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我寫了一篇關於今年的三檔說唱類綜藝節目的文章(連結可以戳:這裡)。截止目前,雖然這三檔節目還沒全部「劇終」,但是差不多也能看出來到底是什麼成色了,所以我覺得是時候來做個總結性的發言了。
01
愛奇藝
今年的愛奇藝《中國新說唱》和往年一樣,也擔了不少的罵名。導致他們被罵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根本的原因是:愛奇藝的慣性。
「老牌節目」《中國新說唱》算上它的前身《中國有嘻哈》的話,已經是連續舉辦四年了。第一年剛結束的時候,愛奇藝沾沾自喜的認為,是他們創造了嘻哈盛世,開啟了「嘻哈元年」。
我雖然反對這個說法,但是無可辯駁的是,在「嘻哈元年」之前,「嘻哈」在中國是不賺錢的。為了能讓嘻哈賺錢,愛奇藝做對了一件事:導入外部流量。不論是吳亦凡、潘瑋柏還是後面的鄧紫棋、張靚穎,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保證流量的存在,而流量,也是「嘻哈」這個東西在當時的環境下最缺少最需要的東西。所以我認為如果給「嘻哈元年」加一個修飾詞,改成「嘻哈流量元年」就比較正確了。
我們已經聊了兩段「愛奇藝成功的經驗」,在這段我想說的是,正是這些成功的經驗,帶領著愛奇藝走到了如今這部田地。愛奇藝辦《中國新說唱》的一貫思路就是:流量至上。所以你看,不管是暴扣哥、GIAO哥還是藥水哥,乃至中後期的復活復活再復活,都是愛奇藝向流量靠攏的鐵證。
愛奇藝想要教育選手的是:先有流量,大家才能吃飽飯,大家吃飽飯,嘻哈才能變得更好,「掙錢嘛,生意,不寒磣」。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在愛奇藝的節目裡,選手的地位很低,甚至根本就不被當做音樂人來對待,因為愛奇藝從來就不認為選手來參加節目是對節目的認可和尊重,也不認為節目組需要給選手什麼Respect,他們認為選手來參加節目就是想紅想出名想吃飽飯。所以,愛奇藝的親爹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流量」,至於「金主」什麼的,只能算是愛奇藝用流量吸引過來的後爹,而選手,就是跪著要飯的。
其實愛奇藝不只是不尊重選手,他們甚至也不尊重「文化」,從2017年開始,愛奇藝一直想做的就是「改良嘻哈」,讓它更貼合中國的市場,這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問題出在愛奇藝對於中國市場的理解,我大膽猜測一下,他們對於中國市場的理解就只有「飯圈」二字。
我不怪愛奇藝,因為過往的經驗告訴他們,這麼做是行得通的。但時代終究在變,愛奇藝的節目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這個他們親手開墾出來的市場了。
回到今年的節目,拋開「流量」的話題,今年的節目還有別的什麼好聊的嗎?沒有。
Ps:雖然節目裡大家都滿嘴的「Peace&Love」,但說白了這只是一句空話而已,我寧可聽選手滿嘴跑火車。
02
芒果TV
芒果TV《說唱聽我的》是一個沒什麼夢想的節目,他們的導師陣容能帶給節目的只有所謂的「核心流量」,所以看這個節目的也是真正願意為說唱音樂花錢的所謂「核心受眾」。但這話說穿了,就是比「量」比不過,只好比「質」了,不過我之前也說過,這個節目意在「守土」而非「開疆」。
「守土」是節目組主動選擇的結果,基於這種情況,我選擇問我自己一個問題:他們「守住」了嗎?我的答案是他們「守」不住。
說他們「守」不住的次要原因,我之前也專門寫過,節目始終跳不出「演出→投票→淘汰」的循環,若不是真的「愛說唱」的話,真的很難說服自己津津有味的看下去。
說他們「守」不住的主要原因,我寫到這裡時,甚至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接著往下寫《說唱聽我的》了,所以我決定專門開兩段來聊一下法老(夾雜私貨.jpg)。
我有一個歌單,是我平時會聽的那種歌單,這次法老專輯《科幻小說》發布之後,我挑來挑去,只挑了三首歌放進去,除了那首「傷心絲瓜」之外,另外兩首都是「聽說你是硬核之王?」下面的。儘管我不是什麼法氏硬核聽眾,也不愛聽什麼「硬核從頭到腳」,但最終還是選了兩首偏硬核的作品。老實講,這三首歌並不是專輯裡我最喜歡的歌,我最喜歡的是那些走心的內容,其次是硬核和沙雕並列第二,最次的是那些法老試圖講道理的歌。相信我,沒人會想在地鐵上聽「貓」的悲慘故事,在地鐵上沒座位的我已經夠悲慘了,真的。
讓我們來試著達成一個共識:感性的法老是一流的說唱歌手,理性的法老是二流甚至三流的說唱歌手。我一直認為,法老的「走心作品」是他需要大力發揚的長處(也是他「人設」的來源),最好是和「沙雕說唱」雙管齊下的那種發揚,但是理性部分的法老,我覺得是需要去迴避的,不是我要迴避,而是法老要迴避理性的自己,他顯然還沒有理性到知道自己不夠理性的程度。面對質疑,GALI寫了一首《70%》,而法老前後統共出了幾十首歌,我覺得他這顯然是感觸太多,思考太少的後遺症。
