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孩子是否為「多動症」,要從這七點入手

2020-11-02 老嶽講感統教育

好動就一定是多動症嗎?

NO!好動雖是多動症的症狀之一,但僅將這一點作為判定標準就太片面了。

很多家長說自家孩子總坐不住,上課時左搖右擺,平日裡東摸摸西碰碰,玩遊戲也要搶著玩,甚至連老師也懷疑他是不是多動症。要知道,兒童多動症的判定有著嚴格的條件,我們不能單純因孩子活潑好動,就認為這個孩子有多動症。

如果孩子小時候缺乏足夠的感覺滋養,孩子的大腦就會給身體下達指令去尋求感覺刺激,這時他也會表現出一些不合時宜的興奮和動作,所以好動絕不能作為多動症的唯一判定標準。想要判定孩子是否為多動症,還要從以下這七個表現入手: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多動孩子的七大表現特徵

1.從小就過動


這個「從小」要從孩子還未出生時說起,有些過分好動的孩子,從胎兒期開始就以頻繁、劇烈的胎動影響著母親的正常起居,出生後則更是鬧騰。當然,也有一些孩子,可能在周歲之前還比較安靜,一旦學會走路,就開始變得過分好動,總是爬上爬下,橫衝直撞。


2.無法專心做事


注意力無法集中,是多動症孩子的典型特徵,周圍環境中任何微小的變化,都會令他們分心。此外,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也特別短,常常安靜不了三五分鐘就要來回走動,所以他們總是很難完整地把一件事做完。


3.容易衝動


他們常常不經思考就行動,同一個錯誤可能連續犯上十次,也不會吸取教訓。當然,等待和挫折也是他們難以忍受的,比如在參加團體遊戲時不遵守秩序,因為一點小事就激動得發脾氣,不願意學習困難的事情等。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4.感統失調


基本上每個多動症的孩子,都伴隨有感統失調的現象。因為他們沒有得到足量有針對性的感覺刺激,所以才會不由自主地進行自我彌補,也就是通過不停地動來動去來獲得更多不同的感覺刺激。但是又因為他們感統能力欠佳,所以往往行動的品質卻不太理想。比如,平衡感差的孩子,在行動過程中會顯得動作技巧比較差,還容易摔倒撞傷;又比如,精細動作不良的孩子,雖然在不停地動這動那,可卻常常把各種物品,玩具給弄壞;再比如,有視知覺障礙的孩子,即使喜歡玩拼圖,可卻因為在視覺辨識、視覺記憶方面有困難,而無法很好地完成作品。


5.有學習障礙


這是因為多動的孩子一般注意力都很難集中,無法養成思考習慣,以及感覺統合能力欠佳的孩子,在學習吸收和操作表現方面也不太理想。所以你會發現,這些孩子即使看起來很聰明很機靈,可在學習成績卻往往不太如意。


6.難以控制情緒


除了衝動,多動症的孩子因為容易影響到別人,所以會常常受到譴責和遭到挫折,因此也容易出現諸如情緒低落,自我否定等情緒方面的問題。尤其當他在心中對自己的形象失去正確認識的時候,很容易變得自暴自棄,自怨自艾。


7.任何時候都過動


正常好動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表現得比較愛動,但是當他在做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情時,卻能夠專心致志,用一個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就是「動如脫兔,靜如處子」。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無論任何時候,無論任何場合,無論進行任何活動都無法安靜時,真的就需要給予足夠重視了。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是多動症孩子的七個主要行為表現特徵,如果家長們經過對照發現孩子確實有多動傾向,也不要著急,通過早期幹預和及時治療等積極應對措施,孩子恢復正常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所以,接下來這四點改善措施,一定要記牢了!


1.動靜結合感統訓練


通過加強動靜結合的感統訓練,從內在改善他們大腦神經活動的組織性和計劃性!比如讓孩子先做一段時間的體能運動遊戲,像拍球、跳繩、打羽毛球,騎腳踏車等,再做一段時間需要靜坐思考的活動,像塗色、壘積木、穿珠等;


2.積極主動心理疏導


家長不要將悲觀負面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如果孩子因為多動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作為父母應該積極地通過解釋、鼓勵、安慰等方式,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找回自信,重拾勇氣。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3.明確建立規則秩序


多動症的孩子因為自我約束力比較弱,很容易做出一些違反規則的事情,雖然他們並非故意,但是作為家長也應該及時耐心地提醒他們了解正確的規則秩序。切忌讓孩子以「病」為藉口,變得更加任性妄為。當然,在給多動症孩子建立規則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表述明了簡單,不要和他們講太過繁瑣的規矩教條。


4.發現優勢循循善誘


請家長們一定要記住,多動症的孩子在智力上並不落後,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可能超過一般的孩子。所以,家長一定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愛好和特長,循循善誘,讓他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只要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他的積極主動性,讓他更加專注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多動症的孩子並不意味著就比別的孩子差,但就怕家長在發現孩子有多動症傾向時卻不加重視,一味堅持「孩子長大就好了」這種觀點,這才是最可怕的!以上四條建議,操作難度並不大,只要父母肯花時間陪伴孩子慢慢訓練,何愁孩子不能改善呢?


