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音樂節」啟示錄:沒有現場,音樂將是一場錯誤

2020-12-1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近期,各種「雲XX」如雨後春筍般油然而生,比如本文提到的「雲音樂節」——在直播平臺放送音樂人的現場視頻。不過,失去人潮擁擠、燈光音效、音樂人本尊到場的「雲音樂節」真的會有趣嗎?

2月10日,@音樂節RSS 主辦的「2020臥室POGO雲音樂節」全程結束後,主辦方給出了這樣的總結:

「去現場才是對樂隊最好的支持,也是樂迷最好的選擇,現場見!」

1月29日,@音樂節RSS 採用了「B站直播+朋友圈+微信群」分享的形式,舉辦了2020年的第一場「臥室POGO線上雲音樂節」,在這之前,@音樂節RSS 是一個專注於匯總音樂現場的資訊平臺。

最早的一批雲音樂節,都是類似POGO雲音樂節這樣,樂迷團體自發性的活動。這些活動是由一些服務、面向樂迷間的小團體、小平臺,通過樂隊授權、樂迷提供現場視頻的組織形式,在直播平臺放送。

其後,線上雲互動的形式也吸引了直播平臺、音樂廠牌等更多參與方:

LOOK直播(網易雲音樂旗下)推出的以音樂人直播為主的「雲村臥室音樂節」;摩登天空聯合70餘組音樂人推出的以音樂人錄製視頻和2019草莓音樂節演出現場回放的「宅草莓不是音樂節」。相對最早一批樂迷團體自發性的「雲音樂節」,音樂廠牌、音樂實體場所推動的「雲音樂節」是「線上演出」的市場需求增加後,音樂產業端的主動調整。

這些主辦方可以調動包括演出場所、音樂人團體、平臺流量等資源,因而受眾範圍更廣、形式更多樣、流量效益更強。

摩登天空在2月4日-2月8日5日間的「宅草莓不是音樂節」累計觀看人次超過100萬,單日最高在線人數49萬,單日最高彈幕接近10萬條;另一邊,上海夜店TAXX在抖音的直播「打碟」,最高在線人數7.1萬,打賞總收入72.85萬。

既有流量,又有收入,線上音樂演出頗有一種百花齊放的景氣感,但在樂迷、音樂廠牌組織的各種「雲音樂節」之後,線上演出已經進入了流量平臺主導的,以「增長」為直接目的的第二階段:

抖音聯合TAXX、LINX等夜店開啟「雲蹦迪」模式;快手與太合合作舉辦「雲趴音樂周」;鬥魚上線「雲蹦迪」音樂節;淘寶直播在情人節當天舉辦「214不見面音樂會」;微博發起#有我陪你線上音樂節#……2月21日,摩登天空宣布與今日頭條、西瓜視頻聯合主辦的「宅草莓」將在2月22日到28日播出,會有80餘組音樂人在2018年-2019年間的線下草莓音樂節的現場視頻播出。

這些「雲音樂節」本質上和當下各種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平臺都在做的「預約搶限量口罩」的活動並無二致,實際上是平臺方迎合當下熱點的短線增長策略

看似熱度不錯的雲蹦迪、雲音樂節,能夠成為獨立的演出模式嗎?對音樂產業,尤其是現場音樂,在線演出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一、缺位的現場音樂

痛仰樂隊主場高虎,在樂隊自傳中寫道:「沒有音樂,生活將是一場錯誤」。

這句話源出尼採,對於整個音樂產業而言,又可引申為「。」

現代音樂產業主要由錄音、現場演出和音樂出版三個板塊構成,在音樂版權、唱片業受到數位化衝擊的當下,現場音樂是最後一塊場域穩定且發展良好的產業板塊。

受疫情影響,2020年已經有很多音樂演出被迫取消,2月初,有業內人士預測,今年9月之前不會再有大型演唱會了,包括演唱會、生日會、巡演以及綜藝錄製都會無限期推遲。

劉德華、陳奕迅、楊千嬅、李榮浩、蔡依林、李宗盛等藝人5月前的演唱會已經紛紛延期,或取消。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近期的抽樣不完全調查,2020年1-3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直接票房損失已超過20億元。

