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對「一線夫妻」奮戰在金銀潭醫院!咬緊牙關戰鬥到最後!

2020-12-23 環球網

「我們肯定要戰鬥到最後,你我都要做好長期準備。」2月13日中午,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內,檢驗科醫生吳志強和妻子的對話擲地有聲。

在這家醫院裡,有30多對夫妻戰鬥在一線。

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家庭,是所有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醫護和工作人員的縮影。

1

丈夫黃漢平 妻子張麗

張麗和黃漢平在隔離衣上互相寫下名字和祝福的話語,穿上隔離衣,大家都長一個樣子,只有寫下名字才能互相認出彼此。

54歲的黃漢平身兼兩職,擔任醫院北二樓醫療顧問和南三樓隔離病區查房工作,51歲的張麗是南三樓病區主任。

兩人是湖北醫學院(現武漢大學醫學部)校友,畢業後結婚,又在一起工作。2003年兩人曾一起攜手參與了武漢抗擊非典疫情的戰鬥。

平日,兩人均在自己科室裡忙碌。疫情爆發後,兩人又有機會一起並肩工作,一起查房時,他們會為對方在防護服上寫下名字和「加油」。

一位張麗主治的患者病情有了很大好轉,查房結束準備離開時,患者雙手合十向張麗表示感謝,張麗說:「這是作為醫生最開心的時候,證明你為病人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兩人的女兒已經出嫁了,「所以面對疫情,我們沒有任何顧慮」。

夫妻倆希望,武漢在櫻花季前恢復如常。那時,他們想好好休息下,一起回母校看看櫻花。

2

丈夫楊智峰 妻子周霞

42歲的周霞和楊智峰,分別擔任南三樓副主任和綜合三病區醫生,2001年,兩人一起進入金銀潭醫院工作,2003年喜結連理。

夫妻倆工作的兩棟樓相隔不遠,但兩人也極少能見面,最長的一次,兩個人半個月未能相見。除去工作,兩人只掛念家中老小。每次誰回了家,就拍一些孩子的照片和視頻,發給對方,以作慰藉。

夫妻倆希望自己的努力工作,讓疫情能早日結束,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能恢復常態。

3

丈夫鄧雄波 妻子謝家強

丈夫鄧雄波 妻子謝家強

36歲的鄧雄波是醫院放射科主管技師,妻子謝家強今年35歲,是耐多藥病區的護士。兩人結婚十多年來感情和睦。

因為夫妻倆都在與病人密切接觸,只好把兒子送到爺爺奶奶家,由老人照顧。

一個多月來,為了避免傳染,鄧雄波和謝家強沒有回過一次家,全勤投入到醫院抗擊新冠疫情的工作中。

兩人都希望疫情能夠早日結束,患者都能康復出院回歸正常的生活。

4

丈夫李翼 妻子丁菡

妻子丁菡 丈夫李翼

42歲的李翼是南二樓醫生,41歲的丁菡是北五樓醫生。兩人2002年一起進入醫院工作,在醫院相識相戀,2004年結婚,孩子今年11歲。

夫妻倆都奮戰在一線,他們擔心自己的衣服鞋子會把病毒帶回家,感染孩子,便自我隔離,把孩子送到老人家中由老人照顧。

李翼說,每天的工作太累了,回到家裡,都沒什麼力氣說話。老夫老妻有默契,也不需要多說什麼。

孩子就快升初中了,待疫情結束,他們希望有時間抓一下孩子的學習,孩子能上個好高中,以後能考上一所好大學。

5

丈夫李華東 妻子吳霜

綜合二樓醫生李華東和北五樓醫生吳霜是廣西醫科大學校友,夫妻倆今年都是39歲。現在,他們的女兒7歲半了。

孩子放寒假後,被奶奶帶回了河南老家。1月20日,夫妻倆一起上了抗「疫」一線,之後,倆人分別住進了酒店,見面都要帶著口罩,互相提醒對方注意防護、加強營養。

吳霜說,女兒一直想看大熊貓。待疫情結束,他們想休個年假,回老家一趟,接老人和女兒一起去成都,看大熊貓。

6

丈夫劉煒 妻子方國妍

妻子方國妍 丈夫劉煒

42歲的劉煒現任北五樓醫生,44歲的方國妍是檢驗科護士。兩人在醫院相戀並結婚,女兒今年將要高考。女兒的身體不好,疫情爆發後,夫妻倆把女兒送到了孩子姨媽家,託姨媽照料。

