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國內許多企業家要想實現境外上市,也許會像張蘭一樣,以移民的方式繞過我國現行政策限制。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在籤證、移民門檻和稅收上的種種便利和,很可能將吸引越來越多這樣的企業家移民。
經濟觀察網 種昂/文 俏江南董事長張蘭移民事件持續發酵,更有知名媒體人士微博爆料稱,張蘭移民加勒比。
今年6月,張蘭談到中國企業家移民海外時還擲地有聲地稱:「我們都在牛棚幹過,在牛棚住過,今天我們都享受著國家的政策,也都享受著今天中國經濟的崛起,給我們每一個企業家所帶來的機遇,我們為什麼要『揭被而起』呢?」可一轉眼,張蘭也跳進了移民潮中。
財富指數資本集團是專門輔導國內企業海外上市的一家公司,在其董事長黃山的眼中,儘管俏江南赴港上市,更改國籍可讓張蘭節省不少個人所得稅,可這其中卻有中國企業家不得已而為之的成份。黃山認為,張蘭很可能是移民去了加勒比的一個小島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目前,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對移民有著「移民監」的要求。「移民監」是個形象地比喻,說的是要想移民就要坐監獄一樣不能長期離開要移民的國家,時間一般以四到十年為限。顯然,俏江南的生意都在國內,張蘭不可能長時間的隻身離去。
而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對於移民沒有上述要求,換之以向該國公益機構捐款即可。這三個國家一個是奧地利,另外兩個都在加勒比地區——一個是多米尼克聯邦,一個就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黃山介紹道,奧地利政府要求移民要向該國公益機構捐款300萬美元,很少有企業家願意掏這筆巨款。多米尼克聯邦卻只需捐10萬美元即可移民。
不過,由於成本低廉,前些年全球出現了大量向多米尼克聯邦移民的熱潮。可移民的多了,該國在全球的聲譽直線下滑,目前許多國家已對該國居民入境加以限制。由此,黃山認為,張蘭移民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的可能性最大。
黃山曾經看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移民局局長辦公桌上放著一個個大信封,裡面裝著的即是移民申請材料,其中半數以上是中國人提交的移民申請。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位於東加勒比海背風群島北部,是一個由聖克裡斯多福島(聖基茨島)與尼維斯島所組成的聯邦制島國。該國原是英國的附屬國,1983年9月19日獨立,成為一個大英國協王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人口約4.6萬,黑人佔94%,面積267平方公裡。
由於該國屬於大英國協國家,獲得該國護照的公民去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旅行都免於籤證。該國移民政策規定,外國公民只需向該國公益機構捐款20多萬美元即可獲得該國國籍。更讓人感到有誘惑力的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對其國民在海外的任何收益不徵收任何稅收。
此前,張蘭曾自嘲,不是為了在香港上市,誰願意放著中國公民不噹噹島民呢? 上述知情人稱,在國內有著各種政府榮譽和政協委員身份的張蘭,曾勸自己的兒子汪小菲變更國籍以順利完成香港上市,但汪小菲不幹,最後只好張蘭親自上。而這話在專門輔導企業海外上市的黃山來看,完全有這種可能。
商務部等六部委聯合籤發的《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簡稱「《十號文》」)於2006年9月8日生效。《十號文》規定,國內企業和個人前往境外設立特殊目的公司必須到商務部報批,此前這一步僅需到地方外匯管理局登記即可。事實上,很少有境內企業和個人能獲得政府的審批,《十號文》甚至被部分業界人士稱為海外上市的「無形阻礙」。
之前我國企業境外上市一般的模式為,國內企業的股東首先在境外註冊一家空殼公司(也稱離岸公司),然後境外的離岸公司以現金全資收購或控股國內企業的股權。這樣,境內的公司獲得外資企業身份。最後,離岸公司在境外證券市場上市。
《十號文》生效後,國內企業搭建紅籌架構的路徑被封堵。一些有志於境外上市而又未能徹底完成紅籌架構的民營企業,便開始在投行、律師的協助下嘗試各種規避《十號文》的方法。顯然,企業家通過移民變身「外國人」、企業成為「外資企業」,是最為便利的一個捷徑。
由此,像張蘭一樣,國內許多企業家要想實現境外上市,很可能以移民的方式繞過我國現行政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