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工作總結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組建特點,緊扣「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使命牽引,機構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業務建設「四個建設」同步籌劃推進,實現了紮實起步、出彩開局,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一)黨對退役軍人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退役軍人工作列入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書記會議題。實行退役軍人工作專報,召開市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第1次全體會議,對標對表中央、省的決策部署,研究重點任務舉措,加強對退役軍人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和統籌協調。
(二)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有效落實。嚴格按照「全覆蓋」「五有」要求,在全省率先建成四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2019年4月20日,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市退役軍人權益維護中心,11個區級服務中心、172個鎮(街)服務站、2743個村(居)服務站掛牌。區、鎮(街)、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示範點建設紮實推進。全市12個退役軍人服務大廳,鎮、村退役軍人服務點1824個、服務專窗1761個建成使用。及時完成分屬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林業園林局的8個涉軍服務保障事業單位劃轉接收,組織歷史遺留問題攻堅,全面建設提質升級。
(三)社保接續工作有序推進。及時成立廣州市解決部分退役士兵社會保險問題工作小組,召開動員部署會,制定《廣州關於解決部分退役士兵社會保險問題的工作方案》等4個方案,通過電視、門戶網站、微信平臺等向社會發布公告。組織603餘人次參加省市相關業務培訓,組織召開全市社保接續工作推進會10餘場,確保了政策解讀落實到位。積極轉變告知理念,採取點對點通知模式,確保全市符合政策範圍內人員應告知盡告知、應申請盡申請。啟動以來,全市受理點共受理電話諮詢10548人次,現場諮詢10825人次,遞交申請4078人次。
(四)年度移交安置任務圓滿完成。2019年落實1240餘名軍轉幹部、220餘名軍休幹部、2000餘名退役士兵接收安置任務。在全省率先探索團職和技術九級以上(含營以下政策性照顧對象)軍轉幹部安置改革,實行打分選崗為主、雙向選擇為輔、指令分配兜底的「陽光」安置辦法,工作全程對退役軍人、部隊、接收單位「三公開」,將軍轉幹部服役期間的德才表現和貢獻大小、專業特長與移交安置有機結合,形成軍轉幹部誰的國防貢獻大,誰就有優先選擇權的鮮明導向,受到部隊歡迎。
(五)扶持就業創業成效顯著。出臺《廣州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實施辦法》。探索優質企業合作模式,在廣藥集團、立白集團、金象集團等企業設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基地,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探索培訓機構合作模式,聘任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導師。多渠道滾動組織專場招聘會、送崗位進軍營、推薦就業、線上招聘等,持續加大退役軍人就業扶持力度,做法被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軍事頻道、新聞頻道及省、市新聞媒體報導。
(六)榮譽激勵機制不斷健全。組織向「時代楷模」張富清學習活動,開展羊城首屆40名「最美退役軍人」「最美軍嫂」「最美擁軍優屬標兵」「最美擁政愛民標兵」評選表彰。精心組織廣東省、廣州市「9.30」公祭烈士暨向廣州起義紀念碑敬獻花籃儀式,推動廣州市退役軍人榮譽館和軍人公墓建設。開展「銘記功勳·致敬英烈」宣傳教育活動,組織212名對越自衛反擊戰烈士親屬,赴廣西7地10處烈士陵園祭掃。在英雄廣場舉辦為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家庭懸掛光榮牌啟動儀式,全市累計舉行懸掛光榮牌儀式628場、懸掛22餘萬塊。
(七)服務保障精細化程度不斷提升。全面開展12類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採集工作,採集數量、採集進度居全省第一。深入開展走訪慰問,臨時救助困難優撫對象358人次107.4餘萬元,調整自主擇業軍轉幹部住房補貼標準。完善軍休幹部聯繫人制度,細化軍休人員待遇規定,結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組織軍休人員開展系列文化活動,精準落實軍休人員政治、生活「兩個待遇」。
(八)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紮實推進。軍地各級各部門把做好雙擁工作視為使命、責任和榮譽,全面對表雙擁模範城考評標準。堅持特事特辦,大力支持解決部隊隨軍家屬安置、子女入學、出行、水電等實際困難。與多家銀行、郵政、電信籤署「擁軍優撫協議」。加大雙擁宣傳力度,廣州塔亮燈慶祝「八一」建軍節、空軍節。10月下旬,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退役軍人事務部錢峰副部長來穗調研,指出廣州雙擁工作「政治站位高、雙擁氛圍濃、工作舉措實、軍地團結好,很有說服力、很有代表性,走在全國前列」。
