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也能冬眠嗎?在健康狀態下我們能冬眠多久?

2020-12-22 快科技

抱怨冬天的寒冷是閒聊時為數不多的安全話題之一。有些人可能會反對,說自己很喜歡凍手凍腳的感覺,但大多數人都會很樂意對冷空氣咒罵幾句。除了在住宅、辦公樓和車輛中廣泛使用的暖氣,新的工業技術也在不斷幫助我們對抗冬季的嚴寒。保溼護膚法被認為是低溫中保持肌膚完整的唯一方法,而厚重的羽絨服在戶外哪怕是幾分鐘都必不可少。模擬太陽的電熱燈,以及維生素,都可以幫助我們對冬天的生活保持樂觀。

一年又一年的冬季如同一場曠日持久的鬥爭,將整個城市的活力都吸乾了。或許我們可以考慮更全面的選擇。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告訴我們,我們可能不應該過得如此艱難。或許更容易和更有效的方法是讓我們「停機」,為天氣更好的月份儲備能量。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考慮向一些動物學習,進行冬眠。

當然,人類的冬眠需要考慮社交和經濟上的問題,但僅就身體機能而言,冬眠並非如之前所想像的那般不可能。少數科學家正在嚴肅地研究人類冬眠,包括其基本機制,並將目光放在未來的各種應用上,比如保護無脈搏的重傷患者、深空旅行,以及改變新陳代謝速率以幫助人們減肥。

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北極生物研究所的教授凱利·德魯(Kelly Drew)表示,人類冬眠其實很有可行性。德魯研究的是北極地松鼠,一年中有八個月它們會躲在地洞裡,冬眠的本質是體溫調節。降低身體核心溫度會導致低代謝的「遲鈍」狀態,動物在這種狀態下幾乎不需要食物。作為「溫血動物」,我們消耗的大部分熱量都用於維持體溫,即維持基本代謝率。比如,德魯所研究的北極地松鼠會將自己蜷縮成小球,其體溫從37.2℃驟降到-2.7℃,從而使它們的基礎代謝率降低了約99%。

即使是和我們同屬靈長類的鼠狐猴,也可以通過降低體溫來將熱量需求降低至原來的2%。不幸的是,人類似乎有一個頑固的體溫設定值:37℃。除了夜間睡眠時會出現細微波動外,我們的體溫只有在發高燒或低體溫症時才會變化。僅僅幾攝氏度的溫差很可能就意味著生與死的差別。

長期以來,37℃的設定值被認為是不可改變的,但情況可能並非如此。儘管人類通常不會憑藉自己的意志進入遲鈍狀態——我們的身體會通過顫抖來防止這種狀態——但德魯解釋稱,人類並不缺乏某種「冬眠分子」或器官。事實上,在極端的情況下,醫生也會誘導病人進入遲鈍狀態。例如,外科醫生在心臟必須長時間停跳的過程中會使用低溫療法,使大腦和其他器官在沒有能量可用的情況下存活更長時間。降溫也用於心臟驟停後的緊急情況。用循環冷水的毯子覆蓋服用鎮靜劑的病人,據信有類似於在扭傷的腳踝上敷上冰袋的效果,可以減少炎症過程,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持續損傷。

現在,低溫治療在醫院裡廣泛應用,一些醫生已經開始相信這一方法可以更進一步,使人們本質上在死後仍然活著。在美國馬裡蘭大學,外科醫生塞繆爾·蒂謝爾曼正在研究他所謂的「緊急保存和復甦」案,這是一項試驗性的準則,內容是醫生在處理心臟停跳的重傷患者時,應快速將其降溫。

據介紹,這可以為緊急手術爭取時間。目前,在嚴重創傷的情況下,病人可能只有幾分鐘的生存時間,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送到手術臺。蒂謝爾曼以一個主動脈受槍傷的人為例,他體內出血很快。如果這個人的心臟停止跳動,蒂謝爾曼的團隊就會通過手術打開他的胸腔,按摩心臟,讓它繼續跳動,同時修復主動脈。這只需要幾分鐘,但如果病人失血過多,就為時已晚。由於缺氧,受傷者的大腦在幾分鐘內就會死亡。

