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邊防部隊裝備單兵外骨骼!美國:我當年吹的那些牛,你怎麼當真了?

2020-12-25 騰訊網

我當年瞎吹牛的事,你怎麼都當真了?

最近我軍又給戰士們裝備了一個充滿科幻感的東西。

12月9日,軍事報導稱,在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我軍邊防士兵裝備了全新的——單兵外骨骼。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這款單兵外骨骼小巧輕便,在高原地區背著巨大行囊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影響戰士們的行進速度。

根據資料顯示,該外骨骼系統總重小於五公斤,穿戴後人體最大承重可達70公斤,行走時可為肩部減重30%,站立時肩部減重50%,快速穿戴時間小於兩分鐘,快速解脫小於30秒。根據穿戴裝備的戰士反饋,在背上20公斤的物資後,重量全部由外骨骼承擔,不會下到身體上。

在西藏這樣條件惡劣的高海拔地區,單兵外骨骼設備投入實用,將會大大改善我國邊疆戰士的生活和訓練條件。

不知道如果印度士兵在邊境看到我軍這樣的裝備,會是什麼表情。

實際上,雖然這是中國第一次實裝,但是類似的外骨骼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就已經亮過相了。在當時的報導中,一名解放軍女護士在裝備外骨骼之後,能夠輕鬆地背著140斤重的傷員跑動。

不僅僅是軍隊裝備,今天在嫦娥五號返回艙搜索任務中,需要率先抵達現場的空中分隊,也首次裝備了人工外骨骼,讓每個人可以攜帶設備重量提升一倍!

沒想到,曾經科幻無比的單兵外骨骼,居然在中國這麼快就投入實際應用了。而且還是白菜化的使用。

但是問題來了,外骨骼技術不是美國先提出來的嗎,怎麼中國先裝備上了?

1白菜化的單兵外骨骼

首先毋庸置疑,單兵外骨骼是未來作戰的發展方向之一。

作為「引領世界」的美國率先提出這種概念,使用機械協助人體,以此來減輕為人體負重,提高士兵耐力,可以搭載更多武器和裝備。

▲《明日邊緣》中的單兵外骨骼

1961年,美國康奈爾航空實驗室開始研發Man-Amplifier外骨骼,雖然設計相當原始粗糙,但是不得不說,它的造型充滿了一種狂野的機械美感。

▲Man-Amplifier外骨骼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開始研究軍用動力外骨骼。1965年,DARPA和通用公司聯合研發了哈迪曼系統(Hardiman),此系統為全身式外骨骼,包含左右兩個部分,伺服系統可感知使用者的動作,並將力量放大25倍。

但是除了延遲問題外,這個外骨骼本身的重量就高達680公斤,移動速度只有0.76m/s,實用性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放在複雜的戰場環境,這就是一個移動緩慢的碩大靶子。

哈迪曼外骨骼

此後雖然全世界不斷有新的外骨骼設計出現,但都沒有取得根本性的改變,這種停滯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末。

在這期間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有出現各種各樣的單兵外骨骼,讓觀眾們越來越關注這種能夠讓士兵戰鬥力翻倍的炫酷玩意。

▲《異形2》

比如在1986年的科幻電影《異形2》中就有能讓重機槍輕鬆拿在手中的外骨骼裝備,還有《極樂空間》《明日邊緣》等等。

▲《極樂空間》中的單兵外骨骼

都未來世界了,居然還在用AK

2000年,美國DARPA重整旗鼓,啟動「增強人體體能外骨骼(EHPA)」計劃,試圖打造出能夠讓士兵負重更多、行進更遠的外骨骼。現在已經20年過去了,單兵外骨骼技術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突破。

這20年中,美國不斷曝光新的外骨骼裝備,比如洛克希德-馬丁的HULC外骨骼和雷神公司的XOS-2動力外骨骼。只不過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動力外骨骼總是在測試,至於實裝時間,永遠是下一年。

▲OS-2動力外骨骼

▲HULC外骨骼

它們目前都被電池問題所困擾,比如說上面那款HULC外骨骼,為了實現電驅動,需要安裝兩塊3.6公斤重的鋰電池,而且續航時間只有一小時,根本沒有實用性。總不能安裝核電池吧。

聽說美國在搞外骨骼這種未來科技,中國自然也按捺不住:這個東西不錯,我也整一個!

