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頒布的《快遞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已經兩個多月了,它的實施是為了進一步規範和引導快遞行業健康發展。但是記者發現部分快遞企業和快遞員對新規執行不到位,不僅實名制難以落實,而且熱衷於快遞櫃代替送貨上門,而不是投放到指定地點,再加上部分消費者對新規不了解,使得《快遞暫行條例》變成「擺設」。
南寧市民孫女士喜歡在網上購買烘培材料,但是每次快遞員只發給她一條有驗證碼的簡訊,內容是「快遞存放到了快遞櫃,要用驗證碼去領取」。由於有事在身,孫女士往往第二天才去小區的快遞櫃領取,而這時部分食品已經變質了。
廣西南寧 南寧市民 孫女士:「我已經要求送貨上門了,但是送貨員沒有經過我同意就直接放到快遞櫃。」
和孫女士有類似遭遇還有趙女士。前段時間,趙女士在網上購買了一條手飾品,備註了要送貨上門。然而,最終她也只是收到一條含有驗證碼的簡訊。
廣西南寧 南寧市民 趙女士:「如果是貴重的物品的話,直接放在箱子不太安全。 」
為什麼有些快遞員熱衷於使用快遞櫃呢?記者了解到,快遞員選擇當面籤收方式時,每人每天派件量為70至80件;而通過寄存快遞櫃方式,每人每天派件量則達到200至300件。儘管使用快遞櫃,每個包裹要支付幾毛錢的成本,但每多派一件快遞能增加一元收入。派送效率提升之後,快遞員在減少跑腿之時,收入也是穩增不減。而且快遞櫃會向收件人發驗證碼簡訊,快遞員連電話通知也省了。在南寧市鳳翔路某小區,記者計算了一下,快遞員往快遞櫃完成一個包裹的投放,最快用時20秒左右,投放20個左右的包裹花了不到七分鐘。
廣西南寧 快遞員:「快遞多就這樣了。 」
除此之外,一些小區和單位禁止快遞車輛入內、部分快遞單上的門牌號不準確。或者收件人不在家,都可能引發送貨效率降低、快件積壓,這些原因都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快遞員選擇快遞櫃,而不願送貨上門。隨著快遞櫃受到快遞員的熱捧,有些小區甚至出現快遞櫃「爆倉」,快遞員搶櫃的行為。
廣西南寧 某快遞公司 快遞員:「早上六點鐘就把直接把快遞櫃全部塞滿了。 」
《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五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遞投放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這就意味著,在未與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商量的情況下,把快遞放在代收點或快遞櫃、然後簡訊或電話通知的做法是不符合規定的。
廣西南寧 南寧市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科 黃文浩:「快遞企業在沒有徵求用戶的同意的情況下,並沒有進行按址投遞的話這個是涉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快遞企業如果存在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一些行為的時候,可以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