作為國內最大的獨立音樂廠牌,摩登天空的最大的盈利來源就是線下音樂活動極其關聯業務,沈黎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在摩登天空的營收中,現場音樂的盤子在5億元左右,佔比最高。

他還算過這麼一筆帳:「《樂隊的夏天》之前,新褲子每場40萬,痛仰45萬,中國一年有300個音樂節,唱夠20場,年收入接近1000萬;拿票房分成的Livehouse,一年演50場不在話下,如果每場200塊錢一張票,1000個觀眾就是20萬。」

除了大的音樂廠牌、知名樂隊,國內還有為數眾多的獨立音樂人/樂隊,由於很少能從版權中獲得收益,就更加依賴於音樂現場、周邊產品等相關收入了。

放在整個音樂產業的角度看,現場音樂缺席造成的損失還不僅是廠牌、樂隊在承受。

錄音室、音樂酒吧、Livehouse、大型文化中心、票務公司、甚至是黃牛都在承受著音樂現場缺位的巨大損失。

公眾號「吳懟懟」指出,由於場地有限、音樂人數量有限,下半年的固定檔期往往已經排滿,更有甚者排到明年,取消的演出很難補得回來,線下演出不太可能發生「補償性消費」。

註:現場樂迷中流傳甚廣的表情

前文提到,雲音樂節最開始就是由一小波核心的現場樂迷自組織、傳播、參與的,因而它是疫情特殊情況下,作為音樂現場替代品出現的。

雲音樂節在替代音樂現場上的現實情況如何呢?

鑑於酒吧、夜店等營業性場所的消費、蹦迪等需求更加突出,我們主要討論以音樂體驗為核心的音樂人演出形式。

目前冠以「雲音樂節」名頭的線上音樂演出,主要分為以LOOK直播、抖音直播為代表的秀場直播,以及錄製視頻、音樂現場回放兩種主要形式。

前者的即時性、互動性突出,考驗的是音樂人的鏡頭前表演能力,後者更加注重音樂人知名度、錄製視頻的質量。

音樂人通過平臺直播演出,樂迷通過彈幕、評論、打賞等互動,藉由網際網路直播平臺,線上演出似乎在即時、互動兩個層面上都是與音樂現場靠近的,但實際上大相逕庭。

雲音樂節確實滿足了一部分樂迷線上看演出的需求,但也有不少問題,一些現場樂迷的體驗描述是:直播卡頓、沒氣氛、容易膩、會走神、音質差……

這些比較差的體驗,有技術問題,也有活動籌備過於倉促的原因。

有樂迷認為如果是獨家、重新自製的視頻或節目就會更好了,但這樣的指向其實正是綜藝。

近些年,民謠、嘻哈、搖滾的次第爆火正源於綜藝節目的推力。

並且,綜藝推動的音樂流派走紅,是一種擴大受眾範圍、形成社會議題、帶動現場演出、推火音樂人的系統影響。

去年7月底的一場活動中,沈黎暉透露《樂隊的夏天》播出後,新褲子的出場費漲了12%。當然商演沒有漲價、甚至降價的樂隊也存在。

大眾傳媒的「一夜成名」神話依然奏效,依託於成熟的策劃、錄製、宣傳體系,綜藝能給音樂產業帶來的利好是線上演出遠遠不及的。

這也是精明的沈黎暉同意協調籤約音樂人免出場費參加《樂隊的夏天》錄製的重要原因。

回頭再看「雲音樂節」這種現象,它缺乏優秀的策劃與執行、沒有長久的市場需求、經濟效益欠佳,能夠持續做下去的動力是什麼呢?

