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找到了想要量身訂做的入耳耳機,就是這款Sony Just Ear XJE-MH2入耳式耳機,但是,我必須有耐心。為什麼要有耐心?因為「量身訂做」的關係。
三種調音取向
既然是「量身訂做」,Just Ear服務所提供的XJE-MH2,還有三款聲音設定走向略有不同的XJE-MH2,分別是「Monitor監聽式調音」、「Listening聆聽式調音」與「Club重低音式調音」,消費者可以到Sony合作的耳機專賣店,試聽挑選最喜歡的調音款式,然後預約時間到「博士助聽器」安排耳模製作,完成之後送往日本手工製作。
音樂家的必備器材
Just Ear這套量身訂做的定製化耳機,絕對不是新鮮事,所謂定製化耳機CIEM,全名是Custon In Ear Monitor,原本是為了音樂家在舞臺表演時所使用的監聽器Monitor,或者說,CIEM原本只是為了張惠妹、周杰倫與音樂家所提供的服務,現在一般消費者也可以享受這種專業服務了。當然,訂做一套XJE-MH2隨身帶著聽,可能有種張惠妹、周杰倫上身的虛榮感,強化了想訂做一套來用的念頭。
怎麼辦?要演唱者離爵士鼓遠一點?靠近電吉他如何?這樣就不會被爵士鼓的節奏掩蓋旋律,其實不管怎麼做,舞臺上各種樂器雜亂的聲音,都很容易會讓演唱者或演奏者做出錯誤的判斷,跟上錯誤的節拍,或者音高失準。怎麼辦?戴上CIEM,定製化的入耳式耳機具備很好的隔音效果,減少外界的聲音幹擾,所有的樂器聲音透過麥克風收到現場的混音臺,由錄音工程師調整正確的音量比例平衡,同步傳送給舞臺上的每個音樂家,這樣每個人都能聽到最正確的音樂,才能讓現場演唱會演出順利。
所以,CIEM對舞臺上的音樂家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器材,可是,我並不是舞臺工作者,為什麼想要訂做XJE-MH2?因為希望擁有一個專屬於「我」的參考耳機,作為寫耳機評論的主觀判斷依據。
軟硬兼施的耳機外殼
問題來了!Sony並不是第一家開始製作CIEM的廠家,市場上早有許多聲譽卓著的品牌,為什麼我對Sony新推出的XJE-MH2這麼感興趣?我試用過幾款專業CIEM,它們的聲音表現各有特色,我相信Sony的XJE-MH2也是如此,但是我曾經試戴過的CIEM,全部是硬質料,但是XJE-MH2的設計則是「軟硬兼施」,耳機外殼是硬塑料材質,但深入入耳內的部分則是軟質塑料材質,這讓我馬上心動了!
還有更高階的XJE-MH1
但是在我決定要訂做XJE-MH2之前,先要試聽三款XJE-MH2樣品,也就是Monitor、Listening與Club,Sony安排的DAP是旗艦NW-WM1Z。好吧,我已經抱怨不只一次了,NW-WM1Z誰記得住?叫DAP King雖然有點俗氣,但是叫它Sony King絕對好記。就連這款定製化耳機叫做XJE-MH2,也令人苦惱,Just Ear不是很好記嗎?XJE-MH2還有更高等級的XJE-MH1,只有日本提供這樣的服務,就是根據個人喜好微調,直到音質音色滿意為止,但是專業調音工程師都住在日本,所以不能在日本以外地區提供這樣的服務。
三種版本輪流比試
撇開型號命名的抱怨,我把三款XJE-MH2拿出來一起比,為了方便試聽,樣品長得和普通入耳式耳機相似,並非「軟硬兼施」的塑料材料,而是尾端裝上矽膠耳塞。XJE-MH2採用可換線設計(這麼昂貴的定製化耳機,當然要可換線),我只用其中一條線,三套耳機輪流換。
Sony提供的這部NW-WM1Z可說身經百戰,許多人都曾經在這部機器上留下數位音樂足跡,像是Sony邀約的音樂講師林伯傑、高浩涵與林仁斌,我跟著他們的數位音樂足跡,想像著Sony音樂講座的場景。像是「古典音樂的臺灣之光」,收錄了鋼琴家林佳靜與小提琴家曾宇謙;「深夜食堂」的辦得到的事、炸雞塊、酒蒸蛤蜊;甚至在高浩涵的「百年經典」檔案夾裡,滿懷期望地點進去,想找到所謂「百年經典」,竟然是苦海女神龍與愛拼才會贏,可以想像Sony舉辦這些音樂講座,肯定現場趣味無窮。
聲音取向明顯不同
在試聽之前,我本來已經有先猜想,可能我會挑選Monitor,所以直接拿Monitor先聽。乾淨通透的聲底,一聽就喜歡,低頻段清晰結棍有力,中高頻則像水一般的透明純淨,是我喜歡的聲音走向。就這麼決定了嗎?當然要比較,我用2L的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來比,Listening版本聲底濃鬱了些,但依然不失清澈通透,小提琴獨奏的部分增添一抹濃豔的色彩。同一首曲子,再用Club版本來聽,聲底更濃鬱,但對我來說小提琴顯得有些鼻音感,並不是我偏好的類型。
這並不是說Club版本不好聽,只是不合我的口味,事實上,用Club來聽La La Land電影原聲帶,效果就很好,中低頻段更顯飽滿壯碩。假如您喜歡搖滾樂勝過古典、爵士,那麼Club可能與您很投緣。
三選一,第一輪淘汰之後只剩二選一:Monitor與Listening。Sony這三個版本調音,在中低頻段差異最大,Club版本中低頻量感最多,Listening次之,Monitor最少,聲音厚度也是如此分布,但比較音樂的通透度,順序就反過來,Monitor最為通透清澈,其次是Listening,最後才是Club。
難以抉擇的Monitor與Listening
這下子難題來了,Monitor與Listening都很好,並不容易選擇。我用Monitor版本把編輯部選來測試的五首曲子聽過一輪,然後再用Listening版本聽過一輪,我只能說非常難選。Monitor版本聲音乾淨清爽,Listening稍微濃鬱一些,但中高頻維持漂亮的模樣。用Monitor來聽「山丘」,李宗盛的嗓音多了點中年大叔的滄桑,而Listening則多了分暖色調。聽La La Land電影原聲帶,Monitor乾淨快速,Listening多了分柔和。
該怎麼選?我想學「型男大主廚」的玩法,Monitor還是Listening?請舉牌:我選「Listening」!
