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大學教材故意編寫的晦澀難懂?

2020-12-17 考研百曉生

對此觀點我表示不認同,隨著學習的深入知識肯定是越來越難的,這與誰編寫教材無關,你去看國外的英文教材也很難理解,這是知識本身的難度決定的。

大學教材或者專業參考書作為學術出版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嚴肅性,因為面向的讀者群是大學生或者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本身對這一領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非該領域的人來看,因為沒有學習相關背景知識,那肯定是很難理解的,但這不是作者的原因導致的。

拋除編者的水平影響外,我相信每一位作者都想儘可能講得的清楚明白,寫出來的書本來就是給別人看的,如果故意編的晦澀難懂導致沒有人看,那這本書就沒有寫的必要。

故意編寫的晦澀難懂是不存在,故意編的淺顯易懂倒有可能,比如我們常見的科普讀物讀起來就十分有趣,同樣是介紹宇宙大爆炸,科普讀物,大學的教材以及前沿的論文在深度上肯定是不一樣的。

相關焦點

  • 印度數學教材晦澀難懂 教學大綱愁壞老師
    他們抱怨稱,印度數學教材晦澀難懂,課時安排完全與實際不符,亟需簡化。據印度《班加羅爾鏡報》7日報導,在今年的十年級數學標準考試中,學生不僅要接受教學大綱內容的測試,還要接受綜合評估計劃的項目測試。據報導,如此龐大的課程量必須要在180個課時之內完成,但除去假期、考試日以及老師們的正常培訓和輪休,整個學年滿打滿算只有150個課時,教完所有課程簡直是「不能完成的任務」。
  • 條款晦澀難懂 信達財險2013版董責險被叫停上市
    本報見習記者 蘇向杲  因產品條款的文章晦澀難懂、意思表達不清晰,費率釐定不科學,保監會近日叫停了信達財險的一款董事及高管責任險產品。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稱,我國公司董事及高管責任險的條款多來自國外,並不適合我國的法律框架,因而會產生諸如信達相關公司股票走勢「文字晦澀難懂」等問題。
  • 湖北大學老師編寫國內首本「慕課」英文教材
    湖北大學老師編寫國內首本「慕課」英文教材   楚天都市報    2017-10-09  大 中 小   昨日(10月8日),記者從湖北大學了解到,近日該校一些學生領到一本名為《英語暢談中國文化》的新書,其內容為用英文編寫的有關中國建築、服飾、美食等傳統文化的介紹。
  • 讓學生編寫教材靠譜嗎?
    學生是協助教材編寫的最佳人選2015年,普利茅斯州立大學跨學科研究教授羅賓・德羅薩與學生一起編寫了一本有關美國早期文學的開放式教科書。她這麼做的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讓學生節省大約85美元的課本費。當有人質疑讓剛剛開始學習課程內容的學生參與編寫課程教材是否妥當時,德羅薩認為學生恰恰是協助開展這項工作的最佳人選。因為教科書是為學生提供的,他們是某個特定學術領域的新學者,可以敏銳地覺察到其他學生需要教材提供哪些內容。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惹熱議,閱卷老師評語:晦澀難懂
    閱卷老師一審時,因為文章過於晦澀難懂,直接給出了39分的低分。這直接引發了網友的好奇心,連高考閱卷老師的文學素養都不足以讀懂這篇文章嗎?我們一起來通讀一下這篇文章吧,讀完保證顛覆你的想像。這位考生把各種生冷詞語,晦澀難懂的句子用得爐火純青。其中嚆矢、濫觴、振翮這三個詞語,有網友能正確讀出來嗎?恐怕99%的人都不認識這三個詞語。
  • 2020年高考,最晦澀難懂的一篇滿分作文,網友吵翻了!
    有人問,為什麼大家那麼關注高考作文,網友回答:其他題我們也不會呀,只有聊聊作文,這樣子了!當然,大家關注高考作文,一是因為作文分值佔比最高,達到60分值;二是作文滿分非常少見,獲得滿分的難度很大。因此一篇好的滿分作文,能夠讓大家開開眼,見識見識它是怎麼樣的。
  • 《八方旅人》晦澀難懂的中古英語 讓全球玩家學習熱情高漲
    SE的RPG新作《八方旅人》日前已經登陸了Switch平臺,因為其略顯晦澀的中古英語用法不少,被國內玩家稱作「專八旅人」。實際上,遊戲中的中古英語用法,不光讓英語非母語的中國玩家們很難理解,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玩家們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
  • 教材編寫專家:編中小學教材比編大學教材難多了
    9月1日,遼寧瀋陽,第134中學的學生使用新版歷史教材。視覺中國供圖  為什麼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人的稱呼中都是「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執行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課程教材研究所教授高德勝介紹說,這是教材總主編、南京師範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資深教授魯潔給編寫組支的「高招」。魯潔教授曾主持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研製,對義務教育課程教材工作有很深的見地,「每一課都要拿到課堂上去試教,成了我們編寫教材中的一個必要環節」。
  • 最晦澀難懂的高中生情書,老師:學會數理化,單身也不怕
    然而,當高中的理科生們用他們獨有的方式寫出那些晦澀難懂的情書時,也許會讓你耳目一新,那麼接下來就隨小磊老師來看一看這些最晦澀難懂的高中生情書,這些情書老師看了以後,都打趣的表示:「學會數理化,單身也不怕」。雙曲線是數學中常見的一種曲線,它是表示平面上到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差的絕對值為定值的點的軌跡。不過,當高中生把雙曲線的特點寫成情書時,簡直讓人拍案叫絕。
  • 清華大學要將線性代數教材改為英文版,網友表示改的好!
    最近由於清華大學將其線性代數教材改為英文版教材引起網友廣大爭議。而清華大學大一新生表示,覺得這版英語版教材其實還可以,從內容上來說比國內教材更加通俗易懂,且容易理解。有的網友認為,國內教材太過晦澀難懂,看完之後雲裡霧裡不知道在說什麼,而這版英語線性代數教材更加通俗易懂,講的都是本質的東西使人更加容易掌握和理解。也有的網友認為,換教材可以沒必要用外國教材,完全可以自己編寫一個更加適合國內學生的教材出來,反對換教材。
  • 如何學習晦澀難懂的知識?
