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星期天》誰規定那些習以為常的生活,就一定是正確的呢?

2020-12-24 黑曉生

《男孩的星期天》是一部寓意非常深刻的動畫,因為它就是將一些生活化的狀態呈現在你的面前。這部動畫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很少有人能夠看得出來,這是因為這部動畫的內容實在是太平常了。

放到真實世界中,現實的某個角落裡是否生活著一個小男孩,他的星期天就是無聊而索味的——跟著父母來到爺爺奶奶家,參加一場大人的聚會。

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只關注到自己,但這也是最正常的事情。因為人本來就應該關注自己。人是社會性動物,普通人的身高達到一米六以上,人是直立生物,他們用雙腿走路。在高等智慧的人類眼中,那些靠著四隻腳爬行的動物們就像最熟悉的陌生生物,是死在路邊也不會多看一眼的。

這部動畫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它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狀態。人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所以無論是嘈雜的鐵軌,還是破碎的照片。只要可以生存,那麼人就能捨棄一切感官,就此生存下來。所以生活一成不變的人是沒有靈魂的,因為他們的生活一成不變,意味著他們和生活融合了。

所以只要是發生在生活合理範圍內的東西,那些冷漠的人們都不會因此而產生任何情緒。這多像我們自己啊!

一成不變的生活磨滅了感官情緒

人的一生,如果只談過程的話,可以用很簡單的一句話、甚至僅僅幾個詞語來概括:出生、讀書、工作、結婚和死亡。

人生看似很漫長,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套用了這個模式來生活著。或許當我們面對一個生活的新開始的時候,會對生活感到有些陌生,那些挫折和困難,那些幫助和溫暖,都深深調動了我們的情緒。但只要時間一長,你就會發現,當你每天面對同樣的問題時,即便是善良的溫暖都無法讓你變得對生活充滿希望。

如果把《男孩的星期天》當成一個男孩生活的一個小小片段的話,那麼相信這個故事就好理解很多。這是所有孩子的生活片段,孩子跟著大人生活在一個小鎮,小鎮每天都有火車經過,當火車開來的時候,整個房子都在震動。

按理來說這樣的嘈雜聲與振動對人是非常難接受的,但是小男孩的一家人卻都對此習以為常。因為他們長期生活在這個地方,所以這種糟糕的境遇已經無法再次影響他們的心境了。只不過這樣真的好嗎?長期生活在那種地方,對人體會造成什麼影響?

除了人們對糟糕環境的模式以外,還有他們對生命的忽視,爸爸撞死了一隻兔子,但是他只當是開車駛過了一個小小的障礙物,轎車依舊開著,只有小男孩向後看了看那隻被撞死的兔子。還有爺爺家裡面的那個狗熊頭,這些行為無不象徵著人類的殘暴與兇狠,他們對生命的漠視,就像烏鴉一樣,在動物死亡以後跑到動物的屍體面前,有些將其製成美食,有些人將其做成裝飾放在房間內。

而男孩呢?孩子也正在受到環境的同化。一開始他還會把硬幣放在鐵軌上,當鐵軌駛過後,硬幣被壓成彎彎的一片,這意味著孩子有想過抗爭,但是一個小孩如何抗爭整個世界呢?所以男孩最終被母親拉走了。

男孩對環境的漠視目標已經達成,而動畫接下來就是男孩對自然生命開始漠視的過程。男孩開始還會轉頭看向那隻被撞死的兔子,還會與爺爺房間內的那隻熊頭玩耍,還會在狗熊坐在鐵軌上的時候叫狗熊回來。

但是最後,在狗熊被撞死後,男孩的表情未變,他只是等待火車開走,而後將被壓彎的硬幣翻了個身。這個動作很有藝術感。也象徵著孩子也學會了成人那一套,即對生命漠視,甚至在對方死後,還將對方的屍體當作一個可以把玩的工具。

如果有一天,你對身邊事物都習以為常

從環境到生命,這部動畫簡直真實的可怕。說實話,生活在人類社會的我們,可曾真的想過自己的人生意義呢?回顧那漫長的一生,我們又是怎樣生活著?

