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賁門腺癌保留大部分胃 就因為裝一個「長頸鹿」

2020-12-24 浙江在線

2020-07-28 14:1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徐小翔 通訊員 葉斌 王屹峰


胃癌術後第5天,83歲的安微人蘇大爺(化名)能喝一點流質食物,他很慶幸,自己大部分的胃被保住了,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回想起一個月前,蘇大爺至今有些後怕。當時,他感覺家裡的飯菜似乎沒以前香了,吃飯時,還老被食物堵著喉嚨。家人帶著他到醫院做了胃鏡檢查,結果發現,蘇大爺賁門(胃食管結合部)口有一個腫塊,隨後的病理化驗提示,是一個較早期的賁門腺癌。

切全胃還是裝一個「長頸鹿」

「我老爸有高血壓、糖尿病,如果要做大手術切全胃的話,他肯定耐受不了的!」蘇大爺的兒子直搖頭。但大家都清楚,如果不做手術,失去最佳治療期,就等於坐以待斃。「高齡患者本身體質較弱,如果做全胃切除,恢復期需要很長,營養狀態會很差,導致後續治療無法跟上,影響生存質量。」

放棄治療,還是全胃切除,或者還有第三種選擇?此時,經過綜合評估,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省腫瘤醫院)胃外科副主任醫師俞鵬飛提出了一個更為優化的方案——近端胃切除,「長頸鹿」重建。

通俗點講,就是在保留胃的大彎側做一個管狀胃,在小彎側近胃竇部製作his角(食管與胃底間夾角)以及假胃底,起到雙重抗返流的效果,一舉多得。這個手術方法是由該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程向東教授創造性提出的,操作相對簡單,容易推廣。家屬們終於信心重燃,同意手術。過程很順利,術後,蘇大爺的胃看起來是「長」了長長的脖子,像極了長頸鹿。

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國,胃癌發病率高居各種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2位,死亡率位列第3位,中國胃癌佔全球近一半。而近年來,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和長期的胃食管返流,肥胖等因素有關。

對於這一類腫瘤,傳統的手術方式是全胃切除,但創傷大,術後患者存在營養不良,消瘦,維生素缺乏等情況。

近幾年來,隨著對胃食管結合部腫瘤研究的深入,逐漸開展保留功能的近端胃切除術,但近端胃切除術後普遍存在反流的問題。很多患者術後東西稍微吃得多一點,就會出現反流,不能平躺,只能將上半身墊高。有些患者實在忍受不了,甚至要求醫生給他做第二次手術,切除殘胃。程向東教授針對上述問題,原創性的提出了近端胃切除,giraffe重建,很好的解決了術後反流的問題,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認可。

「像這類疾病,越早發現治療,預後效果就會越好。」 俞鵬飛告訴記者,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90%,然而發展到晚期全身轉移後,5年生存率接近於0。而從早期發展到晚期的這段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1-2年。

俞鵬飛建議,40歲以上人群,如果有長期不明原因的胃痛胃脹、打嗝反酸或胸口燒心感,應及時到醫院體檢。既往有胃癌或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最好進行每年一次的例行胃鏡檢查。

