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市商務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著力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功能,全力以赴推動商務工作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取得積極成效。
一、基本情況
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社零額)9975.59億元,同比增長7.8%,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以下簡稱商品銷售總額)71385.68億元,同比增長9.6%。進出口總值1000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其中出口5265.8億元,下降6.1%,進口4740.8億元,增長12.8%。預計全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88.94億美元,按可比口徑增長8.95%;服務外包執行額530億美元,增長7.94%。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3446家,合同外資395.29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71.43億美元,同比增長8.1%。新增對外投資企業(機構)190個,同比增長15.15%;中方協議投資額18.32億美元,同比下降14.98%;對外直接投資額15.47億美元,同比下降10.05%。
(一)完善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功能的政策體系。先後制訂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功能、建設外貿強市、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加快推進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促進服務貿易發展、建設國際會展之都、加快國際郵輪產業發展、推動電子商務跨越式發展等13項實施方案或工作方案。
(二)紮實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一是穩定外貿發展。妥善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建立市區兩級125家重點企業工作幫扶專班,積極擴大內需市場和開拓多元國際市場,對歐盟、日本、韓國進出口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積極推動跨境電商、市場採購、平行汽車進口、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等國家試點建設,跨境電商進出口385.9億元,增長56.4%;保稅物流進出口1120.6億元,增長24.8%;進口汽車41.4億元,增長1.5倍。成為全國首批二手車出口試點城市,完成全國首單二手車出口業務。認定和扶持一批服務貿易示範企業和重點培育企業。推動廣州國際郵輪母港建成運營,進出港旅客規模居全國第三位。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發揮各重點平臺載體作用,藉助國際投資年會、達沃斯論壇等高端活動,圍繞IAB、NEM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全市新洽談億元以上產業招商項目1562個,新籤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606個(其中超100億元項目40個),籤約投資總額12436.7億元;億元以上落地項目417個(其中超100億元項目25個),協議投資總額4917.6億元。落戶廣州的世界500強企業達306家,累計投資項目1110個。三是擴大消費規模。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新零售和夜間經濟等業態,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實現1386.91億元,同比增長12.9%,拉動社零額增長1.7個百分點。發布全市夜間消費地圖,促進夜間消費集聚區建設,舉辦廣州國際購物節、美食節,打造一江兩岸國際美食長廊,推動文商旅深度融合和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全年餐飲業零售額、住宿業零售額分別實現1183.93億元、86.2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4%、4.4%,分別比上年同期高2.4個、1.9個百分點。
(三)深入推進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落實市九項重點工作要求,按照「五個一批」方式,市區聯動推進105家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完成率102.9%,轉型疏解面積約260萬平方米,涉及商戶3.6萬餘家,釋放城市存量土地資源約60萬平方米。通過轉型疏解,培育了一批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影響力的商圈、專業批發市場和知名品牌產品;通過物流剝離、物業改造新增公共配套設施91處,綠化面積約11萬平方米,惠及10.2萬戶居民。
(四)建設國際會展之都。完善展館服務配套,優化展館周邊配套設施,協調加快琶洲地區市政路網、會展物流輪候區建設。新引進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國際消費電子大會、亞洲再製造展、英國切爾西花展經典展等品牌展會。據初步統計,全市重點場館合計舉辦展覽690場次,同比增長9.9%;展覽面積合計102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4%;參展參觀人次1374.3萬人次,同比增長13.9%。全市重點場館合計接待各類會議10014場次,同比增長19.0%;合計接待參會人員150.5萬人人次,同比增長10.8%。