▲早期實驗版的單兵外骨骼

不過和美國追求一步到位的電驅動力外骨骼不同,雖然中國也在搞動力外骨骼,但中國的思路比較實在:有動力的不行就先上無動力的,全身的不行就先搞半身的,哪個能用就上哪個,先不先進以後再說,我先看看好不好使。

研製期間陸軍裝備部還搞了一次「超能勇士」單兵外骨骼挑戰賽,共有25個單位、29隻隊伍、50多臺單兵外骨骼樣機入圍決賽,進行輕裝機動、負重行軍、物資搬運、炮彈裝填等項目展開較量。這其中有電驅動的、有氣動力的,有無動力的,各式各樣.......

既然電池技術目前無法突破,那就先搞無動力的嘛。於是,今天我們就看到解放軍開始裝備其中一款無動力外骨骼。

當然,光搞出來還不行,最好還要把它給搞成白菜價。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尷尬的現象:所有國家都在吹牛放衛星,等中國趕緊鼓搗出來以後,發現好像只有自己當真了……

2說好2020年到月球,你們人呢??

這樣尷尬的情況前幾天剛好又出現了一次。

11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12月1日,嫦娥五號成功在月球著陸,隨後在月球表面展開鑽取採樣工作。

12月6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從2004年開始,中國的探月工程,已經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跨越。

▲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畫面

結果,有網友找到了2005年的一張《科學發現報》,在這一期報紙的角落裡,刊登了中國在2004年2月制定的月球探測計劃,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要在3年內發射一個屬於中國的繞月衛星。第二階段,6年內中國的月球車在月面軟著陸,展開巡視探測。

第三階段,2020年之前,中國研製的機器人將把月球土壤樣品帶回地球。

2007年10月24日,中國嫦娥一號發射成功。第一階段完成。2013年12月14日,玉兔號月球車成功在月面軟著陸。第二階段完成。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採集土壤開始返回地球。

可以說,中國16年前制定的計劃已經基本全部實現。

這還不是最有意思的。

在中國探月工程科普的下面,還有一個小方框,介紹了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雄心勃勃的月球探測計劃。

日本將於2025年在月球建立基地,並派遣機器人擔任「拓荒者」;印度計劃在2008年發射第一艘無人登月飛船;俄羅斯將在2005年試飛新式登月飛船;美國則表示,我要在2015年重新登月,最晚不超過2020年,而且我還要在月球建立「多國太空站」。

今天已經是2020年12月15日了,中國的計劃已經基本圓滿完成,這些國家的月球探測計劃現在怎麼樣了?

2008年10月,印度確實發射了「月船1號」,還攜帶了一顆探測器撞擊月球南極,不知道這算不算「自殺式」無人登月探測器。

而在「月船1號」發射前,印度表示,如果順利的話,印度將在2015年送太空人上太空,2020年送太空人上月球。

好傢夥,2008年發射探測器,2020年就載人登月,這就是印度速度嗎?現實就是,印度原本要在2011年發射無人登月探測器「月船2號」,結果硬生生拖到了2019年7月才發射,然後探測器進行月球軟著陸時,在距離月球表面只有2.1公裡的地方,與控制中心失去了聯繫。

2019年12月,美國航空航天局找到了探測器墜毀的位置,它已經粉身碎骨,散落在數公裡範圍內的24個不同位置,軟著陸直接變成了硬著陸,又是一場「自殺式」。

▲NASA拍攝到的著陸器碎片照片

雖然印度的計劃看起來不太順利,但起碼比美國靠譜多了。

2005年美國說最晚不超過2020年將會再次登月,現在2020年還有不到20天,不知道美國要不要衝刺一下,在聖誕節前完成重新登月的壯舉?

日本人雖然航天實力較強,但是卻沒有登月建造基地,而是改行去登陸另外一顆小行星,還往小行星上開了一槍。

這還不算什麼,之前中國被「忽悠」的更慘。

3中國當真了!

80年代的時候,中國得到一條情報:蘇聯新推出的NSV重機槍只有25公斤!一個人就能抱著跑。

不可能!這中國科研人員第一反應,一款重機槍,怎麼可能會只有25公斤呢?百思不得其解,但當時給出的情報確實是槍重25公斤。

上面的任務下來了:我們新一代重機槍的重量必須要跟NSV重機槍達到同樣的水平。

▲中國89式重機槍

中國科研人員絞盡腦汁,將槍所有不必要的部件全部去掉、簡化,材料使用最輕的,千辛萬苦終於研製出了89式重機槍,整個機槍算上槍架共26.3公斤,雖然比不上蘇聯,好歹差距不算太大。

然後中國發現,蘇聯的NSV重機槍是槍身重25公斤,根本沒有算槍架,加上槍架其實重達41公斤.......

