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懷孕期間的女性既幸福又辛苦,幸福的是自己孕育新生命,辛苦的是在孕期需要遵循各種禁忌,很多事情不能像孕期那樣隨心所欲地做了。
想必大家在看電視的時候,總會聽到「小心動了胎氣」這樣的臺詞,雖然說「動胎氣」很熟悉,但究竟是怎麼意思呢?
其實,在現代醫學中並沒有「動胎氣」這個詞,這個詞是來自中醫的說法。
而「動胎氣」具體就是指母體因為自身的原因或者外界的影響因素,破壞了胎兒的內部生存環境,從而造成的腹痛、見紅等症狀,統稱為「動胎氣」。
1) 突然腹痛
懷孕以後,尤其是在孕早期,肚子會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不舒服,其實這很可能是受精卵在著床,進而導致腹痛的感覺。
但如果孕媽到有明顯的腹痛感覺,這個時候就一定要重視,要早點去醫院,這很可能是因為外在的一些刺激而「動了胎氣」。
尤其是在孕早期的時候,一定要引起注意,這個時候胎兒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很可能因為受到刺激而導致流產的情況發生。
2) 見紅
懷孕期間,如果孕媽出現「見紅」的情況,這個時候一定不能大意。
女性在懷孕初期的時候,是會出現少量見紅的情況,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在孕中期出現了見紅出血的情況,而且還伴有腹痛,那麼孕婦最好去醫院。
這種情況說明胎兒已經出現問題,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甚至是流產的先兆。
3) 胎動異常
胎動一般在孕期4個月的時候開始顯現,並且隨著孕周的增長越來越強,一直到孕晚期後,由於胎兒體積較大,進而減少了胎動的頻率。
雖然胎動在整個孕期是變化的,但在某一個階段是穩定的,如果胎動出現明顯增加或者減少,那麼就說明胎兒出現了異常的情況。
可能已經是動了胎氣,胎兒在宮內很難受,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1) 過度勞累
孕期不比平時,那些有難度的家務活完全不適合孕婦,只會讓孕婦過度勞累。
過度勞累會消耗掉孕婦大量的氧氣和體力,也會刺激到子宮的收縮,讓胎兒處於危險的環境中,過度勞累是引起孕婦「動胎氣」的直接原因。
2) 夫妻同房行為不當
孕期夫妻可以進行同房,但一定要注意時間段和頻率。一般在孕初期和孕晚期是不建議同房,很容易引起宮縮。
在同房時也要注意不要壓迫到肚子,這些都會「動了胎氣」,對胎兒的安全有一定的影響。
3)孕婦情緒波動大
情緒波動大是最容易引起「動胎氣」的原因,像生氣、激動、緊張等情緒,這些都會引起子宮的收縮,尤其是在孕早期的時候更是危險。
引起孕婦情緒波動的除了孕激素以外,周圍環境和人的態度也是會影響到,所以家人一定要理解好孕期孕婦的情緒,儘量讓她有一個積極的心情。
4) 大力的跌倒和磕碰
孕期的磕碰和跌倒也是容易「動胎氣」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對於孕肚的撞擊。
可能輕微的碰撞並沒有什麼大礙,因為有羊水的保護,但如果孕婦受到的力量很大,那麼就很容易動胎氣,引起早產或者流產。
事實上,「動胎氣」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直接關係到胎兒的健康問題,甚至嚴重的還會引起胎兒發生流產。
在孕期,如果孕婦因為受到外在的刺激而「動了胎氣」,那麼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求助醫生。
在過去,老人們常說「動了胎氣」之後要「安胎」,但「安胎」也要對症下藥,不可盲目地亂「安」。更不能用土方子。
「安胎」要求孕婦臥床休息,放鬆心態也是最好的保胎辦法,避免過度的緊張和焦慮。
寫在最後:
「懷孕無小事」,孕期孕媽要儘量避免對胎兒有影響的事情,這樣才能更好的養胎,保證胎兒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