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圈養」和「放養」的孩子
【圈養的孩子】我一朋友的孩子,父母沒在身邊,是由奶奶帶,現在上二年級了。奶奶平時不讓自己的孫子出門,如果實在要出門,也是由她陪著。一般都不輕易出門。每天,除了上學、放學時間是在路上走,放學後就是把孩子關在家裡寫作業。平時奶奶自己出門打牌,會把孩子關在家裡,或是讓孫子坐在自己身邊看。她不讓孩子到處亂跑。
-
圈養or放養,你怎麼看?
何謂「圈養」,何謂「放養」?圈養與放養有何利弊?家長們,你們怎麼看?今天和大家深入探討下這個話題,不要錯過喲!而在教育理念模式上的解讀,圈養是指父母以愛之名,來約束孩子走一條有秩序,有規矩,科學的教育道路。 放養,就是以孩子的意願為主,不過多的幹涉、限制、約束孩子所做的事情,讓孩子自由處理和發展,教育環境非常的寬鬆。 「圈養」和「放養」,家長們怎麼看? 父母A:圈養,過於嚴謹,往往給的多,易造成營養吸收不均衡。
-
「圈養式教育」對比「放養式教育」,適當的空間才能讓孩子成長
其實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斷進化,在適當的空間裡給予孩子適當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王女士是「圈養式教育」的忠實執行者,由於自己童年時在鄉下放養長大,深深體會到了放養教育的不足,所以王女士精心為自己的女兒設定了「圈養計劃」。從性格培養到才藝學習,一件一件安排的明明白白。
-
女孩子應該圈養還是放養?
這個話題如果是放到七八十年代,那就毋庸置疑了,那肯定不會是圈養了,不,那個年代壓根就沒有圈養放養這個說法,那個年代,父母把孩子生下來餵養個兩年基本上就讓他們「自由發揮」了,就是讓他們滿村子地去跟小朋友玩,等吃飯的時候才能聽到整個村子此起彼伏叫自己孩子回家吃飯的聲音,根本就不用去找,只需在大馬路上一叫就可以了。所以,那個年代的孩子,都沒有嬌氣的女孩子。
-
城市孩子圈養,農村孩子放養,你更看好哪個?彈性育兒要注意什麼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出現了城市孩子圈養和農村孩子放養的兩種現象。說到「放養」和「圈養」,你站哪邊呢?「放養」和「圈養」各自有什麼樣的優缺點?如何將兩種方式取長補短,做到彈性規劃?正如我們看到的一些土味視頻,為什麼說是土味呢?因為大多數那種視頻的拍攝者不懂得穿衣搭配,大紅大綠一出場,緊身牛仔褲加一頭金毛,有什麼美感可言呢?
-
放養還是圈養?「協作培養」的孩子才能更適應現代文明
放養」和「圈養」的界限並不應該如此分明。「放養」的核心應是放下對孩子心靈的束縛,同時在實際行動上執行「圈養」,主動給孩子提供系統化的訓練,去完善心靈的成長。我們可以先來看看我們童年時經歷過的放養是在怎樣一個背景下產生的。30年前、40年前、50年前……所有的孩子都是放養長大的,一方面孩子多,另一方面家裡窮,那時想上學讀書的窮孩子最羨慕的恐怕就是被「圈養」的孩子。曾經我們被「放養」不是由父母選擇的,而是沒得選擇。
-
圈養孩子和放養孩子有什麼不同?這4方面的區別,對娃的影響很大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都在想如何能吃好穿暖,長大後想著該如何教育。媽媽為了孩子的教育可謂是煞費苦心,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媽媽們逐漸分為了兩大派:放養式教育和圈養式教育。放養式教育常常被稱為西式教育,更多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圈養式教育就是我們都經歷過的應試教育,需要集中管理,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那兩種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
90後被「放養」長大,卻不得不「圈養」自己的孩子,原因令人心酸
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種「放養」被「圈養」取代,這些父母長大後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卻不是這樣了。相比於三十年前孩子的培養模式,如今的教育簡直是產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長大,卻不得不「圈養」自己的孩子原因一:競爭壓力逐年增大和幾十年前畢業分配工作的情形大不相同,現今全民學歷水平普遍提高,人口就業壓力大幅增加。
-
都說男孩放養比圈養好,那麼如何讓男孩不「野」也不「娘」呢?
