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便攜】專屬於「我」的參考耳機:索尼Sony Just Ear定製入耳耳機

2021-02-08 視聽發燒網



終於,找到了想要量身訂做的入耳耳機,就是這款Sony Just Ear XJE-MH2入耳式耳機,但是,我必須有耐心。為什麼要有耐心?因為「量身訂做」的關係。
Sony這款稱為XJE-MH2的入耳式耳機,在製作之前,必須由專業人員在耳內灌入矽膠取得耳模,然後送往日本,由專業的職人工匠按照耳模的形狀,製作出專屬於訂做者的XJE-MH2,之後才寄回臺灣,這是Sony第一次在日本以外地區提供Just Ear訂做服務,保守估計大約需要2個月的等待期。

三種調音取向

既然是「量身訂做」,Just Ear服務所提供的XJE-MH2,還有三款聲音設定走向略有不同的XJE-MH2,分別是「Monitor監聽式調音」、「Listening聆聽式調音」與「Club重低音式調音」,消費者可以到Sony合作的耳機專賣店,試聽挑選最喜歡的調音款式,然後預約時間到「博士助聽器」安排耳模製作,完成之後送往日本手工製作。

 


音樂家的必備器材

Just Ear這套量身訂做的定製化耳機,絕對不是新鮮事,所謂定製化耳機CIEM,全名是Custon In Ear Monitor,原本是為了音樂家在舞臺表演時所使用的監聽器Monitor,或者說,CIEM原本只是為了張惠妹、周杰倫與音樂家所提供的服務,現在一般消費者也可以享受這種專業服務了。當然,訂做一套XJE-MH2隨身帶著聽,可能有種張惠妹、周杰倫上身的虛榮感,強化了想訂做一套來用的念頭。
舞臺上的音樂家為什麼需要CIEM?監聽又是什麼意思?假如您參加過現場演唱會,看到舞臺上的張惠妹、周杰倫興奮不已,熱力四射的搖滾樂聲浪響起,滿場聽眾歡呼聲與掌聲如雷,爵士鼓猛力敲擊,電貝斯轟出澎湃低頻,加上電吉他嘶吼的和弦,催促著張惠妹與周杰倫主角登場,這時候舞臺上的張惠妹與周杰倫,如果只靠自己的耳朵聽,想跟上樂團的節奏,恐怕會驚慌失措,因為在舞臺上的演唱者,早就淹沒在現場雜亂的聲浪之中,抓不到節奏,也跟不上正確的音調。

 


怎麼辦?要演唱者離爵士鼓遠一點?靠近電吉他如何?這樣就不會被爵士鼓的節奏掩蓋旋律,其實不管怎麼做,舞臺上各種樂器雜亂的聲音,都很容易會讓演唱者或演奏者做出錯誤的判斷,跟上錯誤的節拍,或者音高失準。怎麼辦?戴上CIEM,定製化的入耳式耳機具備很好的隔音效果,減少外界的聲音幹擾,所有的樂器聲音透過麥克風收到現場的混音臺,由錄音工程師調整正確的音量比例平衡,同步傳送給舞臺上的每個音樂家,這樣每個人都能聽到最正確的音樂,才能讓現場演唱會演出順利。

所以,CIEM對舞臺上的音樂家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器材,可是,我並不是舞臺工作者,為什麼想要訂做XJE-MH2?因為希望擁有一個專屬於「我」的參考耳機,作為寫耳機評論的主觀判斷依據。

 


