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男孩放養比圈養好,那麼如何讓男孩不「野」也不「娘」呢?

2020-09-22 家由虎娃育兒

從古至今,有關於教育的話題就層出不窮,有的人覺得放養比較好,有的人則覺得圈養式教育比較好。究竟哪個更好呢?哪個更適合孩子呢?我想這仍然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家長應懂得把握好這個尺度,不管是放養還是圈養,應努力讓男孩不「野」也不「娘」。

前段時間,幾個朋友在一起舉辦聚會,在吃飯的時候,大家突然討論起了育兒這個話題,有的朋友說他覺得放養比較好,一來自己省心,二來孩子也能有更廣闊的空間去成長,說不定結果會更好。然而有的家長卻持反對意見,這時有一個年長的朋友勸告大家說,放養雖然好,但是也應該注意度,不要把孩子養得太野了。當他說完這句話後,很多朋友都若有所思,大家也紛紛同意了他的觀點。

什麼叫做野呢?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就像野馬一樣毫無規矩,沒有什麼可以約束得了它。它肆意馳騁,不管別人的感受。其實這樣的孩子和大路邊上的野孩子沒什麼區別,雖然有父與母,但是因為父母沒有更好的管教他,所以他才會變得如此肆無忌憚。

一、在發展過程中造成孩子野的因素有哪些呢?

1.父母沒有給孩子樹立規矩

什麼叫做野孩子呢?就是沒有經過正規訓練正規養育的孩子。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之所以孩子會變得這麼嚴,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規矩意識,在他身上看不到一點規則的影子,不知道吃飯的時候,該用筷子不知道,坐公交車的時候該禮讓老人,這些規矩看似無形,但如果父母不去教孩子就很難學會。

2.父母錯誤的理解了放養的含義

當然除此之外,這也和父母的教育觀念有關。有很多父母都認為放養就是所謂的歸還自由,就是一點都不要管。相比於這樣來說,放養更省事,很多父母也樂於如此,但其實放養和父母所理解的放養存在很大的區別,這裡的放養只是在一定範圍內去給予孩子自由,該規範的時候還是要規範。

3.受環境因素影響

大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身邊有這樣一群野孩子,如果孩子每天接觸的是這樣的人,經歷的是這樣的文化,那麼他就很快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竟然變成同這些人一樣的人,可能孩子都沒有感覺到這種變化,但是在時間的打磨下,它會一點點的呈現出那種狀態來。父母的教育如果沒有錯的話,就可以考慮一下是不是環境的問題。

俗話說物極必反,在放養的過程中,如果稍不注意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野,而在這樣的過程中也有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娘。那麼,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二、圈養過程中造成孩子娘的因素有哪些呢?

1.孩子受到的約束太多了

什麼是圈養呢?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把孩子圈在一個範圍內,允許他幹這個,不允許他幹那個給孩子規定的比較多,孩子身上的枷鎖也比較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身上所受到的約束就會比較多,他沒有辦法盡情釋放自己,會變得越來越拘束,越來越內向,也許

孩子是個男孩,但是在這種拘束下,孩子很有可能會逐漸壓抑自己的天性,變得越來越女性化。

2.同樣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在實行圈養式教育的時候,總會把孩子和一些同類型的孩子放在一起。比如說,他認為孩子應該和城區優秀的孩子待在一起,所以他就拒絕讓孩子和那些學渣待在一起,這樣的話就相當於把孩子的朋友給規範化了,這也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受到一些莫名的影響,尤其是環境的影響,當周圍的孩子大多都是女孩的時候,男孩久處其中就會變得越來越娘。

3.和父母的教育觀念有關

其實,真正的圈養並不是說把孩子放在一個牢籠裡,不讓孩子出來,只是說給予孩子一定的範圍圈界,讓孩子在其中自由的活動罷了,其實這和放養只是在一個單獨層面上有區別罷了,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父母也沒有必要如此片面的去理解它,當父母總是把圈養過度偏執化的話,就會壓抑孩子的性格,也會影響孩子的外在表現。

在了解了這些區位差別和雷區以後,我們的問題來了!如何在放養的時候不也也不娘的,如何讓孩子表現出正常的狀態呢?