▲心態爆炸

2008年,雷神公司開始測設AIM-120D空空飛彈,還說什麼採用了新式的雙脈衝發動機,射程達到了160公裡,聽得中國人一愣一愣的:這玩意兒不好搞啊,不能被拉下,必須趕緊埋頭狂追了。

2016年,中國採用雙脈衝技術的PL-15空空飛彈正式亮相,射程超過了200公裡。但是雷神公司負責AIM-120的業務發展總監詹寧斯,2013年接受採訪時表示:「C-7型和D型使用同一種發動機」,沒有使用什麼雙脈衝發動機。

你怎麼不早說?

更「慘」的是我國殲-20的研發人員。

我國軍事專家傅前哨多次公開表示,殲-20的最大升力係數是「目前所有戰鬥機中最高的」。為什麼最高呢?因為它追求的目標太高了。

美國剛開始搞F-22的時候,到處吹噓它的最大升力係數是2.0。當時蘇-27那麼優美的曲線,升力係數也只有1.6。F-22沒有邊條、沒有鴨翼,也沒有增升裝置,升力係數居然有這麼高,這究竟是什麼黑科技,傅前哨「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他們才發現,美國人在吹牛,F-22的升力係數只有1.5,但是在設計殲-20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真實數據,於是就把美國人吹的牛當真了,然後殲-20的升力係數就拉到了2.0以上……

▲專家的採訪回憶錄:太慘了

21世紀初,美國提出了一個狂拽炫酷的概念——1小時打遍全球。不得不說,在軍事概念的創新方面,美國是真的有一手,可以想像,這個概念在當時對其他國家造成了多大的震撼。

只不過現在,這個計劃中的很多項目都已經夭折,保留下來的,基本已經演變成了高超音速武器實驗項目,然後中國在2019年展示了正式裝備的東風-17高超音速彈道飛彈。

▲東風-17高超音速彈道飛彈

20世紀90年代,美國率先開始研究電磁炮技術,並於2007年1月16日完成了首次公開測試,當時這門電磁炮的炮口初始動能達到7.4兆焦耳,初速度則達到了2146米/秒。

2016年,美海軍首次將BAE系統公司研發的電磁炮,搭載到「米利諾基特」號(T-EPF-3)試驗艦上,不過只進行了一些內容較為簡單的搭載測試,並未進行系統集成化試驗,更沒有進行海上試射。

▲搭載電磁炮的「米利諾基特」號試驗艦(紅框標出的為電磁炮)

之後,美國的電磁炮研究似乎陷入了停滯,再也沒有什麼大的動作。

然後中國又默默掏出了一個好東西:

這麼多年中國被「忽悠」的太慘了,辛辛苦苦制定計劃、研究裝備,到了最後才發現,只有自己當真了。

當然,玩笑歸玩笑,率先實裝外骨骼,完美實現登月計劃,搞出殲-20和東風17,這些事情無一不展現了中國的實用主義思想,複雜計劃的連貫性和嚴謹性,以及近乎變態的執行力。

這些品質,不能代表中國已經取得了領先,畢竟我們在很多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但卻意味著,中國不會永遠落後。

很多人說中國人缺乏想像力,但是中國人卻總是把最狂野的想像變成現實。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植樹造林、高壓電網、三峽工程……這些以往科幻小說中的情節,都在中國一步步變成了現實。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做了開幕致辭。他說:「中國人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但在那時,他對中國人民充滿了信心:「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中國幾十年的發展,已經一步步證明了他的判斷。

但是,我們要明白,不論目標是美國還是其他任何國家,中國的終點從來就不只是追趕,而是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和手段前進。