降溫可以延長這個關鍵的窗口期。蒂謝爾曼解釋道,即使心臟停止跳動,大腦也可以在足夠低的溫度下存活大約兩個小時。在這種情況下誘導患者進入遲鈍狀態,意味著降溫必須非常迅速,這需要麻醉醫生、外科醫生和心臟病醫生組成的團隊在幾乎沒有提前通知的情況下協同工作。雖然看似不可能,但在科學上是可以做到的。「從技術上說,這些損傷是可以修復的,」蒂謝爾曼說,「這些限制更多是後勤方面的,而不是生理方面的。」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這種生理機能是否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改變,不管是臨床還是其他方面。如果降溫可以讓一個受了致命傷的人活下來,那麼在不那麼極端的情況下,這一方法是否可以用來減緩代謝過程?一個人能在健康狀態下「冬眠」多久?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嚴肅對待這個問題。從2014年開始,該機構就資助了長期冬眠的研究,以推動長期太空旅行成為現實。以前往火星為例,太空人本身固有的需求(如吃飯和身體活動)是主要的限制因素,但如果他們的新陳代謝過程可以減慢到幾乎為零,那理論上人類的太空旅行可以走得更遠。與該機構合作開發人類冬眠方法的航空航天工程師約翰·布拉德福德表示,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所需的事物更少了。在未來的行星際旅行中,可以讓一名機組成員保持清醒,其他成員則冬眠兩周。他們可以躺在小艙裡,最大限度地減少飛船中需要被包裹在防輻射罩裡的空間。防輻射罩非常重,需要耗費相當多的燃料。

雖然布拉德福德的方法還沒有真正執行,但他十分樂觀。他說:「我們找不到任何阻止的理由,任何不可能的理由。」當然,併發症的風險也不是零。因為我們的身體不能儲存食物,所以太空人必須通過一根管子進食(通過手術在腹部前面鑽一個洞進入胃部)。布拉德福德表示,最大的挑戰將是在降低體溫的同時,不讓他們發抖並消耗能量。在醫院裡,打寒戰是用鎮靜劑來克服的,但布拉德福德的研究小組對於讓一群太空人連續幾周或幾個月服用大量鎮靜劑持謹慎態度。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能夠安全降低人體核心體溫的藥物,讓我們享受到許多其他物種都具有的「遲鈍」感覺。布拉德福德和蒂謝爾曼都將這種藥物視為一個潛在的突破,一種解決他們研究工作中最明顯限制因素的方法。事實上,作為研究北極地松鼠的生物學家,德魯已經找到了一種藥物,並相信它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她將該藥物的功能描述為「調低你的恆溫器」。她利用一種不冬眠的動物——大鼠——作為實驗模型,表明這種藥物確實有效。德魯正在與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討論人體試驗的可能性。2019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為她的研究提供了1180萬美元的資助,這表明這種療法對人類的吸引力並不局限於那些技術上已經死亡的重傷者,或者前往火星的太空人。

德魯表示,降溫有可能在治療許多炎症性疾病中發揮作用。她還對體溫調節在失眠中的作用感興趣。在某些情況下,睡眠紊亂似乎是由於人體每晚標準的體溫循環下降出現問題造成的,因此,調節體溫的藥物可以幫助誘導睡眠。與此同時,其他研究人員正在研究肥胖和糖尿病如何影響溫度依賴的代謝途徑,以及這些途徑是否可以被重置。正如德魯所說:「把體溫看作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東西,這在醫學上是一個重大變化的開始。」

至於在冬天用這種藥來進行選擇性冬眠,就目前而言還無法做到。除了大腦的溫度設定值問題,人類還有一些解剖學上的障礙。例如,德魯指出,她的大鼠的誘導冬眠只持續了兩周,然後就開始出現敗血症,並且明顯是由於腸壁的破裂。

許多冬眠動物的內臟在解剖學上已經適應了冬眠,我們人類則不同。黑熊的內臟和人類的更相似,它們通過循環的體溫變化來維持冬眠,而不是在幾個月裡都直線降溫。人類的冬眠可能需要類似的循環,這比簡單地用藥物關停身體的恆溫器要複雜得多。

人類冬眠計劃的最後一個缺陷(顯然是致命的)是,冬眠不同於睡眠,並沒有明顯的恢復作用。布拉德福德解釋稱,即使設法在不損傷腸道的情況下保持無意識狀態,人類也不一定會覺得休息得很好。「我敢肯定,有些人很想放空一個周末,或者一周,」他說,「但我們不知道這麼做是否有什麼治療效果。」