軟硬兼施的耳機外殼

問題來了!Sony並不是第一家開始製作CIEM的廠家,市場上早有許多聲譽卓著的品牌,為什麼我對Sony新推出的XJE-MH2這麼感興趣?我試用過幾款專業CIEM,它們的聲音表現各有特色,我相信Sony的XJE-MH2也是如此,但是我曾經試戴過的CIEM,全部是硬質料,但是XJE-MH2的設計則是「軟硬兼施」,耳機外殼是硬塑料材質,但深入入耳內的部分則是軟質塑料材質,這讓我馬上心動了!
為什麼只有這麼一個差異,就讓我心動了?因為入耳的形狀雖然可以取模定製,但是入耳畢竟是肉做的,是軟的,就算CIEM是量身訂做,硬塞進去總有異物感,尤其是在跟人家講話的時候,一定會有異物感。所以,即便我想要一個CIEM很多年了,卻遲遲沒有採取行動,問題就出在耳朵的異物感。現在XJE-MH2軟硬兼施的設計,讓我重新燃起對CIEM的興趣。

 


還有更高階的XJE-MH1


但是在我決定要訂做XJE-MH2之前,先要試聽三款XJE-MH2樣品,也就是Monitor、Listening與Club,Sony安排的DAP是旗艦NW-WM1Z。好吧,我已經抱怨不只一次了,NW-WM1Z誰記得住?叫DAP King雖然有點俗氣,但是叫它Sony King絕對好記。就連這款定製化耳機叫做XJE-MH2,也令人苦惱,Just Ear不是很好記嗎?XJE-MH2還有更高等級的XJE-MH1,只有日本提供這樣的服務,就是根據個人喜好微調,直到音質音色滿意為止,但是專業調音工程師都住在日本,所以不能在日本以外地區提供這樣的服務。

 


三種版本輪流比試

撇開型號命名的抱怨,我把三款XJE-MH2拿出來一起比,為了方便試聽,樣品長得和普通入耳式耳機相似,並非「軟硬兼施」的塑料材料,而是尾端裝上矽膠耳塞。XJE-MH2採用可換線設計(這麼昂貴的定製化耳機,當然要可換線),我只用其中一條線,三套耳機輪流換。

 


Sony提供的這部NW-WM1Z可說身經百戰,許多人都曾經在這部機器上留下數位音樂足跡,像是Sony邀約的音樂講師林伯傑、高浩涵與林仁斌,我跟著他們的數位音樂足跡,想像著Sony音樂講座的場景。像是「古典音樂的臺灣之光」,收錄了鋼琴家林佳靜與小提琴家曾宇謙;「深夜食堂」的辦得到的事、炸雞塊、酒蒸蛤蜊;甚至在高浩涵的「百年經典」檔案夾裡,滿懷期望地點進去,想找到所謂「百年經典」,竟然是苦海女神龍與愛拼才會贏,可以想像Sony舉辦這些音樂講座,肯定現場趣味無窮。
我們當然也在這部NW-WM1Z上面留下了音樂足跡,總共五首曲子,分別是李宗盛的「山丘」、電影La La Land主題曲「Another Day of Sun」、Dali測試片的「Stromy Weather」、梅優葉娃的「蕭邦:夜曲」與2L唱片24bit/352.8kHz的「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高解析音樂檔案。用這五首曲子,我反覆比較「Monitor」、「Listening」與「Club」這三個版本的定製化耳機「樣品」。

聲音取向明顯不同

在試聽之前,我本來已經有先猜想,可能我會挑選Monitor,所以直接拿Monitor先聽。乾淨通透的聲底,一聽就喜歡,低頻段清晰結棍有力,中高頻則像水一般的透明純淨,是我喜歡的聲音走向。就這麼決定了嗎?當然要比較,我用2L的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來比,Listening版本聲底濃鬱了些,但依然不失清澈通透,小提琴獨奏的部分增添一抹濃豔的色彩。同一首曲子,再用Club版本來聽,聲底更濃鬱,但對我來說小提琴顯得有些鼻音感,並不是我偏好的類型。

這並不是說Club版本不好聽,只是不合我的口味,事實上,用Club來聽La La Land電影原聲帶,效果就很好,中低頻段更顯飽滿壯碩。假如您喜歡搖滾樂勝過古典、爵士,那麼Club可能與您很投緣。