編輯們怎麼選?
早些年Just Ear於日本市場推出時,編輯部就已經注意到這款CIEM定製化耳機,一直到今年(2018年)才有機會正式和它「見面」。這麼難得的機會,當然不能只有總編輯一人獨享!趁著測試產品歸還前的空檔,也讓編輯部同仁們輪番試聽比對,來挑選出屬於自己的心頭好,以下讓我們看看眾位編輯們怎麼說:
林治宇
Club聽起來確實有走進Club的感覺,像是密閉空間中因共振而產生的轟鳴感,音色較為厚重,不過,這只是因為和Minitor與Listening比較下的結果,事實上,我覺得Club三頻比例更為正確,也較和我胃口,因此我決定以Club進行試聽。
「La La Land」原聲帶中,熱鬧歌舞片段的音樂結構調理條明,Club對於複雜音樂顯得駕輕就熟。在「Stormy Weather」當中,低頻的延伸令人驚豔,不僅夠沉,小聲也能聽到清晰的低頻軌跡。不僅如此,清晰的低頻中,仍聽得到層次豐富的中、高頻段,人聲乾淨、純粹,唱到高亢時仍無壓力,可見三頻分布非常優異。
接著聆聽「蕭邦夜曲」。Club優異的細節表現力讓我聽到鋼琴的完整音色,泛音充分嶄露,高頻晶潤,餘韻猶存,音色很漂亮,而且觸鍵力度不缺,顆粒清晰明快。至於「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弦樂光澤亮麗,讓人有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
低頻部分很有彈性,整首曲子充滿愉悅的韻律感;音場有很棒的開放性,又不會缺少應有的凝聚性,讓主奏的小提琴仍是目光的焦點。
戴天楷
還用比嗎?當然選Listening。用Listening聽音樂,可以適用於各類型音樂,主編蔡承融挑了五軌不同類型的音樂,Listening在音色、音質、動態、兩端、速度的表現上都很傑出,而且各方面表現均平。聲音質感十分出色,一聽就是高級入耳式耳機的聲音,鋼琴琴音密度高,音色高貴;弦樂有著絲綢光澤,亮麗卻滑順;人聲清晰立體,帶著一點點Sony耳機的軟暖清甜;流行音樂的重拍和節奏感很好,鼓點清楚有力,又不厚重臃腫,展現了利落和勁道。
至於Monitor,細節非常多,音樂裡的信息被解析得很清楚。但是中低頻偏薄,聲音略幹。Monitor不是給一般人聽音樂用的,這完全是專業鑑聽用途的耳機。
董鴻鈞
這三副耳機中,我最喜歡Listening,而且對我來說這是最安全的選擇,因為Listening的三頻表現最為均衡,無論是播放較為深沉內斂的〈山丘〉,或是動感熱鬧的〈Another Day Of Sun〉,Listiening都可以清楚呈現各頻段中的細節,而且呈現李宗盛充滿大叔成熟韻味的嗓音,或是詮釋Emma Stone充滿青春夢想的歌聲,這副耳機都能賦予溫和的質感以及豐富的情緒表現。
相較之下,Monitor的表現是三款之中最為理性的,乍聽之下與Listening有些類似,但是它描繪出的旋律線條有更為清晰的邊緣,質感也更為中性。雖然與Listening相比,Monitor的情緒成分少了一些,但是要聆聽出錄音中任何微小的細節,Monitor絕對是鑑聽利器。
蔡承融
以個人偏好來說,我會在Listening與Club之間做抉擇。Monitor擁有很好的細節描繪能力,聲底乾淨通透,但是中低頻量感不多,所以聽起來單薄一些。相對的Listening的三頻表現均衡,聲音也多了幾分濃鬱感又不失細節表現,譬如聆聽李宗盛演唱「山丘」,就有更溫潤的厚實感,但是嗓音、咬字吐氣等細節依然清楚。
經過幾番掙扎,我最後的答案是Listening,雖然沒有Club這麼豐厚的低頻實力,但整體來說三頻均衡,音色溫潤又有自然寬鬆的音場表現,適合聆聽多種音樂類型,畢竟臺幣定價59,900元可不便宜,當然要能夠「雜食」是最好的了!
【器材測評】從心所欲不逾矩:索尼Sony HT-CT390 Sound Bar系統
【專題特輯】無線一體式音響專題(七):索尼Sony SRS-X99:
【人物專訪】連焊料都是家用音響等級的:索尼Sony Walkman首席工程師佐藤朝明
敬請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視聽發燒網」,獲取更多更新快音響資訊。
添加微信號:sthificom 或掃描下圖二維碼進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