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到底是啥樣子(建議收藏)

2020-12-20 農業行業觀察

生態農業風口!綠色農業趨勢!有機農業財富!

從這段時間的國家相關政策,農業君預測,國家將會在新農業上的扶持比重將會傾斜。新型農業發展模式成為農業創業的掘金池。

接下來,農業君幫助大家分析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的機會和模式。

一、什麼是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模式有哪些

1、什麼是生態農業

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它不僅要求禁止使用殺蟲劑、除草劑和化肥,保護土壤、水源和空氣不受化學汙染,而且注重農業的生態循環,通過良種培育、農地輪作、合理種植養殖,利用動植物天然的能力和農地的生態循環,預防動植物病疫和農地貧瘠化,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生態農業哪些模式?

未來發展綠色農業,生產綠色農產品,不僅能夠得到更多的政府扶持和農業補貼,也會受到市場的歡迎。下面是農業部總結的10種生態農業模式,供新農人們參考。

1)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

「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是在自然調控與人工調控相結合條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氣、太陽能)、保護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溫室養豬及廁所等4個因子,通過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陽能、沼氣為能源,以沼渣、沼液為肥源,實現種植業(蔬菜)、養殖業(豬、雞)相結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環系統,這是一種資源高效利用,綜合效益明顯的生態農業模式。運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區室內外溫差可達30℃以上,溫室內的喜溫果蔬正常生長、畜禽飼養、沼氣發酵安全可靠。

2)南方「豬-沼-果」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

以沼氣為紐帶,帶動畜牧業、林果業等相關農業產業共同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

該模式是利用山地、農田、水面、庭院等資源,採用「沼氣池、豬舍、廁所」三結合工程,圍繞主導產業,因地制宜開展「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從而實現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等效果。

工程的果園(或蔬菜、魚池等)面積、生豬養殖規模、沼氣池容積必須合理組合。在我國南方得到大規模推廣,僅江西贛南地區就有25萬戶。

3)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模式

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規律,按照草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原理,運用現代草地管理、保護和利用技術,在牧區實施減牧還草,在農牧交錯帶實施退耕還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區實施種草養畜,在潛在沙漠化地區實施以草為主的綜合治理,以恢復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產力,遏制沙漠東進,改善生存、生活、生態和生產環境,增加農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業得到可持續發展。

包括:牧區減牧還草模式、農牧交錯帶退耕還草模式、南方山區種草養畜模式、沙漠化土地綜合防治模式、牧草產業化開發模式。

4)農林牧複合生態模式

農林牧複合生態模式是指藉助接口技術或資源利用在時空上的互補性所形成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產業或組分的複合生產模式(所謂接口技術是指聯結不同產業或不同組分之間物質循環與能量轉換的連接技術,如種植業為養殖業提供飼料飼草,養殖業為種植業提供有機肥,其中利用秸稈轉化飼料技術、利用糞便發酵和有機肥生產技術均屬接口技術,是平原農牧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

平原農區是我國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和畜產品乃至蔬菜、林果產品的主要產區,進一步挖掘農林、農牧、林牧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能力,對於我國的食物安全和農業自身的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包括:「糧飼-豬-沼-肥」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林果-糧經」立體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林果-畜禽」複合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

5)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是在單位面積土地上,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採用傳統農業的間、套等種植方式與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相結合,從而合理充分地利用光、熱、水、肥、氣等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和人類生產技能,以獲得較高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6)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

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是利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系統工程和清潔生產思想、理論和方法進行畜牧業生產的過程,其目的在於達到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同時生產優質的畜產品。

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的特點是在畜牧業全程生產過程中既要體現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的理論,同時也要充分利用清潔生產工藝,從而達到生產優質、無汙染和健康的農畜產品;其模式的成功關鍵在於實現飼料基地、飼料及飼料生產、養殖及生物環境控制、廢棄物綜合利用及畜牧業糞便循環利用等環節能夠實現清潔生產,實現無廢棄物或少廢棄物生產過程。現代生態畜牧業根據規模和與環境的依賴關係分為複合型生態養殖場和規模化生態養殖場兩種生產模式。

包括:綜合生態養殖場生產模式、規模化養殖場生產模式、生態養殖場產業開發模式

7)生態漁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該模式是遵循生態學原理,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和工程技術,按生態規律進行生產,保持和改善生產區域的生態平衡,保證水體不受汙染,保持各種水生生物種群的動態平衡和食物鏈網結構合理的一種模式。包括以下幾種模式及配套技術。