見到劉煒時,他剛剛查房出來,額頭上掛滿汗珠。劉煒說,連續工作一個多月,身心都很疲憊。家裡養了兩隻貓,夫妻倆下班後,會一起做做衛生、逗逗貓,放鬆調劑下。除了這些,工作就是夫妻倆所有的生活。

關於女兒的高考,劉煒表示,女兒一心想考醫學院。他希望女兒能考上自己的母校,武漢大學醫學部。

提到女兒,方國妍止不住地流下眼淚,女兒一直在長個,外加面臨高考壓力大,身體不太好,重度貧血。

「我們忙於工作,一直沒有注意到她的情況,直到春節前才發現不對勁,緊急送到醫院接受了兩天輸血治療,但因為疫情,治療進行到一半就中止了。」

她只希望女兒不要有壓力,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7

丈夫吳志強 妻子熊焰

56歲的吳志強是醫院檢驗科醫生,負責血液檢測工作,57歲的熊焰在檢驗科負責核酸檢測工作。

疫情爆發後,兩人身處一個科室,卻只有下班後才能相見。檢驗科是抗擊病毒的最前線,與病毒短兵相接,直接面對面。夫妻倆都經歷過非典,身處傳染病專科醫院,長期與病毒作鬥爭,弦一直繃得很緊。

吳志強對妻子表示:「戰鬥是我們從這裡打響,我們就肯定要戰鬥到最後,大範圍的疫情結束後,還會有一段時間的緩衝期,這個時候,綜合性醫院可能可以進行休整,但金銀潭醫院肯定要繼續戰鬥。我們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一切聽從組織安排。」

對於丈夫的想法,熊焰表示支持。她希望疫情結束後,能有機會去一趟祖國的西部,看一看那裡的大好河山。

8

丈夫張紹斌 妻子王芳

51歲的張紹斌現任北四樓隔離病區主任,47歲的王芳是綜合二樓護士。兩人結婚24年,兒子已經上大學。11年前,夫妻倆一起進入金銀潭醫院工作。

疫情爆發後,兩人均奮戰在一線。每天,夫妻倆都會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囑咐對方要小心。

張紹斌說,這麼多年,他從沒有跟妻子一起出去玩過。戰「疫」勝利後,有機會他想帶著妻子出去轉轉,過一下二人世界,放鬆下身心。對此,王芳笑著回應,「這句話他說了好多年了,我已經不信他了。」

王芳含淚表示,她最想回宜昌老家看看父母。今年春節,她本想回家陪父母過年,疫情發生後接到了醫院的動員令,她告訴父母沒法回家過年了,父母寄了一大箱肉糕、肉圓、臘肉等家鄉特產給她,「他們年紀大了,想好好陪陪他們,給他們補上一個團年飯。」

9

丈夫康伯寅 妻子吳媛君

34歲的康伯寅是北四樓醫生,30歲的吳媛君在南六樓任護師。2月14日,是兩人結婚六周年紀念日。

同在醫院,夫妻倆的工作都很忙。6年前的這一天,他們跟部門領導打了招呼說遲到一會,早早趕到礄口區民政局,是當天該局第一對領證的夫妻。領完證,當天上午10點,兩人就回到了各自的崗位上。

今年小年,夫妻倆本可以休息一天,前一天晚上,兩人忙到9點下班,帶著3歲的孩子趕回青山娘家已經是夜裡10點。本打算小年跟家人吃個團年飯,可剛給孩子洗完澡睡下,就接到了醫院的動員令。

小年當天,兩人起了個大早,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後火速趕回醫院。從那時起,兩人再也沒見過孩子。