(五)推進「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是統籌推進全市「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支持南沙設立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穗實際投入外資3.27億美元,同比增長19.9%;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設立44家企業(機構),同比增長29.41%;中方協議投資額4.51億美元,同比下降7.62%,佔同期中方協議投資額24.59%。成功舉辦2019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參展參會國家和參展人數均創歷史新高。二是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出臺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內地獨立舉辦涉外經濟技術展覽會流程指引,推動會展合作政策落地;聯動開展廣州南站招商工作,吸引港澳地區跨國公司總部、高端專業服務業企業進駐;促進貿易創新,支持南沙打造全球首個「香港+保稅港區」飛機跨境轉租賃項目,開通澳門至南沙的跨境電商專線;深化穗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支持推出「一日夢享•大灣郵」郵輪旅遊產品和穗港跨境直升機服務等。
(六)推動投資貿易便利化。積極落實《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2019版)》,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深入實施外資準入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對不涉及國家規定實施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和變更,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持續推動口岸提效降費,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基本覆蓋國際貿易全流程,平臺註冊企業已達5萬多家,累計申報量超過5.2億票。通過口岸收費公示、開展收費聯合檢查、加大政府採購力度等多種方式推動口岸降費。我市進口和出口邊境合規成本較2018年分別降低了30美元和2美元。大力推進我市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升級,白雲機場綜保區二期通過國家驗。
(七)開展精準服務企業活動。加大對企業服務和支持力度。走訪對美貿易的228家重點企業,建立「一企一策」服務臺帳,從開拓多元化市場、強化產業鏈幫扶等多個方面制定幫扶措施,推動供應鏈對接,幫助企業解決「卡脖子」問題,提高應對風險能力。深入走訪服務重點商貿企業,市區聯動協調解決企業訴求,幫助企業穩定預期,做大做強。
二、2020年工作計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市商務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部署,以強化黨的領導夯實商務工作隊伍,以編制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推進各項工作謀劃,以深入實施「商務暖企」工程提高服務保障水平,圍繞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功能,大力推進10項行動計劃。
(一)消費升級行動計劃。一是制定出臺《廣州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廣州市促消費穩增長的若干意見》和《廣州市推動首店經濟發展的工作措施》。二是密切跟進商務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指導意見出臺情況,做好試點城市申報工作,制定試點工作方案。三是積極培育引進新零售企業,扶持內容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鼓勵網絡技術創新與實體商貿企業合作,支持企業運用大數據、5G、區塊鏈等技術,促進定製消費、智能消費、體驗消費發展,推動商業模式變革。四是建設國際時尚之都,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發展集時尚設計、展示、發布、購物、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時尚消費新模式。五是建設國際美食之都,打造「一江兩岸」十公裡國際美食長廊,建設番禺大道、同福路、惠福路、荔枝灣等美食集聚區,辦好廣州國際美食節,實施餐飲業「五名」戰略,即發展名店、培育名廚、推出名品、打造名宴、創建名街。六是營造具有廣州特色的夜消費氛圍,研究出臺夜間消費扶持辦法,打造「YOUNG城YEAH市」夜間消費品牌,推出夜間消費口碑街、必吃街、必逛街等,培育發展新店,優化提升老字號,精準扶持網紅店,推動形成夜間消費地標。七是舉辦廣州國際購物節,全城聯動創新舉辦廣州國際購物節,打造廣州消費品牌,展示廣州「千年商都」國際化、時尚化城市形象,增強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商貿中心的影響力。八是推動商貿物流供應鏈現代化,制訂廣州市「十四五」供應鏈體系建設規劃,推進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城鄉高效配送試點、供應鏈應用與創新試點三項國家試點工作,加大現代物流與供應鏈企業招商。
(二)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行動計劃。切實做好全年137家任務市場轉型疏工作,一是加快出臺《廣州市支持專業批發市場改造的指導意見》,促進重點市場園區化、集聚化發展,支持重點市場進一步強化功能,簡化市場改造程序。二是實施「項目化管理」,推動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工作規範化、標準化,提升重點工作精細化水平。三是支持專業市場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加快轉型升級,從傳統交易向研發、設計、展示、出口等產業鏈高端環節延伸。四是推動紡織服裝、皮具皮革、玩具精品、化妝品、酒店用品、珠寶等市場主體成立產業聯盟、商會,構建產業生態體系。五是推動中心城區專業市場納入市場採購試點,推動內外貿融合發展。