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但是人們離生活的距離越來越遠了,有多少人記錄過自己的一生?當你第一次學會走路的時候,是什麼心情?而現在的你走路時,又是什麼樣的感受,是冷漠,是習以為常。當你對生命中發生的一切都感到習以為常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你未來的人生會一成不變。一成不變的生活又會加深人類自身情感的習以為常與漠視。

如果將人類的意識比作大海的話,那麼大部分人一開始的意識就是海洋中的珊瑚,是新生的植物,懵懵懂懂。但是在之後,就慢慢變成了毫無目的漫遊的小魚兒,外表看起來普通,對生活中的一切苦難習以為常,或許只有在大魚張開嘴將其吞進嘴巴的時候,那些小魚兒才會感到驚訝。但是死亡的那一刻是平靜,又那麼的"習以為常"。

世界上最可怕的是習以為常

生活最可怕的就是變成了一潭死水,人來這個世界走一遭,不是要適應環境,而是要追求環境的。對於一些無法忍受的事情,就應該去選擇捨棄,對於一些自己喜愛的事情,就應該積極地去追求。

可是大部分的人都過上了截然相反的生活,對生活習以為常,讓生活失去美好的光澤。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習以為常,人類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並不是因為他們對生活的習以為常,而是因為他們對良好環境的不斷追求。

所以人類找到了平原,所以人類學會了遷徙,所以人類學會了很多謀生的技能。因為人類一直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和自己喜歡的事物。這才是人火的根本所在。