從古至今,有關於教育的話題就層出不窮,有的人覺得放養比較好,有的人則覺得圈養式教育比較好。究竟哪個更好呢?哪個更適合孩子呢?我想這仍然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家長應懂得把握好這個尺度,不管是放養還是圈養,應努力讓男孩不「野」也不「娘」。
-
鄧超兒子「放養」和蔡國慶兒子「圈養」有啥區別?差距不止一點點
實際上,這個道理搬到家庭教育方面也同樣適用:不同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有一套自己的專有的教育模式,不同的教育模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了截然不同的作用。我們生活中常常說到的「放養」和「圈養」其實正是教育方式的選擇,這兩種教育方式有什麼差異,我們又能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
放養教育和圈養教育哪個好?只要價值觀正確,父母就應該支持孩子
放養教育和圈養教育哪個好? 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因為家庭條件不同,父母的學識和觀念不同,都會給家庭教育的具體操作帶來影響。明星帶娃,一直都是被廣大網友關注的熱點,但因為和大多數家庭各方麵條件的差異,因此往往會引起很多的爭議。
-
中國父母的「圈養」育兒方式,正在逐步毀掉自己的孩子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中國的父母在教育上有一個很大的誤區,總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優秀了,其他什麼都不用操心。嚴厲的「圈養」看似把孩子教育得非常成功,但實際上卻忽視了教育的真正目的。隨著這幾年西方教育理念的輸入,很多父母在教育方式面前也有了猶豫,究竟是選擇「放養」還是「圈養」呢?「放養」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大環境的節奏這麼快,所有家長都在著急讓孩子學各種東西,萬一自己的孩子「放養」之後競爭力遠遠不如被「圈養」的孩子怎麼辦?
-
被圈養與散養的孩子站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差距,合理養育很重要
可能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被圈養長大,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因為這也是他們的一種教育方式,希望通過圈養對孩子起到保護的作用。但事實上,圈養對於孩子而言,並沒有家長所想像的那麼好,甚至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①孩子很難擁有獨立意識圈養對於孩子的獨立意識培養並沒有好處,甚至會帶來非常多的負面因素。
-
男孩是放養好還是圈養好,聽孩子這麼說,我覺得我的選擇是對的
「媽媽,謝謝你和爸爸這些年對我的放養,讓我從小學會了獨立,學會了面對困難,」這是孩子在開學前和我聊天時說的一句話,實際上聽著這句話我是心酸的,就像孩子問我:「放養他是我們的教育方式,還是真的是沒時間管他,」說心裡話我不喜歡孩子被嬌生慣養,所以告訴孩子放養是我們家的教育方式,但還有一個原因確實是沒時間管他。
-
跨國婚姻,不同的育兒觀念,放養和圈養,朋友們,你支持誰
撒貝寧回家看見兩個小可愛在地上摸爬滾打,互相舔地板玩,小嘴唇弄得髒兮兮的,撒貝寧趕緊跑過去制止,可是李白卻讓他不要管,說孩子就應該釋放天性。撒貝寧剛把拖鞋換下來,兩個小寶貝就急忙爬了過去,一人抓起一隻拖鞋啃得津津有味,撒貝寧實在受不了了,趕緊把拖鞋奪了下來。
-
「放養式教育」不是毀滅孩子的根源,剝奪自由才是
因而年輕一輩的家長大多數都活在這種「放養式教育」的壓力之下,自然而然地就把牢牢看緊孩子成長的每一步當成了生活的首要任務,也就是所謂的「圈養式教育」。但這種「圈養式教育」,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楊桐和鄭瑩佳,都是「圈養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也是你我身邊最常見的孩子。楊桐因為學習成績不佳,所以被父母緊抓學業,恨不能寸步不離地督促他學習。僅僅是做功課的時間,他的母親就頻繁地進出他的房間查看學習進度。
-
《小情人》告訴我們,一個父親的本分,到底是該圈養還是放養?
相反,再看看單子飛的拜把兄弟祖南頭,教育女兒的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選擇放養的方式,女兒從小就很獨立,但是面對婚姻大事,吃盡了虧,宋軼飾演的祖貝萊,認識了戲裡面的渣男常樂(居來提飾演),從一個戲劇化的結婚開始,把婚姻生活拍成了一部鬧劇,著實可憐!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到底是該圈養還是放養,也許現實中有個人給了我們答案!
-
隔代教育出的狀元林中文:先「圈養」後「放養」,還有這3個方法
可能讓你想不到的是,這樣一位美女狀元,是隔代教育出來的,實行的是先"圈養"後"放養"的方法。林中文說,父母不太管她,但在上小學三年及以前爺爺對她的學習"盯"得很緊。因為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所以,後面就可以放心地"放養"了。一、自覺的學習習慣我們小時候到大學畢業也幾乎是"放養"而來的,怎麼就沒有那麼優秀呢?
-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孩子身上所有的特點,都可以歸之為天性,無論是好,還是壞,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辯駁、不可壓制。很多父母把「放養」孩子捧上天,理由是:「釋放孩子的天性」,他們以為這樣的愛很偉大,但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他們為自己偷懶找的說辭而已。最近幾年,國內的初等教育開始被快樂教育大洗腦。小學好輕鬆,四點半就皆大歡喜的放學了。
-
資訊時代的學生需要「放養」
作者: 張利全 (內容提要)我國的傳統教育是「封閉式」的就如同動物的「圈養」 培養出來的學生有很多共性,但缺少個性,容易扼殺學生的創造性、主動性、靈活性;工業社會的這種「圈養」式的教育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信息社會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的實施打破了「封閉」 ,我們的教育方式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對學生應該從「圈養」 轉變為「放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