池塘混養模式及配套技術池塘混養是將同類不同種或異類異種生物在人工池塘中進行多品種綜合養殖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間具有互相依存、競爭的規則,根據養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養殖品種與數量,合理利用水域、飼料資源,使養殖生物在同一水域中協調生存,確保生物的多樣性。

包括:魚池塘混養模式及配套技術、魚與漁池塘混養模式及配套技術。

8)丘陵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利用型生態農業模式

我國丘陵山區約佔國土70%,這類區域的共同特點是地貌變化大、生態系統類型複雜、自然物產種類豐富,其生態資源優勢使得這類區域特別適於發展農林、農牧或林牧綜合性特色生態農業。

包括:「圍山轉」生態農業模式與配套技術、生態經濟溝模式與配套技術、西北地區「牧-沼-糧-草-果」五配套模式與配套技術、生態果園模式及配套技術。

9)設施生態農業及配套技術

設施生態農業及配套技術是在設施工程的基礎上通過以有機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學肥料(無機營養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為主要手段進行病蟲害防治、以動、植物的共生互補良性循環等技術構成的新型高效生態農業模式。

10)觀光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該模式是指以生態農業為基礎,強化農業的觀光、休閒、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徵,形成具有第三產業特徵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形式。

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態農業園、精品型生態農業公園、生態觀光村和生態農莊等4種模式。

二、什麼是綠色農業、綠色農業特點

1、什麼是綠色農業

是指以生產並加工銷售綠色食品為軸心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綠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按照特定方式進行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的,允許使用綠色標誌的無汙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在具體應用上一般將「三品」,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合稱為綠色農業。

2、綠色農業3大特點

綠色農業有三大特點:

1)注重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合理地使用化學物質,著力實現清潔生產,將廢棄物進行有機化處理,實現資源循環利用,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

2)倡導「以人為本」。綠色農業要生產出營養合理、衛生安全、數量充足的綠色食物。生產過程中以安全為標準,合理使用農藥、化肥。

3)倡導農業全程一體化管理。將農產品的產前、產中和產後全程進行綠色化管理和控制。

三、什麼是有機農業、有機農業發展趨勢

1、什麼是有機農業

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2、有機農業7大發展趨勢

趨勢一:農業人口將進一步減少 一些小村莊會慢慢消失

即使觀察現在的農村,這一現象也正在發生。在一些發達國家,農業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大多為10%左右,而美國的這一數字是5%。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以後將會有更多的農業機械被用於農業生產過程中,因此,農業勞動力將會進一步釋放。

農村土地,通過流轉等方式慢慢集中到少數人手裡,這將為後期的規模化生產做好鋪墊。

趨勢二:農民將慢慢轉變為一種職業 不再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科學規劃、智能管理、規模生產,他們為農村注入了一股新的動力,帶來了一陣前所未見的清風。新農民,他們將農民慢慢打造成了一種職業,這絕對是農村發展的正能量。

趨勢三:農業補貼將會進一步增加

在歐盟,每個農戶平均每年獲得政府補貼超過了15萬元人民幣,歐盟農民40%的收入都是來自於政府補貼。而在冰島、韓國、挪威、日本、瑞士等國家,農業補貼更高,農民的60%的收入都來自於政府補貼。

隨著經濟的發展,未來我國的農業補貼必將進一步提高,同時,隨著農業人口的減少和土地的集中,農業補貼的落實工作也將更加順利,另外,隨著新農民的湧入,他們也必將積極爭取自己的權利。

趨勢四:休閒農業的潛力將進一步被挖掘

城市資源集中,消費潛力大,所以靠近城市的農村,一定會好好利用這一資源。另外,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城裡人鍾情於休閒農業這种放松身心的方式,這無疑是非常有利於休閒農業的發展的。

趨勢五:農村將出現一些中小型農場的雛形

現在農村的很多職業種地人,將以前各家各戶分開的土地都流轉過來,連成片,進行批量化耕作,這就是農村中小型農場的雛形,以後這種雛形將越來越多。他們將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趨勢六:有機農業的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環境保護、食品安全永遠都是不容忽視的話題,隨著人們對環保和健康訴求的加強,綠色有機農業將迎來春天。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無法便捷的對農產品進行追蹤溯源,如果後期通過科技手段解決了這一問題,綠色有機農業將迎來大爆發。

