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國新說唱》已經進行到了倒數第二期,在暌違已久的魔王挑戰賽中,GALI和李佳隆分別戰勝了楊和蘇和大傻,晉級全國四強。而比賽結果出爐後,卻能聽到不少質疑的聲音直指GALI和李佳隆兩人。不少人認為,楊和蘇和大傻的落敗是不合理的,GALI和李佳隆並沒有取勝的實力。而他們最終的取勝,靠的是「劇本」。
「劇本」這個概念,其實非常有趣,隨著時間的變化,它的內涵也在不斷地變化。從《中國有嘻哈》開播開始,「劇本論」就一併來了。而參加節目的選手本身,也樂於對此作出回應。
PG One在60s的一句「原來冠軍被我內定」,回應的正是此前網絡上「紅花會內定冠軍」的流言。初出茅廬的全國9強李大奔被淘汰時說,「我能走到現在,是這個節目沒有劇本的最好證明」。在Diss全場的《H.M.E》裡,PG One提到「為了復活Jony J 你們到底準備了幾個禮拜」……
人們之所以在當時提出「劇本論」,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有嘻哈》對原有的中文說唱圈評價體系進行了一次解構和重組。而這種解構和重組,勢必是與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說唱聽眾的固有觀念相違背的。半熟不熟的觀眾,在海選看到曾經煊赫一時的沈懿和茶米被淘汰,就會覺得是節目組「有劇本」。
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沈懿是硬核說唱代表之一,茶米是Iron Mic冠軍,實力都是有的,至少不應該在海選被淘汰。然而實際上,沈懿和茶米都已經多年沒有新作品發出,技術毫無進步,海選當場的臨場發揮也是糟糕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淘汰完全不是所謂的「劇本」,就是純粹的「實力使然」。但是,「劇本論」者依然會堅持他們的觀點。
從上面這個例子中,我們能看到「劇本論」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於「信息不對稱」。一個人了解得越少,就越容易發表一些篤定的言論,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無知者無畏」。反而是了解越多的人,越會謹慎地去形成判斷,甚至並不去做出一個判斷。
而到了《中國新說唱》,「劇本」似乎變成了大家對愛奇藝固定的剪輯套路的一種稱呼。「熱狗的小老弟」必定會連續被淘汰,成了劇本;Al Rocco必定會開口唱中文,成了劇本;那吾克熱想要退賽卻必定會加入吳亦凡戰隊,成了劇本……
觀眾們看了上半段就能猜出下半段,少了驚喜和爭議。這裡的劇本,指的是「按部就班發展」,突出的點是「乏味」。這個時期抱持「劇本論」的人,更多是對節目缺乏衝突點的一種抱怨。
到了《中國新說唱2019》,「劇本」則變成了「故事主線」。節目組把CSC對活死人的這一對矛盾作為主線,所有人從第一集就能看到無比清晰的故事脈絡。
即使出現了黃旭和孫旭的「你也不太硬」、守衛和小丑的「我想用Freestyle贏他」等等名場面,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活死人和CSC才是今年的主角。在這層含義出現之後,又有人拿著結果倒推原因,說《中國有嘻哈》的劇本是「PG One對GAI」,甚至引申到了「吳亦凡對劉洲」的程度。
這個時候,「劇本」的問題在於:節目組必然會儘可能渲染「主線」而忽略「支線」。難道除了CSC和活死人之外的rapper,都不值得憑藉實力獲得鏡頭嗎?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打破這個現象的人是黃旭,而巧合的是,在《中國有嘻哈》裡,他也是所謂「PG One對GAI」的劇本之外的那個「X因素」。這個時期的「劇本」更多是一個中性詞,它的存在有合理性,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大家對「劇本」該不該有、該怎麼設置,都有大量的討論。
綜藝節目需要節目效果,有足夠效果的節目才能有話題度引起討論、才能稱得上好看、才能在最大範圍內收割流量。但是,節目效果的製造和產生是困難的,就像講相聲不可能全是在抖包袱一樣,綜藝節目很容易就變得乏味。最典型的例子是《說唱聽我的》,在過了前三期的新鮮勁兒以後,乏味沉悶和缺乏看點成為了一種主流的評價。
說到底,綜藝節目需要劇本嗎?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缺乏一條明確的主線,只是「就事論事」地把一切呈現出來,結果就會和《說唱聽我的》一樣,你不知道到底該看些什麼。
進入2020年之後,「劇本」又發展出了新的含義。這一次它直接成為了「黑幕」和「暗箱操作」的代名詞。
在《說唱聽我的》裡一直啦啦啦的魔動閃霸能夠一路晉級,被評價為「肯定是有劇本」;在《中國新說唱2020》裡復活並一路殺進全國四強的GALI,被評價為「拿了艾熱楊和蘇的劇本」;在《說唱新世代》開頭1v1的懶惰和殺不死最終分別奪得冠亞軍,被評價為「從一開始就有劇本」……
「劇本」逐漸被汙名化,和說唱節目年復一年沒有本質創新的問題是相關聯的。觀眾已經過於清楚節目組剪輯的套路,也能一眼看出來節目組想要捧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出現不為主流觀點所接受的對陣結果,就往往容易被打上「劇本」的標籤。
觀眾們實際上明白,所有的操作都應該服務於「擁有劇本的人」,但是他們不想看到。如果這種操作真的公開出現了,他們就會出來說是「劇本」。綜藝節目不是現場直播,即使是現場直播,也難以避免提前串通的情況。而有錄製、有剪輯的綜藝節目,就更讓觀眾的想像力有了發展的空間。
這種評論的數量,在魔王賽播出之後達到了一個量級。尤其是GALI的《琥珀》贏下楊和蘇的《大反派》,更是遭遇了無數「劇本」的攻擊。網易雲音樂《琥珀》的評論區,儼然成了重災區。
其實GALI和楊和蘇的粉絲從整個說唱圈的大環境來看,都是相對客觀、專注作品本身的那一類,這也和GALI和楊和蘇兩人平時對音樂作品的全情投入有關。然而,在兩人進行了一場比賽之後,兩家粉絲突然喪失了理性,開始了互相攻擊。
評論區有一個評論說,「你們都忘了音樂是拿來聽的,而不是拿來比的」。文無第一的道理大家都明白,GALI和楊和蘇也都是整個說唱圈公認的優秀說唱歌手,《琥珀》和《大反派》也毫無疑問都是水準之上的音樂作品。
然而就因為一場競演,有人開始竭盡所能證明對方作品的差,以此來抬高己方作品的地位。對於聽眾來說,好歌曲不能兼聽是一種損失;而對於節目組來說,他們從這些對噴和「劇本」的指責中獲得了熱度。
「劇本論」不會停歇,如果GALI最終奪冠,這樣的論調還會持續存在。而這種「客觀存在」,也反映了說唱聽眾的音樂素養提高是一件任重道遠的工作。二元對立、零和博弈的思維最終會摧毀一切優秀的作品,妨礙到中文說唱進一步的發展和破圈;而如何讓「粉絲」轉變為「聽眾」,將是整個說唱圈都要面對的長久課題……
最後拋出兩個問題,大家在留言區討論。一是你認為新說唱到底有沒有劇本?二是你認為說唱節目到底該不該有劇本?各位可以留言說出你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