三、如何在放養的時候不野也不娘?

1.父母應該正確理解教育觀念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不管是放養還是圈養,父母都應該正確的理解,這種教育觀念背後的意義,不要只從表面上去看,更多的應該從一種淺層次和深層次相結合的方式去領會觀念,並指導自己的實踐行動,比如說放養,就是在樹立規矩的同時給予孩子最大的自由,在這種情況下,當父母的教育觀念被指正以後,問題就會少很多。

2.應該仔細觀察孩子的變化,避免出現問題

即使再怎麼調整教育觀念,再怎麼糾正也終究會有問題出現的。在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仔細認真的去觀察孩子的日常表現,一旦出現一些細微的差別,父母就應該及時的介入其中並做調整,比如說,當我看到孩子變得越來越也是父母,就應該受到一些規矩,當孩子變得越來越娘時,父母就應該及時的調整,去改善周圍的環境,這時父母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總結:其實不管是野,還是娘,終究只是一種情況的外在表現罷了,父母應該學會透過這些表現只追尋其背後存在的原因。如果是教育方式存在原因,就要立即改正,如果是社會環境發生變化也要積極的去調整。

今日討論話題:您孩子的外在表現如何,您覺得放養好還是圈養好呢?

相關焦點

  • 「圈養」和「放養」的孩子
    【圈養的孩子】我一朋友的孩子,父母沒在身邊,是由奶奶帶,現在上二年級了。奶奶平時不讓自己的孫子出門,如果實在要出門,也是由她陪著。一般都不輕易出門。每天,除了上學、放學時間是在路上走,放學後就是把孩子關在家裡寫作業。平時奶奶自己出門打牌,會把孩子關在家裡,或是讓孫子坐在自己身邊看。她不讓孩子到處亂跑。
  • 男孩是放養好還是圈養好,聽孩子這麼說,我覺得我的選擇是對的
    「媽媽,謝謝你和爸爸這些年對我的放養,讓我從小學會了獨立,學會了面對困難,」這是孩子在開學前和我聊天時說的一句話,實際上聽著這句話我是心酸的,就像孩子問我:「放養他是我們的教育方式,還是真的是沒時間管他,」說心裡話我不喜歡孩子被嬌生慣養,所以告訴孩子放養是我們家的教育方式,但還有一個原因確實是沒時間管他。
  • 男孩要「放養」?聽聽專家怎麼說,大部分父母都做錯了!
    對於如何教育孩子,雖然每對父母都有不同的理念,但歸根結底都想用最簡單的教育方式,教出最優秀的孩子。不過,家長在教育不同性別的孩子時,父母還是要區別對待的,因材施教才是上上策。就拿教育男孩來說吧,早些年父母都講究「棍棒下出孝子」,但現在又提倡「放養」,好像都有道理,又好像都有所欠缺。那在教育男孩方面,父母到底要注意什麼呢?一起聽聽教育專家怎麼說吧!
  • 圈養or放養,你怎麼看?
    而在教育理念模式上的解讀,圈養是指父母以愛之名,來約束孩子走一條有秩序,有規矩,科學的教育道路。   放養,就是以孩子的意願為主,不過多的幹涉、限制、約束孩子所做的事情,讓孩子自由處理和發展,教育環境非常的寬鬆。 「圈養」和「放養」,家長們怎麼看?  父母A:圈養,過於嚴謹,往往給的多,易造成營養吸收不均衡。
  • 放養還是圈養?「協作培養」的孩子才能更適應現代文明
    還在一些教育論壇裡聽父母說,初中以前孩子就該盡情玩,童年不玩以後就沒機會玩了。他們都太喜歡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放養」。「放養」究竟該如何養?‍我們可以先來看看我們童年時經歷過的放養是在怎樣一個背景下產生的。
  • 女孩子應該圈養還是放養?
    這個話題如果是放到七八十年代,那就毋庸置疑了,那肯定不會是圈養了,不,那個年代壓根就沒有圈養放養這個說法,那個年代,父母把孩子生下來餵養個兩年基本上就讓他們「自由發揮」了,就是讓他們滿村子地去跟小朋友玩,等吃飯的時候才能聽到整個村子此起彼伏叫自己孩子回家吃飯的聲音,根本就不用去找,只需在大馬路上一叫就可以了。所以,那個年代的孩子,都沒有嬌氣的女孩子。
