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疫》是一部「講述伊波拉病毒第一次出現在美國的歷史」的優秀作品,在豆瓣收穫過8.7分的超高口碑。
該劇改編自一本有關伊波拉病毒對人類影響的暢銷書,曾在61周內霸佔暢銷書榜,無書企及。
套用基辛格先生給予我們中國的誇讚,美國人民總是在危難的時候,被他們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總說電影取材於生活。這樣的故事設定和劇情,真的很符合現實。但生活往往大於電影。在劇情結尾,電影往往都是「Happy Ending」,符合大眾需求。但現實的結果,卻可能比電影更加荒誕。
如今美國的確診人數即將突破70萬人,死亡近5萬人。政府對此毫無辦法,川普只顧自己的選票,甚至在回答富人比窮人更優先獲得檢測權時說,「這就是人生!」
那麼我們就來聊聊,能拍出《血疫》的美國,為什麼面對新冠,卻看似無能為力?
首先,相比我們的理念是「為人民服務」,美國則是「為資本服務」。比起疫情帶來的人員感染死亡等,政府優先考慮的,是維護住美元的霸主地位、還有股市的維穩。保資本,保經濟,保金融帝國和世界第一的地位,這是一貫操作了。
美國最近油價跌到負數,賣一桶油還送你37美金,這樣的事,100多年來,誰做得出來?股市4次熔斷,自然要維護住。
疫情總有一天會過去,而如果在期間喪失掉了優勢,被我們反超,您覺得人家願意?所以維護住了經濟命脈,再來談其他的。
而且各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存在嚴重分歧,紐約州州長已經不止一次怒懟川普了。上下心不齊,擰不成一股繩,怎能有效採取防控措施?
其次,自由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們可以說他們是反智,自由的前提是你還有命,沒命了你還談啥自由?但有些美國人就是拿維吉尼亞之父亨利的那句名言:「不自由,毋寧死!」來作為人生信條的。我們能說啥?
為啥我們能做到健康碼全覆蓋,任何疑似都能追蹤到?美國難道沒有這個技術?這主要是侵犯了他們人民的自由和隱私權,所以才一直沒做。歐洲國家也一樣。
所以你會看到,我們很快就控制住了,而西方世界卻...夏蟲不可語冰,雖然我們都是兩個眼睛一個嘴巴的人類,但思想觀念完全天差地別。
另外,我們人類很多時候,是無法做到共情的。什麼叫「共情」?說通俗點,就是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就像我剛才說的,夏蟲不可語冰。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是很難理解對方的感情思想,也不願多理解。就像你吃慣了中國菜,讓你出門旅遊,吃幾頓漢堡薯條就非常難受,情願吃鹹菜蘿蔔乾。
我們無法理解,美國普通群眾冒著上街遊行被感染的風險,卻是為了呼籲要工作。很多人家裡是沒有一分錢存款的,他們沒有儲蓄習慣。而一兩個星期沒有收入,很快,這個家庭就會變成貧困家庭,很多流浪漢就是這麼來的。貧窮比疾病更可怕,他們大多選擇賭一把。
所以,你要抗疫,我要生活,你選擇保命,我選擇工作,每個人都作出選擇,並且要維護自己的利益。
還有一點很重要,美國大部分人都是有信仰的。就像世界其他有信仰的民族一樣,他們認為,如果時間到了,那就是上天的旨意,該輪到我,那我就接受。如果沒有輪到我,為啥要影響到我的生活?
最後,我想說:能拍出《血疫》這樣有警示意義的美劇。只能證明美國的影視工業非常發達。但電影與現實之間永遠都是一個「小於號」,不可能是等號或者約等號,更不能是大於號。
不能說拍出這樣的好電影,就能代表美國及其人民對疫情的覺悟就很高。他們還拍過《星球大戰》和《復仇者》,又如何?
現實是殘酷的,新冠也是殘酷的。無數事實已經證明,它專治各種不服。政府保經濟,上下部門心不齊,民眾或愛自由,或為了討生活要求解封...
許許多多的原因造成了如今美國面對疫情時,似乎無能為力的局面。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缺乏團結正在助長新冠的流行。」
而小編想說,全人類也正在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價。
《血疫》原著裡寫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地球正在重啟對寄生蟲人類的免疫反應。也許這位母親並不喜歡這麼多的人。」
最後,小編想和您探討,1.美國最後會有多少確診?2.疫情後的美國,是否還能做世界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