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娟"千裡終一別 復旦抗癌女教師于娟追悼會昨天舉行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圖片說明:昨天,寶山殯儀館,復旦抗癌女教師于娟追悼會舉行,頭髮花白的于娟母親輕撫著于娟的巨幅肖像。早報見習記者楊一

于娟的親人在現場悲痛欲絕。

東方網4月24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9點多鐘我才醒,媽媽在屋裡來回走動,聽她「叭啦叭啦」的拖鞋敲地板的聲音真是愜意。過了一會兒,媽發現我醒了,就叫我起床,邊做她的事邊在嘴裡叫:「乖乖,該起了」。

以上一幕生活鏡頭發生在于娟17歲時的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那時的于娟還在山東老家讀高中。

時光飛逝,同樣又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于娟的媽媽悲痛地撫著女兒的照片,老淚縱橫,她驕傲的女兒,已為人妻為人母的女兒,已經永遠喚不醒。

感動和激勵了無數人的復旦大學抗癌女教師,4月19日凌晨3時許與世長辭,年僅33歲。昨天上午,于娟追悼會在寶山殯儀館懿德廳舉行,52分鐘的追悼過程莊嚴肅穆,數百人自發前來弔唁。

昨天上午,晴有雲。追悼會還沒有開始,但寶山殯儀館懿德廳已站滿了人,每人手捧一束黃色鮮花,神情凝重而哀傷。

悼念大廳外,籤到簿上黑色筆密密麻麻寫滿追悼者的籤名,悼念大廳內,正中央身著紅色、笑顏的于娟生活彩照掛在黑簾中間,兩側輓聯書寫「齊魯菁華蘊人倫娟美復旦英才傳世間摯愛」。

大廳的兩側牆壁旁,堆滿了花圈和花籃,除了來自復旦校友和上海交通大學同學會的,還有于娟生前同事和朋友的追思和祝福。而家人的鮮花則擺在于娟遺體的正下方,其中來自于娟愛子的「沉痛悼念母親大人」的花籃顯得格外醒目,于娟生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兩歲大的兒子「小土豆」。

于娟的愛人趙先生和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在追悼會上分别致辭。隨後,前來送行的人群自發有序地一排排走上前,向遺體鞠躬獻花道別。于娟生前的照片在液晶顯示器上播放,很多女性眼眶溼潤,有人則邊抽泣邊用紙巾不斷擦拭,一位女攝影師則放聲大哭,現場幾度失聲落淚。

10點52分,追悼儀式結束,趙先生手捧愛妻的遺照,在家人的陪同下緩緩朝廳外走去。

現場,不少網友和群眾自發趕來弔唁。20多歲的周小姐家住閔行,昨天一大早她就從家裡坐公交轉地鐵,縱跨了南北上海。「她是個好母親、好女兒、好妻子、好老師,」眼圈溼紅的周小姐有點哽咽,她說,「希望大家包括我,都能像于娟這樣,不畏懼困難,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紀念于娟

讓活著的人更好地活下去

于娟生於1978年4月2日,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生前任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師。

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乳腺癌後,于娟用博客記錄下生命的痕跡,告訴活著的人們:感恩生活,珍惜當下。「現在太多年輕人莫名其妙得了癌症,或者莫名其妙過勞死。當事人得了這種病,苟活世間的時間很短,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去行長文告誡世間男女,過勞死的更不可能跳起來說明原因再躺回棺材去。我作為一個復旦的青年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去做我能做的事,讓周圍活著的人更好地活下去。」

「于娟屬馬,她的一生,是駿馬奔騰不息的一生,她這一生一路奔騰,奮發向上,一次次衝破關卡,用她的純真、熱情、善良和上天賜予的天賦,留下一篇篇傳世文章,一棵棵拔地而起的能源林,還有笑對生死、無畏施的精神。」于娟的丈夫「光頭」昨天在于娟追悼會上的答謝詞中說,「于娟已經離我們而去。根據她的遺願,我們將會把社會的各種捐贈,以合適的方式回報社會,給需要幫助的人增加溫暖。我們相信,以這樣的方式,于娟會永遠生活在我們身邊。」

于娟生前所寄,一為親人,尤其年邁父母和兒子「小土豆」;二為家鄉的公益事業能源林。根據于娟的遺願,于娟骨灰下周送老家山東安葬於公益能源林。而她用生命寫的70餘篇「癌症日記」將在今年6月出版。