三選一,第一輪淘汰之後只剩二選一:Monitor與Listening。Sony這三個版本調音,在中低頻段差異最大,Club版本中低頻量感最多,Listening次之,Monitor最少,聲音厚度也是如此分布,但比較音樂的通透度,順序就反過來,Monitor最為通透清澈,其次是Listening,最後才是Club。

 

難以抉擇的Monitor與Listening

這下子難題來了,Monitor與Listening都很好,並不容易選擇。我用Monitor版本把編輯部選來測試的五首曲子聽過一輪,然後再用Listening版本聽過一輪,我只能說非常難選。Monitor版本聲音乾淨清爽,Listening稍微濃鬱一些,但中高頻維持漂亮的模樣。用Monitor來聽「山丘」,李宗盛的嗓音多了點中年大叔的滄桑,而Listening則多了分暖色調。聽La La Land電影原聲帶,Monitor乾淨快速,Listening多了分柔和。
反覆再聽一次,Monitor與Listening都很對我的胃口,聲音都是通透開闊的走向,Monitor細節較多,但是音色較為剛性,Listening的音樂細節不遑多讓,質地較為柔和。我知道,假如想聽錄音當中的種種細節,Monitor比較好,可是如果是想放鬆一點聽音樂,Listening多了點舒適柔軟。

該怎麼選?我想學「型男大主廚」的玩法,Monitor還是Listening?請舉牌:我選「Listening」!

 

編輯們怎麼選?

早些年Just Ear於日本市場推出時,編輯部就已經注意到這款CIEM定製化耳機,一直到今年(2018年)才有機會正式和它「見面」。這麼難得的機會,當然不能只有總編輯一人獨享!趁著測試產品歸還前的空檔,也讓編輯部同仁們輪番試聽比對,來挑選出屬於自己的心頭好,以下讓我們看看眾位編輯們怎麼說:

 

林治宇 
Club聽起來確實有走進Club的感覺,像是密閉空間中因共振而產生的轟鳴感,音色較為厚重,不過,這只是因為和Minitor與Listening比較下的結果,事實上,我覺得Club三頻比例更為正確,也較和我胃口,因此我決定以Club進行試聽。
首先聆聽「山丘」。Club依舊展現出豐富細節,開頭的鋼琴尾音綿延不絕,琴體規模感適切而不浮誇,質量密度適當。Just ear的高頻表現令人驚豔,Club亦不惶多讓,民謠吉他撥弦質感非常真實,兼具清脆與輕柔,而且感受得到利落的撥弦動作。Club的低頻量感令人滿意,質量兼具,不過,與Listening相比,Club的低頻稍顯混濁,多了一些調味的痕跡。以三頻比例而言,仍是不浮誇的調音。

「La La Land」原聲帶中,熱鬧歌舞片段的音樂結構調理條明,Club對於複雜音樂顯得駕輕就熟。在「Stormy Weather」當中,低頻的延伸令人驚豔,不僅夠沉,小聲也能聽到清晰的低頻軌跡。不僅如此,清晰的低頻中,仍聽得到層次豐富的中、高頻段,人聲乾淨、純粹,唱到高亢時仍無壓力,可見三頻分布非常優異。

接著聆聽「蕭邦夜曲」。Club優異的細節表現力讓我聽到鋼琴的完整音色,泛音充分嶄露,高頻晶潤,餘韻猶存,音色很漂亮,而且觸鍵力度不缺,顆粒清晰明快。至於「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弦樂光澤亮麗,讓人有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
低頻部分很有彈性,整首曲子充滿愉悅的韻律感;音場有很棒的開放性,又不會缺少應有的凝聚性,讓主奏的小提琴仍是目光的焦點。

 