- The End -


關注老嶽講感統,了解更多感統知識,育兒技巧

相關焦點

  • 判斷孩子是否為多動症的2個典型症狀
    判斷孩子是否為多動症的2個典型症狀現實生活中,多動症常常被拿來和「活潑好動」相提並論,而活潑好動的孩子多數比較聰明,(這是很多人的認知)也因此,很多家長會被誤導,以為孩子「好動」是好事,從而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導致多動症的情況被忽視。
  • 孩子多動症怎麼判斷?
    現在生活條件逐步在提升,父母越來越忙,孩子很多都是由老人和保姆照顧。這就使孩子容易驕傲和任性還很好動。說起孩子「好動」,很多父母都顯得束手無策。特別是淘氣的男孩,經常會閒不住、愛折騰,一刻都不消停。於是認為孩子「多動症」。
  • 孩子多動症切記亂投醫!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
    你了解兒童多動症嗎?相信很多人聽到多動症這個詞兒,第一反應肯定是多動;是的不分場合,停不下來的多動是兒童多動症的明顯特徵之一,但多動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多動症,而安靜的孩子也不一定不是多動症!那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又如何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呢?
  •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多角度為您提供診斷標準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副教授 韓穎 兒童多動症如今越來越被廣大的家長重視,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起伏大、過度活動給很多家長帶來困擾。事實上除了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兒童多動症還會對孩子造成很多方面的危害,只有正確認識孩子多動症,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兒童多動症的全稱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它包括了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衝動。如果孩子只有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表現出多動衝動,這代表孩子只患有注意缺陷障礙。
  • 多動=多動症?孩子多動症的這些誤區,家長要知道
    家長不能把孩子多動作為判定孩子多動症的標準,多動和多動症的表現明顯不同,家長要善於區分兩者的不同,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來解決寶寶多動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把多動症掛在嘴邊來評判孩子,那麼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什麼是多動症?
  • 這些方法可以幫你判斷孩子是否有多動症,值得你一看!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在我國稱為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衝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國內外調查發現患病率3%~7%,男女比為4~9:1。那麼你知道怎麼判斷孩子是否有多動症嗎?
  •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多動症?杭州治療多動症的醫院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多動症?杭州治療多動症的醫院 時間:2021-01-17 10:43:31 杭州復旦兒童醫院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多動症?好動、調皮是兒童的天性,人們通常喜歡稱他們為「熊孩子」,但是如果孩子軀體活動明顯比同齡兒童多,且自控力差,完全不能「聽招呼」安靜下來,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患上「多動症」了。作為家長來說,怎樣判斷貪玩、好動孩子到底是「熊孩子」還是患有「多動症」呢?杭州復旦兒童醫院專家張連舫主任,普及一下關於多動症的知識,家長們可以根據這些日常表現來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患有「多動症」。「多動症」是什麼疾病?
  • 如何辨別孩子是否有多動症
    在現代生活當中,由於家長的忙碌,教育陪伴的缺失導致孩子接觸的環境過於單一,感覺刺激太少,越來越多的孩子有多動的症狀。這不但家長頭疼,老師也束手無策。那多動症的孩子一般會有怎樣的行為表現呢?多動症(ADHD)的主要症狀,多動、衝動和注意力不集中,實際上只是患有多動症孩子在行為表現上的冰山一角,因為還常常會有其他表現不太明顯。例如:1、患有多動症的兒童通常難以準確處理信息。對於過度活躍的孩子,可能是個人難以充分降低速度(抑制困難)以至於無法準確處理信息。
  • 孩子是「熊孩子」還是「多動症」,這三點幫你判斷
    小時候有的孩子比較皮,就會被家長懷疑自己家的熊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呀。但其實並非孩子貪玩一點什麼的就說明得了兒童多動症,不過要是有以下的狀況家長就應該注意了。多動症患兒不一樣,他們的注意力一方面表現為有意注意力差,即他們很難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上,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比同齡的孩子短,另一方面,他們又表現為無意注意亢進,即他們在做某一件事時,很容易就受外界刺激而分心。但對於他們所感興趣的遊戲、少兒節目等,則能聚精會神。