無法回溯到產業邏輯的新現象,都無法沉澱為產業創新,「雲音樂節」較之現場音樂也是如此。

二、理解差異:現場音樂的文化場域

「live 還是要人擠人的感覺。」一位現場樂迷這麼說。

使現場音樂無法缺席的,除了它對音樂產業的重要性,還在於現場音樂獨特的文化場域。

布迪厄提出的場域理論,是一種反思社會學的分析模式,能夠解釋文化慣習的差異形成的群體區隔。

布迪厄認為:「在高度分化的社會裡,社會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對自主性的社會小世界構成的,這些社會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邏輯和必然性的客觀關係的空間。」

所謂的「相對自主性的社會小世界」就是場域,可以通俗理解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場域理論具體包括三大概念,場域、資本、慣習。

場域是一種具有獨特性的社會場所,場域內的行動者都有自我的行為框架與遊戲規則。

音樂現場中,演出樂手在舞臺上激情表演,合著鼓聲的心跳中,舞臺下的樂迷們點踩著節拍的腳步,恣意舞動著金屬禮,刺激的「跳水」,歡樂的「開火車」……所有現場行為的集合共同構成了現場音樂的場域。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音樂現場的體驗,其實在於表演者與樂迷,可以進行「同時同地的現場互動」。

在音樂節的演出現場,舞臺的兩側一般會有兩個屏幕,主要展示著舞臺上的樂隊演出,也會時不時將鏡頭對準觀眾們,形成現場屏幕中樂隊、觀眾的互動,這也是一種音樂現場氛圍。

場域中的「資本」,包括經濟性、文化性、社會性的資本,在場域中的資本差異,決定著參與者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比如,在音樂節、Livehouse 現場,能夠搶佔前排、更熟悉演出樂隊及其作品、樂於參與互動遊戲的觀眾,就掌握著這個場域中更多的資本,他/她所能獲得的體驗感是更加豐富而強烈的。

布迪厄所說的「慣習」是一種結構性的、系統的秩序,慣習既反映了一種群體成員長期、共同形成的高度一致、穩定的品味、信仰和習慣的總和,是區別於其他場域的重要特徵。

在現場音樂中,樂手的樂器solo、蹦跳、「跳水」、演出尾聲樂迷喊「Encore」(返場再唱)等,都是現場音樂的慣習表現。

2020年1月1日晚,嫣然天使基金舉辦了新年派對,新褲子樂隊演出時,身著白T恤的王菲跟著節奏有力的搖擺著身體。王菲所展示的,正是很多現場音樂觀眾,受現場氣氛感染的慣習反應。

線上演出與現場音樂的場域區隔非常大,由此造成的體驗區隔也是非常突出的。

另一個方面,線上演出的形式是否真的適合音樂行業,也要看其是否能夠形成線上演出的獨特場域。

國內的秀場直播已經發展了十幾年,唱歌這種形式幾乎貫穿了全程的發展,但由秀場走向音樂行業,成為專業音樂人的案例並不存在,某種程度上,這依然是文化場域的區隔。

秀場主播的圈子擁有自成體系的慣習,不是很注重音樂專業性、專業訓練缺乏、很難接觸音樂的製作與發行,使得他們很難走上專業化的音樂道路。

本質上,直播只是一種工具,它所構建的場域決定於屏幕兩端的傳受主體的既有身份如何,以及直播平臺的場域特性。

類比到短視頻平臺,微視、抖音都是短視頻產品,從形式看幾乎是一樣的,為何微視始終無法競爭過抖音呢?

