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風採丨江蘇如皋田王村:「兵書記」的鄉村振興「三部曲」

2020-12-22 南通網

頭雁風採丨江蘇如皋田王村:「兵書記」的鄉村振興「三部曲」

2020-05-03 10:08:46 來源: 如皋市長江鎮 如皋市融媒體中心

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鎮田王村,古有範蠡與西施的美妙傳說,今有規模龐大的苗木基地,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說起村莊的變遷,村民們都會感嘆:「多虧了我們的『兵書記』」 。

於玉兵(左)與專家探討苗木培育技術 孫露露 供圖

大家口中的「兵書記」就是今天田王村的當家人——於玉兵。從邁出軍營到如今人到中年,於玉兵將多年心血傾注到田王村的發展中,譜寫了鄉村發展「三部曲」。

富起來:小小樹苗八寸長 一年當得十年糧

「小苗種植真正好,既綠色來又環保;家前屋後都能搞,兩萬一畝少不了。」這是如今流傳于田王村的一首打油詩。置身村中,年產1億株苗木的田王村儼然一個五彩花園。

在有著「花木之鄉」美譽的如皋,田王村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花木種植區,該村苗木的興起前後也不過9年光景。時間倒回至2011年,30歲出頭的於玉兵才剛進村工作,「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尷尬他深有體會,「那時候就只有一個念頭,想盡一切辦法讓村子富起來,讓村民富起來。」

村民在苗木基地勞動 徐慧 攝

多年的軍營磨鍊,造就了於玉兵迎難而上的意志和韌勁,經過半年多走訪調研,他將目光鎖定在了小苗繁育。方向有了,技術成了難以突破的攔路虎。他以自己的一腔熱忱,打動了大學教授,為村莊發展苗木產業提供技術支持。

得益於科技引路,如今的田王村已建立起「育繁推一體化」的新型現代種苗產業體系,帶動村民就業200多人,年均增收7萬多元。小小樹苗八寸長,一年當得十年糧。這就是今日田王村,作為全省單體規模最大花木育苗基地之一的底氣。

美起來:大河小河泛波浪 風吹稻花香兩岸

「水清岸潔無白漂,溝渠河道要常跑;垃圾雜物禁亂倒,保持清潔環境好。」像這樣的順口溜,在田王村幾乎人人都會念上一兩首。多年的環境整治,已經讓生態理念深入每一個村民心底。但這條路對于于玉兵來說,卻走得殊為不易。

田園風光 馬志剛 攝

當田王苗木逐漸發展壯大,村集體資金日漸富足,於玉兵又有了更多的想法,讓村莊再現昔日的田園美景,成為玉兵心頭揮之不去的願望。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意想不到的當頭一擊,與發展經濟不同,對於環境整治這樣「燒」錢的事,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

於玉兵將突破點瞄準了關鍵少數,發動黨員通過戴黨徽、亮身份、作表率,帶頭清除「五堆」150餘處,轉運陳年垃圾3萬餘立方米。在成效初顯後,通過倡議書、大喇叭、微信公眾號等各類媒介發動群眾,組織鄉賢完善村規民約,確保衛生打掃、垃圾清運、全天保潔、門前三包等機制長久落實。

古河道風光 馬志剛 攝

環境的整治,讓村民看到了喜人變化,支持的人也越來越多。於玉兵又將目光從家家戶戶的「小環境」,轉向村莊整體「大環境」。通過充分挖掘和彰顯田園景觀,該村形成循環式自然生態系統,有效促進「田水林莊人」和諧共生。

活起來:文明新風沐鄉野 和諧發展潤沃土

「富裕與優美固然重要,卻遠不是全部,我想打造一個有靈魂的田王村,形成田王村特有的風格和魅力。」於玉兵不止在一個場合動情地說過這樣的話。

近年來,田王村聚焦「古色」元素,保護修繕古民居、古橋以及鄉村小學等特色歷史建築,開展農耕文化資源收集整理開發,培育文化能人、民間藝人,讓文化在鄉村生根發芽。聚焦「紅色」元素,依託王家莊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激發村民投身鄉村建設的火熱激情。聚焦「銀色」元素,大力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營造出和諧向上的良好氛圍。

田王村一景 馬志剛 攝

值得一提的是,田王村作為傳說中的範蠡駐留之地,近年來大力弘揚商聖文化,計劃免費提供一定數量規模的創意工作室或特色人才創意基地,搭建文創品牌宣傳推介平臺,構建起全方位的文化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我們實施文化活動入場、文化符號上牆、傳統禮儀進家、文化景觀進村等一系列傳統文化回歸計劃,從『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打造鄉村傳統文化感知體驗系統,讓在這片土地生長、從這片土地走出去的人都能共享這份集體記憶。」於玉兵說。