趨勢七:農業和網際網路的結合將日益緊密

現代社會,一切都離不開網際網路,農業也不例外。現在很多人都說,網際網路農業難做,這的確是事實,畢竟我國網際網路農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當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農業與網際網路有機結合,實現科學管理、信息分享、網上交易、電子支付、智能物流,這必將是農業發展的趨勢。

小結一下:

生態農業是生產過程中既要促進生態保護,又要依賴生態的有效支撐,針對的是農業生產體系。

綠色農業主要講防汙染,也就是整個生產過程都是無汙染、無公害的過程,針對的是農業生產經營方式

有機農業針對的是農業生產方式。

相關焦點

  • 傳統農業轉型方向|休閒農業與有機農業
    傳統企業產業網際網路轉型方法論(17)1.休閒農業傳統農業的轉型方向其中一種是休閒農業,休閒農業利用農村田園景觀,自然生態環境資源,結合農林牧漁生產和經營、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經過科學規劃和開發設計,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閒功能,為遊客提供觀光、度假、體驗、示範、娛樂、健身等多項休閒需求
  • 農業「三減」源頭打造綠色有機食品
    本報訊(劉宏年紀可真)近年來,面對農業資源消耗加劇、土壤有機質下降、坡耕地水土流失、耕層土壤變淺等問題,佳木斯市大力實施農業「三減」行動,積極發展綠色有機農業,著力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從源頭上打造綠色有機農業。
  • 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有什麼區別呢?
    一、生態農業 1.生態農業指的是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以生態建設為主要核心; 2.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它是一個整體的食物鏈;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例如,致力於探索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模式的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德青源公司),是一家大型現代化蛋雞飼養企業,該公司通過全球領先的農業廢棄物沼氣發電技術,將每年10萬噸雞糞成功轉化為1400萬千瓦時的綠色電力和16萬噸有機肥料,供應周邊農戶的電力、熱力等生物質能源,實現二氧化碳年減排8.4萬噸。德青源公司每年除了銷售雞蛋帶來收入之外,生態農業也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 「集群式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創新實踐
    「2018中關村創新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國際論壇」5月18日在北京舉行,煙臺福緣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首創的「集群式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榮獲「中國自主創新綠色發展獎」。植物酵素既屬於傳統產品範疇,也是技術嫁接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產品,對於緩解土地板結症狀、降減化肥農藥使用、推動農業提質、促進農民增收、改良生態環境方面著有獨特效能。    基於對植物酵素的認知,面對環境日益惡化、生態亟待保護、農產品急需提升品質的現狀,徐春霞把目光放在植物酵素的研發應用上,嘗試將綠色的理念植入到生產和生活的源頭,開始了「集群式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探索。
  • 法國有機農業快速發展(他山之石)
    法國在1997年制定了《有機農業發展中期規劃》,為推進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型提供政策支持。2001年,法國政府成立了生態農業發展和促進署,在有機農業的經營者、管理者、研究機構與政府之間搭建了信息溝通的平臺,良好整合各方資源,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指導。
  • 你知道經常聽說的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和精確農業,有什麼區別嗎?
    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和精確農業我們根據農業生產的對象可以分為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和副業等類型,而種植業又可以分為糧食作物種植和經濟作物種植兩大類。根據農業的投入多少,可以分為粗放型農業和密集型(集約化)農業兩大類。
  • ...楊劍波調研農業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工作時強調:依託農業生態...
    嫩江縣委書記楊劍波調研農業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工作時強調:依託農業生態優勢做好「綠色」大文章 時間:2018-03-15 08:35:15  來源:嫩江縣網管辦 日前,縣委書記楊劍波利用3天時間,到嫩江鎮、臨江鄉、前進鎮、長福鎮、伊拉哈鎮等地調研農業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工作
  • 萬載有機農業「接二連三」協調發展
    近年來,萬載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業,不斷優化農業產業體系,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去年,全縣有機農業總產值達30多億元,同比增長16.7%。  依託有機農業,做優一產。萬載堅持高起點謀劃現代農業,確定了以北部山區有機農業片區、南部丘陵綠色農業片區為主體的生態農業體系,全力抓好生態環境建設和耕地的有機轉換。
  • 現代快報「美麗鄉村,生態農業」研討會 讓業界聚焦生態農業與食品...