除了抖音本身的算法優勢,抖音本身與用戶的場域構建也是極為成功的,這是「記錄美好生活」的策略效果。

「拍抖音」的行為在用戶生活中日常化後,用戶就不僅僅是刷短視頻停不下來,而是成為構建抖音場域的一部分,加深了用戶的「不可自拔」。

看起來功能一樣,形式相似的網際網路產品,在發展的過程中,由於運營策略、用戶特性、原生文化等要素的不斷作用,總是會導致內在差異不斷變大。

正如,刷抖音、玩快手,就是另一種文化場域的區隔了。

對於音樂人、音樂廠牌、樂迷而言,現場音樂都是一種更為核心向、關乎消費的音樂產業構成。

這就延伸出「雲音樂節」、「在線演出」另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這種形式對名氣不高的音樂人並不友好。

「直播兩小時,人氣不過千,互動不過百」——這才是更多音樂人直播的常態,想要獲得音樂現場那種核心樂迷就更難了。

從少有人問津的酒吧駐唱,到線下 Livehouse 的演出、巡演,再到大型巡迴演唱會,這才是音樂人的現場進階之路。

2月21日,大麥網發布最新數據,在全國超過800場被延期的演出中,平均66%的觀眾沒有退票選擇了保留訂單,其中頭部演唱會的訂單保留率為75%。

以「My Love 劉德華巡迴演唱會」為例,93%的購票用戶保留了延期觀演的權利。

劉德華粉絲不退票支持演唱會

正如現場音樂的核心樂迷所稱,「去現場才是對樂隊最好的支持,也是樂迷最好的選擇。」

三、社交媒體與音樂人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線上演出是無法作為獨立模式運作的。

雲音樂節的喧囂,引申出的關鍵在於,當代音樂人應當如何應對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對音樂行業的影響終究不能忽視,對於數字時代的流行音樂,我有過這樣的表述:

在數位音樂時代,隨著網絡製作與傳播方式的多樣化,音樂文化的圈層化與去圈層化(破圈)並存,是當下音樂作品傳播的新樣態。當代音樂文化有一個重要變化,即與流行文化、傳播形態的契合度往往決定著一種音樂風格、一個音樂人走向更大眾市場的機會有多大。

對於音樂人而言,網絡與社交媒體最大的作用在於能夠連接自己、作品與樂迷,同時也是一種通向專業音樂道路的新通道,這在新生代音樂人身上體現的越來越明顯。

剛過去不久的第62屆葛萊美獎頒獎典禮上,年僅18歲的碧梨(Billie Eilish) 拿下年度最佳專輯、最佳製作、最佳歌曲、最佳新人四大通類獎和最佳流行專輯。

2015年,碧梨將自己的翻唱歌曲上傳到 SoundCloud 上,得到了環球音樂旗下新視鏡唱片公司的關注,並於次年籤約。

此後,碧梨的作品時常「霸榜」 Spotify、Apple Music 等全球流媒體音樂平臺。

作品的高播放量之外,碧梨在社交媒體的粉絲量也非常可觀:Instagram 5495萬粉絲、Twitter 376萬粉絲,在網易雲音樂也擁有258.4萬粉絲。

碧梨的Instagram、微博、網易雲音樂帳戶

在社交媒體時代,新生代音樂人走紅的偶然性更強,這也成為音樂產業發掘新人的一個重要通道。

YouTube、TikTok、抖音、快手、bilibili 等社交媒體與內容社區,都推出了自己的音樂人扶持計劃,Lil Nas X、Sueco The Child 和 Ambjaay 等藝人都是通過 TikTok 走紅,並且籤約了大型唱片公司。

對音樂產業而言,善用社交媒體是一種「宣發革命」。正如大衛·伊斯曼所言:當代音樂產業的行話裡,創作並非指「寫歌」,而是指讓歌曲走紅。

在社交媒體的環境下,「符號化」是流行現象非常明顯的一個特點。

網絡紅人是最諳熟此道的:上古網際網路時期的S型的芙蓉姐姐,「摩擦摩擦」的龐麥郎,「集美麗和才華於一身」的Papi 醬,再到「一給窩裡giaogiao」的giao哥、「你的報應就是我」的韓美娟、「郭言郭語」的郭老師……

網絡紅人用最簡單直接的動作、行為、語言的符號化,強化了自身在網絡空間的辨識度。這種符號化的特點在音樂文化中同樣存在:

