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後傳:中石油銷售體系克隆中石化?
王佑
「石化雙雄」正為新一輪市場爭奪緊張「備戰」。其中中石油為了在市場反應上更加迅捷,開始了成品油銷售體系的全面整合,而其整合的「範本」,正是中石化。
中石油集團辦公廳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了整合的消息。中石油現有七個大區公司,此次整合中,華東、華北、華南、華中和西南五個大區的銷售與物流職能將基本被取消。大區所轄的多個省級公司,將歸中國石油(601857.SH,00857.HK,PTR.NYSE)直接管理。省級銷售公司規格,都由副處提升為副局級。西北、東北兩個大區等將承擔起中石油在全國的成品油調運功能。
與此同時,不少省公司的領導班子大換血,部分處級幹部面臨轉崗。機構調整完畢後,各省公司行政上受中國石油管理,業務上歸中國石油銷售分公司管理。
目前,中石化集團的各省級企業就直屬中國石化管理。中石油此次調整後,其銷售體系將與中石化類似。此前的近一個月裡,「石化雙雄」為爭奪市場,上演了近年罕見的「價格戰」。
運營主體變換
中石油此次重組的一個目的,就是取消「大區」這個層級,施行扁平化管理。此前,「省公司-大區-股份公司」的逐級匯報體系,在中石油內部延續已久。
機構調整後,大區的營銷與物流兩個重要職能被基本收回,但保留其油品銜接職能。「如一些產品需要從中石油煉廠送到浙江、江蘇等省公司,可通過華東大區來協調。」知情人士解釋。
中國石油銷售分公司的一位負責人指出:「以大區公司為運營主體的管理架構,管理幅度寬、層次較多、鏈條較長,影響了運營效率和市場反應速度。而且,市場競爭力、份額都與公司發展要求有差距。」他還說,此前大區與省公司間的物流與營銷職責也不夠清晰,這不利於資源配置和銷售質量的提高。
去年12月19日,我國正式啟動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而今年1月,國內已開徵燃油稅。在銷售不暢、庫存過高的情形下,中石油在天津、廣東、上海、河北、北京等地都自行下調了汽柴油零售價,並且與中石化上演了一番降價「大戰」。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新的管理體系形成後,中國石油零售環節的應急速度會加快。「比如1月初,某省級公司想當天調價,領導半夜打電話向股份公司匯報後,當天清晨就如願降價了。」而如果在以前,省裡要把調價計劃先匯報給大區,若大區不支持調價(或不想向上匯報),計劃就會落空。
人事變動
整合完成後,中石油省級單位和大區公司的人事班底也大幅更替。
記者了解到,原中國石油華東銷售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已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現稱「華東(上海)銷售分公司」。
其中,華東大區的總經理和副總經理正式調入上海公司,職位不變;曾一人兼三職的石油工業出版社原黨委副書記趙永河,出任浙江公司一把手;原青海油田副總經理陳長青調任河北公司總經理。
由於一些大區公司和省公司的部門合併,部分處級幹部將面臨轉崗。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某個省公司的40多位處級幹部,都在等待新的安排。
另外,一些省的成品油管理權限也會調整。此前本報曾報導,上海分公司負責的蘇州、湖州及嘉興等地加油站,會依據地區歸屬政策,劃到江蘇、浙江等省公司之中。據記者進一步了解,上海公司現管理的加油站總量即為上海轄區的150座,比之前銳減。華北大區的瀝青、燃料油銷售工作,也將被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接收。
2007年,中國石油銷售分公司的營業收入為4524億元,固定資產總額達1384億元,銷售量8176萬噸(其中5482萬噸為零售量),加油站總數達1.86萬座。
(責任編輯:張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