大高於融資融券的槓桿水平。由證券業協會和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統計,10月單月,證券公司收益互換業務新增規模222.5億元,截至10月底,收益互換業務未了結名義本金為1217.29億元,收益互換合約一般為期一年,期間客戶可以提前終止。《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在今年場外配資被清理之後,一些券商開始大力宣傳收益互換業務。該項業務對客戶要求資質較高,準入門檻一般在1000萬元以上,槓桿比例則可以達到1:2或1:3,券商客戶無需開立帳戶,相當於將買入倉位寄營到券商的自營盤中。

  單帳戶結構化配資主要是由融資方認購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資產管理計劃,以及私募機構契約型基金等產品劣後級,而銀行理財資金認購相關產品優先級的方式開展配資業務。據渤海證券測算,截至7月底信託公司渠道的槓桿資金(含傘形結構化信託)規模約為1萬億元,證券公司渠道的槓桿資金規模約7600億元。

  傘形信託則是指同一個信託產品之中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別的子信託,是由證券公司、信託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合作,為證券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投、融資服務的結構化證券投資產品。它是用銀行理財資金借道信託產品,通過配資、融資等方式,增加槓桿後投資於股市。單帳戶的結構化配資業務中,集合信託計劃開立的證券帳戶僅供投資顧問一人操作;傘形結構化信託配資業務則將信託計劃開立的一個證券帳戶通過專門資產管理系統分成眾多子單元,每個子單元由各自投資顧問操作的配資方式。此前,傘形信託的槓桿率一般在1:2或者1:3。

  網際網路配資業務則是門檻最低的場外槓桿。其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利用自有資金通過「傘形信託」從券商、銀行的獲取一定槓桿比例的資金,然後通過特定的交易系統將資金拆分給申請配資的人。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資金來源於民間配資公司,一些網際網路配資平臺通過自身平臺發布一定金額的借款標,從平臺用戶處籌集資金。在配資業務的整個鏈條上,銀行提供資金、信託提供通道、平臺提供客流。網際網路配資平臺提供的槓桿在1至5倍內居多,按月配資的期限大多為1至6個月,年利率大多在15%左右。根據渤海證券測算,截至7月底網際網路及民間配資槓桿資金約在2000億至3000億元。

  今年7月13日,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配資平臺之一的米牛網發布公告稱,從即日起,停止股票質押借款的中介服務業務。資料顯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投資者通過米牛網總計借款人民幣近50億元。

  槓桿交易亟待整體設計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A股市場的巨幅波動以及槓桿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留下了極為深刻的教訓,應當做好整體設計。監管部門自今年5月以來的去槓桿動作則表明,打擊違反證券帳戶實名制的場外槓桿、控制場內槓桿的規模已經成為整體思路和未來方向。

  7月12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明確嚴禁帳戶持有人通過證券帳戶下設子帳戶、分帳戶、虛擬帳戶等方式違規進行證券交易。9月11日,證監會對接入恒生HOMS系統等第三方軟體的五家機構開出了高達2.4億元之巨的罰單。

  透明度最高的場內槓桿融資融券進一步縮緊。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此前分別就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進行修改,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融資保證金比例由不低於50%上提到100%。上述兩融新政已經於今年11月23日正式開始實施。11月29日,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同時宣布,因在融資融券業務開展過程中,涉嫌違反「未按照規定與客戶籤訂業務合同」的規定,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

  11月27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部分證券公司利用收益互換業務向客戶融資買賣證券,實際演變為一種配資行為,偏離了衍生品作為風險管理工具的本原。近日,出於對市場整體風險的考慮,為規範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中國證券業協會根據有關自律管理規則,要求證券公司不得通過場外衍生品業務向客戶融出資金,供客戶進行證券交易。證券公司應當通過規範的融資融券業務為客戶提供融資買入證券的服務。在此之前,傘形信託、單帳戶結構化配資均已經被清理,在此次融資類收益互換業務叫停後,到目前為止,資本市場場內場外加槓桿的工具悉數清查。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分析師桂浩明認為,我國資本市場實施槓桿交易的時間還不長,但已留下了足夠多的教訓,應當做好整體設計。對槓桿交易的整體設計,包括規模、形式以及調整原則。就規模而言,要大致框定在一定時期資本市場上的槓桿交易規模。對槓桿交易的模式,也應該有系統的梳理,像傘形信託、分級基金、結構型理財產品、融資類收益互換等,都具備了某一方以承諾收益的形式借用另外一方資金的特徵,因此在本質上都可以歸納到槓桿交易的範疇。應當明確哪些產品是應該列為槓桿交易品種統一管理,而哪些產品現在還不適合引入股市,應該予以排除。最後,槓桿交易的整體設計,還應該體現逆調控的思路。

