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南瓜秒變「金瓜」,鋪就貴州織金脫貧路
金羊網 2020-07-15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桂炎
「栽包穀,除了鍋粑不得飯。改種南瓜,產銷不愁,收入翻倍。」時下正值仲夏時節,貴州織金縣的田間地塊一片鬱鬱蔥蔥,地里舖滿了綠色的南瓜藤蔓。一個個又大又長的南瓜在綠色瓜葉的掩映下,格外引人注目。在南瓜地裡,村民們正在忙碌著對南瓜進行田間管護。村民們看著田地裡碩大的南瓜,臉上不自覺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020年7月7日,織金縣現代高效農業全產業鏈園區項目位於織金縣三甲街道裕民村,建有AD蔬菜烘乾線、精品蔬菜乾燥烘箱和蔬菜磨粉打粒生產線。去年解決三甲街道和惠民街道務工400餘人。
2016年,中央調整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關係,廣州「接棒」深圳,開始結對幫扶畢節。區縣結對格局下,兩源相匯一帶的黔西縣、織金縣,由花都區結對幫扶。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場以南瓜為媒的造血式扶貧,在織金拉開序幕。並帶動當地農業大發展。在廣州花都的幫扶下,如今織金縣的南瓜不僅走出了大山,更走出了國門,遠銷海外。
2020年7月7日,織金農耀產業扶貧五星蔬菜示範基地,大棚裡面種著豆角、西紅柿等農作物。
10萬畝訂單 讓南瓜在貴州開花結果
織金縣位於貴州中部偏西,烏江上遊支流六衝河、三岔河交匯處的三角地帶。在這裡,織金人民祖祖輩輩種植的是玉米和蔬菜。可是貧瘠的土地卻難以養活靠地吃飯的人們。
「我們不是沒有想過種植其他經濟作物,但是種啥啥不活。」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種洋芋,不行,土質太瘦;種水稻,不行,稻田太少;種菸葉,不行,長到一半就開始枯萎。無奈之下,只能繼續種玉米。
2020年7月7日,織金農耀產業扶貧五星蔬菜示範基地,大棚裡面種著豆角、西紅柿等農作物。
白巖腳村的村主任夏厚遠想起往年種植的情景,不住搖頭:「土地是在太薄了,一畝地只能產700斤左右的玉米,一斤玉米的價格是1.2元,也就是說1畝地一年下來只有800元的收入,還要除去150元的肥料錢、種子錢,還有勞力。村民很多時候都是在虧錢。」
得知當地情況,廣州市花都區為當地引來了農業龍頭企業。廣州耀泓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有著廣闊的銷售渠道和雄厚的資金實力,被業內人士戲稱為「南瓜大王」。在織金縣,耀泓農業盤下了8000畝地自己經營,另與當地農戶下了10萬畝南瓜種植訂單。
2020年7月7日,村民種植的南瓜。
「2019年我們縣主導種植南瓜產業的時候,很多村民都不願意,因為對南瓜種植不熟悉,他們並不看好這一產業。我當時也是抱著『種著玩』的心態,去政府領了兩包瓜種,種在自家後院,不曾想就這兩畝南瓜竟然賣了5500多元。」
提起當初種南瓜的經歷,織金縣的不少農戶笑言,雖說當初期望不大,但後來的收穫卻讓他們一下就提起了對南瓜的興趣。
2020年7月7日,織金縣現代高效農業全產業鏈園區項目位於織金縣三甲街道裕民村,建有AD蔬菜烘乾線、精品蔬菜乾燥烘箱和蔬菜磨粉打粒生產線。去年解決三甲街道和惠民街道務工400餘人。
在織金,當地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改變龍頭企業流轉土地自種自收的獨家經營,發揮其引領帶動作用,帶動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廣泛參與南瓜產業發展。由縣農投公司與農耀公司與各鄉鎮(街道)籤訂南瓜「訂單收購種植協議」,鼓勵能人大戶、返鄉農民工、致富帶頭人牽頭組建合作社,開展南瓜訂單生產,讓農戶跟著合作社抓生產、興產業、闖市場,抱團實現「集約化」發展。
按照「產多少收多少」的原則,企業與合作社籤訂了種植訂單,採取「保底價+浮動價」方式向農戶收購南瓜。
2020年7月7日,織金農耀產業扶貧五星蔬菜示範基地,大棚裡面種著豆角、西紅柿等農作物。
為了讓村民放心,消除村民疑慮。花都區與當地縣政府組織龍頭企業實行「價格雙軌」收購南瓜,按0.36元/斤兜底價保底收購,至於收購價則按市場價浮動,按照批發市場當日電子信息公布價格為準,凡超出兜底價部分,按超出部分的百分之五十返還農戶,即農戶售賣南瓜,不僅能得到政府規定的兜底價還能獲得按市場漲幅的收購價。
「從年初的整地、施肥、蓋膜、點籽到中期以蔓、牽藤、除丫、除草和後期田間管護、採收等都得到了廣州企業的大力幫扶和技術指導,為我們脫貧致富帶來了新的希望。」村民如是說。
2020年7月7日,織金農耀產業扶貧五星蔬菜示範基地,大棚裡面種著豆角、西紅柿等農作物。
農產品規模化生產 打造全產業鏈
如今的織金縣村民,再也不用為了幾百元而忙活一年。當地村民為記者算了一筆收入帳:如今的一畝地該種南瓜後,可收成6000斤-8000斤的南瓜。一斤南瓜的收購價位3.5角,一年光是收成就有1700多元。一畝地比以前足足多了1000元。
為了解決南瓜生產、加工、銷售等問題,織金縣引導企業在三甲街道投資建設現代高效農業全產業鏈項目,對南瓜、蘿蔔、蔬菜等進行精深加工、冷藏,變單一南瓜種植為全產業鏈發展。
2020年7月7日,織金縣現代高效農業全產業鏈園區項目位於織金縣三甲街道裕民村,建有AD蔬菜烘乾線、精品蔬菜乾燥烘箱和蔬菜磨粉打粒生產線。圖為曬乾的南瓜條、南瓜粒。
據了解,現代高效農業全產業鏈園區項目位於織金縣三甲街道裕民村,佔地110畝,建設總面積達46000平米,其中廠房面積12000平米,建有AD蔬菜烘乾線、精品蔬菜乾燥烘箱和蔬菜磨粉打粒生產線、和6000平米的冷庫,已於2019年投產,預計項目年產值可達1-2億元左右。
隨著現代農業項目的落地,去年解決三甲街道和惠民街道務工400餘人,其中以女性佔比80%為主,解決長期女性務工300多人,月均工資可達3500元/月。項目自去年11月份投產以來,累計發放務工工資110多萬元。
2020年7月7日,織金農耀產業扶貧五星蔬菜示範基地,大棚裡面種著豆角、西紅柿等農作物。
未來園區除了生產生鮮南瓜與南瓜粉外,還將生產南瓜幹、南瓜面、南瓜餅以及南瓜籽油,項目年產值5億元左右,解決織金縣500個工作崗位。
目前,織金南瓜已成功順利出山,遠銷韓國、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織金縣打造南瓜大縣的發展之路也正積極的向前推進。
2020年7月7日,織金縣現代高效農業全產業鏈園區項目位於織金縣三甲街道裕民村,建有AD蔬菜烘乾線、精品蔬菜乾燥烘箱和蔬菜磨粉打粒生產線。去年解決三甲街道和惠民街道務工400餘人。
編輯: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