相關焦點

  • 復旦抗癌女教師于娟追悼會23日10時舉行
    復旦抗癌女教師于娟追悼會舉行新民網實習生薛健聰 現場回傳  【新民網·獨家報導】4月23日,復旦抗癌教師于娟的追悼會在寶山殯儀館懿德廳舉行。于娟生前的親朋友好友、單位領導和不少網友到場,送她最後一程。  儘管追悼會定於10點開始,但9點起,已陸續有網友到場。懿德廳正中懸掛著一張于娟生前的彩色照片。大屏幕上播放著于娟生前的影像資料,「短暫人生燦若煙花」,是她三十三載人生歲月最好的寫照。
  • 復旦抗癌教師于娟去世 70餘篇「癌症日記」將出版
    復旦抗癌女教師于娟3月22日在博客上說很想學一休小師傅「休息,休息一下」。 4月19日凌晨3時,剛度過自己33歲生日不久的于娟辭世。 她渴望可以活到一百歲,她渴望看著年幼的兒子長大成人,她渴望讓含辛茹苦的父母樂享天倫,她說很害怕幼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這樣的人生極大痛苦壓在她的孩子、丈夫、父母身上,所以,她頑強地與命運抗爭。可是,她還是被病魔和死神無情地帶走了,2011年4月19日凌晨3時許,于娟,一位感動和激勵了無數人的復旦大學女教師,與世長辭。
  • 媒體評價:復旦抗癌女教師于娟
    但于娟決定完完整整寫下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也是她認為過去32年最有意義的日子。——《三聯生活周刊》「我想給兒子土豆留下些什麼」。正是帶著這樣的信念,于娟在病中也堅持輔導孩子。而在生命日記中展現她的喜憂,寫下她的感悟,不是矯揉造作、不是宣傳作勢,而是一個母親要給她的孩子留給一份禮物。
  • 《此生未完成》:復旦抗癌女教師筆記,活著就是王道
    文/淳于朵復旦大學曾有一位名叫于娟的青年教師,她在患癌之後,筆耕不輟地記錄了求醫路上的所見、所思、所悟,這些文字在她去世後集結成書,一字一句,都是足以撫慰人心的箴言。當我捧起這本書,一遍遍讀來,又一次次淚流滿面時,是在不久前。
  • 復旦女博士于娟走了,她媽媽包下一片山林
    高考前,于娟去看望姥姥,討論報考哪個學校的問題。舒平說,當時姥姥對于娟說,自己老了,希望于娟能照顧好媽媽舒平,「我媽希望于娟去哪兒都帶著我。」當時于娟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舒平說,于娟並沒有食言,她吃過的東西,就一定要讓舒平吃到,她去過的地方,也一定要讓舒平也去一次。
  • 復旦女博士抗癌經歷:好好活著比賺錢重要
    于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博士,在復旦大學教書育人。但她卻沒有讀書人的憨厚,反而有一個桀驁不馴的靈魂。說她一點也不像讀書人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于娟在復旦大學讀書的時候,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去娛樂場所玩。只是沒想到朋友怎麼和別人起了衝突,打了起來。
  • 于娟的生命的故事!每個人不能不看的日記?
  • 33歲復旦抗癌教師——于娟:人活一世,最應該看透的幾件事
    于娟:海歸,博士,原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2009年確診乳腺癌晚期,寫下一年多病中日記,是在生死交叉點上對生命的反思。我曾在瑞金醫院斷斷續續住院長達半年之久,半年之內接觸了大概三五十個病友。開始住院那陣兒癌痛難忍本命不顧,後來不是那麼痛了,就開始在病房聊天。
  • 濟寧抗癌女博士遺願實現 她的挪威森林已是萬畝蔥翠
    2011年本報報導于娟的版面之一。復旦大學抗癌青年教師、濟寧籍姑娘于娟去世已經五年多。臨終前她希望能在家鄉造一片公益林。五年過去了,在于娟母親舒平的帶領下,被命名為「挪威森林」的公益林在曲阜美麗的九仙山腳下茁壯成長,面積已達近萬畝。同時,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進來,截至目前已有近10萬名志願者參與了公益林的共建。為完成于娟遺願,母親深居大山種樹8月4日清晨,夏日的陽光灑向美麗的曲阜九仙山,鬱鬱蔥蔥的林木就像一件件流光的綠色霓裳,將一座座山頭裝扮得搖曳生姿。
  • 復旦大學教師32歲美女博士于娟:為啥是我得癌症?
    復旦女教師于娟已經去世九年多了,但這篇《為啥是我得癌症?》值得每個人認真閱讀。于娟,女,32歲,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乳腺癌晚期患者。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時許,于娟辭世。她的博客寫到:「若天有定數,我過好我的每一天就是。若天不絕我,那麼癌症卻真是個警鐘: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樣辛勤地做蝂捊。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活著就是王道,如是記之。」于娟生命日記——《活著就是王道》博客精華文摘于娟:一定不要熬夜。
