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次在一所師範大學藝術系玩兒,坐在校園裡聽遠處傳來聲樂學生「咪~嘛~咪」,聽了兩個小時。怎麼形容呢,唱得挺準的,舒服,可以循環聽……
為什麼說這個呢?主要是羨慕學聲樂的唱得又好又準。我視唱的時候,音準另說,經常出現嗓子劈叉的尷尬場面。
K歌時候的我:
視唱時候的我:
學唱流行歌曲時的我,沒怎麼聽就會了:
練耳時的我,感覺自己是個藝術家了:
我知道有很多人會說,視唱練耳很容易啊,我就聽得準唱得好。好的,你很棒!但是我相信有困難的一定不是我一個人。
視唱練耳有困難的主要分幾種:
一、聽不準
其實完全聽不準的人是很少的,但確實有。大部分人是剛開始還沒明白音樂的規律,通過練習逐步適應,是會有進步的。
之前也說過,有些人天生有「絕對音感」,這是一種天分,擁有這個天分在學音樂過程中能省去很多事兒。比如他們聽到一首曲子就能直接演奏或唱出來。
沒有「絕對音感」的人可以通過練習獲得相應的技能。這也是為什麼練耳很重要,學音樂一定要練習聽音。
剛開始練耳:
嗯~~標準音!
嗯~~這個音比標準音低!
這個音是……
等等,標準音多高來著?
二、唱不準
唱不準常常源於聽不準,學唱一般都是從聽先開始的。從聽到唱,從耳朵輸入,大腦處理,再到嘴巴唱出來,三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大概率是耳朵輸入的時候沒有搞清楚,所以要想唱準先要聽準。如果不是耳朵沒練好,那可能是大腦處理的時候出現了偏差?這……還真的不知道咋辦了。
唱得不好聽倒是不要緊,只要唱對了就行。除了音高以外,節奏也很重要。
三、害羞不想開口
我這樣一個內向的人,耳朵和大腦都沒問題,聽也聽得準,可是真的不愛開口唱。
害羞的人學一門樂器,是因為真的愛音樂,也是真的不想唱歌,願意借用樂器的聲音表達自己的心情,結果還是逃不掉「唱」這一關。
我小時候不到萬不得已我是不會唱的,只有在音基課上被老師點到才會扭捏開唱,平時練習都選擇在心裡默唱。
而且我見識過最厲害的同學,因為不願意開口唱每次都可以跟老師僵持十幾分鐘,仿佛被封印了一樣。其實不用這麼害羞,看看老師們上課時候的樣子,什麼形象都不在乎,全豁出去了……
剛開始視唱:
嗯~這些音符我都認識。
…………
那個,老師給我來一顆胖大海吧,我還是開不了口啊!
四、不重視
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對視唱練耳不夠重視,希望能糊弄過去。寧願把作業演奏十遍也不願意唱一遍譜子,很多學生會想當然的演奏,結果是認錯了很多音符,就是因為不願意仔細讀譜。
有些學生養成了奇怪的習慣,覺得音符的高低不重要,只要跟老師學會演奏的動作就行。你別讓我說這是什麼音符,反正我知道按哪個鍵。
尤其是對於一些天生音樂感不是很強的人來說,不學好音樂基礎知識,會越來越困難。
不重視音基,一兩天沒感覺,一兩周好爽好開心,一兩個月想放棄學樂器了。
視唱練耳就是這麼殘忍,如果你沒有天生的靈感,就要多練多練多練!
樂咖
樂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