(三)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行動計劃。推進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工作,打造全國示範步行街,一是狠抓項目推進,根據市委張碩輔書記關於「步行街改造提升今年7月全部完工」的要求,緊盯改造提升17項重點工作,推動完成市政環境提升、四季花街、智慧服務平臺、北京路亮化工程等9個項目。二是加快推進業態品質提升,進一步發揮國有物業示範帶頭作用,推動步行街沿街新大新、廣百、陳李濟、新華書店、青宮等市屬物業業態提升。協調步行區內大型公有物業帶頭開展業態轉型升級工作,引進知名品牌,推動首店集聚、老字號創新發展,打造有特色的夜間消費區,對北京路重點物業的業態提升改造項目,通過商務發展資金給予支持。三是推進北京路步行街智慧服務平臺建設工作,根據項目完成情況及時給予400萬商務發展資金支持。四是做好商務部評估籌備工作,擬邀請商務部專家組成員到北京路,對照《步行街改造提升評價指標(2019版)》,認真組織開展階段性自評工作,針對扣分項列明整改措施,完善自評報告。五是借鑑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經驗,完善和加快上下九、恩寧路等區域的老字號一條街建設,打造具有濃鬱廣府風情和商業氛圍的老字號集聚區。
(四)外貿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一是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加大企業參加境外展會支持力度,探索在海外舉辦廣州商品展,支持設立海外營銷網絡平臺。二是繼續優化市場採購貿易方式,推動建立完善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優化資金扶持政策,爭取擴大試點範圍,加快成立行業協會。三是探索建設跨境電商國際樞紐城市,完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引導跨境電商企業集聚經營,推動跨境電子商務政策創新,提高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和效果,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和「絲路電商」發展。四是積極申請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一批特定商品進口指定監管場地、物流集聚區和國別進口平臺,加大飛機、船舶融資租賃政策創新力度,建設全球飛機租賃中心,大力發動企業參加第三屆進口博覽會。五是促進汽車貿易新業態發展,幫助試點企業抱團解決3C認證瓶頸問題,支持南沙進口汽車開展保稅展示交易業務,培育二手車貿易經營主體,鼓勵二手車出口業態創新,探索建立二手車出口政務服務平臺。六是做大保稅物流。拓展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保稅維修檢測和保稅研發設計。推動東部片區出口加工區遷址中新知識城升級為綜合保稅區,廣州保稅物流園區原址升級為綜合保稅區。推進機場綜合保稅區解決未圍網部分遺留問題。南沙保稅港區升級更名為南沙綜合保稅區。七是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加強服務貿易新模式、新業態培養力度,推動服務外包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亮點工程。八是培育外貿綜合服務龍頭企業,推動外貿綜合服務政策先行先試,加大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外貿綜合服務融合發展。
(五)口岸營商環境固基爭先行動計劃。一是紮實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鞏固壓縮通關時間成效,推廣應用口岸通關時效評估系統,進一步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加強對收費公示和收費情況的監督檢查,推動海關、邊檢、海事等部門出臺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力爭在省發改委營商環境評價中取得良好成績,為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跨境貿易指標中拉升國家總體得分作出貢獻。二是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應用,全面對接國家「單一窗口」標準版,實現覆蓋率目標新提升,拓展廣州「單一窗口」功能,實現平臺功能前推後移,由口岸通關領域向國際貿易管理全鏈條延伸,通過「單一窗口」獲取完整通關數據,及時有效地支撐廣州進出口貿易精準施策。三是推動口岸開放,完成廣州港集團的新港二期碼頭、大嶼山三門島錨地口岸開放,爭取琶洲客運口岸臨時開放,實現廣州南沙中交郵輪母港碼頭口岸正式開放。
(六)強化外資服務行動計劃。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構建外資服務六大體系:一是建立外商投資信息共享機制,準確掌握外商投資發展現狀、經濟效益和發展趨勢等信息,為制訂促進外資政策、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優化外資服務提供科學依據。二是完善外商投資促進機制,構建由政府部門、專業機構、商協會、企業組成的「四位一體」投資促進體系,建立全市統一的外商投資促進服務平臺,定期編制和發布各類外商投資指南、外商投資環境白皮書等指引,建立對全市現有外資企業的評價和激勵機制。三是完善外資準入機制,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名稱表述個性化和經營範圍表述自主化,簡化註冊登記申請材料形式要求,實現審核流程簡易快速;實行內外資企業同步辦理類型互轉,引導擬從事營利性活動的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轉型為外商投資企業,在更多國家和地區推行商事服務「跨境通」等便利登記措施。四是健全外商投資企業跟蹤服務機制,建立健全與外商投資企業溝通交流長效機制,繼續舉辦我市日資企業座談會、臺資企業座談會,並逐步擴展舉辦美資、韓資、新加坡企業座談會,充分利用廣交會、海博會、國際投資年會等重大活動,為外資企業提供了解政策、產業對接、交流展示的平臺。五是完善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會同各部門建立健全外商投資企業工作機制,針對外商投資企業反映的各類訴求和問題,完善處理規則,規範處理程序,提高處理效率。六是建立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工作機制,研究出臺我市關於促進利用外資的行動方案,積極營造內外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營造更加便利化的貿易環境,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創新貿易方式,通過法規政策說明會、外資企業座談會等平臺廣泛開展外商投資法的宣講工作。
