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護法》姊妹篇《妙先生》上映,沒有成就國漫暗黑系列的步步高,因《大護法》的珠玉在前,反而讓觀眾在對比中,對《妙先生》生出不少詬病。
最多的聲音,應該就是感覺主題過大而空,觀看中得不到代入共情,觀看後腦子裡只剩下幾句雞湯臺詞。
如果以《妙先生》主角丁果一行人為第一視角,影片代入了三段故事。
孝文
村子中的人都在為尋找、爭奪火蟬蛻而六親不認,只有孝文一家父子倆像是局外人,與世無爭。
這個孝文就是丁果和師傅梁衍的第一個目標。
孝文爹是個殘了腿的老頭兒,與其說他不爭搶,不如說他無法爭搶。而孝文就是個孝順好兒子,只管照顧老父親,種地養活兩口人。
丁果師徒兩人到孝文家巴拉巴拉的說了一頓,就只是要告訴孝文,他身體中寄生著只有善良人才會長出的金色彼岸花,只要他自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全村的人都會向好的方向改變,不再自私自利。
孝文在他爹的鼓勵下願意犧牲自己,可惜,化成的金色彼岸花被孝文爹吞進了肚子。
在這個故事中,孝文是個善良的人,但他的善良中有點懦弱,更有點「愚」。
孝文對自己只種地不找蟬這種行為沒什麼自信,他沒有從內心覺得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他認為自己只能幹得了種地這種「沒有用的事」。
孝文的「愚」體現在他的聽話,影片情節上感覺是他爹勸他犧牲,他便同意犧牲,犧牲的大義沒有多深刻,聽爹話的好孩子形象是有了。
再看看這孝文爹,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個坑,只能用虛偽來形容。
孝文爹勸孝文為大家犧牲,這不可能是真心的,但凡他有一點讓自己兒子捨生取義的想法,這村中都不能說只有孝文一個善良人。
一個不能自理的老人家,肯為了村民而同意犧牲自己這個孝順的兒子,這種存在難道還不夠大義大善嗎?
可丁果師徒都說了,全村只有孝文一個善良人。所以,這老頭一開始就心存不良。
相依為命的父子,應該也是相互了解的,孝文也是個成年人了,他對父親的這份孝難道不「愚」嗎?
雲香
一曲《青梅逝》,百轉又千回。
念我髫[tiáo]年折花夫君已相伴,笑騎竹馬將青梅戲卿卿;戀你自年幼從無嫌猜到如今,惟願嫁作新婦許那良緣姻;不想夫君將我瞞,生死未相依,空餘海誓山盟,恨奴家命薄不怨君無情。
《青梅逝》唱的是雲香的一生情感,雲香善良,自小一起經歷磨難,青梅竹馬的相護,就算困苦雲香也覺得自己有被保護的幸福吧。
丈夫成了爛賭鬼,雲香用自己的方式來維護著丈夫寧哥哥,直到丁果拆穿一切,雲香絕望而自殺。垂死邊緣有了覺悟,既要死,何不成全丁果,成全更多人。
一句「恨奴家命薄不怨君無情」道盡了雲香的悲苦,卻又顯得雲香的善良是一種自我囚困,同樣有著「愚」的色彩。
不過這些不影響雲香的故事成為此片的最大亮點,甚至蓋過了影片結尾的主題升華。
《青梅逝》唱起的一瞬間,雲香這個角色便更加生動起來,中間穿插了青梅竹馬的記憶片斷。有愛好者點出雲香的戲曲扮相出自《思凡》,她丈夫的武生扮相則出自《夜奔》,這兩則都是崑曲中有名的單人曲目。
本人不懂戲曲,當時看影片,直把雲香的青衣扮相當成了青蛇,心想著小青的愛情也搞砸了。
雲香的這段故事中不僅蘇州評談《青梅逝》的曲調悽婉戳心,還隱含了國粹崑曲的元素,著實抓住了這幾年觀眾們的興趣點。
蕭篤
蕭篤這個人的善良,可以說是把上兩個故事主角所代表的善良進行了拓寬和提升。
蕭篤是個看起來不太善良的善良人。善於偷竊的街面小混混,一副吊兒郎當相,最初印象肯定是不務正業的代名詞。
但這些小不良都不耽誤蕭篤當一個善良人,他用自己的辦法養活了一群孤兒,雖然這群熊孩子一點都不可愛,做起事來不知比蕭篤惡多少。
蕭篤是一個懂得變通的人。
丁果說彼岸花寄居在最純淨的靈魂心中,卻會激發周圍人的惡念。
蕭篤則避開世人,而不是選擇認命的犧牲。這樣的蕭篤才有了活生生的感覺。
蕭篤離開後,孩子們真的向純真善良轉變了。這個情節不免讓人想到,過分的善良包容是不是對罪惡的一種縱容?當沒有人再容忍罪惡,罪惡是不是也要學會收斂?
在影片結尾,蕭篤甘心成為一朵金色彼岸花,只為了能阻止想以暴制暴的笑人。
蕭篤的這朵花與之前的十二朵用處不同,放棄生命的境界也不同,因為原本的他已經決定用遠離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當蕭篤最終自願犧牲自己的時候,已經不單單是為了救贖一群孩子或者一個村子,而是要為所有世間人換一個機會。
這三個故事中,孝文的故事最讓人喪氣,雲香的故事演繹的最精彩,蕭篤的故事最佔得住影片的主題。
但不管怎麼說,一部影片講三個故事,時間上就很緊張,情緒代入過程不夠深入,想要每一個都短而精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觀眾觀看後有說教感,也就是由此而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