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學恐懼症?你可知道,為了想出開學的日期,多少人操碎了心!
一到開學季,年年都有「開學恐懼症」。要知道,為制定開學這個日子,有多少著名人物操碎了心啊。
第一個操心的人,名叫張百熙。
他在工部、禮部、刑部、吏部、戶部、郵傳部,除了少個兵部外,他當過古代「六部」中五個部的尚書。
但他最關心的事,好像還是孩子們的學習問題。他參照近代學制,訂了一個官方學制,1904年1月公布。這一年是癸卯年,所以這個學制叫「癸卯學制」。
張百熙的照片
這個學制,他訂得十分細緻。其中一個原因,就和開學有關。
在當時,開學,大家都不反對,但朝廷中很多官員,反對的是開學的另一面:放假。
在這以前,學校既沒有暑假,也沒有寒假,孩子上學,要從年頭學到年尾。有條規定是這麼寫的:「長不輟耕,幼不輟讀,暑日休務者,薄其餼廩。」意思是:大人要一年到頭做事,小孩要一年到頭讀書,哪個老師敢在大熱天放假,那就扣他工錢!
在當時,要誰敢說給孩子放假,一幫「衛道士」要跳出來大罵:放假,不等於「放羊」嗎?這違背往聖先賢的教誨,不只誤人子弟,更是政治問題!當時這種大帽子,是可以扣死人的。
張百熙頂住壓力,堅決給孩子們「減負」:每學年分為兩個學期,第一學期於正月二十日開學,小暑散學;第二學期於立秋後六日開學,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散學。
今年小暑是7月7日,立秋是8月7日。要按他這學制,暑假只放一個月零六天。
當時星期天放假,各國通行。已經給學生們放了寒暑假,星期天要不要放?張百熙最後的調子還是「放」!
但怎麼放,又不讓人抓住把柄。張百熙出的招數,讓人意想不到。他規定:每月的房、虛、星、昴日為休息日。
這什麼意思?當時西方國家一星期是七天,張百熙想規定一星期放假一天,但又不能明說。正好中國古代有二十八宿,按星宿排下來,恰好是一星期的四倍。要按現在的算法,房、虛、星、昴日對應的,差不多是星期四,東南西北各七宿中間的那天。當時人們迷信思想還很嚴重,就算有人想反對,但怕萬一得罪星宿,也就只能憋在肚裡了。
這種小事,都這麼用心。張百熙真是操碎了心!
現在的孩子,能過上暑假,還真要謝謝他。
第二個和第三個人,是一起操心的。
一個是孫中山。
另一個是蔡元培,紹興人。
蔡元培制訂的學制,讓孩子們有了春假
孫中山做的事,和開學在哪一天,有間接關係,他宣布將農曆改為公曆。
張百熙規定的學制,是按農曆來算的。這個學制有兩個問題:農曆閏年時,要多出一個月;農曆和公曆還不對應。
再來說蔡元培,在操心孩子哪天開學這事上,他是個「快槍手」。
1912年1月3日,辛亥革命後,他被孫中山任命為教育總長,1月19日就改了學制。學制改得快,但很科學。因為蔡元培後來最重要的身份,就是「教育家」嘛!
這次,將一年分成三個學期:8月1日至12月31日為第一學期,第二年1月1日至3月31日為一學期,4月1日至7月31日為一學期。
寒暑假要不要放?要放!但由各學校根據當地的氣候,自己決定。這個學制只大致規定:暑假30天到50天,寒假7天到14天。寒暑假外,還多了個春假,反正是春和日麗的時候,所以日子就有點固定了:4月1日到7日。
現在很多學校放春假,享受假期的時候,別忘了這位紹興人。
還有一點是:大部分學校把第一學期的開學日子設定公曆每年8月底、9月初,甚至有的乾脆就設在9月1日。
但接下來,到底怎麼開學、放假,就是一筆糊塗帳了。
原因很簡單,看看中國近現代史就知道了,之後十多年那段時間,中國就進入北洋政府時期,軍閥割據,亂得一塌糊塗,連辦學經費、教師工資都發不出來,哪天開學,什麼時候放假,也只能「看情況」了。
到了1938年,有個統一的規定:暑假日期為6月30日至8月21日,共50天;寒假為1月1日至30日,共30天。看上去又變回兩學期,其實和原來差不多,不過將二、三學期合併在一起,反正春假很短。
但怎麼執行,卻是個大麻煩:一因為抗日戰爭已經開始了;二因為他們居然考慮春節!要知道春節很多時候在2月,不過年時放假,過年時不放假!這叫孩子們怎麼走親戚?
千萬別以為當時制訂政策的官員太糊塗,這麼做是有目的的!
春節時在圖書館自習的學生
當時的國民政府西化得一塌糊塗,對傳統節日,堅決嚴防死守。比如說,嚴禁私售農曆、新舊曆對照表;規定各機關、各學校、各團體,「除國曆規定者外,對於舊曆節令,一律不準循俗放假」;更絕的還有一招,春節那天派人在街上盯著,要是有人敢喊「春節快樂」「恭喜發財」,對不起,那就要被請去「喝茶」了。
一句話,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忘了還有過年這回事。
終於迎來了解放。1950年8月1日,新中國教育部頒發《中等學校暫行校歷(草案)》,規定中等學校一學年分兩學期,暑假52天,寒假23天,春假3天。
和原先相比,暑假、寒假延長了,春假變短了,和現在的情況已經差不多了。最關鍵的是:春節沒被忘掉。
第一學期開學的日子,倒還是差不多:每年8月底、9月初。
這時的教育部長是馬敘倫,杭州人。
馬敘倫的照片
1987年,教育部規定,一學年分為兩學期,第一學期一般在9月初開學,翌年元月份放寒假;第二學期2月下旬或3月初開學,7月放暑假。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寒暑假日子基本固定了:每年的9月1日到次年的6月30日為一學年。全國各地中小學,絕大多數會選擇在9月1日開學,這成了一種慣例。
有開學,才有放假。想想那些一百多年以前的學生吧,人家可是一年到頭都在讀書;想想七八十年前的學生吧,在春節鞭炮聲中上課、讀書,是什麼感受?那才真會得焦慮症、綜合症呢!
當然,更要想想那些為了孩子們有個假期,操碎了心的人。這些寒暑假和春假,來得不容易啊!
資料來源:浙江日報,浙江在線
總監製:吳亮
監製:夏宇
責任編輯: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謝芳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迎來了新朋友!「匠人精神」系列迎來新作!「活字文化」為庫叔提供30本《匠人精神Ⅱ:追求極致的日式工作法》贈予熱心讀者,看作者如何在貧困的家境中自力更生,歷盡職場幾度浮沉,最終成長為日本國寶級匠人的傳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