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是放養好還是圈養好,聽孩子這麼說,我覺得我的選擇是對的

2020-09-19 遠嫁患癌的雙雙

「媽媽,謝謝你和爸爸這些年對我的放養,讓我從小學會了獨立,學會了面對困難,」這是孩子在開學前和我聊天時說的一句話,實際上聽著這句話我是心酸的,就像孩子問我:「放養他是我們的教育方式,還是真的是沒時間管他,」說心裡話我不喜歡孩子被嬌生慣養,所以告訴孩子放養是我們家的教育方式,但還有一個原因確實是沒時間管他。


2003年的植樹節,孩子呱呱落地,隨著孩子的到來,我和老公喜悅又恐慌,開心的是我們已是人父人母,恐慌的是那一年非典型肺炎和今年的冠狀病毒一樣嚴重,全國都在抗擊非典,我們普通老百姓能做的就是像今年新冠病毒一樣,老老實實呆家裡,不給國家添亂。

在抗擊非典的幾個月裡,我和老公精心的呵護著孩子成長。

孩子是11個月時會走路,他說話比較早,所以在2歲半的時候就上幼兒園。

在孩子上完幼兒園的中班暑假時,孩子天天和比他大幾歲的小夥伴們一起玩(主要是沒有同齡的小夥伴)。

2007年9月,孩子準備上幼兒園大班時出現了問題,他不想去上幼兒園,他說他要和村裡的小夥伴們一起上一年級,我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他又哭又鬧不願意上,沒辦法只有把他帶回來,和老公商量這怎麼辦,沒六周歲是上不了一年級的。

眼看著幼兒園,小學都開學了,可孩子就不願意去上幼兒園,實在沒辦法,老公到我們戶口對應的小學找校長談了一下孩子情況,希望學校能破格收下孩子。

校長說:「這肯定不行,首先即使學校同意了,孩子也入不了學籍網,」

老公說:「那就不入學籍網,讓他在學校跟著其他孩子上課,我們也不指望他能理解老師講的知識,等過兩年再從一年級上學入學籍網,每個學期該出的費用我們還是一樣出,只要他能和孩子們在一起玩就好。」

校長聽老公這樣說也沒辦法,只好同意了,就這樣孩子上了一年級,到入學年齡也沒有從一年級開始,還是跟著他原來的班繼續,就這樣混混沌沌的,孩子上滿了下小學六年。

用孩子的話說,他上小學不知道讀書是什麼意思,就想著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

2013年,孩子小學畢業了,由於我們小學對應的中學教學質量比較差,老公把他轉到另外一所中學,這所中學離我們家比較遠,開學的那一天,老公和孩子說,你記住了我只送你這一次,後面你就要一個人去學校,一個人回家。

在孩子上中學的三年裡,自理能力方面我們都沒操心過,有一次放學沒趕上回家的末班車,他自己又沒錢,正在家裡人著急的時候,他自己打的回來了,當然錢是我們出的。

2016年,孩子初中畢業考上了我們縣一中,有點出乎預料,因為我們家孩子成績一般,我和老公的性格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觀念都是一至的,我們沒有像其他家長那樣把孩子成績看得很重要,因為成績好和天賦,後天怒力有關,智商要高,我們孩子都不具備這些,知道孩子智商不高,所以在成績方面我們選擇順其自然,只要努力就好,結果不重要。

由於孩子上學過早,他的理解能力一直跟不上,在高中時最明顯,數學考試每次幾乎是倒數。

我和老公雖然在孩子學習成績方面沒有很大要求,但在其它教育方面都比較嚴格,老公常給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以後不管你在任何地方做什麼事,首先要學會做人。

我也經常對孩子說,爸爸媽媽不能管你一輩子,男孩必須要學會獨立,做個善良的人,三觀要正,要懂得尊老愛幼有禮貌。

2019年,孩子只考上了一個普通二本,但是這些年孩子的表現我們都很滿意,雖然沒考上好大學,但是他的其它能力超出了我們想像的範圍。

孩子11歲暑假時,一人從武漢坐火車到廣州爸爸上班的地方,爸爸到火車站接他時,他說:「第一次一個人做車好怕,」爸爸說:「現在體驗到了,以後一個人到那裡去都不害怕。」

也是從那一次,孩子每次出遠門都是一個人。

13歲時一個人從武漢做飛機去雲南外婆家,他當時的要求是不要任何人接他,他要自己轉車到外婆家。

15歲時,他一個人到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長沙各城市趕考 ,自己訂住宿,在陌生的城市坐地鐵,坐公交車,這個過程把身份證弄丟兩次,因時間沒按排好誤車幾次,浪費了不少車費,我氣得要囉嗦幾句時,老公說這都是正常情況,不經歷這些他以後怎麼成長,沒必要說他。

每次出門行李箱的東西自己清理。

2019年高考完,他興致勃勃的要去打暑假工,第一份工作在武漢就被騙400元,我和老公說,他一點都不成熟,太單純才會被騙,老公說只有這樣才會成長。

孩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肚子餓了從來不叫我做飯,自己動手,做的次數多了比我做的飯還好。