- THE END -

#生科醫學#冬眠

原文連結:新浪科技 責任編輯:雪花

相關焦點

  • 人類也可以「冬眠」嗎?是的
    人類能冬眠嗎?先別著急回答,也先不要鄙視我問出這種連小學生都能回答的問題。1900 年,《英國醫學雜誌》就曾經發表論文,稱找到了能夠冬眠的人類。根據論文,俄羅斯普斯科夫州有這麼一群農民,每到冬天,就需要面對食物短缺的困境。
  • 科幻電影中的人體冬眠技術,距離我們還有一步之遙!
    但看似簡單的技術,以現代條件下能實現嗎?《阿凡達》的休眠艙,一個艙室上下兩面都有人員,看起來這不是VIP艙,比起《太空旅客》中的VIP待遇那是差多了!《太空旅客》中可是低密度的頭等艙待遇,當這並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關鍵,本文的主題是以地球上現有的技術能實現休眠(冬眠)嗎?一、什麼是休眠(冬眠)?
  • 龜龜已經冬眠,我們是不是真的可以放假了?
    冬季的到來,在我們每個地區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造成我們很多龜友給龜入冬冬眠的時間不一樣。雖然時間是不一樣的,但是日常的維護還是要的。或許你會問,冬眠了龜就睡覺了,不用管了吧,再野外也沒有人管啊?但是野外有天然的雨水霧水、落葉和灌木叢、不停的流水。可是我們能提供這些嗎?
  • 現有技術下,人類能否使用冰凍技術在冬眠艙中持續很長時間的冬眠...
    (比如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人類在這種「冰凍」狀態下會緩慢衰老還是停止衰老?《星際穿越》的冰凍技術人類缺少一些冬眠的關鍵能力太冷我們的心臟不能工作。人類的心臟對鈣會產生收縮反應,如果鈣太多就會造成心臟驟停。在一定溫度下,人類的心臟無法去除多餘的鈣,所以就停止了跳動。溫度在28°C以下,人類心臟會停止。
  • 研究顯示,早期人類可能通過冬眠來度過漫漫長冬
    儘管我們當中許多人可能渴望在整個冬季中入睡,但人類(與許多其他哺乳動物不同)沒有冬眠的能力。但是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已經調查了早期人類是否在某些時候有這種能力。結果——雖然是初步的——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做到了,即使他們不擅長。
  • 最奇葩的3種冬眠動物,旱獺最能睡,一年能睡8個月
    實際上,驚蟄除了常常伴隨著春雷之外,還有很多冬眠的動物也會在這段時間開始活動。人類很遺憾無法享受這種漫長的休眠期,不過好在我們擁有自然賜予的其他優勢,面對冬眠中的「奇葩」動物們,也常常感到十分有趣。處於冬眠狀態的弱夜鷹將自身的能量消耗降低到平時的7%,甚至由於過於虛弱,在冬眠醒來後的數小時內無法恢復行動能力。同時,還有一種名為脂尾倭狐猴的熱帶動物擁有冬眠能力,這也是人們目前發現的唯一一種可以冬眠的靈長類動物。它們在外表上與人們印象裡的狐猴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只不過多了一條大大的尾巴。
  • 熊類都要冬眠,所以大熊貓也要冬眠?
    流言:熊類都要冬眠,所以大熊貓也要冬眠  都說大熊貓跟熊是親戚,熊到了冬天都去冬眠了,所以大熊貓也需要冬眠。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很多人發現了一個問題:都說大熊貓跟熊是親戚,人家熊到了冬天都去冬眠了,為啥我們大熊貓還在照舊吃吃玩玩負責可愛?  冬眠本就是「小動物」的習慣  首先需要說明一個問題:不是所有的熊都要冬眠。為了適應低溫天氣,大熊貓具有低代謝的能力,但確實沒有冬眠的習性。
  • 鋸緣黃額和楓葉是可以冬眠的,冬化是個假狀態,其實就是淺度冬眠
    很多朋友在談到鋸緣、黃額、楓葉等一系列龜過冬問題的時候,總是很糾結,這些玩意兒到底是加溫過冬還是可以冬眠,或者說是一部分朋友提到的冬化? 龜是變溫動物,會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降低自己的代謝頻率,應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如食物缺少、寒冷)。
  • 烏龜冬眠有必要檢查嗎?檢查的周期如何確定呢
    二、冬眠檢查周期確定一提到冬眠檢查,就會有小主問,多久檢查一次?其實,這個問題就和養龜要多久換一次水的問題一樣,即便我告訴你我的換水頻率,也未必適合你。因為每個人養龜的大小、密度、品種、餵食頻率、餵食種類等等都是不同的。這也就決定了換水頻率的不同。
  • 科學家探索用"冷凍法" 或開啟人類冬眠生存模式
