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擴容 紅利策略ETF緣何受捧
指數化投資開啟的時代下,很多偏好被動投資的基民,也並未放棄對Alpha收益的追求。因此,近兩年來主動+被動兩方面特質兼具的SmartBeta策略開始興起,投資上,低成本且風格透明的SmartBeta ETF也成為優選工具。而在各類策略因子中,紅利策略頗受市場青睞,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年初以來,就有建信、招商基金等相繼申報紅利策略的ETF產品,那麼紅利策略ETF究竟投資回報如何?在不同市場環境中是否長期有效,也值的基民們一探究竟。
紅利策略ETF新品申報熱
紅利策略ETF正迎來新品申報潮。截至6月18日,在證監會的新基金審核名單中,已有招商基金、山西證券、建信基金、景順長城、嘉實基金、華泰柏瑞等至少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申報了紅利策略的ETF。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上述基金管理人申報的紅利策略ETF不盡相同。如招商基金、建信基金兩家公司申報的產品分別為「中證紅利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和「滬深300紅利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從名稱上看,其跟蹤的指數均為單因子編制策略。
而嘉實基金申報的「滬深300紅利低波動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則又在紅利因子的基礎上,添加了低波動因子。而這也是時下流行的smartbeta指數中,採用雙因子或多因子編制策略。
回到本期的主題上來,到底什麼是紅利策略?其實,紅利策略就是選擇分紅穩定的股票,有一部分債券屬性,投資紅利指數可以一鍵捕獲具有優質基因的「現金奶牛」。目前主流紅利指數成份股主要來自金融、可選消費、房地產等行業,這些行業板塊普遍具有高分紅、低估值、業績優異的特徵。
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在相關主題研報中指出,不管是海外市場還是A股市場,經濟學家們普遍有如下的認知,即股票分紅向市場釋放了公司盈利向好發展,同時公司也願意與投資者分享公司成長紅利的刺激信號,從而更容易帶動股票的上漲。從統計上分析,也可以發現,股票發生分紅後,股價的自然下跌價值一般會低於股票分紅的價值。從這個角度看,高紅利股票能在長期為投資者帶來公司成長的回報,在短期也能獲得市場對該公司較高盈利預期和較低風險溢價的資本回報。
深紅利指數獲超額回報能力強
其實,在紅利策略的指數編制上,早自2005年我國指數公司就已陸續開發,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紅利策略指數主要有上證紅利指數、中證紅利指數、深證紅利指數和標普紅利指數。北京商報記者回溯歷史業績對比發現,深證紅利指數是其中成立最早,且無論是短期還是較長歷史周期,均能獲得較高超額收益的指數。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該指數今年以來和近五年的漲幅分別達到35.7%和154.32%,大幅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21.82%和69.04%的收益水平。
據了解,與其他紅利指數相比,深證紅利指數精選深市40隻高分紅股票為成份股,重配行業包括可選消費和日常消費、金融、房地產、信息技術等,這些行業板塊普遍具有高分紅、低估值、業績優異的特徵。Wind數據顯示,2018年深證紅利指數ROE為14.75%,在市場主要股指及四大紅利指數中均處於領先水平。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市場上跟蹤深證紅利指數的ETF產品仍較為稀缺,截至目前,只有工銀瑞信旗下的工銀瑞信深證紅利ETF一隻,該基金成立時間為2010年11月5日。在跟蹤深證紅利這一優質指數的基礎上,工銀瑞信深證紅利ETF也取得了較佳的投資回報,截至6月18日,今年以來和近三年的收益漲幅分別高達36.65%和57.12%,均大幅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21.82%和17.92%的收益水平。而該基金也成為全市場同時獲得晨星三年期、五年期五星評級的4隻ETF之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市場上「聰明」的資金也在挖掘工銀瑞信深證紅利ETF的投資價值。該基金今年以來獲得投資者淨申購1.88億份,總規模突破7億份,創近四年多份額規模新高,基金資產規模也增至12.47億元,較年初增長了九成。另外,該基金場內成交量也顯著放大。今年前5個月,工銀深證紅利ETF累計成交額達17.39億元,相比去年後5個月成交額3.14億元環比增長了4.5倍。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