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瓷何時生 南窯是搖籃[圖]

2021-01-08 中國江西網

  中國江西網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陳豔偉報導:4月9日,「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當日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陝西寶雞石鼓山商周墓地、湖北隨州文峰塔東周曾侯墓地、山東沂水紀王崮春秋墓葬、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發掘、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漢木槨墓、河南洛陽新安漢函谷關遺址、陝西西安西漢長安城渭橋遺址、江蘇揚州曹莊隋唐墓(隋煬帝墓)、四川石渠吐蕃時代石刻、江西景德鎮南窯唐代遺址十個項目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本報曾對景德鎮南窯唐代遺址發掘予以重磅報導。

南窯發掘出的文物(資料圖)。

  ■南窯遺址創造多項全國之最

  據南窯遺址考古發掘領隊張文江介紹,在景德鎮樂平市接渡鎮3萬平方米的同一個山頭上(窯山)發現的12條呈扇形分布的龍窯,長度均在60米以上,表明南窯是我國迄今發現窯爐分布最密集的、布局最有規律的、瓷業生產組織最嚴密的唐代窯場。

  張文江說,相對於唐代窯場來說,不管是六大青瓷名窯,還是普通民窯,景德鎮南窯龍窯長達78.8米,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掘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蹟。該龍窯的發現填補了景德鎮瓷器燒造窯爐形制最早形態的空白,在江西制瓷業發展史乃至中國陶瓷史的研究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或是唐代重要的外銷瓷器生產基地

  「南窯是唐代青瓷窯場的集大成者。」張文江說,南窯窯業生產博採眾長,勇於創新,以自身的工藝技術為基礎,充分吸納長沙窯、洪州窯、越窯、魯山窯的優點。生產的瓷器,品種豐富,造型典雅,胎質細膩,釉層均勻,釉色瑩潤,形成了獨具特色、個性鮮明、具有包容性、開創性的風格。

  「南窯可能是唐代重要的外銷瓷器生產基地之一。」張文江說,產品中有青釉、醬黑釉腰鼓和器形碩大的大碗器,大碗器口徑達40~50釐米,有可能是為滿足西域胡人所需而燒造的,彰顯了唐代贛鄱與西域交流頻繁的史實。

  ■將景德鎮制瓷歷史向前推進200年

  「南窯遺址是景德鎮境內最早的瓷業遺存,是景德鎮的瓷業源頭,將世界瓷都景德鎮的制瓷歷史向前推進了200年。」張文江說,文獻記載景德鎮的陶瓷生產歷史有2000多年,「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此前的考古資料顯示景德鎮最早的瓷業遺存是晚唐五代生產青瓷的湖田窯、黃泥頭窯和蘭田窯窯址。此次發掘的唐代景德鎮南窯,始燒於中唐,興盛於中晚唐,衰落於晚唐,燒造時間集中在公元800年至900年之間,距今有1200年左右的歷史。

  這就是說,南窯遺址是景德鎮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窯業遺存,不僅填補了樂平市唐代瓷窯遺存的空白,而且把景德鎮的瓷器燒造歷史向前推進了一步,從晚唐五代推到了中唐,推進了大約200年。

  據悉,這十大發現中,只有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吐蕃時代石刻、景德鎮南窯唐代窯址這三項為學術性主動發掘,其餘七項均為配合建設的搶救性發掘。

