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揉揉人人,ID:rourou-renre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迫於強迫症,我是計劃打算把投資這件事從頭到尾理一下的,但一位朋友提醒得好,況且我在前面確實寫過類似的內容。
相比搭建一個宏偉的框架,把現在真實的理解和感受寫下來(供以後打臉),才是更有意義的。
我也需要儘快寫完這部分,然後開始具體公司的理解了。
擇日不如撞日,就在今天,我們先聊聊股市賺錢的幾種方法。
一些前置認識
沒有循序漸進,意味著一些基本認識需要作為公理定下來。
第一條,股市是最佳投資場所,長期看,收益最高且風險最小。
有所質疑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股市長線法寶》,相信我,這本書絕對不是書名看起來那樣蠢,相反,我一直覺得這是我看過所有關於投資的書中的前三,入門類第一。
為什麼收益最高風險最低,書中有極為令人信服的闡述。
第二條,市場多數時間是有效的,但不是永遠有效。
這一條存在爭論,只是我的認識而已。
如果認為市場是永遠有效的,意味著任何人長期看都不能獲得超過平均水平的收益,除非運氣好。
如果認為市場永遠是無效的,你也不可能等到被市場認可的時候。
第三條,經濟長期向好,股市同樣長期向好。
這一條更接近於預測,反正過去是這樣的。
說完這些前置認識,我們快速進入主題。
股市策略的兩個維度
股市,說來是個簡單的東西,不就是買和賣嘛。
買賣,永遠脫離不了三個問題:時間,對象,程度。
在這個充滿選擇大市場裡,你需要面對數千家公司,在每年近千個小時,付出任意可能的金額,並賺錢,確實是個很有挑戰的事情,更有趣的是,還有千萬人和你抱著一樣的想法,像你想戰勝他們那樣想戰勝你。
當我們把金額放到一邊,用收益率來代替絕對金額,並忽略倉位管理的時候,我們將這個問題縮成了兩個維度,時間和對象。
這兩個維度組成一個坐標系,而Z軸,我們定義為收益率,這樣,我們得到了一個三維坐標系,每個人都想要找到收益最高的那個時間和對象的坐標。
以這個坐標為參考,我們聊聊幾種典型的投資思路。
不選股且不擇時
付出努力程度最低的方法,就是不選股且不擇時,但不見得收益會很低。
法寶裡無數次推薦這種方法,成熟的美國市場,也充斥著這種認識。
典型方法就是投資指數,並且一直投資,不到用錢的時候不拿出來。
這種方法其實很有道理。以當前的美股為例,去掉蘋果非死不可等5個超級公司以後,投資剩下的公司整體來說是虧錢的。
核心邏輯就是:和整個國家名列前茅的公司一起成長,獲取高於通貨膨脹和GDP的平均收入。
拉長時間線來看,長期採用這種方法,風險極低且收益穩定通常能夠到達5%。
缺陷是,總有各種各樣的主觀和客觀原因,會導致我們無法堅持長期,甚至堅持不了幾年。
買房養娃要用錢,大跌恐慌要撤場,都會是無窮無盡的幹擾,影響你取得這個市場的平均收益。
這種方法需要強大的內心和現金流,建議初學的朋友可以重點關注這種方法。
但別急,這只是最簡單的一條路。
選股但不擇時
當你不滿足於唾手可得的平均收益的時候,另一種難度大很多的方法是一個選擇。
股市就是這樣,一個傻子都能獲得平均收益的地方,無數天才絞盡腦汁精疲力盡,可能只比傻子強一點點,甚至還不如。
選股,意味著你開放了一個維度,你需要在國內三千家公司,全球幾萬幾十萬上市公司中,選擇數個你認為更有勝算的。
為了選股,你可能需要深入理解幾十個行業,幾百種分類,幾千類業務,幾萬種產品……
為了選股,你可能需要深入研究很多公司的IPO招股書,數十年的年報,公司誕生以來的經營狀況……
為了選股,你可能需要學習五花八門的估值方法,學習,線上線下全方位了解公司,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體系……
選股但不擇時的終極形態,是要伴隨著偉大的公司不離不棄一起成長,公司的分紅會為你提供持續的現金流來滿足生活或者再投資,你還能剩下數目龐大的公司股權。
你購買的股權,不是為了賣出獲取的高價,永無賣出之日。
不需要賣出,上市公司獲取的利潤,要麼分紅,要麼再投資產生更多利潤,這個角度看,持有到公司破產,等價於優秀公司一直在為你打工。
這還是我現在在努力靠近的方向。
擇時但不選股
擇時,意味著開放了時間的維度,面對每個交易日的股價上躥下跳,你要選擇有利可圖的時間段完成盈利。
不選股,意味著投資於指數,或者稍微選選,投資於行業指數。
我很尊敬的E大,就是這方面的踐行者。
他的投資特點就是依據估值擇時指數,現在滿大街營銷號做估值表,據我所知都是跟風E大。
這裡有一個很簡單的邏輯:想要擇時,必須承擔擇時失敗的後果,沒能賣在高點損失的是盈利,如果買在高點,損失的是本金。而指數,是一個極大概率長期看好,且不會跌到零的東西。
也就是說,指數不用擔心完全損失的風險,最多不過是拿得久一點。
個股破產或一蹶不振的風險,在指數裡基本不存在,6000點的歷史高點買的,過個十幾年也總有收復失地的時候。
而有科學的擇時標準來參照,每幾年薅一波周期的羊毛,輕鬆愜意又自在,就完成了資產的穩定增值。
難點依然很大,如何按住自己蠢蠢欲動想要高頻擇時的欲望,如何該出手時出手,如何耐住性子,是一生的修行。
既選股又擇時
無論如何,總會有人,或是不滿足於收益,或是不滿足於想要做點什麼的欲望,敢於直面兩個維度的挑戰,並發起衝鋒。
但這最難的挑戰,卻是參與人數最多的挑戰。
聊到這裡,技術派、趨勢派、價值投機派……都要發言了,他們都有說不盡的話。
從一維的無限選擇的博弈,到二維的無限選擇的博弈,難度增加多少我不說大家都清楚。
我自知並沒有這樣的實力,對相關的內容學習不夠透徹,就不在這裡班門弄斧了。
但這些流派,我卻有很多想說的,留給後面更新了。
真實世界沒有非黑即白的分界線
上述的四種策略,並不像我說的那麼條理分明。
巴菲特,重在選股,極少擇時,卻也會因極度低估忍不住出手,狂熱市場中手持大量現金。
我尊敬的E大,同樣會對某個公司讚不絕口偷偷收藏。
帶我入門的老唐,也會更新一個高高的賣出線,賺一筆瘋子送上門的錢。
今天,我只是和大家描繪了一個坐標系,並繪製了邊界,如何生存,如何立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而我為什麼喜歡投資呢?除了金錢能帶給我自由以外,同樣重要的可能是——
下注,然後接受結果。
這是一個殘酷到唯結果論的世界。
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