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想要有所建樹,通常熟知的有2條路。第1條就是讀書,用知識來改變命運;第2條是創業,以此來改變人生狀態。而我則認為,其實還有第3條路,那就是當兵。通過參軍這條路實現自我的成長,進而改變人生原有的「軌跡」,這就是成才。對於「農村青年」而言,參軍這條路同樣適合,千萬不要存有這樣或那樣的認知,部隊的成長成才環境是公平公正的,有些方面,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一、從當兵面臨的機遇上看,農村或城市青年當兵成才的標準一樣。
無論參軍前戶口是農村還是城市,一旦當兵到了部隊,都不會什麼任何的區別。在部隊環境中,不會因為青年是城市的額外的照顧,更不會因為青年是農村的而區別對待。所有青年在到達軍營後,成長的起點是相同的,想藉助部隊「大平臺」飛速成長,唯有靠個人的能力、素質、表現來為自己插上成才的「翅膀」。
通過「盤點」當兵面臨的各種成長機遇及成才標準看,無論是考軍校、轉士官、學技術還是當兵後想入黨,城鎮兵和農村兵都完全的一樣。無論是幹部還是班長,從管理角度上來看,也從不會區別戰士是農村還是城市兵,他們看重的是參軍青年的思想品德、軍事技能以及日常的工作表現。所以在農村青年到達部隊以後,要把所有的「心思」放在「蛻變」成才上,不必在意自已是否是「農村青年」。
參軍後的成才路,其實「路徑」很清晰。只需以高中文化做基礎,就可以儘可能地放開手腳在部隊裡去「搏」、去「拼」,面對成長的機遇,如果有機會,無論是軍官學校還是士官學校都要去考一考,一旦成功,整個人生都會有發生「質」的改變。參軍青年要結合自己家庭和社會情況來考慮自已在部隊的成長目標。只要踏下心來好好幹,結果往往差不了。每一位青年當兵,在參與部隊建設的同時,都要把參軍這條成長路當作「背水一戰」,為了夢想,為了家庭,更為了自己將來的幸福。
二、從優待政策看,農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享受的標準一樣。
農村青年參軍,一樣存在5條成長路徑。無論是義務兵還是大學在讀,亦或者是直招、考軍校或者走定向士官,從政策優待上根本沒什麼兩樣。有的網友說農村孩子當兵難,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徵兵的標準,無論對於農村青年還是城市青年都「一視同仁」,主要的關鍵在於當地參軍名額的多少以及報名人員的多少,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個人的「實力」。
無論是城市或農村青年參軍,一樣會享受優待金政策。每一年的春節前,亦或者在次年的建軍節,入伍地民政部門會為每一位參軍青年的家庭發放優待金。如果農村孩子上大學期間參軍,也一樣享有學費的代償與補償,為父母減少生活的負擔;如果在畢業以後選擇走直招路,僅需短期培訓,享受工資制。這一切的一切,對於城市兵和農村兵都是一樣的。
三、從退役政策上,農村當兵的青年和城市當兵的青年享受的標準基本一樣。
從退役政策上來看,農村兵與城市兵其實基本相同,甚至要比城市兵待遇更高一些。細心的網友應該可以從優待金金額上看到,在退役費金額和轉業費標準上,農村兵的標準往往會高於城鎮兵。而且通常會分為大城市、中小城市和農村三個檔次,以農村退役費標準最高,這是一個事實,更是一個「亮點」。
如果一名參軍青年能在部隊服役12年,按當前政策一樣能夠實現轉業;如果一名參軍青年能在部隊考上軍校,將來轉業後工作肯定錯不了;如果一名參軍能在部隊學到手藝,將來想創業沒問題,這些都是青年參軍後的出路,對比城鎮兵和農村兵,結果是一樣的。
對於農村兵或城市兵而言,參軍是成長的最好「平臺」,更是人生最好的「出路」。只因為大家擁有相同的機遇,平等的機會,一樣的經歷,才有了深厚了戰友感情。在部隊當兵這條路,擁有無限成才的可能。願每一位家長都要學會「舍與得」,儘早去勾畫孩子的成長路徑,做好孩子的成長「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