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論文詳解!莊小威教授揭示人類染色體的三維結構

2020-12-16 生物谷
2020年11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在高中課本中,人類的染色體被描繪成X形狀,就像兩個熱狗卡在一起。但是,這些結構遠非準確。Jun-Han Su說,「在90%的情形下,染色體並不是這樣存在的。」


去年,在Su博士畢業之前,他和美國哈佛大學文理學院研究生院的三名在讀博士生---PuZheng、SeonKinrot和BogdanBintu---一起拍攝了人類染色體的高解析度三維圖像。如今,這些圖像可以提供足夠的證據,將那些X形狀轉變為更複雜但更準確的符號,不僅可以教給下一代的科學家,還可以幫助這一代人揭開染色體結構如何影響功能的謎團。

利用多重螢光原位雜交和超解析度顯微鏡製作出的彩色染色質圖像,圖片來自XiaoweiZhuang lab。


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都必須產生新的細胞,以取代那些過於衰老而無法發揮作用的細胞。為了做到這一點,細胞會發生分裂和複製它們的

DNA。若按直線延伸,單個細胞中的DNA可以達到6英尺,所有的DNA都會被包裹在細胞核中,形成緊密而複雜的結構。只要在複製或重新纏繞這些

遺傳

物質時出現一個錯誤,就會導致基因發生突變或出現功能障礙。


放大到足以看到染色質結構是困難的。然而,同時觀察結構和功能則更加困難。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哈佛大學的莊小威(XiaoweiZhuang)教授和她的研究團隊報告了一種新的方法:對染色質的結構和功能一起成像,然後將一些可以連接的位點(「基因組位點」)連接起來,這樣就可確定染色質的結構和功能中的一種如何影響另一種,以維持正常的功能或者導致疾病。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Genome-Scale Imaging of the 3D Organiza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of Chromatin」。

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7.032。


莊小威教授說,「確定三維結構對於了解這種結構背後的分子機制以及了解這種結構如何調節基因組功能非常重要。


利用這種新的高解析度三維成像方法,莊小威團隊開始從全部46條染色體的廣角鏡圖像和每條染色體的一段特寫圖像中構建染色體圖譜。為了對一些因太小而不能成像的東西進行成像,他們沿著每條DNA鏈捕捉可以連接的位點。通過將這些位點連接在一起,他們可以形全面的染色質結構圖。


但有一個問題。莊小威教授說,此前,他們能成像和識別的位點的數量受限於他們能一起成像的顏色數量:三個。三個位點無法構建出全面的染色質結構圖。


於是,莊小威團隊想出了一個循序漸進的辦法:對三個不同的位點進行成像,淬滅信號,然後快速連續地對另外三個位點進行成像。通過這種技術,每個位點都能得到兩個識別標誌:顏色和圖像輪次(image round,即第幾輪成像)。


莊小威教授說,「如今,我們實際上同時對60個位點進行成像和定位,重要的是,還可對它們進行識別。」


不過,為了覆蓋整個基因組,他們還是需要更多的位點:成千上萬個位點,因此他們轉向了一種已經用於組裝和存儲大量信息的語言:二進位。通過將二進位條形碼印在不同的染色質位點上,他們可以對更多的位點進行成像,並在之後對它們的身份進行解碼。比如,一種在第一輪成像但沒有在第二輪成像的分子會得到一個以「10」開頭的條形碼。利用20位條形碼,該團隊只需20輪成像就能區分2000種分子。莊小威教授說,「通過這種組合方式,我們可以更快地增加被成像和識別的分子數量。」


通過這種技術,該團隊對每個細胞約2000個染色質位點進行了成像,這比他們之前的研究增加了十多倍,從而足以形成染色體的結構在其天然環境中的高解析度圖像。但他們並沒有止步於此:他們還對轉錄活動(DNA經轉錄產生RNA)以及諸如核斑點(nuclear speckle)和核仁之類的亞細胞核結構進行了成像。


