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甘棠江邊建設好了7個碼頭、又有浮橋、濱江步道。我早上和傍晚的時候都可以到碼頭散步,釣釣魚,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了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桂林市靈川縣潭下鎮潭下村委黃喜賜看著潭下鎮發生的變化侃侃而談。這一幕道出了該鎮這些年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百姓心聲。
潭下市場
潭下鎮始建於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轄14個村委和1個居委,116個自然村,總人口3.86萬人。2019年被評為自治區衛生鎮,榮獲全市鄉鎮書記抓基層黨建一等等次,鄉鎮脫貧攻堅考評為「好」等次,連續四年獲得全縣績效考評一等獎。
潭下圩美食一條街
「一個地方社會經濟能否發展,老百姓錢袋子能否鼓起來,能否得到幸福感、獲得感,關鍵在黨,在黨的建設。潭下鎮黨委強力推進黨的建設,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我們的工作將無往而不勝。」潭下鎮黨委書記陽玉雄斬釘截鐵地說道。
潭下鎮甘棠江濱江步道浮橋
經濟要發展,黨建是根本。這些年,潭下鎮按照「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指導思路,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基層黨建工作得到新提升。籌資370萬元新建潭下、碼頭、合群黨建示範點,形成獨具特色的柑桔產業黨建示範帶。碼頭村成功申報桂林市第二批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示範點。全鎮三星級以上村級黨組織達7個。通過加強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先鋒堡壘作用,該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跨越發展,百姓獲得感和滿意度極大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由2018年的全市第54名躍升為2019年全市第7名,靈川縣第1名。
潭下鎮金山廣場
群眾要富裕,農業是基礎。潭下鎮大力發展水果種植,面積已達4.6萬畝,其中柑桔種植面積4.2萬畝,產值達4.5億元,成功創建自治區四星級橘紅甘棠江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核心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萬元,高於全縣平均水平25%。帶動農民致富的同時也助力了產業脫貧攻堅。
潭下鎮入口節點
城鎮要發展,工業是支撐。潭下鎮以新型城鎮化為契機,投入200萬元完善工業園區配套設施。全鎮現有工業企業36家,規上企業達8家,2019年規上工業產值達5億元,稅收4060萬元。金山新材料作為亞洲第一碳酸鈣生產企業,通過不斷技術改造成為行業標準的領軍企業,產品暢銷全國和東南亞。
潭下鎮居民申愛雲說:「我從湖南來靈川潭下已20幾年了,以前廣場這一片都是田地,雜草從生,現在響應政府的號召建了廣場,每天早晚都有人跳廣場舞,帶孩子娛樂又多了一個好去處。」
潭下鎮黨委、政府在鎮域整體風貌、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提升等方面狠下功夫,相繼完成了管網下地、主街立面改造、雨汙分流、人行道鋪裝、美化亮化、路面改造等項目。甘棠江碼頭文化公園、景觀浮橋、5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4600平方米的停車場,550平方米的鄉村振興中心等均已投入使用,集鎮風貌煥然一新。
「我經常到潭下來趕圩的,在改造之前還是比較雜亂的,現在市場做了規劃,非常整齊,比以前好多了,也熱鬧多啦。」顧客黃女士感嘆潭下圩的變化。
據悉,潭下新建75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擁有1200個攤位,市場圩日交易額達200萬元。雲吞、年糕、豆醬、米豆腐、沙穀米、油炸粑粑等特色小吃令四方遊客讚不絕口。
自2018年以來,潭下鎮按照簡約、實用、惠民的舊改新擴思路,全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共25個,其中市政項目12個,民生(含扶貧)項目7個,產業項目3個,美麗鄉村項目2個,黨建項目1個,項目總投資1.61億元。在全市第四批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建設驗收評比中榮獲一等獎。項目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全鎮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全鎮農民人均收入從15060元增加至19650元。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下一步,潭下鎮黨委、政府將乘著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建設成果的東風,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繼續譜寫潭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的篇章!
(李成幼 蔣豔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