  • 33歲復旦抗癌教師,臨死前的反思,守住人生的30%
    不單單是那些真心待你的朋友,更是你身邊那些你認為不會、不可能離開你的親人或朋友們,他們會在某個不經意間與你永遠別過。所以,趁我們還好好的時候,一定要珍視真正值得珍視的東西。一、越怕死,是越對這個世界更留念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于娟:海歸,博士,原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2009年確診乳腺癌晚期,寫下一年多病中日記,是在生死交叉點上對生命的反思。我曾在瑞金醫院斷斷續續住院長達半年之久,半年之內接觸了大概三五十個病友。
  • 再讀《此生未完成》,于娟說癌症讓我成了人生哲學家
    以上這些感悟就來自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她生前將自己的患病和抗癌經歷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仿佛是她生命的延續,從字裡行間我們不難看出,從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到一個普通抗癌戰士的蛻變之旅,其中有多少苦樂悲歡和人情冷暖。這本書於2015年11月由她的家人整理出版。
  • 復旦患癌女博士于娟關於人生最通透的感悟
    她在博客中寫下這篇日記的時間是 2009-04-08,那時的她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一路名牌重點,國內國外讀下來,獲得博士學位,成為復旦大學的一名講師。和老公結婚八年,恩愛彌篤,可愛的兒子土豆正牙牙學語。加上欣賞她的公婆和疼愛她的父母,她稱得上是被上天眷顧和疼惜的女子,婚姻事業均順遂,正是豪情萬丈,摩拳擦掌,急欲振翅高飛時,有太多的理由去期待屬於她的那份精彩。
  • 33歲復旦女博士臨別留言:人活一世,最應該看透的幾件事
    別把最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一個患了晚期乳腺癌的青年女教師在生命終結前對人生做出的懺悔和反思——這是我未接觸這本書前對它的唯一印象,也許是想看看一個臨終病人對人生會做出怎樣的反思,也許是希望它能夠解開自己對生命的迷茫和無助,我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 復旦患癌女博士于娟人生通透的感悟,除了健康平安,其他都浮雲!
    她在博客中寫下這篇日記的時間是 2009-04-08,那時的她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一路名牌重點,國內國外讀下來,獲得博士學位,成為復旦大學的一名講師。和老公結婚八年,恩愛彌篤,可愛的兒子土豆正牙牙學語。加上欣賞她的公婆和疼愛她的父母,她稱得上是被上天眷顧和疼惜的女子,婚姻事業均順遂,正是豪情萬丈,摩拳擦掌,急欲振翅高飛時,有太多的理由去期待屬於她的那份精彩。
  • 復旦女教師于娟:為啥是我得癌症?
    電話:15069142721夏老師于娟 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乳腺癌晚期患者。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時許,于娟辭世,享年32歲。于娟語錄:1、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種:晚年喪子,中年喪妻,幼年喪母,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還有孩子,就會面臨這些痛苦,所以我要堅強地活下去。
  • 組圖:金牌監製錢國偉追悼會現場曝光 三大天王齊送花圈致哀
    新浪娛樂訊 據港媒,12月8日,前TVB金牌監製錢國偉的追悼會在沙田大圍寶福紀念館地下的寶福堂舉行。從曝光的現場照來看,大約有著百餘多人紛紛送花圈悼念,靈堂布置簡潔,以米白色為主,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三大天王所送的花圈。
  • 兩名玉樹遇難志願者追悼會上 北京市民灑淚送別
    (本報11月3日報導)昨天上午,遇難志願者曾敏傑和楊浩的追悼會在八寶山舉行。國家領導人及有關方面負責人向曾敏傑的家屬表示慰問。以港人習俗送別曾敏傑昨天上午前往八寶山東告別大廳為曾敏傑、楊浩送行的,有約300名各界人士。兩人生前所在的北京家盒子公司100多名員工一早便來到現場,站在一旁靜靜等待。幾名女員工眼圈紅紅的,拿著紙巾不時哭泣。
  • 患癌大學教師于娟這樣說
    于娟于娟在2010年1月確診患于娟患癌了還努力碼字勸導世人于娟說:「我會時不時找點事給自己,人家考個期貨資格,我想考,人家考個CFA,我想考,人家考個律考,我想考。每次拼命每次脫層皮,光頭(于娟丈夫)每次看我瘦了,就說,哈哈,你又去考了什麼沒用的證書?」結局就是于娟31歲就把身體弄垮了,33歲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