1595916600000

相關焦點

  • 吞咽困難、進食不暢,胸痛、胸悶,可能是「賁門失弛緩症」在作怪
    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食管神經肌肉疾病,其特點是食管下括約肌(LES)不能在吞咽時放鬆,導致痙攣導致LES壓力增加。此外,還有減少蠕動(移動食物的能力下食管)。 賁門失遲緩症又稱為賁門痙攣,是由於食管賁門部的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導致的食管功能障礙,引起食管下端括約肌遲緩不全。
  • 賁門疾病藏匿,醫生提醒:與胃食管反流疾病密切相關,多留意
    「癌」是每個人發自內心恐懼的疾病,一個家庭中若有一人患癌,那對整個家庭來說都將是一場災難,不僅患者需承受巨大的痛苦,治療花費也將會是無底洞。特別是發展至晚期後的癌症,即便是經過治療,患者後期生存率也非常低,甚至不足一年的時間就可能死亡。
  • 食物難進胃 賁門失弛緩症讓少年瘦成紙人
    上醫院一查才發現,他的賁門「打不開」了,導致食物通過食道進入胃部時,被「拒之門外」。  小明在做了食管吞鋇造影檢查後,才發現得了賁門失弛緩症。而人類食管和胃之間有具有收縮功能的括約肌,其相當於一扇閥門,叫賁門。人吃東西時,賁門會自動打開,讓食物進入胃裡,不吃東西時賁門又會自動關上。
  • 診斷胃食管反流病光做胃鏡是不夠的,還需做這些檢查
    什麼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及併發症。胃鏡檢查常常表現為反流性食管炎,賁門口鬆弛等。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是什麼?
  • 為啥大部分胃食管反流老不好,可能是這四種原因的一種
    門診來一個微胖的阿姨來看診,二十年來常常吃飽飯就覺得胸口熱熱的不舒服,喉嚨幹,特別是晚上最為嚴重,從胃鏡發現他的胃鏡跟賁門都相當的正常,食道也沒有明顯的灼傷,因為相當典型的症狀,所以建議他藥物治療,並請她吃飯細嚼慢咽,降低每餐的食量。半個月後他開心地回診,告訴我他多年的症狀都消失了,還帶來一個50歲女患者,鄰居的症狀雖然時間只有半年但他的症狀比鄰居嚴重很多。
  • 胃食管反流
    ,包括從十二指腸流入胃的膽鹽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 ①les壓力低下:les壓力降低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在生理情況下,當有吞咽動作時les反射性鬆弛,壓力下降,通過正常的食管蠕動推動食物進入胃內,然後又恢復到正常水平,並出現一個反應性的壓力增高以防止食物反流;當胃內壓和腹內壓升高時,les會發生反應性主動收縮使其壓力超過增高的胃內壓,起到抗反流作用。
  • 日本胃腺瘤及早期高分化腺癌的病理診斷
    眾所周知,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日本對癌前病變和高分化癌的診斷標準差異很大,甚至大部分WHO診斷為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的病變按照日本標準診斷為癌。不同醫療機構,甚至同一醫療機構的不同病理醫師使用的診斷標準不同,導致早期胃癌診斷混亂。對此大部分病理醫師感到無比困惑,這也是我們寫本文的主要原因。
  • 4次胃鏡都是良性,最後確診胃癌晚期——一例漏診的胃印戒細胞癌
    我曾經寫過多篇被漏診的胃印戒細胞癌的病例,不久前又有一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四次胃鏡+活檢,都是良性,最終確診晚期胃癌王姓老人,71歲,男性,漸進加重性吞咽困難四月餘,外院及本院CT均考慮胃癌;遂安排手術治療。
  • 賁門沒有括約肌,是如何實現抗反流的?
    自從腹腔鏡下胃底摺疊術的廣泛開展以來,胃食管反流病是現在外科的熱門話題,不少人可能認為,手術縮小了賁門,使胃的內容物不容易反流,也有人認為是重建了賁門括約肌
  • 2016+SAR共識聲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鋇餐造影檢查
    關鍵詞 食管鋇餐造影,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食管胃癌,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影響胃腸道的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GERD在西方國家的頻率為10-20%[1],燒心發生在成年美國人的至少5%[2]。
  • 武漢七旬老漢連吃5個肉丸 胃賁門被堵致昏迷
    原標題:七旬爹爹連吃5個肉圓子 胃食管"閥門"被堵至昏迷人民網武漢2月27日電 武漢人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吃圓子,意在團團圓圓。蔡甸一位年近七旬的爹爹在一連吃下5顆肉圓子後,胸口不適無法再繼續進食,最後滴水難進。
  • 賁門查出問題去胸外科手術更合適
    雖然肺癌成為導致人們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對於肺癌的認識,多數人還不清楚。「其實早期肺癌通常沒有症狀表現,病人感覺到身體變化後再去診斷,有80%-85%為肺癌晚期,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穆玉恕說,有些人偶爾胸疼、咳嗽、痰裡有血絲,但這還引不起他們的重視,嚴重了再來就診,肯定就是晚期。
  • 什麼是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能活多久
    那麼,什麼是低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能活多久?低分化腺癌怎麼治療?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低分化腺癌腺癌是一類具有腺樣結構或黏液分泌功能的惡性上皮性腫瘤,主要發生於胃腸道、肝內膽管、膽管(含膽囊)、肺、女性生殖道及乳腺,也可發生於有腺上皮化生的組織,如食管以及腺性膀胱炎的膀胱等。從上文我們知道了腺癌,那麼什麼是低分化腺癌呢?
  • 腺癌是什麼病 腺癌是怎麼引起的
    大家應該都沒怎麼聽說過腺癌,但是從字面上可以知道這是發生在腺上的惡性腫瘤,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癌症。那麼,腺癌是什麼病?腺癌症狀有哪些?腺癌是怎麼引起的?一起來看看吧。腺癌是什麼病很多人們會疑問腺癌是什麼樣的疾病呢?相關專家解答,其實腺癌是一種發生在涎腺上的惡性腫瘤,它的結構是不一樣的,腺癌在涎腺的惡性腫瘤中是屬於惡性程度比較高的。
  • 【健康新知】胃食管反流的多種傷害
    原標題:【健康新知】胃食管反流的多種傷害    一個因中耳炎、咽炎、哮喘就診的病人,最終被確診發病根源在胃和食管,聽上去是不是匪夷所思?可這種情形在臨床上不是個案。胃食管反流絕不僅限於泛酸、燒心等典型症狀,還可引發咽喉炎、哮喘、鼻竇炎、中耳炎等多種問題,其臨床表現複雜,危害性大,易被誤診,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 胃的解剖及切面(上)
    胃是消化道中最大的部分,其上接食管、下續十二指腸,具有容納和攪拌食物、分泌胃液及內分泌等功能。胃的位置隨體型、體位和胃充盈程度不同而變化。在中等充盈的情況下,大部分位於左季肋區,小部分位於腹上區。
  • 男子突然昏倒 竟是因為「胃」
    然而,有這樣一位患者,在家突然昏倒,引發的病因不在心臟,也不在頭腦,而是在胃。前不久,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蘇省第二中醫院)外科餘德金主任接診了一位55歲的男性患者。據患者自己描述,當日坐在椅子上站起來時,突然眼前一黑,摔倒在地。家裡當時沒有其他人,不知過了多久自己才甦醒過來,家人得知後,將其送到醫院。
  • 一吃東西就想吐 女子患上罕見「賁門失弛緩症」
    來到醫院後,醫生發現病因竟是食管和胃之間的「閥門」出現了問題。患者李女士今年28歲,幾個月前她出現了進食吞咽困難的症狀。吃點東西就想吐,由於她當時在懷孕期間,以為是正常反應,便沒太在意,結果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受到病情影響,李女士在幾個月間體重暴瘦了40多斤。就醫之後,醫生發現她得了一種叫做「賁門失弛緩症」的罕見疾病。據介紹,賁門為食道和胃的接口部分,是胃上端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