所以不要讓自己的生活變成一潭死水,要學會感受和熱愛。

相關焦點

  • 高考666分的「屋頂男孩」上學記:吃苦,只是我習以為常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班主任要求家長拍孩子學習的照片,全傑通的照片被老師發現並大為感動,傳到網上後更是引起了網友們的一片熱議,大家親切地稱他為「屋頂男孩」。然而,全傑通沒有被網上的聲音所打擾,他說:「在別人眼裡我那些所謂的吃苦,在我看來就是習以為常的生活。」
  • 19歲少女在家習慣全裸,爸爸習以為常,可以不用避諱家人嗎?
    閨蜜一家人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看閨蜜女兒爸爸的樣子,感覺是習以為常了。碧瑩小心向閨蜜詢問此事,閨蜜卻說:這很正常,孩子在家從小就是這樣的,在父母面前沒什麼不好意思的。閨蜜及其丈夫都是當地某醫院的醫生,人體的結構比誰都了解,可能對身體方面的一些思維有點不同。雖然碧瑩看到他們一家三口仍然很正常的溝通相處,但心裡總覺得不妥。碧瑩的閨蜜不僅缺乏對孩子的性教育,沒有一個正確的育兒觀,也缺乏相應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有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在三歲左右就有性別意識,而性別意識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 讀史鐵生的《那個星期天》
    今兒是星期天,我找出兒子的語文課本隨手翻閱。初讀第九課《那個星期天》,並沒覺得有多麼特別——文中既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課文兒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兒在一個星期天裡等候母親帶她出去玩兒的經歷,從一開始的滿懷期待到最終徹底失望的過程。母親要操持家務,又要照顧孩子,隨口應允了孩子的請求,最終因忙碌而推諉的事情,在生活的是稀鬆常見的現象。當我翻過這篇文章之後,開篇的前兩句話卻依然清晰地在我腦海中湧現:"我還記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個星期天,從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 河南「屋頂男孩」666分考入大學:別人眼裡的吃苦,我已習以為常
    還記得疫情期間那個蹭網的「屋頂男孩」嗎?因家裡沒裝寬帶,河南南陽淅川縣全傑通為不耽誤學習,每天都會爬上屋頂「蹭網」上網課。今年高考,他以666分被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錄取。都是今後努力的方向同時,自己嚮往大城市渴望更大的舞臺了解外面的世界全傑通表示「別人眼裡的吃苦只是我習以為常的習慣
  • 為何西方在一千多年前就出現了星期天?又是如何演化的?還有雙休
    但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東方古國,有沒有人想過,年、季、月、日,都是在人類觀察的基礎上,根據自然規律總結形成的,為何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方就形成了7天一周的星期天了呢?這個人為的時間軸,是如何形成的?為何越靠近現代越被世界所接受呢?·星期天怎麼形成的?
  • 是誰規定女人一輩子一定要結婚生孩子!
    我們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是被逼著隨便找個人,為結婚而結婚呢?還是堅持寧缺毋濫的觀點,一邊一個人精彩的過,一邊繼續等待那個對的人。讓人欣喜的是,現在選擇後者的女人越來越多了。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是一種時代的進步。
  • 《食蔬魚:水果三消》VS《透鮮滴星期天》 玩法創新誰更強
    而在最近,湖南衛視熱播綜藝節目《透鮮滴星期天》同名消除手遊也帶著創新的體驗襲來,其全新的三消玩法和獨特的三消畫面,讓玩家們驚嘆不已。究竟這兩款遊戲誰更有特色?你又想體驗哪款遊戲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對比評測下《食蔬魚:水果三消》和《透鮮滴星期天》。
  • 錯誤的時間遇到了正確的人該怎麼辦?
    這種感覺,就像是你在錯誤的時間,認識了正確的人。就好比說,你明年就要出國了,但是今年遇到了一個你超級喜歡的男孩,而且這個男孩也喜歡你,你會怎麼辦?臺下一片寂寞。因為誰都知道,對於青春期孩子們,這事兒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誰知道,下一次丘比特的箭會射到哪。瞬間,臺下所有的人都瞪著眼睛看著這位老師,屏住呼吸,期待老師能給出一個「答案」。
  • 一首星期天的必聽金曲,當然還是Beyond的歌
    中國早在漢朝時就有五天一休的規定,而星期制被廣泛採用是在清末。當時,星期制被傳教士們帶入了中國,一併到來的,還有鴉片和大炮。什麼?你說不習慣不接受?好辦,打到你習慣為止。如今大家都可習慣了。休息,是為了打量一下生活。你一般在星期天會做些什麼呢?以前,我腦子裡根本就沒有周末的概念,總喜歡以一個快節奏不變到底。快是好事,但不懂變奏地一味圖快就不一定是好事了。現在我會在星期天慢下來,很慢很慢。
