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著重重的行囊,帶著好奇與期許,作為新生的一員他們來到了農林大。來自秘魯的生物信息專業的女孩Nately說:「我真的愛上了這個樹木蔥蘢的校園,最喜歡漫步其中,和小狗們一起玩。」
遊歷校園,觀賞許久,讚嘆不斷,這是許多農林大留學生對校園的第一感受,除了美麗的校園外,令他們深刻印象的還有熱情的農林大人和美好的學習生活。
在農林大,當留學生用流利的英文,找技藝精湛卻只會中文的裁縫改衣服時,會有同學主動當他們的翻譯;當有他們有不懂的問題會在線上請教中國學生,並用拼音打出「Xiexie ni」時,會快速的得到回答;當他們當中的一些人發現他們國家沒有而我們有午休時,會在感到詫異之後,愜意享受美好的午休時光。
和中國學生一樣,他們按時上課,按時下課,在各個食堂吃飯,在操場上打排球,在圖書館複習,在實驗室做研究,過著簡單而有規律的生活。
在中國有著一段相當長的「留學熱」,那麼漂洋過海到農林大求學的留學生們留學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從我們了解到的情況看,留學生們有的喜愛中國文化,有的青睞於中國教育,有的希望通過留學了解中國和走進中國。
在來自坦尚尼亞,學習農業經濟與管理的Resomyo看來,出國是渴望走向國際尋求經驗,選擇中國則是看到了中國在短時間內蓬勃發展的綜合國力,想通過學習從中獲得技能和知識。
Resomyo認為坦尚尼亞的發展歷史類似於中國,更容易通過比較明白自己的國家發展方向並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開發;而他想要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當然,留學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著一系列嚴密的程序,Resomyo來到農林大留學經歷了諸多步驟,比如:在特定的大學申請入學,必須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查,辦理有效護照,入境籤證,有財務擔保和錄取通知書。
在考試學習方面,Resomyo表示在中國會有很多規章制度你必須遵守,期中期末的考試尤為重要,這也是在學習中,他們需要重視的問題。此外,留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上也需要克服一些障礙和困難。
Nately向我們介紹,在中國最大的障礙還是語言問題,「因為我的母語不是英語,而漢語又是一門較為複雜的語言,所以語言障礙比較大」。Nately還告訴我們,「來到嚮往已久的校園,剛開始不知道中國學生初次見面不習慣擁抱禮儀的,結果就引來了尷尬,哈哈……」。
還有一件發生在非洲留學生身上的事。他們剛來中國的時候,發現中國人都在說「Nigger」(黑人,帶有歧視意思),以為中國人很討厭他們,所以他們很難過。直到後來認識了一些中國朋友才明白那是中國人在說「那個」(又一個諧音梗)。
當然語言的差異引起的趣談,還不僅發生在留學生上,農林大校園的「愛因斯坦」Gary教授,還有另一個名字Manzo 。有一次外出吃飯後走出店門,Gary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回頭發現是服務員 。他很好奇為什麼服務員會知道他的名字,然而服務員只是在說慢走(和Manzo諧音)。
留學生的興趣大相逕庭。有的喜歡周末去酒吧喝酒,有的喜歡出去遊玩逛街,有的傾情於學校的活動。
Nately說平常她喜歡聽歌,到圖書館看書,也在茶會裡學習如何奉茶,和舍友一起看各種藝術表演。Resomyo則熱衷於排球。他的課餘時間幾乎都在打排球,去年校運動會比賽中他獲得了「最佳排球手」的獎章。
學校也會為他們組織活動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比如海外學院去年國慶節舉辦了中外學生聯誼會,不同國家的同學們聚在一起仿佛一個大家庭,一起做遊戲、寫毛筆字、剪紙,體驗中國的茶文化和戲曲文化。元旦的迎新年晚會,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一起在舞臺上綻放魅力,歡呼雀躍。
關於節日,一定有不少小夥伴對於留學生是否會因為聖誕節沒有放假而倍感遺憾的疑問。其實不然,他們從平安夜那天開始就有三天的聖誕節小假期,會和朋友聚在一起過聖誕節。
不少留學生在聖誕節收到蘋果後會很詫異,為什麼在中國會有小夥伴平安夜送蘋果給他們,其實這僅是中國小夥伴表達祝福的一種方式,蘋果,取蘋的諧音,意為平安的果實,然而他們的平安夜並沒有祈求平安的目的。
春節,是中國人眼中象徵著團圓和合家歡樂的節日,留學生怎麼過春節呢?
據調查,一部分的留學生會回家與家人團聚,一部分的留學生留校繼續學業的學習,而另外的一部分留學生選擇與朋友外出旅遊。
如,留學生Simon春節隨同學回同學家鄉—重慶。他第一次在大街小巷中看到含苞欲放的臘梅花。年夜飯吃湯圓、吃臘肉的習俗讓他體會到不同的年味兒,重慶火鍋、重慶小面的麻辣更是讓他感受到味蕾的刺激,品嘗中華美食不同的滋味兒。
學校也為留校的留學生準備了年夜飯和各種活動。留校過節的留學生都對校內迎新年的活動讚不絕口,真正地感受到了中國的年味兒。從春聯,年夜飯到大家庭團聚的溫暖,無不滲透著春節的氛圍。有的留學生還會效仿寫下兩幅對聯,貼在宿舍的門口,融入充滿年味兒的氛圍中。
當然,不同的過節方式的背後是留學生對春節的概念的不同理解,有的留學生覺得春節和聖誕節類似,都是回家與家人團聚、享受難得的回家溫暖的時刻,有的留學生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不像中國人對春節過年有特殊濃厚的情結,所以認為它和普通的放假並無差別,繼續在學校裡學習、做實驗。
思鄉是每個留學生最難過的一關,某年某月某日登上飛機跨越國度,對每一位留學生來說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天。這一天告別家人與朋友,從此開始一段留學之旅,有著第一次來到異國的興奮不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興奮逐漸散去,濃濃的思鄉之情更甚。
無論在天空如何的歷練,始終牽掛自己的家。而有時地域文化的差異,思想火花的碰撞,陌生的語言,沉重的課業,刻骨的思鄉,也會讓留學生覺得孤單,落寞。幸而各種通訊工具卻給了親人「相見」的機會,他們可以和家人視頻聊天,互訴衷腸,溫情滿滿。
Resomyo告訴我們,中國很多制度與他的祖國不同。剛到中國,人生地不熟,但是FAFU的同學們都很友善,向同學求助都會熱心幫助。寒假期間,中國的學生大多回家過春節了,而這個漫長的寒假也給了他熟悉福建的機會,他們去了廈門等旅遊景點,領略中國的大好河山,排解思鄉之情。
記者後記:採訪的最後,筆者的感受是留學生的求學生活與我們有所差異,但也並無本質不同。相同之處在於,他們極為清晰的明白自己需要的是知識,是更高的眼界,所以他們努力的求學,提升自己。遠離家鄉,他們也同樣記掛著遠方的親人,在想念的同時不會忘記自己到來的緣由和責任。
這一段農林大求學的時光,筆者也祝願每一位農林大留學生們,收穫難忘的求學經歷,滿載成長的喜悅,獲得與眾不同的友誼。
來源:福建農林大學團委《金山青年》報社
記者:黃詩雯 胡新宜 楊玉涵 姚明月
郭凡 韓若
編輯:校團委金山青年報社 賴麗萍
微信編輯:宣傳部新媒體工作室 許德鶯
微信投稿郵箱:fafuxcbg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