  • 城市孩子圈養,農村孩子放養,你更看好哪個?彈性育兒要注意什麼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出現了城市孩子圈養和農村孩子放養的兩種現象。說到「放養」和「圈養」,你站哪邊呢?「放養」和「圈養」各自有什麼樣的優缺點?如何將兩種方式取長補短,做到彈性規劃?甚至有的顯得過於吝嗇,明明過得還行,但嘴巴裡老是一句話「最近好窮啊,啥都想買,啥都買不了。」有節儉的習慣不錯,但是過頭了就不招人喜歡。
  • 越早獨立的男孩越有出息:讓男孩學會獨立自強的關鍵幾步
    養育男孩,父母什麼都要為他承擔是種極不負責任的做法,因為他們在不經意間剝奪了兒子的成長的權利,當兒子有一天必須要獨立面對生活的時候,這種愛就成了扼殺他們獨立的殺手。父母作為堅強的後盾及精神的指引者,應該永遠站在兒子的身後給予他最多的支持與信任,也就是說,早一點放手,早一點支持他獨立的「放養」教育才是對他更大的支持與關愛。
  • 為什麼放養的孩子比圈養好?
    開始是站不穩,學站。作為父母,你一遍一遍的鼓勵他。來再試一次。你和孩子都很愉快。當孩子累的時候,不想再練的時候,你也不勉強他。因為你相信他早晚會學會站,早晚會學會走路。再長大一點的時候,你可能把孩子的周圍的環境處理起來,把危險品,帶一點尖的、角啊的東西隱藏起來,問題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走路的安全環境。為父母你的態度可能是和善的,有耐心的。但是一旦到了後來十幾歲甚至更大的時候。
  • 為何現在男孩越來越「娘」?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3種父母害了他
    現如今,只要我們一打開電視或手機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花美男」,染著淺色的頭髮,畫著精緻的眼妝,塗著淡淡的口紅,一眼望去還以為是個女孩子呢。並且不僅僅是外表與女孩相似,就連言談舉止,所作所為也和女孩越來越像,雖然確實顏值高,秀色可餐,但卻一點男子氣概都感受不到,非常的「娘」。
  • 男孩愛哭很「娘」?從這幾個方面了解,男孩小時候愛哭反而是好事
    」,在大家的認知裡,男孩就應該是一種堅強的形象,不可以隨意地哭鬧,認為男孩哭鬧是一件很「娘」的事情。小強媽媽已經非常多次教育小強要做個勇敢的男孩,不能隨隨便便的就哭鼻子,小強每次都能很好地答應媽媽,但是當他遇到讓他無法承受的事情的時候,他就忍不住的掉眼淚。小強媽媽對此非常煩惱,不懂得該如何教育小強讓他變得更加堅強。
  • 解放天性不等於無法無天,別讓放養教育變了味
    所以說,放養是門技術活,把握好度很重要!今天聞達君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把握好放養教育的度,感興趣的家長就接著往下看吧~01 老師不解,問男孩的父親:蘋果應該用紅色的畫筆來畫,您為什麼不讓我告訴麥克呢?男孩的父親說:為什麼一定要告訴他用紅色呢?我認為他畫得很好,說不定以後他真會栽培出藍色的蘋果呢?至於現在的蘋果是什麼顏色的,我想等他吃蘋果的時候自然會明白的。這就是思想的放養。
  • 「圈養式教育」對比「放養式教育」,適當的空間才能讓孩子成長
    」和「放養式教育」的爭論持續存在,兩種教育方式的擁護者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最有道理。王女士是「圈養式教育」的忠實執行者,由於自己童年時在鄉下放養長大,深深體會到了放養教育的不足,所以王女士精心為自己的女兒設定了「圈養計劃」。從性格培養到才藝學習,一件一件安排的明明白白。然而孩子愛玩是天性,王女士的女兒並不想參加這麼多興趣班,每天都要哭鬧著不想去。看著3歲女兒哭紅的小臉,王女士心疼極了,她也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