比如一段流行的旋律,一節人人都會哼的副歌,再有以 Nirvana 主唱 Kurt Cobain 為代表的「砸吉他藝術」,TheWho 吉他手 pete townshend 招牌的「大風車式」掃弦……

此外,旋律單一、作曲基礎、歌詞空洞……這種「口水歌」的流行,還是音樂符號化創作的一種表徵。

社交媒體也帶來了對音樂的碎片化消費,比如有人抱怨的「抖音毀了我最愛的歌」。

一首優秀的歌曲,是經得起反覆聽的,所謂「單曲循環,以示喜愛」,只是經不起重複聽某一段、甚至某一句。

對音樂而言,這既促進了流行,也破壞了作品的整體性。

音樂的藝術本應通向一切,在音樂的整體性被消解後,碎片、粗糙、重複的「符號」,只能割裂出無意義的做作。

從很多層面上看,現場音樂才是音樂之源:最早的音樂自然都是現場音樂,現場演出本就是一種表演的創作;到了流行音樂發展的音樂產業時代,現場音樂更是表演者創作激情的來源。

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今天,鮑勃·迪倫一直是現場音樂的踐行者,他曾說如果臺前沒有觀眾,他就再也不會去錄唱片了。

「對我而言,出唱片就是因為大家會來現場看我本人的演出。」

1986年,崔健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的一首《一無所有》標誌了中國搖滾樂時代的開始。