  • 《美好的星期天》:黑澤明也有的小溫柔
    可曾想雄剛大師也會有溫柔的一面呢,不妨來欣賞一下黑澤明早期的作品:《美好的星期天》。黑澤明在自傳《蛤蟆的油》中提及了這部作品的創作動機:戰後的青春是怎樣的呢?為了使它甦醒,必須經過一個痛苦的時期。二戰戰敗後的日本,一片廢墟與荒蕪,百姓們流離失所,生活艱難。
  • 五年級作文:我的星期天
    每個人的星期天都很獨特,沒有哪兩個人的星期天是一樣的。我的星期天很平淡,但每個星期天都不一樣。比如,上個星期天,因為超市有活動,只要去了就可以免費領取十到十五個雞蛋,還有禮品送呢!所以那天起得特別早。這個星期天早上,當我還沒睡醒的時候,就隱約聽到媽媽在和別人說話。於是,我就試圖睜開眼睛好好聽,可是等我剛睜開又閉上了。然而,還沒睡夠五分鐘又坐起來,打了一個大呵欠,揉了揉眼睛,對外面看了看,問媽媽:「媽媽,現在到幾點了?」媽媽乾脆地說:「自己看手機。」我拿過手機一看,發現才五點多呢。
  • 關於青春期男孩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私密事,你了解多少?
    然而,雖然他內心很自責,但一個星期不手淫兩三次,就無法安心學習和生活,所以很迷茫,不知道手淫是對是錯,也不好意思問家長和老師,害怕受到批評,更不敢告訴朋友,擔心被朋友嘲笑。那麼其實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和心理,但是如果家長對手淫沒有正確的認識,知道後一定會十分焦慮,那麼作為家長如何來引導孩子呢?
  • 《奇蹟男孩》熱映 撥開迷霧,誰不是在和生活苦苦奮戰?
    原標題:撥開迷霧,誰不是在和生活苦苦奮戰? 多點善意,撥開表象上的迷霧,誰不是在和生活苦戰?」這也證明了將「奇蹟」歸於小男孩奧吉及其家庭所創造的是種誤解。   《奇蹟男孩》 講的是男孩奧吉出生時先天臉部畸形,在經歷了27次手術與整形後,才擁有了正常的呼吸、聽覺和視覺,但他的外貌始終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正常。所以,在10歲以前,奧吉都在母親的家庭教育下成長,並沒去過學校與同學們一起學習。
  • 都說男孩放養比圈養好,那麼如何讓男孩不「野」也不「娘」呢?
    究竟哪個更好呢?哪個更適合孩子呢?我想這仍然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家長應懂得把握好這個尺度,不管是放養還是圈養,應努力讓男孩不「野」也不「娘」。前段時間,幾個朋友在一起舉辦聚會,在吃飯的時候,大家突然討論起了育兒這個話題,有的朋友說他覺得放養比較好,一來自己省心,二來孩子也能有更廣闊的空間去成長,說不定結果會更好。
  • 二胎是男孩就打掉,到最後誰舍的
    頭胎是男孩的二胎又懷了男孩,最後一個選擇留下寶寶,一個在懷孕四個月後選擇了引產。寶媽們一定會想是頭胎是女兒的選擇留下寶寶吧!正確就是頭胎是女兒的那個同事,選擇留下這個寶寶。而頭胎是兒子的這個同事,只因為不想要兩個兒子,不想以後壓力太大,在懷孕四個月時選著了引產。頭胎是男寶二胎如果是男寶,不想壓力太大就要打掉嗎?
  • 準媽媽生活和飲食習慣直接決定生男孩概率
    準媽媽在進行備孕調理身體的過程當中,建議大家必須要通過健康科學的方式調理鹼性體質,同時也需要注意健康科學的生活習慣,這直接決定了自己是否能夠成功生一個健康的寶寶,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決定了自己生男孩的成功率,生活和飲食習慣對於身體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也直接決定了調理鹼性體質的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下面這些飲食習慣。
  • 「屋頂男孩」20小時硬座赴成都報到: 堅信知識一定能改變命運
    @三聯生活周刊  (《三聯生活周刊》官方微博)  疫情期間,在屋頂蹭網上課的河南學生被網友親切稱為「屋頂男孩」,今年高考他被電子科技大學錄取。「別人眼裡的吃苦,只是我習以為常的習慣」,列車上,他說自己相信「知識一定能改變命運」。來源:浙江法制報
  • 看《奇蹟男孩》教你如何把生活給的酸檸檬,釀成一杯香甜檸檬汁
    奇蹟男孩如果要在正確和善良中做出選擇,請選擇善良。這是奧吉第一次離開家,來到學校的第一堂課,老師在對所有的學生們教授的課業中一句話。奇蹟男孩影片在不好的事情的發生之時,在經歷時間的磨合之後,所有人的選擇都慢慢偏向於善良的一方,駛向正確的軌道,最終將一個美好的結局呈現在我們面前。
  • 男孩不愛表達情緒,但他們不是天生就這樣,運用正確的方法是關鍵
    還有一次,樂樂有一個最心愛的汽車模型也是被妹妹給玩壞了,後來樂樂難過得想哭,媽媽就會跟他解釋說:「男孩子一定要像男孩子的樣,一定要堅強,不能動不動就像女孩子一樣哭!」「你是小男子漢,只有那些女孩子才總是哭哭啼啼!」
  • 這樣的星期天作業要多布置……
    「吃罷飯還爭著刷鍋哩,不想叫娃刷,誰知道娃還刷哩怪乾淨。」「晌午頭日頭真毒,俺們娃出去把曬的麥攪攪,教我擱屋裡歇著,咋一下長大了,弄哩當家長的還不習慣了。」……今天是5月16日,星期六,全面開學後的第一個雙休日,盧醫初中的學生家長們在各自的班級群裡不斷留言,感概著自己孩子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