相關焦點

  • 中國邊防部隊裝備單兵外骨骼!美國:當年吹的牛,你怎麼當真了?
    我當年瞎吹牛的事,你怎麼都當真了?最近我軍又給戰士們裝備了一個充滿科幻感的東西。12月9日,軍事報導稱,在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我軍邊防士兵裝備了全新的——單兵外骨骼。沒想到,曾經科幻無比的單兵外骨骼,居然在中國這麼快就投入實際應用了。而且還是白菜化的使用。但是問題來了,外骨骼技術不是美國先提出來的嗎,怎麼中國先裝備上了?
  • 電磁炮、單兵外骨骼、雙脈衝飛彈...只有在中國成真了
    最近我軍又給戰士們裝備了一個充滿科幻感的東西。12月9日,軍事報導稱,在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我軍邊防士兵裝備了全新的——單兵外骨骼。沒想到,曾經科幻無比的單兵外骨骼,居然這麼快就在中國投入使用了,而且還是白菜化的使用。但是問題來了,外骨骼技術不是美國先提出來的嗎,怎麼中國先裝備上了?
  • 美國當年吹的4個牛,卻被中國一一給實現了!
    美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大國,擁有著各種先進的武器,每一種先進的武器都能讓很多國家望塵莫及。因此,很多國家在研發武器時都會參照美國的武器參數,包括我們國家也不例外。不過,美國可沒那麼好心,很多時候提供的參數都是假的。不過,美國那些年在軍事上「吹的牛」,結果都被中國實現了!
  • 多型號單兵外骨骼裝備我軍,訂單可觀,印方士兵你怕了嗎?
    而對於普通士兵來說,未來單兵作戰系統,特別是單兵外骨骼裝備,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本來我軍十分積極於換裝新式重型裝備,對單兵裝備換裝卻不那麼積極,但是,總有一些人要來惹我們(比如印方),結果促使了我軍單兵裝備的快速研發和升級。單兵外骨骼裝備,就是其中的一種。12月11號,兵器工業集團208所發布消息稱,該所研製的單兵外骨骼裝備,已裝備我軍高原山地部隊。
  • 單兵外骨骼讓解放軍戰力倍增,印軍卻連防寒服都湊不齊
    就在日前,解放軍西藏邊防部隊,公開了單兵外骨骼裝備,使得單兵做戰力得到大大提升,單兵外骨骼究竟能給士兵帶來什麼?它能在未來戰場上發揮怎樣的作用?與此同時,為何對面的印度軍隊,如今連防寒服都湊不齊。最近解放軍西藏邊防部隊公開了外骨骼設備,令人眼前一亮,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現代戰爭條件下,步兵隨身攜帶的物資重量並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加乃至接近了人體承受極限,除了槍枝彈藥,手雷頭盔,防彈裝具等,還包括單兵食品,應急藥品,野外睡袋和種種其他工具,精銳的特種部隊還需攜帶夜視儀,和單兵數位化終端等,全部算下來這些物資的總重量,很輕鬆就可以達到或突破30公斤,對士兵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 美國沒想到當初吹的牛,中國卻真的做到了,用行動給各國上了一課
    比如中國近期就幹了一件大事,邊防部隊裝備單兵外骨骼。其實有關這款輔助性武器的研發,美國更在我們之前,美國59年前就開始研發Man-Amplifier,雖然造型粗糙但這可以說是外骨骼的最初版本,在這之後,美國又對其開始了進一步的研究。
  • 中國單兵機械外骨骼獲重大突破 已進行實地測試
    不久前,有網友放出一張中國單兵機械外骨骼進行實地測試的照片,在國內國外引發了軒然大波,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更是評價稱中國單兵機械外骨骼項目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單兵機械外骨骼研發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新一代外骨骼戰士首曝光:單兵一次裝備一百千克武器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外骨骼(exoskeleton)原指為生物提供保護和支持的堅硬的外部結構,外骨骼機器人(exoskeleton robot)可理解為一種結合了人的智能和機器人機械能量的人機結合可穿戴裝備。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外骨骼機器人是一種結合了人的智能和機械動力裝置機械能量的人機結合的可穿戴裝備。
  • 西藏阿里邊防戰士穿外骨骼背20公斤爬高山
    來源:蔣蔣的兵工廠12月9日,央視一則視頻顯示,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邊防戰士已經裝備了新型單兵外骨骼,並且背負了20公斤補給物資向山上哨所輸送。這也是第一次確認該型無源外骨骼裝備一線邊防部隊,極大的減輕了邊防官兵的身體負擔,提高了運送效率。
