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在初評結果中,浙江大學共收穫各類獎項共計10項,位居全國高校第一!其中,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技術進步二等獎4項,
其中,由浙大教授羅堯治領銜完成的項目《現代空間結構體系創新、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在初評中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作為參考,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中,浙江大學共計有8項獎項獲得初評通過,其中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技術進步二等獎6項,位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在最終公布的獲獎名單中,浙江大學共計獲得6項獎項,其中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技術進步二等獎4項,位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僅次於清華大學。
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
初評結果出爐!
昨天(8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
本年度初評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專用項目另行公布。
國家三大獎的評審近年來越來越嚴格,而且國家三大獎的授獎數量也逐年降低,含金量也是越來越高。從歷年國家三大獎初評結果和最終公布的結果看,最終獲獎的名單與初評結果相比不會有大的變動。
從今年公布的國家三大獎初評結果看,共有2項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特等獎、19項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項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通過。
其中,浙江大學羅堯治教授領銜完成的項目《現代空間結構體系創新、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入選初評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羅堯治
求是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院長,浙江大學空間結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先進結構設計與建造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空間結構重點實驗室主任,土建類國家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主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勘測設計協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空間結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鋼結構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金屬學會鋼結構委員會委員、中國模板腳手架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鋼協鋼結構質量安全檢測鑑定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結構設計分會常務理事、全國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專家委員會專家、浙江省鋼結構協會副會長兼專家委員會主任、浙江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鋼結構與產業委員會主任、浙江省綠建協會副會長、浙江省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專家委員會主任。
從事大跨度空間結構的教學、科研和工程實踐,主要研究方向為大跨度空間結構的形態學、分析理論、設計方法、施工技術、無線傳感監測技術、結構CAD/CAM開發等。主持國家863高科技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0餘項。承擔包括國家「水立方」遊泳中心、國家「鳥巢」體育場、國家速滑館、上海世博會英國館、國家大劇院、深圳國際機場航站樓、廣東省人民體育場、西安城運村主體育館、北京熱電廠幹煤棚、杭州奧體中心、杭州東站、紹興開閉屋蓋體育場、北京北站、重慶北站、曹娥江樞紐大閘雙拱空間結構閘門、杜拜City of Arabia等上百項工程的科研工作。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10餘項、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2項和全國優秀建築結構設計一等獎。曾被授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首屆中國空間結構優秀青年獎、中國鋼結構傑出貢獻人物、科技奧運先進個人、寶鋼優秀教師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榮譽。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1項,國家工法2項。培養博士研究生30餘名,碩士研究生50餘名。
1984年就讀於浙江大學土木系,1991年和2000年分別獲得浙江大學結構工程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91年留校任教,1996年和2001年晉升為副教授、教授、博導,2004年英國牛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06年美國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13年布達佩斯經濟與科技大學訪問教授,2014年美國馬裡蘭州立大學訪問教授,2015年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香檳分校訪問教授。
浙江大學共計10項
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從公布的初評結果上看,含附屬醫院等共有161家單位以第一完成單位完成的項目通過2020年國家科技獎初評。其中浙江大學共計獲得10項,位居第一;北京大學共有6項,位居第二;清華共有5項,位居第三。
(各高校附屬醫院未納入各高校進行統計;統計單位為第一完成單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統計項目僅包括通用項目,不含專用項目、遺留項目;另有1個項目擬獲得科技進步科普獎,沒有公布單位。)
浙江大學入選2020年國家科技獎初評結果統計如下:
(內容來源:杭州浙江大學校友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