戴天楷 
還用比嗎?當然選Listening。用Listening聽音樂,可以適用於各類型音樂,主編蔡承融挑了五軌不同類型的音樂,Listening在音色、音質、動態、兩端、速度的表現上都很傑出,而且各方面表現均平。聲音質感十分出色,一聽就是高級入耳式耳機的聲音,鋼琴琴音密度高,音色高貴;弦樂有著絲綢光澤,亮麗卻滑順;人聲清晰立體,帶著一點點Sony耳機的軟暖清甜;流行音樂的重拍和節奏感很好,鼓點清楚有力,又不厚重臃腫,展現了利落和勁道。
相較之下,Club的校聲偏重中下段,低頻胖胖的,鼓聲會過於龐大,低頻重拍特別明顯。中高頻的解析還算不錯,但是多少會受到低頻影響而沒有Listening那樣清晰。雖然我認為這樣的聲音表現不夠自然,可是,對於一些重音愛好者,特別喜歡電音、搖滾、放克、R&B、流行的用家,這才能符合聆聽得需求。

至於Monitor,細節非常多,音樂裡的信息被解析得很清楚。但是中低頻偏薄,聲音略幹。Monitor不是給一般人聽音樂用的,這完全是專業鑑聽用途的耳機。

 

 

董鴻鈞 
這三副耳機中,我最喜歡Listening,而且對我來說這是最安全的選擇,因為Listening的三頻表現最為均衡,無論是播放較為深沉內斂的〈山丘〉,或是動感熱鬧的〈Another Day Of Sun〉,Listiening都可以清楚呈現各頻段中的細節,而且呈現李宗盛充滿大叔成熟韻味的嗓音,或是詮釋Emma Stone充滿青春夢想的歌聲,這副耳機都能賦予溫和的質感以及豐富的情緒表現。
然而,這並非表示其它兩款耳機都不用考慮了。Club對我來說是一款會帶給人驚喜的耳機,因為它的聲音是這三隻耳機中最與眾不同的。雖然這三款耳機擁有相同的阻抗與效率,可是或許因為Club傳達的形體最龐大,低音能量最為豐厚,因此聽起來硬是比其它兩款耳機大聲些,不但聆聽低頻能量最為龐大的〈Stormy Weather〉有著讓人直呼過癮的衝擊力,就算是播放其它兩首人聲演唱以及兩首古典樂,也能充分描繪出器樂部分的份量。因此,如果聆聽純器樂演奏的曲目,用Club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相較之下,Monitor的表現是三款之中最為理性的,乍聽之下與Listening有些類似,但是它描繪出的旋律線條有更為清晰的邊緣,質感也更為中性。雖然與Listening相比,Monitor的情緒成分少了一些,但是要聆聽出錄音中任何微小的細節,Monitor絕對是鑑聽利器。

 

蔡承融 
以個人偏好來說,我會在Listening與Club之間做抉擇。Monitor擁有很好的細節描繪能力,聲底乾淨通透,但是中低頻量感不多,所以聽起來單薄一些。相對的Listening的三頻表現均衡,聲音也多了幾分濃鬱感又不失細節表現,譬如聆聽李宗盛演唱「山丘」,就有更溫潤的厚實感,但是嗓音、咬字吐氣等細節依然清楚。
但如果想要更飽滿的低頻,但就得考慮Club版本,譬如「The Dali CD Vol.3」精選輯中的「Stormy Weather」,從Monitor換到Listening時就能感受到低頻的變化,豐厚卻不過度,還是比較收斂一些。接著再換上Club之後,低頻衝擊力道又再度提升,低頻節奏的線條感更加鮮明,低頻聽來飽滿又富含細節,如果您喜歡強力的節奏感、聆聽流行音樂或是特別注重樂器在低音頻段的表現,那麼Club確實是三者當中最強而有力的選擇。不過也因為Club的低頻表現較突出,有可能吸引了大部分的聽覺注意力,影響到中高頻的聽感,倒不是說中高頻不見了,而是低頻增加了,沒法專注聆聽原本的中高頻細節。

經過幾番掙扎,我最後的答案是Listening,雖然沒有Club這麼豐厚的低頻實力,但整體來說三頻均衡,音色溫潤又有自然寬鬆的音場表現,適合聆聽多種音樂類型,畢竟臺幣定價59,900元可不便宜,當然要能夠「雜食」是最好的了!