結婚紀念日怎麼過?吳媛君苦笑著說,你們不提我都忘記了,可能下班後,兩人一起吃個盒飯吧。

夫妻倆希望,能儘快回家,好好地陪陪老人和孩子,大家一起吃一頓遲到的年飯。

10

丈夫塗超 妻子程芳

46歲的塗超是南七樓ICU主任,43歲的程芳是南六樓護士長。兩人於2001年結婚,女兒今年已經上高三。

2019年12月29日,塗超值夜班,接診了7個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從那時起,他再沒回過家。隨著疫情爆發,程芳也上了一線,兩人根據醫院安排,住到了不同的酒店,女兒則交由爺爺奶奶照顧。

「常年接觸不同的流感病人,我不害怕,但我有些擔心塗超。」程芳說,丈夫在ICU的工作非常繁重,經常熬通宵,很擔心他年紀大了,撐不住。

雖然兩人工作就在上下樓,但大多時候,兩人只能在上班的路上偶遇。起初,夫妻倆會聊聊天,但隨著疫情的加重,很難再找到輕鬆的話題,遇見了,兩人會很默契的,一起安靜地走一段共同的路。

從女兒上高中開始,程芳就計劃著,等女兒高考結束,一家人去一趟歐洲,但塗超一直沒有答應。程芳說,上一次一家人出去玩,還是女兒初中畢業,塗超請了5天假,之後,他再也沒有休過假。

11

丈夫餘婷 妻子丁娜

42歲的餘婷現任南四樓副主任,37歲的丁娜是南六樓護師。兩人2008年結婚,女兒已經11歲。

從去年12月30日起,丈夫餘婷就住在了病區的醫生值班室,只有偶爾換洗衣服時才回家。幾次回家都是深夜,女兒睡了,他就悄悄地看一看女兒。

工作時,夫妻倆只隔了一層樓,但也很少相見。丁娜回家的次數多一些,每次兩人見面,都是妻子回家後拿了換洗衣物送給丈夫。

對於疫情結束後的生活有何期待,餘婷表示:「現在,我只想著咬緊牙關,挺過這個階段。 我倆都是很理性的人,經過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後,身心俱疲,可能會出現很大的不適感,放鬆身心、調整心態,順利融入正常秩序的工作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沒什麼特別的愛好,休息時間一家三口出門轉轉就很幸福。」

12

丈夫胡火平 妻子董敬昀

丈夫胡火平 妻子董敬昀

50歲的胡火平是醫院放射科主管技師,同樣50歲的董敬昀是醫院供應室主管護師,兩人在醫院相識相愛,於1994年成婚,兒子已經25歲。

疫情爆發後,妻子董敬昀主要負責醫療器械的收、洗、消毒、發放等工作,雖然有風險,但上班時間比較規律,一般早上7點到醫院,晚上6點可以下班回家。

丈夫胡火平的主要工作是為無法行動的危重病人拍床邊片,即使身穿防護服,但風險還是很高,因為他經常需要託、抱病人。胡火平的動手能力很強,他自己動手,在家門口和陽臺上安裝了兩個紫外線燈,每次回家,都會對衣物等消毒。

有一次,胡火平連做了17個床邊片,不斷地託抱病人,N95口罩被蹭掉。事後,一家人都非常緊張,回家後,一家三口都保持距離。

「這個時候是最可怕的,最讓人焦慮的。」董敬昀說,如此近距離的接觸病患,無法確定是否會被傳染。一家人提心弔膽過了好多天,經醫院進行體檢確認沒事後,三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性格爽朗的董敬昀希望在疫情結束後,希望能有一個月的假,跟著老胡,把廣西、雲南、貴州玩個遍。「當然,這肯定很難實現。」

13

丈夫糜鶴峰 妻子陳莉

51歲的陳莉小小的個子,說起話來清脆爽朗,是醫院後勤部的食堂員工,人緣和性格都極好的她笑稱自己是老妻少夫,和高大的丈夫站在一起就是人人都羨慕的最萌身高差,47歲的糜鶴峰是醫院120司機,他很自信自己的駕駛技術,「開救護車可是門學問,既要快又要穩,這樣才能用最短的時間把患者安全送到醫院」。