相關焦點

  • 承德避暑山莊「搖籃」五窯溝遺址首次得到保護
    承德避暑山莊「搖籃」五窯溝遺址首次得到保護 然而,如今的五窯溝由於保護力度的空置,人為破壞嚴重,已經面臨消亡。為此,承德退休幹部蘭義和為五窯溝遺址能夠得到保護奔走呼籲了十幾年。「近日,文物部門為僅存的三個窯口搭建了一個簡易房,總算是保護起來了。」蘭義和說,這也是該皇家官窯遺址首次得到保護。  2013年9月,中新社曾以《承德避暑山莊「搖籃」五窯溝面臨消亡》為題對五窯溝皇家古窯遺址缺乏保護的情況進行過報導。
  • 南窯遺址:盡顯瓷都輝煌
    原標題:南窯遺址:盡顯瓷都輝煌   最長龍窯遺蹟中別有洞天   南窯遺址於1964年由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首次發現,1983年和2008年,樂平市博物館進行過兩次普查,1983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0月,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遺址的保護和利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南窯遺址再次進行了重點調查。
  • 景德鎮(樂平)南窯學術研討會舉行
    原標題:景德鎮(樂平)南窯學術研討會舉行  本報樂平訊 (記者曹耘)10月18日下午,2014年景德鎮瓷博會的一項重要論壇研討活動——景德鎮(樂平)南窯學術研討會在樂平市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40餘位專家學者來到位於樂平市接渡鎮南窯村的唐代南窯遺址,實地聽取了遺址挖掘、保護的情況介紹,參觀南窯出土的陶瓷遺物,並參加了座談。
  • 南富莊「窯神廟」新考
    唐山歷史文化學者閆克歧提出窯神廟供奉神像「龍飛相公」的疑點,並從「先師廟」牌匾及楹聯入手,結合當年全國文廟改建孔子廟的現象,推測附近或有一座先師廟,供奉孔子像。近日,筆者又偶然得到朋友提供的一份資料,是有關唐山南富莊窯神廟的文字記載,讓筆者對窯神廟內的情形具體起來。
  • 昆明人給還記得當年南窯火車站呢樣子?
    昆明人一般都叫昆明火車站為南窯火車站,因為與滇越鐵路的昆明北站相對應,又簡稱昆明南站。過去在那裡有個南窯村,因位於城區之南,元代又有趙、郝兩家在此燒制磚瓦盆罐,故名南窯村。1966年,隨著貴昆鐵路的通車,昆明南窯火車站投入使用。
  • 昆明官渡南窯片區房價邁入「1萬+」,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1萬/平
    其中官渡南窯片區12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3478元/平,環比11月下降0.11%,同比去年同期上漲11.52%。一、南窯片區二手房房價走勢官渡南窯片區12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3478元/平,環比11月下降0.11%,同比去年同期上漲11.52%。最近一年中,9個月房價上漲,3個月房價下跌。
  • 懷仁南窯出口煤站多舉措抓環保
    本報訊(記者馬佔富 通訊員鄧江紅 李在峰)「一堆堆原煤用綠網苫蓋,灑水車在不停地灑水降塵……」6月12日,記者在懷仁市同煤物流朔州礦業公司南窯出口煤站看到,六七名工人在煤場內忙忙碌碌地苫蓋綠網,2臺灑水車不停地穿梭在煤堆之間灑水。
  • 承德避暑山莊「搖籃」五窯溝面臨消亡
    中國現存唯一清代皇家官窯址五窯溝曾因專為修建承德避暑山莊及寺廟提供磚瓦琉璃而名噪一時。據專家蘭義和介紹,「目前來看,五窯溝皇家官窯在經歷了300餘年後,因為疏於管護隨時都有消逝的危險。」   今年70歲的承德退休幹部蘭義和被稱為「承德最了解五窯溝的人」,自1997年起數百次到五窯溝調查研究。
  • 尋找弟弟唐小波-1988年失聯於昆明火車站南窯站對面廣場餐館附近
    姓名:唐小波曾用名小波,唐興建性別:男性生日:1983年4月13日(現年37歲)籍貫:重慶市長壽區海棠鎮古林村三組原7組失蹤日期:1988年6月7日失蹤地點:雲南昆明市火車站,南窯站對面廣場邊餐館附近失蹤時身高:1米左右相貌特徵及身世描述唐小波,5歲多6歲左右,身高一米左右,四川重慶口音,瓜子臉,較瘦,身穿或帶一件海軍米白色條紋衫,短髮,身上沒有明顯特徵,1988年5/6月份與我在昆明南窯火車站昆明火車站,對面廣場邊有很多餐館附近走失。
  • 看窯套窯、窯上窯、窯上房、房上窯,吃甜杏就來高洞溝
    這裡的石頭房子很有特色,窯套窯,窯上窯,窯上房,房上窯。這裡的水也很有特色,高洞溝五道大溝中有四道大溝有活水泉,常年水流不斷,這在鶴壁的西部山區很少見。(圖\文:兵鷹)這裡空氣非常好,經常藍天白雲,村委會就座落在這風景宜人的山腳下。高洞溝的杏應該是整個西部山區種植面積最大的,這裡的村民都叫「甜杏」,為什麼叫「甜杏」?是不是和這裡的四道溝的泉水有關係?