  • 圈養孩子和放養孩子有什麼不同?這4方面的區別,對娃的影響很大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都在想如何能吃好穿暖,長大後想著該如何教育。媽媽為了孩子的教育可謂是煞費苦心,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媽媽們逐漸分為了兩大派:放養式教育和圈養式教育。放養式教育常常被稱為西式教育,更多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圈養式教育就是我們都經歷過的應試教育,需要集中管理,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那兩種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 90後被「放養」長大,卻不得不「圈養」自己的孩子,原因令人心酸
    80、90後父母小時候是不是「放養」長大:上學前,幾個小夥伴一起玩,沒有課外輔導、沒有智力啟蒙課,有的只是沙包、玻璃球、小辣條。上學以後,每天步行上下學,沒有家長接送,沿途都是美麗的風景,家長也不會輔導作業,成績好像不是那麼重要。
  • 女醫生被熊家長逼死事件,讓我明白了:為什麼我們的男孩越來越娘
    想想,也確實是,這幾年在電視上,看到的男孩越來越娘,越來越女性化,最明顯的就是特別喜歡打扮,敷面膜、描眉等等,看了真的讓我們這些本身不喜打扮的女性自嘆弗如。而且不但止喜歡打扮,在言談舉止方面,也越來越女性化。謝霆鋒在《中國好聲音》裡說:「其實說實話,我都已經有點厭倦現在非常流行的韓風,我覺得男生也該找回,男生該有的荷爾蒙。」
  • 都說「女美娘,男醜母」,懷男孩的孕婦真會變醜嗎?真相可能相反
    其實廣東這邊11月還穿小短袖呢,而且早晨陽光溫柔,有人曬太陽一點也不奇怪,但這都是題外話。當我走近的時候,發現她們正在討論「女美娘,男醜母」的問題,意思是如果孕婦肚子裡懷的是女孩,那麼媽媽的皮膚可能會越來越好,懷的男孩皮膚就會越來越差。她們一看這位孕媽紅光滿面,氣色不錯,所以斷定她懷的是一位女寶寶。
  • 男孩當自強(一)男孩喜歡公仔就會變「娘」?他們需要的是安全感
    對於男孩的培養也是不能懦弱,不能撒嬌,不能輕易認輸。男孩的玩具應該是玩具槍、刀、足球、籃球等極具性別特質的。如果小男孩喜歡公仔呢?天哪,有些媽媽是萬萬不能接受的,這不是女孩子喜歡的東西嗎?一直喜歡這些扮家家的東西會不會變得很娘,沒有男孩氣概?
  • 放養好還是精養好?別被「概念」給限制住了,取其精髓孩子才優秀
    圖片、文章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養育寶寶,是放養好還是精養好呢?很多人對此意見不一。去看看那些生二胎的家庭,你會發現這件事情會變得非常有意思。老兩口各種看視頻學習新的育兒方法,說實在的挺感動的。可是有時候一些小細節摳的太仔細,我都覺得沒必要。而且這麼養孩子有個副作用,孩子特別玻璃心,遇到點小事就扛不住,總是找家長幫忙,在集體生活中也好像格格不入,總說「你這麼做不衛生」「你這樣會被挨說的」等等。網友3:嫂子性格大大咧咧,養育孩子也是如此。
  • 墨爾本一 14 歲男孩溺水身亡,「野泳」不應效仿
    華輿訊 據澳洲網報導,當地時間11月3日晚,一名14歲男孩在墨爾本西南區溺水身亡當地時間11月3日晚上,警察在墨爾本西南約30公裡的Werribee河中發現男孩屍體。維州警察表示:這名溺水男孩在當地時間晚上7點左右跳入河中不久後失蹤當發現男孩失蹤後,警察、空中聯隊和搜救隊迅速出警,但是發現男孩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