崔健一直信奉「音樂從現場開始」,多年來從未間斷過搖滾樂現場演出。2002年,他發起了「真唱運動」,批評了當時音樂演出市場的假唱習氣,對整個音樂行業影響極深。

時至今日,在數位化音樂時代,直播普及的當下,這種呼籲真實音樂、真實現場的聲音更加不可缺少。

歸根結底,當下的雲音樂節、在線演出,是社交媒體的外延,而非音樂產業的外延。

參考資料

[1]走出音樂的沈黎暉:摩登天空的天地有多大?21世紀經濟報導.2019.10.12

[2]你知道新褲子掙多少錢嗎?聽「奸商」沈黎暉盤盤搖滾這門生意,貴圈.2019.08.11

[3]2020,線上演出元年?吳懟懟.2020.02.18

本文由 @程如先生所云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沒有現場,音樂將是一場錯誤
    圖源:@音樂節RSS1月29日,@音樂節RSS 採用了「B站直播+朋友圈+微信群」分享的形式,舉辦了2020年的第一場「臥室POGO線上雲音樂節」,在這之前,@音樂節RSS 是一個專注於匯總音樂現場的資訊平臺。
  • 「雲音樂節」扎堆背後,為什麼音樂人集體湧向網易雲音樂直播間?
    作者/少年于謙3月16日晚8點,秘密行動樂隊受邀在網易雲音樂中直播了一場「秘密行動」。雖然疫情期間「雲音樂節」、「雲蹦迪」扎堆,但這場音樂直播還是迅速出圈。從最初僅僅有幾千的熱度,到演出結束,靠著口碑傳播發酵,秘密行動的「雲音樂」直播間觀看人次突破65萬。
  • 疫情催生了「 雲 Live」——音樂現場直播!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太多,也包括加快了音樂現場直播的前進步伐,這著實讓人感到驚喜。從年初風靡至今,在特殊時期火爆的「雲演出」如今迎來了新一波升級,從免費模式向付費模式邁進。「今年以來,網易雲音樂先後推出雲村臥室音樂節和硬地LIVE兩大音樂直播品牌,為音樂人開闢更多線上演出機會。
  • 120萬人湧進硬地LIVE音樂直播間,網易雲音樂打造專業「雲音樂節」
    憑著堪比現場演出的專業音樂直播高品質,重新定義「雲現場」,硬地LIVE成為音樂直播行業標杆。硬地LIVE推出便吸引超120萬網友觀看。首場「STOLEN秘密行動」在網易雲音樂總觀看人數突破65萬,開播10分鐘,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5萬人;「福祿壽FloruitShow」第二場總觀看人數突破56萬,開播10分鐘吸引超3萬人湧入直播間。
  • 邀你聽一場成渝高鐵雲中音樂節
    當復興號「紅飛龍」在鐵軌上跑出350公裡的最高時速時,車廂內的氣氛也被一場音樂會推向高潮。  今年,川觀新聞聯動重慶日報、成都鐵路局,推出「川越2020渝你相遇」成渝高鐵雲中音樂節,包下成渝高鐵雙向首發車的所有車廂,推出沿線城市「一城一曲」音樂專輯+文旅美食地圖,打榜川渝10首城市主打歌。  這10首歌是由川觀新聞和重慶日報聯手,為成渝高鐵沿線的10個城市創作的主題曲。
  • 萬魔原創音樂節:雲上LIVE新年特別場 | 唱作人集結,2021年第一場...
    ↑本次活動吉祥物萬魔熊(音樂節限定版)此次「2021萬魔原創音樂節(雲上LIVE新年特別場)」將打破以往音樂節的地域場地、人數受眾限制,聯合網易雲音樂雲上LIVE品牌,以獨家線上直播演出的方式呈現大眾,超過四個半小時的群星超長接力獻唱,在新年第一天讓樂迷足不出戶即可參與2021年的第一場大型線上音樂節的火熱現場。
  • 網易雲音樂直播如何「點亮現場」?
    對於愛聽音樂的人來說,網易雲最近的音樂直播可謂是一場盛宴,不同種類的音樂直播大大滿足了觀眾的胃口。本文作者從三個方面對網易雲音樂直播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上周剛寫了一篇文章《音樂直播新的突破口——音樂現場》,粗淺談了前段時間的幾場大型音樂直播作品並提出了自己對於音樂現場的想法。
  • 「雲音樂節」能給音樂行業帶來什麼?
    圖片來源@unsplash雲蹦迪、雲音樂節、雲博物館……在線下娛樂行業持續停擺之下,文娛公司紛紛開始瞄準線上,整個行業的生態正悄然發生著改變。從各個垂直領域的參與度來看,雲娛樂又以音樂人的狂歡領銜——這也與音樂節、演唱會人數眾多,線下活動受影響的程度比其它娛樂業更難以估量有關。
  • 點亮校園,網易雲音樂辦了一場特別的畢業音樂會
    7月8日晚上19點左右,網易雲音樂「點亮現場行動」在線下辦了一場「畢業音樂會」直播,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和北京大學教授詹啟敏為同學們送上祝福;張靚穎、胡夏、餘佳運、房東的貓、三畝地、白日密語、方曉東等歌手、樂隊用音樂為畢業生們加油;沈騰和黃軒則用各自的方式,為大家鼓勁。
