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基因組草圖再添細節 X染色體被無死角解碼

2021-01-16 中國經濟網

人類基因組草圖再添細節 X染色體被無死角解碼

本報記者 張 曄

這是基因測序技術的一小步,卻有可能是人類基因工程學發展的一大步。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宣布,終於獲得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無間隙、端對端的序列信息。

這一突破性發現公布在《自然》雜誌上,這表明有可能生成一個人類染色體的精確鹼基序列,產生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NHGRI主任、醫學博士埃裡克·格林說:「這項成就開啟了基因組學研究的新紀元。」

耗資30億美元、於1990年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經過十年努力,在2000年繪製出首個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這是有史以來最準確、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序列。

但是,承載人類遺傳密碼的「密卷」並未被百分之百地破譯,仍然存在大量未知的缺口。這些缺口為什麼遲遲不能補上?這次幫助科學家獲得X染色體完整序列的是什麼基因測序技術?剩餘的基因序列空白,能夠順利補上嗎?

給人類基因組測序就像在拼圖

如果你家裡有小朋友,或者你就是一個拼圖愛好者,挑戰更多片數、更大畫幅的拼圖一定是你追逐的目標。

但是,你想過嗎,有一群不同國別的科學家也在挑戰一幅巨大的拼圖,而這幅「拼圖」可能包含的碎片高達數十億片。這幅巨大的「拼圖」實際上就是全球許多機構和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作品,也就是人類基因組圖譜。

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及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DNA有關。

人類基因組非常長,包含約30億個鹼基對。通過定位這些鹼基對在DNA鏈上的準確位置,進而識別分析出各種基因及其功能,將使人類最終徵服癌症、心臟病、阿爾茨海默症等多種頑疾。

需要說明的是,人類基因組並非對某一個人進行測序研究。人類的基因大體相似,無論你是男是女,黃皮膚還是藍眼睛。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因組「副本」,而且每個「副本」都略有不同。

因此,在基因組研究中,通常會採用「參考基因組」的概念。參考基因組是一個由科學家組裝的核酸序列資料庫,作為物種的一個基因組參考模版。

基因組參考聯盟(GRC)負責對參考基因組進行不定期更新。但目前參考基因組仍然不完整,其中的DNA序列存在許多缺口等待著填補。

「由於人類基因組太長了,目前任何測序技術都無法一次性讀取所有的序列信息。因此,科學家只能把基因組打碎成一個個小片段進行測序,最後再組裝起來。」南京醫科大學生物信息學系主任汪強虎教授說,在外人看來,這些科學家所做的工作就像是在「拼圖」。

在這幅「拼圖」中,有許多重複的序列。由於測序技術只能完成短片段讀取,重複序列就會導致許多看起來幾乎完全相同的短片段出現。「這就好比拼圖中的藍天、草原,其中的每一小塊都是藍色或綠色,但又沒有線索告訴我們這些片段如何拼接在一起。」汪強虎說,這就帶來了許多缺口。

首先攻下的為何是特殊的X染色體

眾所周知,人的細胞中有一個細胞核,細胞核的遺傳物質在23對染色體上,其中有一對是性染色體。如果是女性,這對性染色體就是XX,但如果是男性,就是XY。而每個人的性染色體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

「科學家選擇X染色體進行補缺測序是有原因的。」汪強虎說,X染色體在23對染色體中長度中等,但是又包含許多遺傳信息,一旦能將X染色體完整測序,也將為今後其他染色體的完整測序提供參考。

「這並非說Y染色體就不重要。」汪強虎說,Y染色體有27個特別的編碼基因,是X染色體沒有的,從這點看,男孩要比女孩多27個來自爸爸的編碼基因。

今年2月告破的28年前南京醫科大學女學生遇害案件,就是依靠Y-STR家系排查技術,先通過Y染色體分析找到家族,再通過採集嫌疑人家族中11名男性口腔拭子並進行DAN比對,確認罪犯。

「Y染色體為男性特有,只能來自於父親的遺傳,有點類似古人說的『一脈相承』。」汪強虎告訴記者,就是爺爺傳給父親,父親傳給兒子。因此,一個家族裡只要對一位男性的Y染色體進行了檢測,也就基本知道這個家族裡其他男性的Y染色體什麼樣。

女性會繼承兩條X染色體,一條來自母親,一條來自父親。但是,這兩條X染色體並不相同,它們的DNA序列包含許多差異。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沒有對人類正常細胞的X染色體進行測序。而是選用了一種特殊的雌性細胞——具有兩條來源相同的X染色體。與僅具有X染色體單拷貝的雄性細胞相比,這種細胞可提供更多的DNA進行測序。它還可以避免分析典型雌性細胞的兩個X染色體時遇到的序列差異。