【器材測評】從心所欲不逾矩:索尼Sony HT-CT390 Sound Bar系統


【專題特輯】無線一體式音響專題(七):索尼Sony SRS-X99:


【人物專訪】連焊料都是家用音響等級的:索尼Sony Walkman首席工程師佐藤朝明


敬請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視聽發燒網」,獲取更多更新快音響資訊。

添加微信號:sthificom 或掃描下圖二維碼進行關注。

相關焦點

  • 索尼發布第二代Just ear定製耳機
    1月18日消息,索尼中國近日發布第二代Just ear定製耳機XJE-MH2R系列與XJE-MHRWM1產品,該產品最大亮點之一在於可以根據用戶個人耳部形狀進行手工定製,從訂單確認到生產完成,需要約12-20周。
  • 索尼發布第二代Just ear定製耳機,忍不住想買!
    對於音質有著嚴苛要求的「耳機發燒友」來講,能夠擁有一款定製的高規格耳機絕對是一件非常幸運而又美好的事情。近日,對音質有著絕對完美把控的索尼,對外宣布旗下二代Just ear定製耳機正式同大家見面。在中高音域,索尼採用的是平衡電樞式驅動單元,並且這款耳機還支持隨意更換連接線,以此來獲得不同音質的震撼體驗。此外,相較於上一代產品,索尼這款Just ear二代定製耳機將接觸耳道的材質,由軟膜變成了硬膜,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使部分耳道狹窄的用戶獲得更好的佩戴體驗。
  • 索尼客制+監聽入耳式耳機選購攻略 IER-M9/M7/Just ear 如何選?
    在 7 月及 8 月,索尼先後宣布引入 Just ear 客制耳機與及 IER-M9/M7 3 款高端入耳式耳機產品,前者是日本本土開售之後首度登陸海外,而後兩者更是選擇在香港作全球首度曝光。同樣是入耳式耳機,究竟索尼這 3 款產品會否造成「自己打自己」局面?
  • 【耳機便攜】目前聽過最棒的耳道式耳機:Sony Signature IER-Z1R
    是後續機種,延續「最佳耳機」封號),可是耳道式耳機我從來沒有給出「目前最棒」的評價,可是這次試聽Sony Signature IER-Z1R,卻讓我把第一次的「最高評價」送了出去。是的,IER-Z1R是我「目前聽過最棒的耳道式耳機」。
  • 索尼現售最貴的入耳耳機是個什麼聲音?JUST EAR公模試聽體驗
    JUST EAR是索尼的入耳式定製耳機品牌,其實之前幾年就已經推出,今年索尼中國也引進了這款定製入耳型號,可見國內的耳機市場還是相當火熱,不過之前這款耳機只有去日本才能試聽到公模,沒想到如今JUST EAR就放在上海淮海路的索尼直營店內演示,我也去試聽了一下,這款價格昂貴的定製耳機的公模
  • 索尼推出人氣動漫歌手春奈露娜聯名款定製耳機XJE-MH/LUNA
    索尼Just ear定製耳機則會根據個人的耳道進行精密量身定製,所以從佩戴到聆聽,整體體驗都將會與非定製耳機大有不同。  為了能讓每一款Just ear定製耳機更適應定製者的耳型,索尼還專門開發了Just ear耳型採樣用頭戴式檢測儀,針對顧客的耳部形狀進行合理的模擬布局,設計耳機的佩戴方式,能夠使驅動單元貼合外耳道。音樂響起時,音質在耳朵裡充分發揮,不受外界物質的阻撓,讓你與音樂緊密相擁。
  • 享春奈露娜聯名款音色 戴量身定製耳機 索尼推出人氣動漫歌手春奈...