    專業書籍本身會有一定的難度,包含了很多的專業術語和理論,有些地方可能也比較晦澀難懂,新手讀起來往往就比較吃力。許多人很想在某一項領域上有所突破,於是,興衝衝地找來一大堆的專業書籍,但往往都是看了前面的幾頁,隨之而來的卻是被專業知識的晦澀難懂,而磨光了初始時候的熱情。那麼,本文就由唐歌來帶你了解下:怎樣閱讀專業類書籍?
  • 《尤利西斯》: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部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的作品。先來認識一下《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喬伊斯(1882-1941),愛爾蘭人,1882年2月2日出生於都柏林郊區拉斯加爾,1941年1月13日在瑞士蘇黎世離世。喬伊斯生長於一個天主教家庭,在16個兄弟姐妹中居長,父親是稅吏。
  • 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難懂,初評僅得39分
    高考滿分作文,《活在樹上的人》:晦澀難懂初評時只有39分,為何?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活在樹上的人》引爭議:爭議點簡單來說只有兩個。第一那就是大家讀不大懂這篇文章。其次是該作文已經被第一個閱卷老師判為39分,可是後來改為滿分,這也成了爭議的「元兇」之一。
  • 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詞藻過於晦澀難懂
    但是經過細讀,你就會發現,這篇文章拋去晦澀難懂的字眼之外,這篇文章的思想是散的,根本抓不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每一個段落都會用到很多的典故和引用,甚至在一個句子裡都會有兩到三個典故和引用。這樣的文章基本就是靠引用和典故堆砌起來的,雖然看起來每一句話和每一個段落都有聯繫,但是要把它們糅合,提煉出一個精確的觀點是異常困難的。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高考錄取通知書堅持本人籤收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閱卷組長:得分「恰如其分」3. 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低頭?二、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閱卷組長:得分「恰如其分」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雜誌社通過官方微信,將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對外公開發布。文中稱,上述作文是今年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該滿分作文一經公布,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 中國人民大學黃達:一個人的「教材編寫史」
    一個人的「教材編寫史」文|黃達作為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名教師,我的教材編寫工作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息息相關。在我一生的寫作中,教材寫作投入的精力最多。所以,當時中國人民大學的財政系決定由我來主持編寫一本《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流通與信用》。參與這項工作的,除了我以外,還有周作仁、楊承祚、林與權三人。經過幾年的編寫和反覆修改,該教材於1957年1月和4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分上下兩冊出版,同年5月,合為一冊出版發行。這本《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流通與信用》是我第一次主持編寫並公開發行的教材,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本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金融學教材。
  • 如此晦澀難懂的高考滿分作文,是譁眾取寵還是才華橫溢?
    最後教授的點評也確實很到位,晦澀難懂差不多是每個人看完這篇作文的感受吧?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並識別出好壞。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跟給39分的老師一樣吧。但點評專家同時也指出,「當然,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
  • 江西計劃編寫出版「紅色文化」系列教材:下至幼兒上至大學
    江西計劃編寫出版「紅色文化」系列教材:下至幼兒上至大學 2017年12月18日,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與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籤署紅色文化系列教材編寫合作協議。
  • 同濟大學的《高等數學》到底有多難?你高數掛過科嗎?
    許多985都是自編教材,同濟大學的《高等數學》應該是國內高校使用人數最多的一本。其中同濟大學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浙江大學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被歷代考研人奉為經典教材。學生感覺到高等數學難,一方面是由於國內教材編寫晦澀難懂,另一方面是同學缺少必要的練習,不同於高中3天一小考,5天一大考,通過考試可以及時的反饋問題。大學除了一個期中考試,一個期末考試,再沒有別的考試,學生沒有必要的反饋,不知道自己到底學的怎麼樣。
  • 大文學家沈從文為何要編寫中小學教材
    他雖然是小學畢業、出身行伍,卻在文學創作、大學講臺和考古研究等方面獲得了很大成就。相比之下,他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編教材的經歷,卻似乎被人遺忘。沈從文編教材與楊振聲有關。楊振聲是胡適的學生,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之一。我曾經在1947年2月3日的《大公報》上看到一篇題為《楊振聲小記》的短文。該文雖然不長,但其中二件趣聞軼事都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