  • 孩子多動=多動症?教你如何區分孩子是好動還是多動症
    如果這一幕幕經常在你家上映,你就要注意咯!你的寶寶是否很難專注於一件事物,是否經常粗心大意,是否跟他溝通的時候往往心不在焉,如果以上答案都是YES,那你的寶寶就有可能患有多動症咯,快一起來了解下小兒多動症到底是怎樣的吧!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願望。
  • 兒童多動症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多動症的診斷有兩個標準
    由於多動症對孩子的危害非常大,甚至部分患兒到成年期仍有多動症的症狀纏身,不利於其日後發展。因此,多動症的診斷和治療應當引起重視。那麼一般情況下,兒童多動症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多動症的主要特徵(核心症狀)是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有多動行為,但是注意力很專注,一般不認為有多動症。
  • 家長如何判斷小孩子是否有多動症
    一般情況下,小孩子比較好動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小孩子過於好動的話,那麼這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小兒多動症導致的,那麼患上小兒多動症之後究竟有哪些常見的臨床表現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家長可以根據這些表現來判斷
    作者:兒科醫生李樹珍兒童多動症症狀的發病的主要是10歲以前的孩子,除了很小的一部分是由於孩子大腦功能紊亂引起以外,絕大多數是由於孩子自身的性格所造成的。患有兒童多動症症狀具有以下特徵:1、注意力難以集中。這是兒童多動症症狀最突出的問題。比如,患兒常常不能專心地做任何事情,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做事基本上都是有始無終,就是玩玩具也是東一個,見異思遷,做作業沒有父母的督促根本無法完成。
  • 判斷多動症又有新方法:測腦血流
    日本自治醫科大學和中央大學的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開發出一種通過檢測腦血流來判斷兒童是否患有多動症的方法,並準備進一步提高檢測的精確度,以期將該方法用於診斷多動症。多動症是一種兒童期常見的精神失調,主要特徵是「無法安靜下來」、「不專注」、「衝動」等,大多會引發難以遵守規則、無法持續做某事等表現。
  • 兒童多動症七個表現是哪些?
    兒童多動症七個表現是哪些?對於孩子的成長,我相信大家都是痛並快樂著的,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非常可愛,家長都是十分喜歡的,但是面對疾病的時候就束手無策,尤其是多動症,多動症的孩子表現出來是和正常的孩子是不一樣的,所以就很容易被疏遠,所以家長要留意下症狀,才能規避這種情況發生,得到更好的治療,那麼,兒童多動症七個表現是哪些?
  • 孩子上課不認真?警惕多動症
    孩子好動、厭學,令許多家長頭痛。育兒多年的父母們肯定聽過這樣一個順口溜:"一歲兩歲是心肝,三歲四歲有點煩,五歲六歲老搗蛋,七歲八歲狗都嫌"。在5~8歲這個階段,孩子往往精力旺盛,喜歡調皮搗蛋。有些孩子的頑皮可能是性格使然,有些卻可能是得了多動症。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多動症?
  • 專注力訓練師:多動症的孩子,早期有這4點表現
    大家好,今天是我們分享會第8期,也是春節前最後一期,主題是:《孩子注意力提升方法&家庭訓練資源》。很多家長在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發愁:上課東張西望,容易走神,小動作多,做作業馬虎......有時心裡也會閃過一個念頭——這不會是多動症吧?我該怎麼改善孩子的這種情況?
  • 多動症患兒一定都多動嗎?是否要治療?漫談兒童多動症
    多動症患兒是否要治療?不,多動症的孩子不一定都有多動表現。本病可分為三種類型:注意型,多動型及混合型,以注意缺陷為多數,這型患兒多動症狀不明顯。了解症狀的具體細節,神經精神檢查、智力測驗、注意缺陷測定儀及量表檢查等,就可知道一個多動的孩子是正常的頑皮兒童還是一個患有多動症的孩子。
  • 真假「多動症」家長到底該怎麼判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孩子過分愛動,易衝動,然而很多父母很難分清孩子到底是好動調皮還是患上了多動症。多動症患者會出現各種異常的症狀,很多多動症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明顯受到影響。多動症與很多環境因素有一定的聯繫。如果不及時發現並治癒,將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那麼,孩子的真假「多動症」家長們到底該怎麼判斷?
  •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患有嬰兒多動症?
    嚴格地來說,嬰幼兒時並沒有辦法去診斷為多動症。但是,這並不等於說嬰幼兒不存在多動症的現象。許多寶媽可能在懷孕時就感到胎動的程度特別重,胎動的次數也特別多。在寶寶出生後幾個月就會發生腸絞痛,莫名其妙的出現哭鬧,易激惹,餵養和睡眠困難等現象,這是寶寶患多動症的表現嗎?如何判斷呢?兒科醫生告訴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