(七)全球招商行動計劃。一是出臺《廣州市加快產業招商項目落地的若干政策措施》,解決制約項目落地的瓶頸問題,加快項目落地,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加強航空、汽車等先進位造業和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招商,完善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體系。二是辦好2020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並主動連結世界經濟論壇(冬季達沃斯)、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博鰲亞洲論壇、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等國際高端平臺,瞄準世界500強和大型跨國公司、央企、民營企業500強、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渠道擴大項目來源,增強項目引薦和轉化效率,爭取更多樞紐型項目、總部型項目落戶。三是建立全球招商機制,開展與各區、各產業部門組團招商,赴歐美日韓等重點國家或地區及北京、香港、澳門、上海、深圳等重點城市開展招商推介活動,通過拜訪企業全球總部或中國總部,邀請其高層來穗考察等方式,把企業的投資需求和潛在合作意向轉化為明確投資計劃和具體在談項目,形成全球優勢產業為廣州所用的局面。四是辦好「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產業推介會,推動南站地區全球招商和花果山特色小鎮招商,印發實施《廣州市商務寫字樓等級評定實施細則》,評定我市第一批超甲級和甲級寫字樓。五是搞好重大平臺載體考察推介,邀請外國駐穗總領館、境外駐穗商協會和知名企業參觀考察我市重大平臺,開展商務交流活動。
(八)會展擴容提質行動計劃。一是支持廣交會優化提升,出臺《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提升影響力輻射面的意見》、《廣州市商務發展專項資金會展事項實施細則》、《廣州會展場館布點規劃》;協助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在127屆廣交會舉辦「廣交會珠江國際經貿論壇」;策劃組織廣交會專業宣傳活動,提升第127、128屆廣交會宣傳效果。二是出臺品牌展會認定辦法並開展相關評定工作。三是繼續推進廣交會展館四期建設工作。四是支持培育和引進品牌展會和國際高端會議,積極引進外資會展企業在我市設立子公司或合資企業,鼓勵國際會展組織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引進培育知名會展品牌。五是認真辦好2020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並力推海絲博覽會升格成國家級展會。六是助力廣州時尚之都打造,制定出臺我市促進時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舉辦會、展結合的中國時尚產業大會(廣州)。
(九)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行動計劃。一是做好《廣州市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收官工作,督促71項工作任務的推進落實,提請召開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領導小組會議,通報和點評2019年度工作進展情況,部署推進2020年度工作,組織系列「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宣傳,編輯出版《廣州市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工作發展報告》。二是啟動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編制工作,開展新一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課題研究,梳理我市三年行動計劃成果,出版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藍皮書,謀劃提出我市新一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三年行動計劃。三是搞好企業「走出去」服務工作,完善境內外投資指引,推介加強國別投資環境宣傳,組織6場政策輔導會或對外投資沙發,市區聯動,促進我市對外投資合作健康有序發展,助力構建我市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四是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辦好2020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五是推動中歐班列創新發展,會同廣物控股集團推動廣州中歐班列創新發展,提升與會展展示、保稅物流聯動功能,力爭全年保持每周兩列的頻率,全面落實省政府關於參與「一帶一路」、推動廣州大朗和東莞石龍中歐班列發展的「雙子星戰略」部署要求。
(十)商務扶貧攻堅克難行動計劃。一是實施農村電商助力國家精準扶貧工程。出臺《廣州市農村電子商務示範企業認定辦法》,認定一批我市農村電子商務示範企業;藉助唯品會「唯愛助農」等電商平臺,結合延安、齊齊哈爾、貴州等地的特色產業和主導產品,推動農產品和休閒農業上網營銷;開展「e網情深 電商助農」專項行動,籌劃開展廣州電商平臺企業和當地涉農企業對接會;依託市農村電商行業協會等,開展農村電商知識培訓,培養農村電商專業人才。二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電商菜籃子一期工程建設,召開大灣區電商菜籃子工程研討會,成立行業聯盟,打造「直播+專業批發市場」新模式,整理推出「農電商產品出山進灣區」的典型案列,舉辦「粵港澳大灣區電商菜籃子工程」年度峰會,建立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電商菜籃子工程」電商助農供應鏈庫。三是構建家政誠信服務體系,推進2020年家政持證上門服務項目,推進家政服務失信責任主體聯合懲戒工作,進一步推進和完善家政行業規範工作。四是指導企業應對國際貿易救濟案件,從監測預警、法律服務、TBT應對三方面著手提升我市整體應對能力,重點發動中介組織幫助廣州市外向型企業應對國際貿易壁壘。五是持續推進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和完善預付式消費管理機制,切實營造安全的消費環境,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