對妹妹也是特別好,每次回家都要買妹妹喜歡吃的零食。

我和老公本是普通人,對孩子也沒有太多要求,只希望孩子不做違背道德,違背法律的事就好 ,做一個善良,友愛,獨立的孩子就心滿意足。

結語:我生活中有很多親朋好友很喜歡把孩子嬌生慣養,有的甚至把做好的飯端到孩子面前,有的孩子從小到大沒洗過一次衣服一個碗。其實,孩子沒家長想的那麼脆弱,學會放手,他們會更加獨立,放養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相關焦點

  • 都說男孩放養比圈養好,那麼如何讓男孩不「野」也不「娘」呢?
    從古至今,有關於教育的話題就層出不窮,有的人覺得放養比較好,有的人則覺得圈養式教育比較好。究竟哪個更好呢?哪個更適合孩子呢?我想這仍然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家長應懂得把握好這個尺度,不管是放養還是圈養,應努力讓男孩不「野」也不「娘」。
  • 放養還是圈養?「協作培養」的孩子才能更適應現代文明
    我可以說他們的大腦幾乎完全被主觀情緒控制了,凡是順應他們情緒的東西才能得到他們認可。可是,他們認可之後又不能深入理解這個理念,而是自由發揮出一套自以為是的行動,還為此津津樂道。你可以問問那些讀過《放養孩子》這本書的父母,他們有多少人能做到書中給出的建議。我有一個朋友曾跟我說,他們夫妻倆在周末的早上睡懶覺到十點,不到三歲的孩子起床後就自己在家裡玩。這就是他們家的放養。
  • 「圈養」和「放養」的孩子
    要不就是那些小孩不跟他玩,要不就是玩了沒多久,朋友的孩子就在那發脾氣。那些小孩總向我告狀,說朋友的孩子喜歡打人,動不動就生氣。我也好無奈。於是我找他來問話:「你為什麼不跟小朋友好好玩?」「他們玩遊戲耍賴。」他委屈地說。「玩遊戲嘛,別那麼認真好不好?又不是輸錢,沒關係的。」
  • 為什麼放養的孩子比圈養好?
    你和孩子都很愉快。當孩子累的時候,不想再練的時候,你也不勉強他。因為你相信他早晚會學會站,早晚會學會走路。再長大一點的時候,你可能把孩子的周圍的環境處理起來,把危險品,帶一點尖的、角啊的東西隱藏起來,問題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走路的安全環境。為父母你的態度可能是和善的,有耐心的。但是一旦到了後來十幾歲甚至更大的時候。
  • 「圈養式教育」對比「放養式教育」,適當的空間才能讓孩子成長
    然而孩子愛玩是天性,王女士的女兒並不想參加這麼多興趣班,每天都要哭鬧著不想去。看著3歲女兒哭紅的小臉,王女士心疼極了,她也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但是又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以後樣樣不如別人產生自卑的心理。許多家長如同王女士一樣糾結於應該圈養還是放養,那麼讓我們一起在這兩種方式的對比中,看看究竟應該採取哪種教育方式吧。
  • 圈養or放養,你怎麼看?
    而在教育理念模式上的解讀,圈養是指父母以愛之名,來約束孩子走一條有秩序,有規矩,科學的教育道路。   放養,就是以孩子的意願為主,不過多的幹涉、限制、約束孩子所做的事情,讓孩子自由處理和發展,教育環境非常的寬鬆。 「圈養」和「放養」,家長們怎麼看?  父母A:圈養,過於嚴謹,往往給的多,易造成營養吸收不均衡。
  • 女孩子應該圈養還是放養?
    這個話題如果是放到七八十年代,那就毋庸置疑了,那肯定不會是圈養了,不,那個年代壓根就沒有圈養放養這個說法,那個年代,父母把孩子生下來餵養個兩年基本上就讓他們「自由發揮」了,就是讓他們滿村子地去跟小朋友玩,等吃飯的時候才能聽到整個村子此起彼伏叫自己孩子回家吃飯的聲音,根本就不用去找,只需在大馬路上一叫就可以了。所以,那個年代的孩子,都沒有嬌氣的女孩子。
  • 放養好還是精養好?別被「概念」給限制住了,取其精髓孩子才優秀
    圖片、文章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養育寶寶,是放養好還是精養好呢?很多人對此意見不一。去看看那些生二胎的家庭,你會發現這件事情會變得非常有意思。網友1:我媳婦對孩子就是精養,紙尿褲左挑右選的,衣服的材質要看半天,奶瓶每次都消毒。可是一把孩子送到丈母娘家,就沒有這些講究了,姥姥還給孩子吃羊肉串。媳婦反對兩句,孩子姥姥一句話回懟——我就是這麼把你養大的,哪有那麼多事!網友2:我家孩子應該是屬於精養的典型了吧,我小時候父母工作忙,沒怎麼顧及到我。
  • 城市孩子圈養,農村孩子放養,你更看好哪個?彈性育兒要注意什麼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出現了城市孩子圈養和農村孩子放養的兩種現象。說到「放養」和「圈養」,你站哪邊呢?有家長說,放養呢,孩子「成才」的風險比較高,「憑基因撞大運」,孩子自由地在未知世界探索,會更有主見,但同時無規矩不成方圓,也容易走彎路。
  • 鄧超兒子「放養」和蔡國慶兒子「圈養」有啥區別?差距不止一點點