2019年12月29日晚,從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轉運到金銀潭醫院的武漢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就是糜鶴峰和同事一起去的,當時隨車的護士長就讓大家上了三級防護,至今整個120團隊沒有一名工作人員被病毒感染,全勤在崗聽候調令。

他們的女兒剛剛參加工作,在江蘇無錫上班。夫妻倆最早知道疫情的嚴重性,一直跟女兒說今年不要回家過年了,可是女兒很擔心他們,在武漢封城的當天凌晨坐高鐵回了武漢。

女兒回家之後也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在家中照顧年事已高的奶奶。現在女兒的單位已經通知她讓疫情完全結束之後再回去上班,所以夫妻倆準備等工作結束了,開車送女兒去無錫,也給自己放個小假。

相關焦點

  • 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金銀潭醫院院長仍奮戰抗疫最前線!
    武漢金銀潭醫院是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戰鬥最先打響的地方,也是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眾人皆知的一個標誌性地點,更是一個離「敵人」最近,離「炮火」最近,抗擊疫情的最前線!1月27日晚,張定宇在等待危重病人轉運時接到病人心跳停止的緊急電話,抓緊聯繫協調處理。
  •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30...
    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奮戰了29天。這裡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轉診確診的患者。晚上9點,57歲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帶著疲憊,一瘸一拐走向記者。
  • 暖心抗疫:無人咖啡機入駐金銀潭醫院
    2月18日,瑞幸無人咖啡機「瑞即購」入駐武漢金銀潭醫院,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免費提供咖啡飲品和服務。此前,瑞幸咖啡宣布將從全國緊急調撥無人咖啡機「瑞即購」,並優先為全國三甲醫院免費配備。
  •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戰鬥一個多月 荊門二醫 3名ICU「戰士」凱旋歸來
    昨天(3月28號)下午 逆行至最危險的武漢金銀潭醫院 在那裡戰鬥了一個多月的 重症專科護士石炎平是一名呼吸治療師,雖然她是一名九零後,但卻在ICU積累了近10年的工作經驗,2月8號,她為「請戰」參與荊門市一醫北院隔離區救治工作,後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至今
  •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 妻子感染 防控前線奮戰30餘天
    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奮戰了29天。這裡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轉診確診的患者。晚上9點,57歲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帶著疲憊,一瘸一拐走向記者。
  • 愛吃的小龍蝦我帶來了 湖南堅守武漢金銀潭醫院65天的護理人員平安...
    圖/記者金林實習生黃雅嵐 瀟湘晨報長沙訊 3月31日下午,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堅守了65天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5名重症醫學科CRRT(連續血液淨化)護理人員凱旋迴到長沙。作為最早抵達金銀潭醫院抗擊新冠疫情的護理人員,他們一直在前線堅守到了最後,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疫取得圓滿勝利交出了一份「滿分」的成績單。
  •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傳染病不是絕症,當前我們最需要的,是消除恐懼
    原標題: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30餘天  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妻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不忘初心勇擔使命,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託起信心與希望。
  • 直送金銀潭醫院,紐西蘭Rockit聯合百果園捐贈1噸小蘋果
    近日,樂淇(Rockit)全球有限公司聯合百果園向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定向捐贈1噸小蘋果,為醫護人員提供一份營養補充。   一場疫情,牽動著海內外無數人的心,紐西蘭的企業也時刻關注著湖北地區的疫情發展情況。
  • 口述|支援金銀潭醫院的護士:家屬不能探視,我為老人接便盆
    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至今,武漢市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奮戰了33天。這裡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轉診確診的患者。
  • 榜樣|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抗擊疫情最前線...
    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奮戰了29天。這裡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轉診確診的患者。晚上9點,57歲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帶著疲憊,一瘸一拐走向記者。
  • 浙江四大天團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病區、肺科...
