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全員培訓之後,成華音樂人就各自忙開了……
來看看他們忙些什麼?
↓↓↓
●32人參加2019年四川省「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
● 成都市教育科研計劃「新冠肺炎疫情與成都教育應對」專項課題在研2項;
● 35人參加成都市音樂教師教學論文評選活動;
●參加音樂學科各種小型網絡研討15次;
●已建成華區智慧雲平臺音樂社區1448個資源;
●已完成中小學音樂原創微課132節;
● 24人參與臺灣專家「你應該認識的兒童戲劇系列微課」網絡課程學習11次;
● 14人參加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項目——「信息化課堂教學與微課製作的網絡直播課程」。
2020年4月1日,成華區音樂人再次相約騰訊會議,在家與同伴約會,以經驗相談,以成果相會。隔空不隔愛,用特殊的方式開展了成華區中小學音樂 「網絡保學」課程資源開發現場會。
在疫情期間,網絡保學下的音樂學科面臨怎樣的局面?教研員李老師與成華音樂人們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疫情引發課程改革——我們要明白
區域課程資源庫共建——我們在行動
建立高質量的線上課程資源庫,將線上現場有機結合,前置導學、後置拓展,讓音樂也能翻轉課堂。為藝術測評和中考打下堅實基礎。
團隊中的突出貢獻者——我們要感謝
智慧雲平臺資源管理員、14個全員參與網絡課程建設的學校、15位多節微課貢獻者、李嶸工作室成員、特殊崗位上的老前輩。疫情當前,感謝她們為成華音樂人披荊斬棘,開拓新的方向。正是因為她們的付出,迅速搭建出「網絡保學」資源庫,才為新樣態的音樂教學模式描繪出美麗的藍圖。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成華音樂人正是一個與愛同行的大家庭。在新形式的課堂樣態下,大家都奮勇直前,走在革新的前端。新鮮的課堂網絡技術、新奇的音樂課堂樣態、新穎的課程開發體系,這些都是成華音樂人的智慧和力量。
革新技術——線上課堂技術的推廣
課堂形式的翻轉讓我們成為了「網絡主播」。成華音樂人也在原本不熟悉的信息技術領域中展開了摸索,不斷的嘗試、收集、運用、分享,成華音樂人在線上課程的探索中勇闢蹊徑。
來自嘉祥成華的陳星宇老師在本次網絡保學中更是完成多達四節高質量又富有音樂學科特點的微課,為網絡保學下的課程資源構建貢獻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她注重音樂素養的思考設計、涵蓋音樂性與美觀的課件製作、專業又便捷的錄製軟體,攻克了音樂學科的網絡技術瓶頸,給還在為微課製作煩惱的老師們又指明了新的方向。
線上課堂樣態的革新——玩轉「指尖課堂」
新形式下的音樂課堂面臨著巨大的變化,如何在線上課程中點燃學生的熱情?
華西中學的音樂網課就上得特別有趣。
代文先老師通過錄製「指尖音樂課」系列,指導學生利用家裡的可用材料自己製作樂器,比如用礦泉水瓶、辣椒、吸管、橡筋、胡蘿蔔等等,用他的奇思妙想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神奇的器樂大講堂,其線上課程結合線下指導模式為音樂學科注入了新的樣態。
線上課程體系的建構——「一校一策」成標本
區教育局倡導學校網絡保學工作「一校一策」化,許多學校都據此構架了科學的網絡保學實施策略,龍成小學作為代表分享了學校通過資源重組、技術更新、建立學習資源包、改變推送平臺等方式,逐步形成系統化的居家學習音樂篇,展示了龍成娃居家學習的音樂成果。
張蓉老師用豐盛的乾貨促進成華音樂人對網絡保學下的「一校一策」有了更深的思考。
線上課堂各有千秋——藝術特色學校獻良策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藝術特色學校的老師們也為成華音樂人們分享了線上課堂最有特色的亮點。達成教研、教學、評價三維一體,教師、學生、家長三維一體,資源、渠道、平臺三維一體,為大家打開了新的線上課程創新思路。
疫情雖將大家分離分隔,可成華音樂人的心卻始終凝聚堅守在教育的初心上。在區級學科帶頭人和工作室先鋒團隊的引領下,成華音樂人們歷時一個月多的辛勤付出,開發出心育式、菜單式、探究式、活動式、經典式五種適合居家學習的課堂形態,為線上教學的規範化、科學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優秀的經驗和成果更值得被宣傳推廣,正因如此,成華音樂人開闢了全新的雲平臺交流互動的空間,為全區乃至全網的音樂教師們打開了一扇屬於音樂學科的居家教學之窗。
線上課程教案的格式化、網絡保學「故事薈」的投遞、成華區中小學音樂學科線上網絡保學情況問卷調查的統整。從單元素交流到複合式的交流、從單個空間對話轉移到多個空間的對話,為成華音樂人帶來了更多學習和研究的視野和策略。
疫情無情,音樂有情。音樂是愛的聲音,更是希望的聲音!
讓我們用音樂淨化心靈,寄語世界早一片春光明媚,無限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