相關焦點

  • 世界保險市值百強:4天蒸發2.7萬億,等於沒了兩個平安!
    好不容易快要熬過「新冠」疫情眼看企業紛紛復工卻趕上這波「活久見」1百支保險股4天蒸發2.7萬億人民幣百支保險股 4天市值蒸發2.7萬億人民幣全球市值百強保險股,自今年開始已經蒸發市值「4.8萬億」。其中,僅是自本周一(即美股第一次熔斷)開始至昨日,僅僅4天時間,就蒸發了2.7萬億!
  • 裁員13萬,市值蒸發超90%
    此前2月,梅西百貨宣布計劃3年內關閉超125家門店,隨後超13萬員工被集體解僱,目前僅靠佔比不到30%的電商業務支撐。 截至4月22日最新收盤,梅西百貨股價報收5.22美元。今年以來,梅西百貨股價已經跌超60%。而巔峰時期,梅西百貨的總市值接近240億美元,如今市值蒸發超90%以上。
  • 開年73天全球股市市值蒸發近200萬億元 中國股市頑強的背後……
    今年全球股市市值蒸發182萬億元 美股市場獨佔80萬億元自從周一沙特與俄羅斯的原油談判破裂之後,全球股市開啟了腥風血雨的一周,原油單日一度大跌超30%,美國、日本、韓國等多國指數步入技術性熊市,巴西、新加坡、菲律賓等至少11國紛紛有過熔斷的歷史。
  • 美股兩周三熔斷,不忍心算科技巨頭又蒸發多少市值
    不僅如此,長期牛市造就了不少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2018年8月2日截至22:29,蘋果股價盤中達204.84美元,根據蘋果最新股本數48.82億計算,蘋果市值目前已突破1萬億大關,正式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
  • 市值蒸發超200億,蘭石重裝「神話」破滅
    股市上漲的時候,散戶們開始挖空心思找各類便宜貨,找來找去,散戶們發現蘭石重裝股價太低了。  無獨有偶,蘭石重裝的各種概念隨即被挖掘出來,什麼西部絲綢之路、歷史低價發行,就連100多萬的核電單子,都被看作是利好。
  • 郵輪業重創:公主號母公司市值暴跌3/4 蒸發1450億元
    嘉年華宣布,公司在4月底之前會暫停亞洲的所有業務,對2020年收益初步估計損失在3億美元以上,佔公司2019年淨利潤的10%。疫情發生後,嘉年華股票一路下跌,約3/4市值、1450億元蒸發。3/4市值消失資產蒸發1450億公主郵輪上發生的一系列疫情,讓它的母公司嘉年華遭受重創,並且直接表現在嘉年華的股價上。
  • 蘋果市值蒸發超500億美元 新品多個問題被吐槽
    槽點頻現 蘋果市值蒸發超500億美元    蘋果發布iPhone 8等新品後,其市值每況愈下。北京時間9月26日凌晨,蘋果股價收於150.55美元,創8周以來最低收盤價,市值為7776.25億美元。不到兩星期,蘋果市值蒸發了超500億美元。與此同時,曾經被廣泛關注的蘋果概念股也出現下跌。
  • 4個月2.5萬億沒了!蘋果跌掉1個騰訊 巴菲特神話破滅?
    來源:數據寶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蘋果公司市值3個月來已縮水超1300億元。2018年8月,蘋果公司市值突破萬億美元,成為美股歷史上首個市值站上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並且,在此後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裡,蘋果股價仍在不斷創新高,市值也是水漲船高,一度攀升至11000多億美元。不過,進入10月份後,蘋果股價持續回調,月線已經4連跌,最新價只有不到151美元,較此前高點232.66美元回撤幅度超35%。粗略計算顯示,10月份以來,蘋果公司總市值已經蒸發超3600億美元,按照6.9的匯率粗略計算,合計蒸發超24840億元。
  • 市值蒸發超400億美元 英特爾解僱首席工程師
    市值蒸發超400億美元 英特爾解僱首席工程師 2020
  • 市值蒸發2000億,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能走多久?
    但是,市場卻給出了不同的反應,近幾個交易日以來,蔚來、理想和小鵬三家汽車股價分別累計下跌16.12%、27.15%、24.82%,市值蒸發近2000億元。銷量破記錄,股價卻狂跌三家車企單日市值蒸發超800億元12月1日,蔚來宣布11月共交付新車5291臺,連續四個月創單月交付數量記錄;前11個月累計交付36721臺,同比上漲111.1%,預計全年超4萬臺。
  • 全球市場受驚蒸發數萬億美元市值 歐洲股市周三反彈 義大利米蘭之...
