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顧瑞10月24日的線上分享會上,2020屆Iris同學分享了自己的申請故事。
Iris同學從小在美國長大,8歲時回到中國。畢業於上海美國學校(浦西)。她同時也被杜克大學、西北大學、布朗大學、阿姆赫斯特學院、塔夫茨大學、紐約大學、UC伯克利、UCLA、UCD、UCSD錄取,可謂成果頗豐!
哥倫比亞大學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常春藤盟校之一,也是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大學之一。
哥大擁有世界頂尖的新聞學院,其新聞學院頒發的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2020U.S. News美國最佳大學排名第3名。
Josh Stephens 顧問簡介
美國顧瑞教育升學諮詢顧問
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
哈佛大學碩士學位
十年以上豐富升學諮詢經驗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認為大學是人生中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大學,似乎決定了我們未來會選擇的道路和方向。於是在高中階段,我們會選修各種課程、參加各種活動,為申請大學做準備,每個人的肩頭都扛著沉甸甸的壓力。
當時我覺得獨自承擔這種壓力是不必要的,因為有很多專業的團隊可以幫助我理清申請方向,引導我做有針對性的準備。因此我決定要請專業的升學顧問團隊來幫助我一起走過這個重要階段。
第一次接觸顧瑞團隊的時候,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們沒有把我當作一個申請者來看待,而是把我看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在生命中的這個階段需要外界的幫助而實現她理想目標的個體。
大學生涯只是生命的一個重要的階段而已。我能感到他們在結合我個人的整體情況,為我考慮未來,真心為我著想,我為此非常感恩。
在申請過程中,我不僅僅與自己的主顧問保持溝通,也會與團隊的其他顧問有交流。比如顧瑞的活動策劃大師蘇珊·古德金以及顧瑞的升學總裁安娜麗博士。
我仍然保留著與安娜麗博士溝通的郵件。當我倍感壓力的時候,安娜麗博士不斷地鼓勵我,安慰我。記得當我被耶魯大學defer(延遲錄取)的時候,精神壓力非常大。當時安娜麗博士安慰我說,「沒關係,這種情況很常見,不要擔心,你夠資格的。」
我非常尊敬Josh。第一次與我的主顧問Josh見面是在上海,我當時有些緊張,因為想到即將見面的這位是要引導我走過整個申請過程的導師啊!
可是當我們坐下來開始聊天后,沒有提及任何與申請相關的事宜。一個小時的交談,我們聊文學,聊我為什麼熱愛寫作,我最喜歡的書籍,和我的各種興趣愛好等。當時我就知道我非常期待Josh作為我的主顧問,與他合作。
考慮專業方向,參加課外活動
我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加入顧瑞之後也準備朝著文學方向發展。可問題是,高中的AP/IB中有關英文文學的課程較少,於是我通過參加課外活動補充我課程內容的不足。其中有四個活動令我受益匪淺。
創作型寫作相關的活動
坦誠地講,能向Susan學習寫作我倍感榮幸。因為她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是羅德學者,知識淵博。每周見面的時候我們會討論前一周所寫的文章,也探討各種出版文章的方法和途徑,這對文學來講很重要。因為創作文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將文章發表出來。在此過程中Susan為我提供了很多幫助。
我也與The Young Writer's Workshop(青年作家工作坊)的同學一起創辦了一個文學雜誌(Literary Magazine)。與大家一起創作,不孤單,並且有寫作專家幫助我們發揮最大的潛能,實現目標。如果有學弟學妹對英文感興趣的話,建議你去參加這個青年作家工作坊,收穫會很大的。
新聞記者方面的活動
新聞記者活動教會我如何以批判性的思維看待我所生活的環境。因為我所在的城市中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我會去採訪他們,詢問他們為什麼會來這裡(上海),這幾年有什麼樣的收穫,奮鬥的目標是什麼等等。
這些採訪使我有機會認識這個群體,他們每天就在我的身邊,而我之前卻對他們卻知之甚少。這不僅僅與我作為新聞記者的興趣相關,也令我去思考如何花更多時間參與到他們的生活中。
你可以想想此時你能為你的社區做些什麼,融入你的社區生活很重要,這會讓招生官們看到你將來可以為大學做出類似的貢獻。
開始挑選大學,課外活動更深入
在此想和大家分享三個最重要的,也是我收穫最大的實習和夏令營經驗。