    實際上,這個道理搬到家庭教育方面也同樣適用:不同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有一套自己的專有的教育模式,不同的教育模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了截然不同的作用。我們生活中常常說到的「放養」和「圈養」其實正是教育方式的選擇,這兩種教育方式有什麼差異,我們又能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 圈養孩子和放養孩子有什麼不同?這4方面的區別,對娃的影響很大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都在想如何能吃好穿暖,長大後想著該如何教育。媽媽為了孩子的教育可謂是煞費苦心,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媽媽們逐漸分為了兩大派:放養式教育和圈養式教育。放養式教育常常被稱為西式教育,更多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圈養式教育就是我們都經歷過的應試教育,需要集中管理,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那兩種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 90後被「放養」長大,卻不得不「圈養」自己的孩子,原因令人心酸
    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種「放養」被「圈養」取代,這些父母長大後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卻不是這樣了。相比於三十年前孩子的培養模式,如今的教育簡直是產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長大,卻不得不「圈養」自己的孩子原因一:競爭壓力逐年增大和幾十年前畢業分配工作的情形大不相同,現今全民學歷水平普遍提高,人口就業壓力大幅增加。
  • 為什麼我要說,生孩子還是生兒子好
    作為一個父親,雖然我很愛自己的女兒,但我還是想說:還是生兒子好啊!作為一個母親,在養育孩子的這四年裡,我有時候會慶幸:還好自己生的是個兒子啊!和重男輕女無關,和撫養成本無關,和買房養老無關,兩個4歲孩子的父母,通過養育孩子的經歷,告訴你們,為什麼說,還是生兒子好!
  • 我姐給孩子選奶粉,說只看配方,我一沒有孩子的都聽不下去了
    事情是這樣的,我姐剛生娃,因為母乳不足,要給娃選奶粉,天天給我吐槽說,現在這奶粉怎麼配方都差不多啊,都不知道該怎麼選?我說,孩子成長的營養元素就那幾類,肯定都差不多啊,其實奶源比配方更重要,好嗎?說真的,我雖然沒娃,但我知道奶粉這東西一定要安全吧,安全的保障肯定是由生產源頭直接決定的吧,源頭是誰?
  • 放養教育和圈養教育哪個好?只要價值觀正確,父母就應該支持孩子
    放養教育和圈養教育哪個好? 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因為家庭條件不同,父母的學識和觀念不同,都會給家庭教育的具體操作帶來影響。明星帶娃,一直都是被廣大網友關注的熱點,但因為和大多數家庭各方麵條件的差異,因此往往會引起很多的爭議。
  • 《小情人》告訴我們,一個父親的本分,到底是該圈養還是放養?
    相反,再看看單子飛的拜把兄弟祖南頭,教育女兒的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選擇放養的方式,女兒從小就很獨立,但是面對婚姻大事,吃盡了虧,宋軼飾演的祖貝萊,認識了戲裡面的渣男常樂(居來提飾演),從一個戲劇化的結婚開始,把婚姻生活拍成了一部鬧劇,著實可憐!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到底是該圈養還是放養,也許現實中有個人給了我們答案!
  • 孩子說「不能讓我生活好,把我生出來遭罪幹什麼」
    家長提問:孩子說「不能讓我生活好,把我生出來遭罪幹什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基本上覺得自己過得不好的孩子,要不就是真的過得不好,並且沒覺得有過好的希望,另一種就是好但不知足。人本性都是自私的,特別在生孩子的事情上,各種聽起來高大上的說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開枝散葉,光宗耀組。
  • 「放養式教育」不是毀滅孩子的根源,剝奪自由才是
    因而年輕一輩的家長大多數都活在這種「放養式教育」的壓力之下,自然而然地就把牢牢看緊孩子成長的每一步當成了生活的首要任務,也就是所謂的「圈養式教育」。但這種「圈養式教育」,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如果你想看楊桐和鄭瑩佳在農村相處生活中,一言不合就battle的火爆場面,那你恐怕也要失望了。
  • 你覺得孩子不聰明,是因為你還沒讀懂「放養式」3個原則!
    你覺得孩子不聰明,是因為你還沒讀懂「放養式」3個原則!但王先森直接拒絕了小溫馨的請求,說:「你還小,還是讓爸爸來吧。」可小溫馨非常想拎,而且表示拎得動。但王先森還是不願意給她嘗試的機會,甚至我想說點什麼,他還告訴我,小溫馨還是個孩子,你不能任由她的性子來。
  • 陪讀媽媽:放養不管孩子真能有好成績嗎?
    最近跟一位陪讀媽媽聊天的時候,這位媽媽向我訴苦道,孩子的成績好像並沒有比不陪讀的時候好很多,甚至還有點的下降趨勢,明明自己已經很用心的在陪讀了,為什麼效果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呢?難道放養不管孩子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嗎?這個問題想必戳中了很多陪讀家長的痛點,那麼今天面具就來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