    索尼Just ear定製耳機則會根據個人的耳道進行精密量身定製,所以從佩戴到聆聽,整體體驗都將會與非定製耳機大有不同。  為了能讓每一款Just ear定製耳機更適應定製者的耳型,索尼還專門開發了Just ear耳型採樣用頭戴式檢測儀,針對顧客的耳部形狀進行合理的模擬布局,設計耳機的佩戴方式,能夠使驅動單元貼合外耳道。音樂響起時,音質在耳朵裡充分發揮,不受外界物質的阻撓,讓你與音樂緊密相擁。
  • 索尼MDR-1AM2 頭戴式耳機對比體驗:「索尼之聲」的最佳代表
    在便攜音頻領域,索尼的新品更迭速度是非常快的,甚至超過了很多專攻音頻領域的廠商。尤其在耳機這個細分品類中,索尼已經擁有了非常豐富的產品線。如果你是外觀控,h.ear 系列會非常符合你的需求;如果你很喜歡重低音,XB 系列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你想要的是一款索尼聲音風格的「招牌產品」,那一定要認準 MDR-1 系列。
  • 入耳式和半入耳藍牙耳機區別,你get到了嗎?
    現在越來越流行藍牙耳機,基本上每個小夥伴都擁有一款藍牙耳機。我們都知道藍牙耳機的種類有很多,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入耳式和半入耳式耳機的區別和特點。你現在的耳機是入耳式還是半入式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入耳式耳機牌子哪個好,5款性價比高的入耳式耳機推薦
    如今音樂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跑步運動還是日常娛樂皆如此,作為傳播音樂的媒介,輕便易攜帶的入耳式耳機,無疑成為大部分發燒友的首選,那麼一款好的入耳式耳機品牌要具備哪些因素呢?整理了5款熱銷的品牌型號分享給大家。下面我們來看看入耳式耳機牌子什麼牌子好,哪款性價比高。
  • 承託h.ear on之名 索尼WH-H800無線耳機如何化身一代出街神器?
    回顧那些傳統的頭戴式耳機設備時,雖然它們曾給我們輸入了一耳朵好聲音,但那副「傻黑粗」的模樣並不適合被頂在腦門上遊街示眾。好在索尼從來沒放棄過自己對於顏值的追求,他們三年前推出的h.ear on系列耳機簡直堪稱一代出街神器。
  • 舒適耐聽:SONY/索尼 XBA-N3AP入耳式圈鐵耳機測評
    XBA-N3AP入耳式耳機01.包裝與配件N3AP的包裝設計儼然一股「索尼味兒」,純白色的包裝盒上碩大的LOGO以及渲染圖,左下角的小金標無時不刻地在向你訴說什麼叫做在這裡我要鄭重地提醒你,任何時候都不要使用繞線器,這將會對你耳機的線材造成不可逆的損害。「三重舒適」耳套是索尼耳機上一個非常良心的配件,因為這個耳塞套有著比C套更加隔音的效果,也有比普通矽膠套更加舒適的佩戴感受,只不過這個耳塞套並不適合所有耳機使用。拉鏈收納包非常好用,可以額外裝一些零散的配件。
  • 索尼WI-1000X 評測:無線入耳式降噪耳機,第一次不用妥協音質
    在 9 月初的德國 IFA 電子展上,索尼發布了三款 1000X 系列主動降噪耳機,包括上一代 MDR-1000X 的升級版、頭戴式的 WH-1000XM2,類似 AirPods 的真無線入耳式耳機 WF-1000X 以及同為入耳但採用了頸掛式設計的 WI-1000X。
  • 入耳式耳機對聽力影響大嗎 如何正確佩戴入耳式耳機