  • 在深圳歡樂海岸的南山流行音樂節,享受了一場音樂狂歡
    辦到第六屆的南山流行音樂節已然入選「深圳城市文化菜單」南山重點文化活動品牌,成為一場全國知名的音樂盛事!據說開幕式的時候,騰訊視頻《明日之子》原班藝人——毛不易、馬伯騫、孟子坤等還帶來了精彩演出,在深圳灣畔唱響南山流行音樂最強能量,拉開此屆音樂節的華麗帷幕。
  • 《夜空裡的光》:魏嘉瑩的音樂啟示錄
    理性的思考與創作中的感性視角聯結,恰如「夜空裡的光」,在四散的空間裡串聯出一份專屬於魏嘉瑩的音樂啟示錄。12首歌曲是主題,Bonus追加收錄的3首Live是補充,都充分佐證了這份音樂啟示錄的完整性。如果說前者對應的是錄音室作品的唱作屬性,那麼後者則是現場屬性的加持,讓你回到現場大合唱的場景內。
  • 未來的音樂節將如何把不同音樂風格完美融合?
    ,也擁有了眾多成熟的多風格音樂節。 無論是將Hip-Hop與流行融合的Coachella還是將電子音樂與Hip-Hop融合的Free Press Summer Festival,我們都曾看到過在不同音樂領域獲得過巨大成就的音樂人們同臺。
  • 網易雲音樂「點亮現場行動」首批嘉賓公布 可預約精彩LIVE現場音樂...
    4月30日,網易雲音樂LIVE現場音樂扶持項目「點亮現場行動」公布首批嘉賓陣容。百場高品質音樂現場直播將迎來C-BLOCK、宮閣、鯨魚馬戲團、謝春花等原創音樂人;Chinese Football、陳沁揚、法茲樂隊、傻子與白痴等眾多音樂人則將在千場音樂人直播中帶來精彩表演。
  • 雲瀾灣為你精心準備了一場浪漫的薰衣草音樂節
    各位同學是否已經按捺不住躁動的身體,想要衝在音樂節的前排 POGO 了呢!WAIT!!!你以為這只是一場普普通通的音樂節嗎?!那你就錯了!這是一場約會薰衣草的浪漫音樂節!試想一下,身旁是大片大片的紫色薰衣草叢舞臺正前方是你心心念念的樸樹美妙的現場音樂持續從舞臺前方傳來這該是一場多浪漫的音樂節啊!
  • 東海音樂節開幕 王若琳丁薇誰是你的音樂女神?
    8月31日,2018東海音樂節在舟山朱家尖拉開帷幕。今年也是東海音樂節走過的第八年。當天,丁薇、王若琳,以及來自美國的創作歌手Kim Taylor等二十餘位歌手及樂隊登臺演出,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場視聽盛宴。「早知道我應該來做音樂節志願者。」
  • 青海龍羊峽爐火音樂節,黑撒、海來阿木燃爆現場,黃河畔音樂狂歡
    十一長假,我們來到青海龍羊峽,在今年青海諸多超熱門景點中它雖然比較低調,但風景也不遜色,而且這裡舉辦了一場黃河畔的音樂狂歡。這裡,被稱為青海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俯瞰峽谷時,不禁讚嘆這裡的神奇地貌,自然奇觀。龍羊峽位於青海共和縣境內的黃河上遊。
  • 第十代索納塔雲上Solo音樂節,有態度的音樂PARTY|伊蘭特|現代ix35
    6月15日,第十代索納塔攜手網易雲音樂,用最潮流的方式打破桎梏、解鎖個性,雲上Solo音樂節+定製主題歌單+高能態度金句,開啟你的專屬音樂季。年輕就該亮出自我,要出位、要熱情、要張狂、要擁有無限可能,拒絕墨守成規和人云亦云,現在「煥我Solo」。
  • 第十代索納塔雲上Solo音樂節,有態度的音樂PARTY|北京現代ix35
    6月15日,第十代索納塔攜手網易雲音樂,用最潮流的方式打破桎梏、解鎖個性,雲上Solo音樂節+定製主題歌單+高能態度金句,開啟你的專屬音樂季。年輕就該亮出自我,要出位、要熱情、要張狂、要擁有無限可能,拒絕墨守成規和人云亦云,現在「煥我Solo」。
  • 2017長江國際音樂節十一黃金周掀音樂狂潮
    2017年10月2日,第六屆長江國際音樂節在長江國際音樂島謝幕。為期兩天的長江國際音樂節,累計吸引觀眾60000餘人次,點燃了十一黃金假期。國內外頂級藝人傾情演繹,掀起了一場音樂狂潮。Love Sick Radio樂隊、新民謠音樂代表梁曉雪、不可撤銷、文雀樂隊、暴走蝸牛、Yummy Music等國內外知名音樂人點燃了音樂節現場。
  • JUMP·HANGZHOU室內音樂節計劃
    而此次h.linx又有了新的動作,推出JUMP·HANGZHOU室內音樂節計劃,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都可以稱作是一次顛覆式的改造升級,在保持原有的音樂專業性以外,加重了玩樂形式的比重,我們還原了最真實的國際音樂節蹦迪樂趣,將玩樂方式再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