通過他們的基因組三維谷歌地圖,他們可以開始分析基因組結構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以及這些區域運動如何幫助或損害細胞分裂和複製。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染色質被分成了不同的區域(比如沙漠和城市)。但這些區域在不同類型的細胞中是什麼樣子的,它們是如何運作的,仍然是未知數。通過他們的高解析度圖像,莊小威團隊確定,含有很多基因的區域(富含基因區域)傾向於與任何一條染色體上的類似區域聚集在一起。但是,含有較少基因的區域(基因貧乏區域)僅在它們位於同一條染色體上時才會聚集在一起。一種理論認為,富含基因區域是基因轉錄的活躍場所,它們像工廠一樣聚集在一起,以實現更高效的生產。


雖然在證實這一理論之前還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但是如今有一點是肯定的:局部染色質環境影響轉錄活性。結構確實會影響功能。莊小威團隊還發現,沒有兩條染色體看起來是一樣的,即使在其他方面完全相同的細胞中也是如此。要想發現人體每個細胞中的每條染色體是什麼樣子的,需要開展的研究工作遠遠超過單個實驗室能夠單獨承擔的範圍。


莊小威教授說,「僅僅建立在我們的研究工作上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建立在很多很多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基礎上,才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



2.Chromosomes look different than you think

https://phys.org/news/2020-11-chromosomes.html


相關焦點

  • 莊小威團隊發表《Cell》揭示人類染色體3D結構成像
    染色體長得不是你想的那樣! 在高中課本中,人類的染色體被描繪成X形,就像兩個熱狗卡在一起。 但是,放大到足以看到染色質結構是困難的,同時觀察結構和功能則更加困難。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院莊小威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將之前標誌性的「X」變成了更複雜且更精確的3D結構成像,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們解開染色體結構如何影響基因組功能的謎團。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
    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人類的DNA如果拉成一條直線約有2米長,然而細胞核的直徑卻僅有5微米至10微米,近期研究發現DNA可以通過有序的摺疊組成不同的拓撲結構域,最終形成染色質的高級結構。
  • 2020年11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4.Cell論文詳解!莊小威教授揭示人類染色體的三維結構doi:10.1016/j.cell.2020.07.032在高中課本中,人類的染色體被描繪成X形狀,就像兩個熱狗卡在一起。但是,這些結構遠非準確。Jun-Han Su說,「在90%的情形下,染色體並不是這樣存在的。」放大到足以看到染色質結構是困難的。
  • 染色體原來長這樣!哈佛莊小威團隊發表染色質結構3D成像
    北京時間11月18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院莊小威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將之前標誌性的「X」變成了更複雜且更精確的3D結構成像,可以幫助科學家們解開染色體結構如何影響功能的謎團。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由於它70%的蛋白質編碼基因與人類同源而且有著透明快速的體外胚胎發育, 所以科學家們經常用它來研究早期發育和各種疾病, 比如白血病、多種實體瘤以及阿爾茨海默氏病。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
  • 人類染色體三維結構圖首次繪成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聶翠蓉)英國愛丁堡大學官網21日發布公告稱,該校研究人員與英國利物浦大學以及日本和美國的科學家合作,利用先進成像技術,首次獲得人類全部46個染色體的詳細三維結構。這些結構圖清晰表明,組成染色體的物質只有一半是遺傳物質,遠低於人們之前的預期。
  • 莊小威小組揭示細胞膜骨架新功能
    莊小威小組揭示細胞膜骨架新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30 14:52:06   美國哈佛大學莊小威課題組研究發現膜相關周期骨架為神經元RTK活化提供了信號平臺。
  • Cell:從結構上揭示精子在受精開始時識別卵子外殼蛋白機制
    2017年6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獲得一種精子蛋白在受精開始時結合到一種對應的卵子外殼蛋白上的三維結構圖。這項研究揭示出一種相同的參與與軟體動物和哺乳動物中的精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卵子蛋白結構。
  • Cell Stem Cell|王皓毅團隊首次在體外模擬了人類X染色體的隨機失活
    雌性三色貓毛皮顏色是由X染色體失活導致的(圖片來自網絡)XCI是雌性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關鍵事件,其正常起始、完成和維持對於胚胎正常發育至關重要。人類的X染色體上有大約一千個基因,其中很多基因都參與重要的生理功能,研究人類XCI對於理解人類胚胎發育具有重要價值。
  • 共同在《自然》發文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高分辨三維結構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高寧研究組與香港科技大學戴碧瓘研究組共同在《自然》發文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高分辨三維結構  清華新聞網7月31日電 7月29日,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和香港科技大學戴碧瓘教授研究組共同在《自然》(Nature)雜誌上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MCM複合物的3.8