    但如果你聽的是我這種語音節目,我的嗓音可沒有那麼豐富的變化,各位又更多關注的是說的內容而不是嗓音本身,所以即便我嗓音中不少低頻損失了,您也不在意,於是音量就會小很多。 不過我們也不要以為耳朵是那麼脆弱的,如果就按iPhone6的音量輸出功率看,用他的默認耳機,用最大音量輸出,在100秒內,耳朵是安全的。 不過我手頭也沒示波器,看不到iPhone6耳機音量對應的輸出功率的變化,比如說我把音量調整到一半,輸出功率是降到一半呢,還是分貝值降到一半呢。
  • 便攜頭戴耳機哪家強,簡評鐵三角 MSR7,森海塞爾饅頭,索尼耳機 MDR-1A
    可攜式頭戴耳機的市場隨著眾廠商的參加也越來越熱鬧,可攜式頭戴耳機是在便攜與音質上做到平衡。其實,我對可攜式頭戴耳機的最早接觸應該是是森海塞爾的 PX100,摺疊起來可以放入口袋或者包裡,再有就是後來的 AKG 知名的 K420,這些都是開放式的耳機。後來隨著 beats 的封閉式頭戴耳機流行起來,讓各大耳機廠商看到了市場。
  • 德國專業媒體評測,十大頭戴降噪耳機和入耳式降噪耳機,索尼贏了
    在所有類別中,我們給索尼的得分評價都是 "非常好"。聲音很好,耳機佩戴也很舒服,不會滑落,電池續航能力很好,配置幾乎完美。而且,ANC的質量完全讓人滿意。聲音非常清晰,低音豐富。中音和高音都是我們喜歡的,只是中音和高音的聲音有點過於靈動了。總的來說,對於真正的無線入耳式耳機來說,聲音絕對是一流的。
  • 索尼WI-1000XM2無線降噪耳機發布:更小、更輕便,還有更好的降噪
    12 月 10 日,索尼中國官方商城正式上線了新一代「降噪圈」WI-1000XM2。在 IFA 2019 發布後,索尼正式在中國市場推出這款產品。外觀上,WI-1000XM2 用上了類似 WI-C600N 的軟項圈設計,能夠進行較大的幅度的形變和摺疊,這樣的外觀處理能夠儘可能壓縮收納空間。
  • 入耳式耳機什麼牌子好,入耳式耳機品牌推薦
    入耳式耳機什麼牌子好,入耳式耳機品牌推薦無線藍牙耳機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已經取代了有線耳機。使用無線藍牙耳機非常的方便,不僅不會被有線耳機那樣束縛著,在開車、工作、娛樂的時候,無線藍牙耳機都能無限制的使用,那麼我們在購買藍牙耳機的手要選擇怎麼樣的才是性價比高的呢以及無線藍牙耳機什麼牌子的好呢,接下來看看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內容吧!
  • 這才是未來耳機的樣子,索尼WF-1000XM3真無線降噪耳機開箱
    本文評測的是索尼2019年更新的真無線降噪入耳耳機——索尼WF-1000XM3。我個人覺得沒有設計矽膠耳翼的原因可能是索尼不希望用戶將其作為運動耳機來用,因為這個降噪耳機上有兩個採集環境噪音的麥克風,汗水可能會從麥克風採音孔浸入,所以若是運動還是選專門為運動設計的耳機比較好。
  • WHY 選:入耳式/半開放式/降噪?TWS 真無線藍牙耳機怎麼選?
    如果最近有關注藍牙耳機,或許你會注意到「TWS 真無線藍牙耳機」這一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其實 TWS 全稱 True Wireless Stereo,中文直譯為「真無線立體聲」。對大多數人來說,AirPods Pro 可能是市面上佩戴最舒適的入耳式耳機,不僅有 TWS 領先的主動降噪功能,還能切換至與普通 AirPods 體驗相近的「通透模式」,IPX4 防水性能,運動時無懼汗水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