  • 窯上土陶:摒棄還是前行?(圖)
    面對  困境,村裡新老兩代作坊主產生了不同的看法——  用陶片砌成的土牆,門前屋後橫七豎八的陶器……7月20日,記者來到貞豐縣挽瀾鄉窯上村,仿佛還能感受到窯上土陶輝煌的「歷史」痕跡。  彭老漢的窯是其中幾個堅持生產的作坊,冒著小雨,他正在往窯裡加煤,老漢家,除了一個兒子還在幫忙外,其他子女都出門了。而村裡的20來歲的年輕人,懂這門手藝的已經很少了。「現在這個生意掙不了幾個錢,又苦,年輕人嘛,何必死守這門手藝呢。」對此,老漢很看得開。  但是村裡的另一個作坊主朱華政卻不這麼想。
  • 為預防冬季疫情反彈 西安南窯頭社區恢復掃碼測溫
    今天(11月16日),記者從西安市南窯頭社區了解到記者了解到,南窯頭社區是高新區最大的城改社區,緊挨西安軟體園 ,常住人口超過5萬人。為了預防疫情反彈,從11月13號物業工作人員開始著手準備,14號開始分組上崗。
  • 申遺後的南運河:何時大水將至?
    中新社石家莊6月27日電 題:申遺後的南運河:何時大水將至?  作者 高紅超 閻紅傑  「我現在晝思夜想的就是,有生之年還能到大運河上跑一跑船,拉拉縴,打一打號子。」78歲的大運河老縴夫買德義15歲開始拉縴,近20年間,從天津到山東德州、臨清,他不知在大運河沿線走了多少次,那段在運河上拉縴的歲月至今仍讓他魂牽夢繞。
  • 南窯中心小學舉行慶元旦歌詠比賽暨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緊緊抓住時光飛翔的翅膀,伴隨著冬日溫暖的陽光,讓我們用歌聲寄託對南窯中心小學的深情厚意,讓我們用行動承諾信念的永恆。在這辭舊迎新之際,南窯中心小學舉行慶元旦歌詠比賽、關愛留守兒童暖心活動、教職工聯誼等一系列活動歡慶新年。
  • 元明時期的玉溪窯青花瓷
    圖1 元玉溪窯青花獅子繡球牡丹紋荷葉蓋罐  圖2 明玉溪窯青花鳳穿花卉紋玉壺春瓶  圖3 明玉溪窯青花團花折腰碟  圖4 明玉溪窯青花貼塑八仙人物罐  ■廣東清遠 成利平  玉溪窯是明代景德鎮窯以外生產青花瓷的重要窯場,其青花瓷屬雲南青釉青花瓷體系。
  • 陝西延安|高飛散文《南窯則》(連載之三十一)
    那些年,南窯則雖窮。但在背窪上,黃蒿林林,麥子地裡經常能看到這種歌裡唱的,紅的似火,紅的濃烈透徹的山丹丹花。同樣,那時的延安城裡,大街小巷,廠礦企業,機關學校,高音喇叭上,生產隊社員窯洞牆上掛的有線喇叭裡,這首連同另外四首民歌在一起由陝西文藝工作者集體創作的五首民歌早已在大人娃娃當中學唱成了一哇聲。上句的「山丹丹開花紅豔豔,」下句的「毛主席領導咱們打江山」。
  • 《長沙印象》一艘船 一窯火 一座城
    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彩發源地,首次打破了「南青北白」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長沙彩」的三足鼎立格局;首次將詩詞、書法、繪畫、雕塑入瓷,普通的生活瓷器賦予了藝術的靈感和韻味,銅官窯成為那個時代西方世界的奢侈品;首次採用模印貼花等先進生產技術,古法制陶技藝仍然是當代陶藝大師苦苦思索的謎;首次將商品價值銘文和姓氏銘文甚至是廣告語植入陶瓷,產品追索在唐代已初顯雛形;首次出現大規模訂單生產,產品遠銷二十九個國家和地區
  • 中國漢族傳統窯磚燒制業中的珍品-御窯金磚
    陸慕御窯,坐落於現在蘇州市相城區陸慕鎮的御窯村西,御窯村雖然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卻因為御窯金磚而聞名全國,村子所處的位置比較特殊,是長江中下遊衝積平原地帶,土壤為黃色粘質性,這種土沒有雜質不含沙,是一種非常適合用於建築房屋的優質黏土,可用於製作質量上乘的金磚。
  • 一把仿曼生壺式的紫砂壺拍出了900萬!玉成窯到底有多經典?
    陳曼生此人有多出名,想必玩紫砂的人都知道。他開創了文人壺式的先河,曼生十八式更是經久不衰,備受追捧!如果是一把陳曼生的真品,毫無疑問是價值連城,但是在18年的拍賣場上一把仿陳曼生的扁石壺拍出了900萬的高價,這是為何?我們接著往下看~
  • 童年舊時光|窯紅薯
    成長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行,我們都是過路人,走過的地方不少,遇見過的人挺多,品嘗過的美食更是不計其數,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故鄉,哪裡有我童年的玩伴,還有那焦香的窯紅薯。在農村,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忙碌的季節,忙啥呢,忙著收紅薯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