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80、90後上學時期應該都人手好幾本字典,在那個智慧型手機還沒有普及的年代,字典就是我們學習的最好幫手,但是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百度代替了所有字典,字典逐漸被人們遺忘。
然而令人覺得神奇的是,現在的人學習都不用字典,玩起遊戲來倒是字典翻個不停,小編最近聽說三國沙盤策略手遊《率土之濱》的玩家為了玩好這款遊戲,把書店的古文字典都買脫銷了。一款戰爭向的策略遊戲,為何需要用到字典?
《率土之濱》一直盛行文言文文化,玩家們在遊戲中不僅聊天打字都用文言文,還十分擅長撰寫古文文章、詩詞歌賦,留下了大量經典作品,今年5月《率土之濱》和國家圖書館合作啟動了傳承中國文化的"三國文化典籍特展",玩家們的原創文章和詩詞還被選入作為展品。
率土玩家們打仗一直追求"師出有名"的大義,當發動戰爭時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說辭來"維持體面",這個時候"文鬥"就成為玩家們喜聞樂見的博弈手段,利用自身的文化素養,撰寫各種《討賊檄文》,用駢四儷六的文言文體發動輿論攻勢,給敵人扣上"不仁不義"的帽子,《盜將行》作詞者姬霄就是撰寫檄文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引經據典,用詞嚴謹,結構完整,嬉笑怒罵嘲諷敵人於無形。
為什麼《率土之濱》玩家們的文化水平這麼高?一是因為遊戲官方有意營造古文氛圍,在遊戲中包含典籍系統,植入了大量三國經典名篇,包括曹植的《箜篌引》《洛神賦》等等。二是因為率土玩家本身素質很高,據伽馬數據發布的報告,《率土之濱》的用戶不僅90%是高學歷人群,大部分還都是私營企業主、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或公司管理者,他們還把現實中的企業經營手段運用到同盟管理,推出《同盟管理方案》。
能把遊戲變成文學交流平臺的,率土玩家也是獨一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