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年底關注流動性與政策取向
近期市場風格較為糾結,新老經濟、周期成長互有表現。一方面,A股近年投資者結構機構化使得更多投資者對偏短的風格輪動機會興趣並不堅定,而更關注那些可以看得更長的邏輯;另一方面,近期政策已在強調「總閘門」和「防風險」,可能使得市場對明年政策退出的影響仍有顧慮,對近期風格轉換的持續性有一定的懷疑。
綜合來看,中國市場復甦交易可能仍是短期主線,但實際過程可能較為糾結,臨近年底,流動性和資金面對市場邊際影響增強,「新老配置偏均衡」依然適用,在市場的變化中穩守基本面與估值底線,注重低估值、有正面催化等因素。
廣發證券:明年A股估值擴張大概率轉向收縮,降低預期收益率
2021年A股核心矛盾切換至 「盈利修復 VS 信用緊縮」 ,金融條件收斂使A股連續兩年擴張的估值大概率轉向收縮,降低預期收益率。把握三條確定性:從「國內結構修復」到「疫苗全球修復」:(1)需求拉動大於份額回吐,出口正向有推動;(2)疫苗交易尾端,「出行鏈」修復有彈性;(3)ROE回升快於融資成本,製造業結構擴產有動能。
招商證券:上證指數有望突破前期高點,年底值得關注的兩大產業趨勢變化
短期而言預計市場將會繼續保持上行趨勢,上證指數有望突破前期高點,上證50指數將會續創新高。臨近年底,市場有望持續向低估值順周期方向調倉,不排除在金融的帶領下,藍籌權重指數出現階段性快速上行。中期來看,展望至明年一季度,順周期的領域業績均在不同程度改善。保險銀行等金融板塊,建材、化工等周期板塊,輕工家電等地產後周期消費,航空酒店機場影視等出行消費也有望依次恢復。科技領域的消費電子、電動智能汽車也將會開啟復甦周期。估值性價比將會重新成為市場考量的重要因素。
從風格的角度來看,2021年機構關注的標的有望從「抱團300」擴張到「挖票800」左右。因此具備業績改善、產業趨勢變化、政策支持的細分領域將得到投資者的更多關注。近期觀測到各大巨頭均在加速布局自動駕駛車聯網產業鏈,可能在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後迎來快速增長。此外第一階段限塑禁塑任務將在今年底完成,可關注政策驅動下的相關投資機會。
興業證券:復甦行情持續樂觀
國內經濟持續強勁,上遊價格指數持續上行,中遊製造業主動補庫存,下遊復甦業加速復甦。海外美國受疫情影響,就業數據不及預期,提升市場對於財政、貨幣寬鬆重啟預期。分子端基本面、分母端政策預期,雙向疊加,推動復甦行情有望超預期。
把握兩條主線:1)復甦主線,上遊價格漲,中遊補庫存,關注化工、工業金屬、機械及器械、紡織鏈、家電、輕工等。2)下遊服務業,2020 年受損,2021年受益的服務業,金融、餐飲旅遊、航空方向。
安信證券:A股震蕩上行趨勢繼續,順周期行情未結束
從中期看,自上而下看,A股的核心關注焦點在於流動性收緊與盈利復甦的幅度問題,自下而上看,A股的核心關注焦點在於,今年估值沒有大幅擴張,估值還未處於歷史高位的行業中有多少能夠在明年出現強勁的盈利增長。因此中期配置結構,存在動態調整的空間。
從短期看,市場流動性預期邊際改善,復甦預期深化,A股震蕩上行趨勢繼續,短期配置仍建議以順周期為主線(包括金融、可選消費、漲價鏈、出口鏈等),觀察中美下一步政策力度,逐步關注成長股機會,行業上重點關注:保險、銀行、券商、軍工、白酒、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白電、化工、有色、機械等。
方正證券:明年像2010年和2017年結合體,資產配置股市更有利
明年的宏觀環境同2010年和2017年有一定可比性,均處於全球經濟共振下的經濟上行期,業績主導,流動性均處於回收期。明年更像是2010年和2017年的結合體,經濟前高后低但質量優先的背景下預期波動幅度有限,跨周期調節的背景下流動性回收幅度也較為有限。就股票市場而言,春季躁動時期需要甄選業績佔優以及具備產業周期催化的行業。
從兩個維度選擇行業。一是順周期維度,受益於全球經濟共振以及產品價格上行,明年上半年業績佔優,包括耐用消費、金融、強周期品;二是新興產業,受益於十四五規劃的逐步落地以及產業本身的高景氣,偏科技成長屬性,如5G、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
粵開證券:積極布局跨年行情
根據過去5年的跨年行情,影響行情起始或結束的主要變量是宏觀經濟環境如何,以及政策和流動性是否寬鬆,2021年跨年行情可期。
(1)基本面來看,經濟復甦仍在持續,根據11月份PMI,工業生產延續景氣,需求回升帶動生產指標處於較好水平,11月的出口強勁,消費和基建上升,在疫苗研發重大進展下,全球經濟有望重啟,下階段經濟恢復預計持續至2021年上半年。(2)政策面來看,2021年A股政策面預期向好,國內、國外和資本市場政策三重共振,有望推動市場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