    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影響,「光是美國標普500指數公司,這幾天的市值就縮水約三萬億美元;全球市場來看,市值蒸發恐超過5萬億美元。」荷馬金融顧問宋衛國26日告訴經濟觀察網。就25日的美股急挫,富達國際亞太區首席投資官Paras Anand認為,市場出現大規模拋售的情況其實並不令人意外,真正令人意外的,反而是市場此前何以一直保持強勢。
  • A股上市一年市值蒸發500億!「農商行一哥」重慶農商行如何撐起萬億...
    不過,即使頭頂光環,重慶農商行也未逃脫股價走跌、業績增長乏力的命運,近年來,營收增速下滑,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超9%。A股上市一周年,市值蒸發超500億元。而同時也應該看到,這家「農商行一哥」也在積極謀變。依靠在重慶當地強大的縣域網絡布局,重慶農商行發力零售業務,合作網商、微眾、平安普惠等機構,上線了「渝快貸」等自營產品。
  • 自曝22億財務造假!瑞幸咖啡1小時6度「跌崩」 市值蒸發超7成
    瑞幸咖啡1小時6度「跌崩」 市值蒸發超7成!自曝22億財務造假 158家機構被埋 星巴克偷著樂? 瑞幸咖啡的故事,似乎終於到講不下去的時候了。北京時間4月2日晚間,瑞幸咖啡在公告中自曝,該公司COO劉健涉嫌偽造22億元人民幣銷售額。突如其來的醜聞,使瑞幸咖啡股價在盤前一度大跌超過85%並觸發熔斷。
  • 罕見跌停,近9萬股東,人均虧損18.8萬元!長春高新突發業績預告
    最新市值1504億元,單日市值蒸發167億元,按照最新股東戶數88970戶計算,人均虧損18.8萬元。對於散戶來說,這次跌停莫名其妙。在股票社區裡,長春高新相關帖子討論火熱,多數股民均表示,「長春高新都能跌停?」
  • 450萬億!中國房產市值超美歐日總和,股票市值卻僅有1/10
    中國房產市值超美歐日總和,股票市值卻僅有1/10 證券時報·數據寶 2018-11-19 15:23:48
  • 比特幣蒸發1萬億 是怎麼回事比特幣崩盤原因介紹
    比特幣蒸發 1 萬億是怎麼回事?比特幣暴跌70%背後原因是什麼?一起來看看。據中國基金報消息,近日,比特幣暴跌超70%,從 2017 年的最高點跌破 4300 美元。也就是說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比特幣的市值從最高點蒸發了1. 6 萬億人民幣。
  • 海天味業3天市值竟蒸發超1000億
    【海天味業3天市值蒸發超1000億】短短幾天,市值縮水上千億元,海天味業泡沫論再起。9月7日,海天味業股價跌逾5%,收盤每股報161.68元,市值為5239億元。就在幾天前的9月3日,海天味業漲超2%,股價最高突破200元,市值超6500億元。回顧海天味業市值飆升到狂跌,似乎在驗證著沒有業績支撐下的市值泡沫正在一點點破碎。
  • 不到4個月股價腰斬,市值蒸發千億!「二師兄」徹底不香了
    今天飼料龍頭新希望盤中再跌近4%,拖累豬肉股,牧原股份、雙匯發展、溫氏股份齊跌。而自9月初的高點至今,新希望股價已累計下跌超50%,市值暴跌近1000億。 個股大幅回調的同時,整個豬產業板塊也經歷較深調整。自從9月份以來,不到4個月的時間,豬產業指數跌幅達20%以上。
  • 2019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超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
    來源:中金在線網人均GDP站上一個新臺階,中國正式步入中高等收入國家行業。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01100萬億元是什麼概念2019年中國GDP總量接近100萬億,這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於什麼位置?從2018年的GDP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總量繼續位於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 全球科技巨頭,市值達5.9萬億超過蘋果,營收幾乎等於京東市值
    現在非常熱門的科技公司無疑是蘋果了,自從2007賈伯斯帶著他的蘋果手機面世後,蘋果就以驚人的速度在發展,在iPod面世的時候,蘋果的市值是60多億美元,而當蘋果手機面世後,蘋果的市值迅速超過了千億美元,2011的時候蘋果以6240億美元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