(九)積極穩妥辦理退役軍人訴求。認真做好來訪來信辦理工作,依法保障退役軍人合法權益,全力化解矛盾、消除隱患。以重要節日為契機,開展走訪慰問,深入了解退役人員思想動態和生活狀況,加強對退役軍人的法制宣傳和思想、心理引導。
(十)局機關自身建設穩步推進。機構編制、依法行政、政務公開、政務服務、政務協同、新聞、安全、保密、資產管理、應急管理、垃圾分類、扶貧等工作紮實開展。尤其是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注重改進作風,健全規章制度,選好配強幹部,嚴格組織生活,自覺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培育營造局系統幹事創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工作堅實起步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交匯年,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收官之年。我市退役軍人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退役軍人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關於退役軍人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入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年」「基層基礎基本建設年」活動,堅持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持續推動廣州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著力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在鑄牢初心、堅定維護核心上下功夫。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理論學習教育等常態化機制,持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嚴格執行市委退役軍人工作領導小組的決定,全面推進退役軍人事務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在思想引領、榮譽激勵上下功夫。制定完善《關於進一步加強退役軍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強化黨建引領,真正把退役軍人納入各級黨組織管理教育之中。深入開展向張富清同志學習活動,常態化組織開展「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學習宣傳活動,以點帶面傳播正能量。推進市退役軍人榮譽館建設,持續做好懸掛光榮牌工作,採取多種形式激發退役軍人榮譽感、責任感。
(三)在拓寬「後路」、提升安置水平上下功夫。堅持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盡其才、各得其所的原則,進一步鞏固優化軍轉幹部和退役士兵「陽光安置」方式。嚴格按政策全力抓好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續工作。改進軍休人員和傷病殘人員移交安置辦法。著力解決空巢、高齡、失能和半失能軍休人員養老問題。進一步摸索完善就業創業支持舉措,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加大培訓力度,積極引導退役軍人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四)在彰顯尊崇、做好優撫褒揚上下功夫。持續完善優撫保障經費動態增長機制,啟動優待證制發和傷殘人員證換發工作。圍繞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精心組織褒揚紀念活動。規範落實烈士親屬異地祭掃工作,加大推動軍人公墓建設力度。充分發揮廣州烈士紀念設施紅色教育主陣地作用,大力傳承紅色基因。
(五)在互辦實事、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上下功夫。開展經常性軍地互訪、信息互通、困難互助,推動落實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的「雙清單」制,制定慰問走訪、項目支持等擁軍工作規範標準和流程,加快推進我市擁軍優屬實施辦法的修訂,不斷密切軍政軍民團結。運用主流媒體和網絡、手機、微信等新興媒體,宣傳身邊典型。協調有條件的部隊開放軍史館、榮譽室、武器裝備陳列館等場所,組織地方幹部群眾參觀和體驗軍營生活。
(六)在化解矛盾、維護退役軍人權益上下功夫。進一步暢通退役軍人信訪渠道,嚴格落實屬地責任、部門責任和首辦責任。加強信訪工作隊伍建設,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依法依規受理辦理信訪事項。落實領導接訪、包案等制度,妥善解決退役軍人合法合理訴求,努力把問題矛盾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七)在建強機關、推動基層建設上下功夫。全面推進局機關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制度建設、能力建設、作風建設,推動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突出基層導向,細化梳理服務體系建設硬體條件、軟體標準,加強協調指導,深入抓好服務體系示範點建設,以點帶面推動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建設提質升級。深入指導轉隸事業單位進一步加強全面建設。建立落實局領導幹部基層工作聯繫點、蹲點幫帶制度。積極推進退役軍人信息化建設,加強課題研究、政策解讀與重點工作總結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