納米孔技術是X染色體測序最大功臣

與20年前獲得的人類基因組草圖相比,這次科學家將X染色體完整測序,最大功臣就是納米孔測序技術。

「這是一種第三代測序技術。」據汪強虎介紹,1996年美國哈佛大學的丹尼爾·布蘭頓、加州大學的大衛·迪默及其同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首次發表文章指出,可以用膜通道檢測多核酸序列,成為納米孔測序技術的起源。

此次研究使用的是一種特殊的納米孔測序儀,它通過檢測單個DNA分子通過膜上的小孔(納米孔)時電流的變化,對DNA進行測序。

「納米孔測序技術可以獲得包含數十萬個鹼基對的『超長讀取』,這樣的長度可以跨越整個重複區域,從而繞過了一些複雜的挑戰。」汪強虎告訴記者,第一代基因測序技術一次只能讀取幾百個鹼基對,近二十年來測序技術取得長足進步,讓那些曾經被認為十分棘手的重複序列測序,變得相對容易。

「這一成果無疑是個裡程碑。」汪強虎表示,通過分析X染色體的基因信息,科學家或將很快攻克一些複雜疑難疾病。

比如X染色體上有著名的基因F8(凝血因子8)和F9(凝血因子9),凝血因子8和9缺乏會導致血友病。

因為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一旦出現問題,就無法正常產生凝血因子8和9。這也是為何血友病通常發生在男性身上的原因:女性帶有兩條X染色體,如果有一條染色體出現問題,而另一條正常,通常不會出現血友病的病症,但是會遺傳給下一代。

汪強虎認為,新的人類基因組序列填補了目前人類參考基因組中的許多缺口,為基因組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但潛在的挑戰依然存在,比如,1號染色體和9號染色體的重複DNA片段比X染色體上的要長得多。科學家接下來計劃繼續努力彌合更多未知的缺口區域。