村莊一瞥 馬志剛 攝

在於玉兵的帶領下,今天的田王村風光優美、民風淳樸,2019年成功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鄉村。

作者:趙銀山 李軍

一鍵分享至

相關焦點

  • 如皋:「群雁齊飛」共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如皋市堅持選「能人」、派「強人」,通過培養本地「土秀才」、挖掘返鄉「新鄉賢」、選派黨政「新力量」,把最能幹成事、最能打硬仗的精兵強將打造成鄉村振興
  • 江蘇如皋:鄉村振興道路上的「追夢人」
    「菌棒是雜木屑、麥麩等經過高溫蒸煮、消毒、發酵後通過特殊工藝生產出來的......」當地的黨總支書記張志勇為「準入夥人」作著介紹,沉甸甸的碩果正是他開滿繭花手的「成績單」。為了不讓百姓在致富的道路上「掉鏈子」,他積極扶持江蘇如勝食用菌為南通市級龍頭企業,培育了如皋平康果蔬農場、國祥家庭農場等一批又一批優秀家庭農場,不少百姓已從只會種地的農戶變成了懂經營會產業的能人。2019年2月,張志勇的新華社區首批被如皋市人民政府評為2018年度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先進村(社區)。
  • 如皋打造鄉村振興特色漁業升級版
    如皋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大力發展特色漁業,大閘蟹、金魚、黑魚等特色品種養殖增長迅速,今年實現產值20多億元,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聚寶盆。
  • 創新育人機制,燃旺鄉村振興「頭雁之火」
    (12月17日 中國組織人事報)「群雁高飛看頭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落實,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鋪開鄉村振興的工作「攤子」,就需要在振興鄉村產業、建設農村人才隊伍、完善農村土地制度和促進呈現融合上多加用心,才能下好鄉村振興這步關鍵棋。
  • 江蘇如皋六大名人:第一位是院士、第四位是空軍少將,江蘇的驕傲
    第一位:馬瑾馬瑾(1934年11月27日—2018年8月12日),女,江蘇如皋人,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江蘇如皋縣車馬湖鄉人(今江蘇如皋車馬湖)。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畢業於通州師範學堂(今南通高等師範學校)。1913年出任如皋縣立師範學校(原如皋師範學堂)校長。1915年首倡複式教學法。1945年任如皋縣第一中學校長。1949年,蘇北解放,回如皋就任如皋中學校長。1939年秋,著名愛國人士韓國鈞先生考慮到海安缺乏中學,多方籌集資金、材料,利用海安鎮東寺舊址,創辦了「海安縣私立紫石初級中學」。
  • 【大家談】鄉村振興從「人」開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這一論斷立足我國「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深刻把握我國城鄉發展規律,科學回答了鄉村振興走什麼道路、怎樣走好這條道路的重大問題,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鄉村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為書寫好新時代「三農」新篇章指明了正確道路。
  • 張麗君:念好鄉村振興「一字訣」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描繪了新時代新農村建設的美好藍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念好「一字訣」,在人才上做文章、在產業下功夫、在民生上求實效,奮力實現將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圖景。選好鄉村振興「一隊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人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選準黨支部書記帶頭人。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要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大中專畢業生、返鄉創業人員、退伍軍人等群體中發現培養人才選拔到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選優配強黨組織帶頭人,充分釋放「頭雁效應」。
  • 林州市:三級書記夜話鄉村振興
    2月20日晚,市委書記王寶玉主持召開全市鄉村振興工作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與各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代表面對面交流,探討分析我市「三農」工作形勢,研究部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 鄉村振興抓什麼、誰來抓、怎麼抓?投入資金從哪來?幹部積極性怎麼調動?群眾的理解支持如何贏得?
  • 基層風採| 「醉美姊歸」助力鄉村振興,庭院創建共繪美麗家園
    基層風採| 「醉美姊歸」助力鄉村振興,庭院創建共繪美麗家園 2019-12-12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助力鄉村振興,駐單縣黃崗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考察特色產業發展
    為拓寬鄉村振興工作思路,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創新發展,5月19日下午,菏 澤市駐單縣黃崗鎮鄉村振興服務隊一行10人前往單縣李新莊鎮、單縣東城辦事處等地, 考察農業合作社及田園綜合體發展情況。考察組一行先後到單縣頭雁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東城辦事處綠禾田園綜合體 項目考察學習,聽取了項目負責人對發展現況的介紹,全面考察了項目實際發展建設, 細緻了解項目規劃、運營模式及發展前景等方面情況。考察組一行對單縣頭雁果蔬種植 農民專業合作社及田園綜合體發展中的創新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