    2015年中央圍繞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等5個方面提供指導意見。文件還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開展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昨日,在現代快報牽頭舉辦的「美麗鄉村,生態農業」研討會上,「時代楷模」趙亞夫介紹了有機農業的探索發展經驗,而數十位參與研討的農莊經營人,描述了生態農業欣欣向榮的發展之路。  「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應該是既讓消費者吃上有機放心的食品,又能讓農民獲得經濟效益。」
  • 皇圖生態農業:依託雲端資料庫打造智慧農業體系
    皇圖生態農業是力源兄弟旗下農業品牌,是以整合全國有機農產品及地標農產品為主的智慧生態農業企業,通過建立安全可靠的產品溯源體系,產品質量體系及冷鏈、分揀體系,為用戶提供安全有機綠色的農產品
  • 中國有機肥商城:為綠色生態的現代化農業而生
    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黑龍江省森禹椰糠肥開發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注意到,「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提高農業補貼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面向綠色興農重大需求,加大綠色技術供給,加強集成應用和示範推廣」、「完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體系,推進農產品生產投入品使用規範化」等明確要求,為我國建立「科技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
  • 綠色光伏+生態農業 綜合開發有雙贏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光伏與農業如何更精準的結合,如何既利用農業剩餘空間發電、又切實不影響農業種植,保證農業功能的基本要求甚至優化及推動設施農業的發展,是光伏與農業結合不可避免的問題,也是現在農光項目推行的一大重點。從長遠來看,發展光伏農業對於我國的農業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而從短期來看,光伏農業是是解決目前光伏產業困境的有效措施。
  • 打造雙柏綠色品牌加快農業綠色發展——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
    為加快有機農業發展,促進打造一流綠色食品牌工作深入開展,近日,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常務副主任夏兆剛、雲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丁永華在楚雄州農產品質量檢查中心蘇副主任等領導陪同下,到雙柏開展有機農業發展、有機產品認證現場指導及打造綠色食品牌專題調研。
  • 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創建現代農業莊園
    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創建現代農業莊園 建議號:1420527 [發布時間:2018-01-09] 不僅給人們提供了高品位的休閒場所,更是對當地農民的收入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是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為一體的新型綠色產業發展模式。就我市而言,觀光農業已經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經營模式,在市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令人矚目的作用。目前濟南市成規模化的農業生態示範園區有250 多家,都具備了旅遊採摘觀光功能,吸引著大批的市民到園區採摘遊覽,取得了 1市民高興、農民致富「雙喜臨門」的良好效果。
  • 蔡英文:擴大有機農業 確保農業永續經營
    蔡英文16日表示,現在投入有機農業發展最時宜,這是重視生產、生活和生態特性的產業,擴大有機農業的栽種和營銷,確保農業永續經營和民眾健康,是臺當局未來的目標。     民主進步黨16日下午舉行中常會,會中通過8月23日舉行中執會,並邀請「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以「推動有機新農業,打造農安新境界」為題進行項目報告。
  • 打造全國首個有機農業生態示範小鎮
    田月皎在興義鎮發展有機農業,堅持不用農藥和化肥。她和夥伴們執著地用手和蟲子戰鬥著,大約兩個多小時,她就捉了近千條蟲子。在田月皎眼中,有機農業不僅是搞搞種植業。這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也是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在有機農業生產、加工與再生產的基礎上,他們還會向相關的會議、銷售、配送、旅遊、培訓、酒店、康復等服務方向拓展,構建「三產聯動」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
  • 生態農業是農業的發展方向
    生態農業具有九大優勢:優勢一,農業生態環境得到保護,零面源汙染。優勢二,質量高,口感好,很少農藥殘留或零農殘。優勢五,生態農業產量高。優勢六,全面提高水分與養分利用效益,節約資源,不產生浪費。優勢七,增加了動物福利,讓動物快樂少生病少用藥少用抗生素。優勢八,實現耕地固碳,由碳排放逆轉為碳吸收。
  • 生態農業育出市場「新貴族」
    2012年,彭習華辭掉了上海的工作,回到老家江西省都昌縣春橋鄉,辦起了這家有機生態農場。雖然家鄉人不太理解,但是家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生態農業的廣闊市場前景,還是讓他堅定了創業的想法。  「我們的農場位於鄱陽湖附近,水草豐茂,沒有因工業開發而造成的汙染,這是發展生態農業的核心優勢。」
  • 生態農業概念是什麼意思?生態農業概念股有哪些?
    綜投網(www.zt5.com)08月20日訊  定義: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