與此同時,針對中國人的多個基因組計劃也在實施之中,汪強虎介紹說:「目前人類參考基因組是以歐美人群為藍本,但是歐美人群與中國人的基因還存在細微差別。例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教授課題組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找到與中國人肺癌有關的19個易感基因,作為中國人群肺癌多基因遺傳風險評估指標,可實現前瞻性預防。」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人類基因組草圖再添細節X染色體被無死角解碼
    這是基因測序技術的一小步,卻有可能是人類基因工程學發展的一大步。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宣布,終於獲得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無間隙、端對端的序列信息。這一突破性發現公布在《自然》雜誌上,這表明有可能生成一個人類染色體的精確鹼基序列,產生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NHGRI主任、醫學博士埃裡克·格林說:「這項成就開啟了基因組學研究的新紀元。」耗資30億美元、於1990年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經過十年努力,在2000年繪製出首個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
  • 人類X染色體被無死角解碼,最大功臣是它
    ◎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這是基因測序技術的一小步,卻有可能是人類基因工程學發展的一大步。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宣布,終於獲得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無間隙、端對端的序列信息。這一突破性發現公布在《自然》雜誌上,這表明有可能生成一個人類染色體的精確鹼基序列,產生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
  • 解碼人類基因組:人類基因組計劃後17年,X染色體被解碼了
    圖源:unsplash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結束了13年長跑,成功測序人體90%以上的基因,但其餘部分仍難以解碼。近年來,DNA讀取技術不斷改善,這些空缺被逐步填滿,研究人員得以進一步繪製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但還是有百餘個區域未得完成,其中就包括X染色體上的幾個部分。而近期發表於Nature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首次確定從端粒到端粒的X染色體的完整序列,此成就能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多種遺傳條件。
  • 人類X染色體基因序列草圖公布
    由英國桑格實驗室領導的人類X染色體測序工作已基本完成,研究人員在17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公布了該染色體基因草圖。     研究人員完成了X染色體上99.9%基因的測序,並對人類X染色體的起源作出了解釋。
  • 20年磨一劍:納米技術完全測序人類X染色體
    從2000年人類基因組草圖宣告完成後的二十年間,人類參考基因組不斷更新迭代。即便如此,其中依然存在數以百計的空缺,尚無一條染色體被真正完成 [1]。 如今,科學家首次完成了一條 「從頭到尾」 真正完整的人類染色體測序。7月14日,《自然》雜誌上刊載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 Karen Miga 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2]。
  • 首次獲得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序列
    但你想過完成一幅上百萬片,甚至再高几個數量級的拼圖作品嗎? 這幅巨大的「拼圖」實際上就是國際上許多機構和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作品,也就是人類基因組研究。 最近,這項浩大的工程又迎來了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
  • X 染色體首度完全測序,距離擁有完整人類基因組序列也許已不遠
    雖然人類的參考基因組(human reference genome)是目前最準確、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但即使經過 20 年改進,完整的 DNA 序列始終存在缺口。現在,一組國際遺傳學團隊首次確定了人類 X 染色體從頭到尾(端粒到端粒)的完整序列,沒有空缺且準確性達到空前水平。
  • 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公布
    新華網柏林2月12日電 德國研究人員12日公布了他們繪製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以紀念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12日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總共約有32億個鹼基對,他們的草圖涵蓋了其中約63%的鹼基對信息。該研究所說,  特意選擇12日公布草圖數據,就是為了慶祝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曾統治歐洲大陸的古人類。
  •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7:42:0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Adam M. Phillippy等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 科學家第一次實現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人類參考基因組(GRCh38)是人類有史以來取得的最準確、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不過在這個基因組中,存在許多不準確或者未被讀取的地方,它們稱作缺口。即使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進,仍有數百個未解決的缺口。X染色體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的缺口,是因為以前的基因測序技術一次只能讀取DNA的一個小片段,然後再將這些片段拼湊起來。問題在於人類基因組中有許多重複的片段,當讀取到許多重複小片段的時候,很難精確還原真正的基因組,畢竟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基因組是如何重複的。
  • 染色體級別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繪就—新聞—科學網
    GT1的參考基因組序列,並揭示了大戟植物基因組的染色體進化、膠乳生物合成與橡膠樹的馴化。 此項研究由熱帶作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雲南省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高立志帶領團隊歷經6年完成。研究期間,科研團隊在完成了二代基因組測序與組裝的基礎上,進一步克服了橡膠樹基因組龐大、高雜合與高重複等困難,利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 技術,獲得了這一成果。
  • 科學家首次完成對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據外媒報導,儘管科學家已經完成了整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但仍有一些空白。現在,遺傳學家在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研究中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基因序列,即對整個人類X染色體從頭到尾進行測序並覆蓋了300多萬個此前沒有被繪製出來的鹼基對。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科學事業之一。
  • 科學網—小葉茶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圖譜首次完成
    染色體級別的「碧雲」茶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高立志供圖 本報訊 近日,生物學預印本伺服器(www.biorxiv.org)在線發表了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該團隊採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技術,在20多個代表性小葉茶品種中選用雜合度較低的小葉茶良種「碧雲」,將組裝獲得的約2.85Gb 的基因組序列掛載到了15 條假染色體上,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茶樹中國茶變種的參考基因組序列。
  • 昆明植物所獲得首個染色體級別的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華南農業大學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的聯合研究團隊,歷經 6 年,與華大基因、美國華盛頓大學、哈佛大學等單位合作,在完成了二代基因組測序與組裝的基礎上,進一步克服了橡膠樹基因組龐大、高雜合與高重複等困難,利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 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巴西橡膠樹優良品種 GT1的參考基因組序列。
  • 科研人員發表高質量染色體級醋慄番茄基因組序列
    因此,醋慄番茄的基因組研究受到研究者關注,此前已有個別基因組草圖發布,但是,這些草圖並不完整,高度碎片化,限制了它們在育種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該研究採用PacBio + Hi-C策略,組裝了一個高質量染色體級的醋慄番茄LA2093基因組序列。
  • 英國研究所歷經八年努力 人類第6號染色體破譯完畢
    新華網倫敦10月22日電(記者曹麗君)英國威康信託-桑格研究所的安德魯·蒙戈爾等科學家報告說,他們經過8年努力後,破譯了人類第6號染色體的遺傳密碼,其中包含的基因對人體免疫系統至關重要。   蒙戈爾說,6號染色體是迄今為止科學家破譯的最大、包含基因最多的染色體。
  • NCB丨不用失活,人類X染色體劑量補償添新機制!
    雖然二倍體生物通常能夠應對單個基因拷貝數的變化,但這並不適用於基因組的大部分,比如整個染色體。例如,在人類發育過程中,非整倍體通常會導致流產,就是有倖存者也會表現出先天缺陷,如發育異常和智力低下。此外,研究發現在人類女性著床前囊胚中,XIST可從兩條X染色體上單獨表達,並且X連鎖基因在兩條等位基因上的表達存在轉錄水平上的降低,但沒有沉默——這種補償狀態稱為X染色體抑制(XCD)【4】。
  • 人類基因組時代的泛基因組學
    以人類基因組學研究為例,通常情況下我們要將新測序的人類基因組數據和參考基因組進行比對,才能夠獲得個體、人群之間所存在的序列差異,然後再進行後續研究,比如尋找疾病的遺傳起源、腫瘤的易感因子、藥物開發的靶點、特定目的基因晶片的設計等,參考序列就是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標準參照物——它是一個基因組學的」參考坐標系「。
  • 莊小威教授揭示人類染色體的三維結構
    2020年11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在高中課本中,人類的染色體被描繪成X形狀,就像兩個熱狗卡在一起。但是,這些結構遠非準確。Jun-Han Su說,「在90%的情形下,染色體並不是這樣存在的。」
  • X染色體首度完全測序,距離擁有完整人類基因組串行也許已不遠
    雖然人類的參考基因組(human reference genome)是目前最準確、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但即使經過20年改進,完整的DNA串行始終存在缺口。現在,一組國際遺傳學團隊首次確定了人類X染色體從頭到尾(端粒到端粒)的完整串行,沒有空缺且準確性達到空前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