這是一個美國頂尖的寫作夏校,授課教授來自美國最頂尖的MFA 項目Iowa Writers Workshop。學習期間我寫了30-40頁的內容,寫作技能大大提升。對寫作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考慮申請這個項目。
這是顧問Josh推薦我參加的。他建議說,「你已經做了這麼多與寫作相關的活動,讀書與寫作固然重要,但也要擴大涉獵範圍,比如學習哲學,政治和歷史等,因為很多書本中也會討論到這些方面的內容。」
結果表明這是個非常好的經歷。當時有一位斯坦福哲學研究生導師為我們上課Evil Phylosophy(邪惡的哲學),他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教授,講課生動有趣。後來這位教授也為我寫了推薦信。
現在回看,如果當時沒有申請這個夏校,對我的申請損失會很大。大家一定要傾聽自己顧問的建議,他們推薦某個項目或夏校肯定是有理由的,肯定是對你有幫助的。
參與採訪活動,跟不同的人交流,對自己以後想要做的事情有更多的思考。
最重要的一年,寫文書階段
關於文書,顧問Josh跟我說,「你的申請文書裡面全部是跟英文有關的,比如活動,補充文書等。所以主文書建議寫一篇與英文不太相關的內容,防止出現同質內容。」最終我們決定寫一篇關於我在上海一個藝術博物館當導遊的經歷。
一,他建議我要寫出自己的觀念,但也要寫出所做的實質性內容。因為招生官需要讀很多文書,所以閱讀速度很快,因此你的文書中一定要展現你對這段經驗的看法和所做的具體內容。風格要簡潔,能用一個句子表達的清楚的事情就不要分成三句話去描述。
二,如果某個句子有突出的重點,一定要寫在句子前面。因為Josh曾經也是新聞記者,寫過很多文章,他為我的文書修改了很多版本。若不是他激勵我不斷得多角度思考對某個問題的看法,我很難相信自己會寫出這樣的深度好文。
我寫了2篇主文書,其中有一篇偏重於學術性,但是這種風格不能匹配所有的學校。有些學校可能更喜歡有思想內涵的學生,有些更重視人文關懷,要看自己所申請學校的風格。
我講了自己對當代藝術的理解和當代藝術在上海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發展。起初我覺得當代藝術很抽象,後來意識到,藝術中的每個元素都有其獨特的涵義,很難去解讀。現在回看,這是我申請過程中最喜歡的一篇文書。
在文書中我也表達了對當代藝術的困惑和不解,並體現了自己的態度是如何在做導遊的過程中逐漸改變的。我認為在文書裡面完全可以保持坦誠的態度,不一定一直表現自己是很牛的。保持真誠的態度講述這個經歷帶給你的體驗和改變是最重要的。
開始的時候,我選擇在REA階段申請耶魯大學。被耶魯延遲錄取後我又申請了其他學校:杜克大學、布朗大學、哥大, 西北大學等。因為高中限制我們最多申請10所,所以我比較糾結到底選幾個Safety School(保底學校), 幾個Target School (目標學校)和幾個Reach School(衝刺學校)。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想申請保底學校,但不知道選擇哪幾所的話,可以參考RD階段學校的申請截止日期。如果EA了一個保底學校,要看看它的EA結果發布是否在RD申請截止時間前,否則對RD的價值就不大了。在此有兩點需要說明:
我在申請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告訴我,一定要申請一個你喜歡的地理位置的大學。當時我沒有思考太多。現在看來地理位置確實是個重要因素,因為好的地理位置所提供的資源遠遠不止學校內部的資源。
比如哥大,紐約所提供的資源比學校的資源還多。記得有門課是the History of New York(紐約歷史), 老師會帶我們去各種歷史建築物和博物館內參觀並討論。因此大家申請時要考慮學校外邊的環境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有何幫助,這一點很重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校,我的夢校是耶魯。但在申請夢校的時候,大家會忽視夢校的很多缺點,也不會花時間去研究其他學校。
當耶魯把我延遲錄取之後,我確實感覺很失落,但我趕緊去調研其他學校,發現有些大學也是很好的。建議大家選擇學校的目標不要太狹窄,要多研究一下其他的學校,會有更多驚喜。
我真的感到寫文書的那幾個月,是我更多認識自己的過程,幫助我批判性地看待自己,評估自己到底是誰,想成為什麼樣子。所以申請過程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不要把它看成負擔和壓力。
其次,心理狀態很重要。能成功被夢校錄取是件很幸運的事,而被拒絕的經歷讓你飽受打擊,但是不管你多麼失望難過,對現狀都無濟於事。我被耶魯延遲錄取後,快速調整狀態,繼續進行下一步。
總之,只需你全力以赴,不必有太多顧慮,結果順其自然。
主編/美編 | Debbie
審核/校對 | Joy Caroline
*版權歸顧瑞教育所有,
歡迎分享,轉載請聯繫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