  • 國產單兵外骨骼有了新變化,與美國差距縮小
    相信有不少朋友和虎哥一樣,都是機甲迷,而如今單兵外骨骼的出現,有望讓「機甲戰士」成為現實。目前,美俄等軍事強國都相繼推出了多款單兵外骨骼,我國自然也不例外。日前,我國公開了一款新型單兵外骨骼,和以往的產品有了很大的不同。
  • 中國單兵人體外骨骼曝光!這技術最終將讓步兵淘汰坦克
    絕大多數軍事愛好者並不關注它,但是我堅信,這玩意將最終改變陸戰的方式。這就是人體外骨骼。   昨天,鳳凰網軍事頻道轉載了鳳凰號「虹攝庫爾斯克」的一篇文章。文章說:據國外weaponews網1月19日報導:中國軍方工程師宣布,國產單兵機械外骨骼研究和開發取得決定性突破,目前已經進行了實地測試,未來將生產第一代單兵外骨骼系統。
  • 707所成功研製外骨骼機器人,未來可打造超級單兵戰士
    所謂外骨骼戰士,是指穿戴外骨骼智能機械設備的人類戰士,通過外骨骼智能機械設備,極大地提高普通人類戰士的單兵作戰能力。這種可穿戴外骨骼智能機械設備,亦被稱為「可穿戴的智慧機器人」。
  • 西藏邊防戰士穿單兵外骨骼背20公斤貨物爬山
    西藏邊防戰士穿單兵外骨骼背20公斤貨物爬山
  • 央視證實,解放軍收到一種外骨骼裝備,美專家:讓人變成超級戰士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神奇裝備呢? 我軍邊防部隊獲得新裝備 那麼什麼是骨骼服呢?它是一種可穿戴行動裝置,配有電動機,氣動裝置,槓桿,液壓裝置或多種技術組合,可增強肢體運動的強度和耐力。
  • 中國機械外骨骼項目取得突破,未來單兵動力裝甲也不是夢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weaponews網1月19日報導:中國單兵機械外骨骼項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該網稱,中國軍方工程師宣布,在單兵機械外骨骼研究和開發方面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突破,中國國防工業最近進行了實地測試,並已經發布了第一代產品。
  • 我軍以裝備,外骨骼時代要來了?
    ▲ 這東西……看起來好像很簡陋  美國人那邊玩的不亦樂乎,我兔也沒當看客。  在去年陸軍舉辦的「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中,有近百支代表全國各科研機構、院校和企業的隊伍,帶著自己研製的外骨骼參賽。
  • 外媒稱中國機械外骨骼項目實現突破,可發展未來單兵動力裝甲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據國外weaponews網1月19日報導:中國軍方工程師宣布,國產單兵機械外骨骼研究和開發取得決定性突破,目前已經進行了實地測試,未來將生產第一代單兵外骨骼系統。該網稱,中國的軍用機械外骨骼擁有先進的創新設計,融合了多個傳感器,能夠管理微型液壓系統,幫助單兵負重更多的裝備和補給,減輕步兵行軍疲憊感。圖片:中國單兵機械外骨骼項目取得進展。從該網公布的照片看,這是由中船重工第707研究所研製的一種機械外骨骼。
  • 中國單兵機械外骨骼正式曝光
    環球網報導,7月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主辦的首屆中國軍民融合技術裝備博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在兵器集團202研究所展臺處,記者看到屏幕上正在播放一段中國國產單兵外骨骼系統的宣傳片,這是類似國產單兵裝備的首次正式曝光。
  • 鋼鐵戰士成真,中國又一單兵裝備位列世界尖端
    在此次挑戰賽中驚豔亮相了眾多國產先進單兵外骨骼,讓刀槍不入的科幻電影中鋼鐵戰士第一次完整呈現在了大家面前,這些國產單兵外骨骼的技術成熟,昭示著我國在單兵外骨骼裝備領域已經位列世界頂尖。科幻電影中的未來戰士與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先進武器一樣,單兵外骨骼概念最早也是由美國陸軍提出。
  • 我軍西部一線部隊配備科幻無動力外骨骼,可讓女醫護兵化身大力士
    隨著我軍對一線部隊單兵後勤保障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裝備近年來陸續裝備部隊,如新一代「星空」作訓服、新型防寒服、防彈頭盔、單兵攜行具、無人補給直升機、自熱野戰食品等,有力提高了部隊戰鬥力。近日央視報導,駐守在西藏阿里邊境一線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地區的部隊官兵,已在日常任務中開始穿戴國產先進單兵外骨骼,極大降低了官兵們在高原山區巡邏和運輸物資時的體力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