我們說回《說唱聽我的》,剛才聊《中國新說唱》的時候,我說愛奇藝想要「流量」,想要「出圈」,那麼,這個「沒有夢想」的《說唱聽我的》究竟想要什麼呢?我想了半天,決定採用排除法,首先,他們肯定不是想要一檔「糊」掉的節目,同時,他們肯定也沒有把節目往爆火的方向去做,所以,歸根結底,芒果TV想要做的,是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試水說唱音樂綜藝的可能性。從這個角度去看節目的話,我只能說「They made it」。
但就算是試水,也要有一個大的方向,芒果TV的方向,甚至都不是Rap Star,而是Star。相較於熱衷押韻技術和Auto Tune技巧的《中國新說唱》,《說唱聽我的》的追求顯然更簡單直接,他們想要以「動聽(洗腦)的旋律」出圈,說唱技巧並不在他們的考慮範疇。
如此沒有夢想,我能為它做的,可能就只有對下一季保持期待關注了。
03
Bilibili
如果說《說唱聽我的》壓根就沒想過成為《中國新說唱》的對手的話,那麼《說唱新世代》顯然不這麼認為。畢竟《說唱新世代》背負的可是Bilibili破圈的夢想,算是Bilibili放出來的「衛星」之一。
在很多人看來:嚴敏掛帥的《說唱新世代》雖然坐擁最差的選手資源,但卻憑藉良心的剪輯、不錯的賽制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口碑爆棚,未來可期。
我們挨個來說,先來說選手資源。《說唱新世代》選手資源看上去「差」,是有其客觀原因的,一是節目放出來消息之後幾個月沒消息(還搞不搞?),二是節目海選開始的時間比較晚(搞這麼晚?),三是海選開始時設置了年齡限制,後來看實在不行又放寬了(搞什麼啊?)。當然還有觀眾不認識選手,所以會覺得選手質量不行的主觀原因。
說句實話,一個rapper強不強,強成什麼樣,都是非常主觀的,這件事上沒有客觀標準。所以對於《說唱新世代》的選手資源到底差不差,我是不予置評的。
接著我們說剪輯的事情,自從硬碟壞了一次之後,《說唱新世代》的節目時長是大風吹倒了的芝麻開起了花——節節長。對此,嚴敏的解釋是要對選手負責,展示每一位選手的魅力。但誰來為觀眾負責?
可能會有很多人覺得,一口氣看五六個小時的《說唱新世代》,我可以!但是對於沒有南孚電池的輕度觀眾來說,這一節更比六節強的節目,真的完全不OK。節目的時長一直長到如今這步田地,雖然保證了可以容納每位選手講講「My Story」,幫助觀眾了解選手的經歷和走進音樂的表達,但是也為節目設置了一個不高不低的觀看門檻。所以,我猜嚴敏可能是在為節目洗粉,趕走路人,讓真愛粉留下,並盡力滿足他們(不是)。
前面我們說,愛奇藝喜歡「牛逼的技術」,芒果TV喜歡「好聽的音樂」,那麼Bilibili《說唱新世代》顯然更鍾情於「豐富的內容」。這是一套非常Old School的思路,嚴敏希望選手言之有物,而不是天天唱什麼「我最牛逼,你是傻逼」,或者天天在舞臺上當一個複讀機,「後期老師還頂得住,所以大家加油寫歌詞字幕呀」。
嚴敏能做這個事情,只能說明一件事——嚴敏牛逼。我不想吹什麼嘻哈精神,什麼嚴導走心,可能別的節目也有想過走這個心,但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而嚴敏不僅能有勇氣搞這種節目,完了還能讓節目順利過審,並播出,我只能說:嚴敏的「牛逼」是客觀上的。
當然《說唱新世代》讓我感到失望的點也是有的,除了開頭的「土酷」宣傳片之外,就是節目裡的「嗶特幣」了。嗶特幣是一個很好的設計想法,但是很遺憾節目沒有順著這個想法走下去,而是轉到了「演出→投票→淘汰」的套路上去。
在我看來,嗶特幣的設定完全可以支撐得起一個世界觀,而不是像如今這樣,退居「道具」的地位。我理想化節目,應該是一場充滿生存壓力的「大逃殺」。節目組將會通過宏觀調控的方式,通過控制選手手中的比特幣數量以及說唱基地的生活成本,來實現選手的去留,控制存活選手的數量,並最終決出冠軍。
嗶特幣的發放:選手在說唱基地參加節目組舉辦的各種比賽,獲得一定數額的嗶特幣的獎勵。
嗶特幣的回收:選手在基地使用嗶特幣支付房租、餐費、服裝費、製作費以及購買各種服務。
節目中將不會有任何一位選手會因為觀眾/導師的「投票」而遭到淘汰,想要離開節目有且只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被動的,即選手因表現不佳,導致嗶特幣破產,最終窮困而「死」;一種是主動的,選手覺得「活著」沒意思,所以留下遺囑之後主動赴「死」。對於後一種「死法」,節目組將會遵照遺囑,公開主持財產分割大會。
上面的這個順著「嗶特幣」而延伸出來的比賽形式,最大的問題在於過程的不可控,但是真的能實現的話,我認為一戰封神問題不大。
* 封面圖:電影《無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