  • 鄉村振興丨借鑑學習同分享,經驗交流促發展
    為開闊視野,借鑑學習裏水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進經驗,3月7日,丹灶鎮委委員何錫輝帶領鄉村振興工作辦公室成員一行人赴裡水宏崗村和赤山村參觀學習,借鑑裏水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進工作經驗,感受鄉村振興工作成果,進一步開拓工作思路,助力推進丹灶鎮鄉村振興工作。
  • 鄉村振興第一步:重拾鄉村風貌
    ■振興鄉村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大體要經歷兩個階段:首先重拾鄉村風貌,還農村居住生活、發展生產和涵養自然、生態、文化等功能;在此基礎上,要大力發展旅遊、康養、醫療、教育、研發、文創等產業,與城鎮相得益彰,唯有如此方得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巾幗行動」齊魯行】蒜鄉巾幗展風採,五大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金鄉縣婦聯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巾幗五大行動」為載體,在巾幗創業創新、人才培育、美麗鄉村和鄉風文明建設以及婦女兒童維權關愛等方面切實發揮婦聯組織的獨特作用,最廣泛地把農村廣大婦女群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婦女活力和創造潛能,全方位助力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 群雁高飛頭雁領
    16年前,橫坎頭村落實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考察時的要求,在挖掘本地資源、把紅色基因傳下去的過程中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村黨組織團結帶領鄉親們艱苦奮鬥,讓鄉親們生活不斷得到改善。群雁高飛頭雁領。橫坎頭村黨委致力創建「小板凳機制」,發揮黨建在產業發展、村莊治理、民生服務等領域引領作用,不管大事小情,黨員幹部都要到群眾家裡的小板凳上坐一坐,面對面聽取他們的意見,黨員和群眾的心由此貼得更近,鄉村振興局面由此變得更好。
  • 推進城鄉融合 實現鄉村振興丨中國鄉村振興高峰會議暨第二屆縣(市...
    12月5日上午,眾多「三農」領域的領導,來自部分推進鄉村振興舉措有力、成效顯著的縣(市、區)黨政負責人,「三農」領域著名專家學者和助力鄉村振興的知名企業家代表齊聚成都市郫都區,共同參加由成都市郫都區會同清華大學、農民日報社在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聯合舉辦的中國鄉村振興高峰會議暨第二屆縣(市、
  • 青工委風採丨鄉村振興 有你有我——大束鎮青工委
    為充分展示各鎮街青工委的工作風採,大力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現開設「青工委風採」專欄,集中展示各鎮街青工委工作風採,動員基層團青組織和廣大團員青年為實現全年任務目標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今天團團帶大家一起欣賞大束鎮青工委的卓越風採!
  • 從化再提速 探索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
    鄔影紅 李曉彤 攝4月8日,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在廣州召開。在嚴密防控疫情的基礎上,從化鄉村振興馬不停蹄。年初,新開花谷精品花街、「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和荔枝蜜公園等項目同日揭幕,為美麗鄉村注入新動能;連日來,從化香米、中國電信數據中心、華瑞冷鏈、荔枝定製營銷等鄉村振興的大手筆、新舉措先後啟動,吹響2020年鄉村振興全面奮進的號角。
  • 梅州豐順: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豐順縣委書記曾永祥認為,要實現豐順紅色土地綠色發展這一目標,需要全縣黨員幹部牢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爭時間、爭速度,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以高頻率贏得高效率,以高效率推動快發展,加快推動「五個百億」投資工程實施,著力培育「四大百億」重點產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繪就鄉村振興藍圖,用心用情推動豐順蘇區振興發展,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 杭情施意丨配好鄉村振興「金鑰匙」
    杭州與恩施繼續瞄準鄉村振興目標,紮實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旅遊……一張張擘畫的新藍圖,正在逐步變為現實。恩施州借鑑杭州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經驗,不斷完善鄉村振興體制機制,配好解鎖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蹄疾步穩再出發。
  • 書記市長「逛吃」、發放消費券 江蘇振興商業在行動
    此番星巴克大手筆投資崑山,也能看出它對江蘇,對崑山發展環境和潛力的認可與看好。實際上,近期江蘇以一系列消費「組合拳」來振興商業,並且由政府領導帶頭消費。   3月9日下午,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在夫子廟景區內的南京大排檔「下館子」,品嘗鴨血粉絲湯等小吃。   3月10日傍晚,蘇州市長李亞平,逛起蘇州最繁華的商圈觀前街,還走進老牌餐飲松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