  • Molecular Cell:中國科學家揭示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三維...
    Resolution」的論文,揭示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物理所劉迎芳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組等中外多方參與的實驗室通過使用最新的高解析度單顆粒冷凍電鏡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含有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大部分成分的4.3埃解析度的四聚體電鏡結構。該複合體涵蓋了流感病毒聚合酶催化活性的核心區域。
  • 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原標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林莉君)繼在國際上獲得第一個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結構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再次解析出GLUT3的三維結構,清晰完整地展現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工作的分子機理,為研製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提供了直接結構依據。
  • Cell:首次解析出致幻劑與5-HT2A血清素受體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
    他們首次解析出這些致幻劑與腦細胞表面上的5-HT2A血清素受體(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HTR2A)結合在一起時的高解析度結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9月17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 of a Hallucinogen-Activated Gq-Coupled 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 Cell: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重大發現!
    ,而且X染色體上的基因或被以不同方式進行調節;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文章中,通過剔除人類胚胎中(未用於人工授精治療)單一細胞的基因表達,研究人員就在胚胎發育第一周,在不同時間點鑑別出了胚胎細胞中哪些基因會被用到,研究者指出,上述三種類型的細胞可以形成後期的人類細胞,而且相比在小鼠機體中而言,這些類型的細胞似乎在人類機體的發育中會同時成熟。
  • 今日亮點:莊小威團隊看清染色質轉錄動態;揭示肺癌難根治原因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多篇論文。學術經緯團隊也將在這篇文章中擇選一些亮點,與各位讀者分享。第一篇論文來自哈佛大學莊小威教授與Bogdan Bintu教授的聯合團隊。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全基因組範圍內的成像技術,能夠看清染色質的3D結構與轉錄活性。研究人員們在摘要中指出,染色質的3D結構調控了許多基因組的功能。如果有一款工具能夠看清染色質的3D結構,無疑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生理功能。為此,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成像技術。首先,他們表明可以通過按順序雜交的方法,標記基因組上的數百個位點。
  • 新技術揭示人類基因組複製時的姐妹染色單體構象
    新技術揭示人類基因組複製時的姐妹染色單體構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1:27:39 奧地利科學院Daniel W.
  • 兩篇Cell論文揭示強效人類中和抗體有望抵抗東部馬腦炎病毒、亨德...
    不過,在本周發表在Cell期刊上的兩篇論文中,美國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James Crowe Jr.博士及其同事們在開發潛在地治療和預防這些感染的人類單克隆抗體方面取得新進展。在第一篇論文中,這些研究人員報告說,從自然遭受東部馬腦炎病毒感染的倖存者中分離出的兩種強效的中和抗體---EEEV-33(IgG)和EEEV-143(IgA)---保護小鼠免受這種病毒氣溶膠的致命性攻擊。
  • 《細胞》亮點:莊小威聯合團隊看清染色質轉錄動態;單細胞測序揭示...
    頂尖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多篇論文。第一篇論文來自哈佛大學莊小威教授與Bogdan Bintu教授的聯合團隊。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全基因組範圍內的成像技術,能夠看清染色質的3D結構與轉錄活性。研究人員們在摘要中指出,染色質的3D結構調控了許多基因組的功能。如果有一款工具能夠看清染色質的3D結構,無疑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生理功能。為此,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成像技術。首先,他們表明可以通過按順序雜交的方法,標記基因組上的數百個位點。這也讓科學家們得以用很高的解析度去追蹤染色體的結構變化。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Nature:史上最詳細轉錄因子TFIID三維結構出爐,力助揭示人類基因表達秘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羅卡索拉諾物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理解我們體內被稱作轉錄起始前複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的分子機構(molec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