    在生死懸於一線的ICU中,浙二人收治了69名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3月15日開始,浙二人在安全轉運最後12名患者、撤離各種器械設備後,這個臨時ICU正式進入休艙狀態。3月17日零時許,浙大二院援漢171人團隊突然收到了一條緊急通知:再戰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此時,離之前武漢協和腫瘤中心ICU休艙,才隔了24小時。
  • 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他已經在抗疫一線奮戰了30多天
    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奮戰了29天。這裡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轉診確診的患者。晚上9點,57歲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帶著疲憊,一瘸一拐走向記者。突然,手機鈴聲響起。
  • 紐西蘭樂淇聯合百果園向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捐贈1噸蘋果
    新京報訊(記者 歐陽曉娟)近日,樂淇(Rockit)全球有限公司聯合百果園向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定向捐贈1噸蘋果,為醫護人員提供營養補充。紐西蘭的企業也關注著疫情發展。樂淇(Rockit)全球有限公司中國區市場經理戴越表示,雖然未去過武漢,但在網上看到一線醫護人員的相關報導。「他們非常辛苦,經常匆匆忙忙吃著盒飯填飽肚子,實在讓人心疼。」向總部申請後,在百果園「春暖花開項目組」的全力支持和幫助下,樂淇國際加入百果園生態圈的水果捐贈行列。
  • 看,那些並肩奮戰的醫護伉儷(一線抗疫群英譜)
    其中,有不少「夫妻檔」奮戰在救治一線。記者走近5對醫護夫妻,聽他們講述戰「疫」的故事。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塗盛錦、曹珊夫婦   有信心戰勝這場疫情   春節前,輪休在家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室主治醫師塗盛錦接到醫院電話,二話不說就立即返崗。
  • 封城之後,金銀潭醫院的晝與夜
    一位在金銀潭醫院工作多年的護士回憶,自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以來,她觀察到這些病人吸的氧氣都是4升5升以上的,這屬於非常高的吸氧量。作為一線醫護人員,此前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隨著疫情擴散,入院患者越來越多,金銀潭部分病房臨時改成重症監護室。1月17日起,同濟醫院團隊留守金銀潭醫院南樓7層重症醫學科;武漢人民醫院和協和醫院分別負責改造6層、5層為ICU。
  • 人民日報評論員:向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致敬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讚揚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充分肯定他們付出的巨大努力、作出的重大貢獻,鼓舞和激勵著廣大醫務人員堅守一線,英勇奮戰,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醫生護士就是戰士。面對病毒肆虐的疫情,廣大醫務工作者響應黨中央號召,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聞令而動、不怕犧牲,衝鋒陷陣、連續奮戰。
  •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與疫魔抗爭 跟生命賽跑
    身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的張定宇可能無法相信,這一天將成為他30餘年醫療生涯中最為難忘的一天。因為從那一天起,他將與一種可怕的病毒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29日上午,武漢市第一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轉入金銀潭醫院。在進行緊急會診、分析研究後,從事多年傳染病防治的張定宇,隱約感覺自己的後背絲絲涼意——這絕對不是一般的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 爸是金銀潭醫院醫生,媽媽連日勞累,老師網上家訪洞察異樣:「放心...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30日訊「今天小韓同學的爸爸親自開車送娃爸去金銀潭醫院上班,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感謝李老師對我們的關心,感謝有愛的班集體為我們所做的一切!」1月30日一早,一條留言出現在武漢市育才第二小學三(3)班班級QQ群裡,猶如清晨的第一道陽光令人溫暖舒適。留言的是該班學生姚思源的媽媽,小姚的爸爸則是武漢醫療救治中心的一名醫生,他參與了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人救護,多日來一直堅守在金銀潭醫院。為了支持奮戰一線的丈夫,小姚媽媽每天負責接送丈夫上下班,還要獨自照料兩個年幼的孩子,身心俱疲。
  • 金銀潭ICU的呼吸
    金銀潭醫院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時隨身攜帶的物品。金銀潭醫院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時隨身攜帶的物品。金銀潭醫院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時隨身攜帶的物品。4月13日,金銀潭醫院南7樓,一間被清空的ICU病房進入整理內務狀態,等待進行專業消殺。
  • 金銀潭實拍80天,喚起我們共同的記憶
    紀錄片聚焦的是武漢金銀潭醫院。在今年以前,絕大多數中國人對於這個名字都是極其陌生的。但經過這場疫情,如今人人皆知。它被稱為這場新冠疫情的暴風之眼,是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早、最多、最重的醫院。2019年12月29日,金銀潭醫院收治了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