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主任
大眾網聊城訊 早上8點20分,一大早從河南範縣趕來的36歲的張女士已經在聊城市人民醫院生殖遺傳科裡向王敏主任講述病情。「我來這裡就是為了完成一個心願—求子,王敏主任就是我最大的希望。」像無數個來此求醫的患者一樣,張女士激動的說。
王敏,醫學博士、聊城市人民醫院生殖遺傳科主任、聊城大學·聊城市人民醫院人類生殖遺傳研究所所長。在眾多不孕不育症患者眼裡,她就是一個讓無數家庭重獲希望的好醫生,一個熱愛生命、孕育生命、感悟生命的微笑天使。
妙手巧回春 精湛醫技育新生
「王主任,今天是兩個寶寶過百天,我們專門帶孩子來謝謝您。要不是您,我們可享受不到兒女雙全的幸福。」3月18日,來自臨清的劉志峰夫婦(化名)帶著孩子向王敏致謝。
「試管嬰兒並不是真正在試管裡長大的嬰兒,而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俗稱,就是分別將卵子和精子取出後,置於培養液內使其受精,再將胚胎移植回母體子宮內發育成胎兒的過程。」王敏向記者進行科普。試管嬰兒技術的開展,不僅可以為不孕不育夫婦實現妊娠生子的願望,還可以幫助有遺傳缺陷的育齡夫婦切斷有缺陷基因與異常染色體和後代傳遞,保證生育健康嬰兒,切實提升出生人口素質。
「枯木逢春喜得貴子千金 醫術高超幸有在世華佗」、「世紀嬰兒貴子落地 白衣天使聖手相助」……在生殖遺傳科的辦公室裡,牆上掛著的一面面錦旗就是一對對夫妻升格為父母的快樂與感激。「以前,很多不孕不育患者都到北京、上海、濟南等城市去做,不但極為麻煩,患者還因為忙於奔波造成身體疲勞,效果不盡如人意。現在,生殖遺傳科不但設備先進,而且在技術方面國內領先,已經幫很多患者抱上了孩子。」王敏笑著說。
冰心落玉壺 千裡思鄉夢終圓
2013年,聊城市人民醫院生殖遺傳科正式成立,科室主任就是從日本歸來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研究專家王敏博士。
2002年,王敏在日本國立愛媛大學攻讀醫學博士。畢業後,她在日本國內最優秀的專業醫院矢野婦產醫院生殖中心創建了PGD實驗室,並創建開展了第三代試管嬰兒的應用,還多次被邀請在國際學術會上做專題演講。
2010年,想為家鄉盡一份力的王敏辭去了矢野婦產醫院生殖中心的工作,和在日本讀完博士的丈夫王眾一起來到了聊城市人民醫院,開始著手開展「試管嬰兒」工作。
來到市人民醫院以後,王敏精心籌建了生殖遺傳科。「在成立生殖遺傳科之前,我已經親自設計好工程圖了,每個辦公室的尺寸、設備的尺寸、擺放的位置,細緻到每一個插座的位置、用國標還是歐標,所有的數據我都標的清清楚楚。在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試管嬰兒』中心。」王敏自豪的說。
對於負笈海外、學有所成的專家來說,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會讓他們更快的施展才華、做出更多成果,以不負多年所學、體現人生價值。如今,作為全市唯一一家獲得國家衛計委頒發的「試管嬰兒」資質的市人民醫院生殖遺傳科,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不但擁有像王敏、王眾這樣海歸專家,還擁有國際最先進的醫療科研設備,而且使用了國內少有、省內唯一的生殖四維彩色都卜勒子宮輸卵管造影技術。自2013年正式接診後,王敏已經為上百名不孕不育患者圓了做父母的夢。
杏林送春暖 解痾奇術展新枝
「我們兩口子結婚以來一直沒能懷孕,跑了北京、上海的多家醫院,一直沒有效果。年前,我們聽說市醫院有位海歸女博士精通試管嬰兒技術,於是就來了。經檢查,我愛人左側輸卵管不通,右側輸卵管上舉,我是重度少弱精。王敏博士建議做試管嬰兒。四個月後,居然真讓我們懷上了孩子,真是太感謝她了。」來自道口鋪的李顯峰夫婦激動的說。
懸壺濟世,以蒼生為念,是杏林之傳統。醫者仁心,為普濟眾生,是醫道之大愛。「傳統的試管嬰兒使用刺激性周期法,用大量促排卵藥物和針劑。這樣會有多種副作用,甚至會引起腎衰竭、血管栓塞等嚴重併發症,導致生命危險。而我院生殖遺傳科則是針對病人的自身特點,採用個體化方案,儘量不使用藥物,或者只使用少量的促排卵針劑來取卵,對卵巢的刺激性小,減少了卵的消耗,提高了卵子質量,從而獲得很好的妊娠率,並減少甚至避免併發症的發生。」王敏告訴記者。為照顧患者的急迫心情和減輕經濟負擔,王敏和同事們還專門做了科室的公眾微信平臺,不但使病患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各種注意事項和就診誤區,也節省了就診時間。
為了更好的開展生殖系統疾病的病因診斷和遺傳學研究,2013年12月,聊城大學與聊城市人民醫院聯合成立人類生殖遺傳研究所,王敏擔任所長。如今,該研究所已經承擔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科研課題,發表SCI收錄論文2篇。「我們要把該專業建設成為國內一流水平的集科研、醫療、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為一體的生殖基地,創建生殖領域的產、學、研平臺,讓更多更健康的孩子出生。」 王敏對未來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