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家裡必不可少的一種食材,用它做菜很好吃,簡單方便,又能給身體補充營養,所以家裡時常要備些雞蛋。
說到雞蛋的做法,那真是太多了,最常做的水煮蛋、茶葉蛋、雞蛋羹、煎雞蛋、炒雞蛋等等,還可以用來炸食物、做烘焙等,每一種做法都特別好吃,幾乎人人喜歡吃雞蛋。
不過要說營養流失最少的做法,要數水煮雞蛋了,有蛋殼包裹,用時短,雞蛋的營養流失率非常低,如果每天都能吃一個水煮雞蛋,身體更健康。
煮雞蛋看著很簡單,通過高溫水煮,雞蛋熟透就可以吃了,但還有很多人煮不好雞蛋,有人煮雞蛋時,雞蛋容易裂開,造成蛋清流出,口感很差,也有人煮好的雞蛋吃著很硬,不夠香嫩。
因此煮雞蛋也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而通常我們煮雞蛋,都習慣將雞蛋直接放水裡煮,煮一段時間即可,但為了雞蛋煮出來更好吃,記住煮雞蛋時,不要直接下鍋煮!分享正確步驟,雞蛋更香嫩,殼好剝。
快看看吧,不妨試試這麼做,相信你會更喜歡吃水煮蛋。
煮雞蛋
一般情況下,我們買了雞蛋後,都會第一時間放進冰箱冷藏,煮雞蛋的時候,會從冰箱裡取出來,所以這時候雞蛋是冰涼的,不適合立即煮,否則很容易裂開,這一點很多人不注意,導致雞蛋煮好不成形,如果你也這樣,請自查。
那麼我們需要將冰涼的雞蛋清洗乾淨後,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會兒,雞蛋表面達到常溫狀態後,煮的過程中不會裂開,保證雞蛋是完整的。或者將雞蛋提前取出來,放在案板上放置常溫。
然後雞蛋要冷水下鍋,不能開水下鍋,要讓水和雞蛋一起慢慢加熱,雞蛋才不會裂開,這一點也應注意,冷水下鍋是對的。
再開火之前,還要給水中加一勺食鹽和一勺白醋,有了這兩樣料添加,雞蛋的蛋白凝固更快,而且煮好後更好剝殼。
開火後,先大火煮開,再調小火,蓋蓋子煮八分鐘,時間到後,關火取出雞蛋。
煮好的雞蛋不要立即敲破,要放在冷水裡浸泡半分鐘,經過這麼做,雞蛋殼更好剝,但注意不要泡的時間太久,以免滋生細菌。
按照以上步驟來做,回回煮的雞蛋都完整又鮮嫩,非常好吃,非常好剝殼。
煮雞蛋,要注意一些細節:
1、煮雞蛋前,要檢查一下雞蛋表面是不是完好的,如果有一點點小裂縫都不行,否則很容易裂開,蛋清流出就麻煩了。
2、煮雞蛋,不要直接下鍋煮,需要將雞蛋放置常溫,還要冷水下鍋,鍋中加一點食鹽和白醋。
3、煮雞蛋的時間要固定,不能估摸時間,因為時間差一分鐘,煮出來的口感都不一樣。
想要全熟且軟嫩的口感,水開後煮8分鐘就好,時間久了,口感會變硬,吃著難受。
若想吃到溏心雞蛋,水開後煮5分鐘就好。
而超過8分鐘煮的雞蛋,營養不高,還很噎人,別弄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