    參考消息網2月22日報導 去年2月,賈斯廷·史密斯被發現臉衝下躺在1英尺(約合0.3米)深的雪裡。被發現時,他已經沒了呼吸,脈搏和血壓也都消失了。他的體溫低於20攝氏度。如果從關鍵體徵來看,史密斯已經算是臨床死亡,且死亡時間已有12個小時之久。
  • 烏龜冬眠怎麼養?
    每當冬季來臨,大部分龜類就會進入冬眠,這是大多數龜類上萬年來寫入基因的一種生存方式。每當冬季來臨,大部分龜龜都會自動調節體溫,降低新陳代謝,進入冬眠時間,一般情況下都在十月份到十一月份期間準備進入冬眠前期,直到來年春天才會甦醒。冬眠對烏龜和我們養龜都是極大的考驗,那麼,烏龜冬眠我們該怎麼養?我的以下經驗一定能幫到你!
  • 人工冬眠離我們還有多遠?日本科學家小鼠實驗帶來希望曙光
    冬天來了,很多動物進入了冬眠。你是否想過,人類是不是也能冬眠?這不是異想天開,而是有著實際的需求。比如,幾乎所有涉及星際旅行的科幻電影,都有航天員進入冬眠狀態的情節。為了穿越茫茫太空需要度過的幾年、幾十年時間,航天員用這種方法儘可能減少能量的消耗;還有一些絕症患者,為了等待治癒疾病的方法,用冬眠將人生推遲到幾十年後的未來。
  • 烏龜冬眠法則!
    咳咳,回歸正題,這不龜龜的冬眠季到了嗎,那麼我就寫一篇關於冬眠的文章,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給大家科普下,我不是為了名氣,我不在乎名氣我對名氣沒有興趣,我很單純的,本豬是帶著耳機聽著歌寫的文章,所以文章可能會比較飄,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哦
  • 早期人類也會冬眠?化石研究:骨骼生長中斷數月
    資料圖(Getty) 海外網12月21日電 近日,西班牙的一項人類化石研究顯示,尼安德特人和他們祖先的骨骼化石有季節性損壞,這表明早期的人類可能是通過冬眠來度過寒冬的據《衛報》20日報導,發表在《人類學》(L'Anthropologie)雜誌的一篇論文中指出,從西班牙北部一個古老的萬人坑裡挖出的化石顯示,人類骨骼生長中斷了數月。科學家們認為,早期人類骨骼化石中的損傷和其他損傷跡象與其他冬眠動物骨骼中的損傷和其他損傷跡象相同。這表明,人類的祖先們通過減緩新陳代謝和數月的睡眠來「應對寒冷的環境和食物的匱乏」。
  • 塘泥冬眠好處多
    時間過的好快又到了每年龜友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龜龜冬眠了,說道烏龜冬眠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塘泥冬眠」,這個也是最境界自然環境的冬眠方法。說道冬眠就一定要先了解一下龜是怎麼進入冬眠的,因為龜是變溫動物,它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外界溫度變化來決定的。當環境溫度在28-32度時,龜的新陳代謝是最旺盛的,有著強烈的進食慾在水中很活躍。
  • 烏龜冬眠怎麼養--詳細介紹
    在讓龜冬眠前,還應保證龜的體內完全是「空的」,以免因溫度的下降,造成直腸梗塞。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是:在龜即將進入冬眠前一周的時間,每天讓龜洗半小時的溫水澡,這是讓龜腸胃系統「清潔」的關鍵。因為在冬眠期間,龜將完完全全地關閉自己所有的身體器官的功能,以保證將身體能量的消耗降至最低,如果飼養的龜進食情況不太正常,並且看上去好像有些營養失調,具體症狀為:龜的體質瘦弱,四肢無力,皮膚肌肉沒有彈性,拿在手中感覺較輕。那麼,讓這樣的龜冬眠也許對其而言是會毀滅性的決定。對於生活在較寒冷地區的龜來說,最理想的冬眠溫度應在7℃-10℃之間。
  • 三體羅輯傳:人體冬眠可能原理,現實中有哪些人體冬眠可能技術?
    在三體中冬眠是非常重要的技術,如果沒有冬眠技術,那劇情就沒有辦法發展,因為主角的壽命都是有限的,即使達到最高的醫療水平,人類的壽命也就在150年左右。所以主角要通過冬眠前往未來,才能繼續主角的故事。而冬眠技術就要滿足以下要求,第一:不能對人體有傷害,或者是不致命和永久的傷害;第二:冬眠技術不能對人的大腦有損傷。尤其是記憶,在羅輯傳中,羅輯清醒以後還是有點恍惚和不協調,但是記憶還是在的。要想滿足以上要求,就有很多難點。想要人冬眠,顧名思義,就是讓人的新陳代謝降低,就像冬眠的青蛙一樣。
  • 有些動物會冬眠,「夏眠」的動物你聽說過嗎?
    ,但是「夏眠」的動物你聽說過嗎?你知道會「夏眠」的動物幾種嗎?話不多說,現在就讓我與大家一同了解一下會「夏眠」的動物。其實夏眠與冬眠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某些動物生存的地區缺乏食物,為了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所以進入夏眠或是冬眠的狀態,為得就是降低身體能量消耗的自然現象。夏眠也稱之為「夏蟄」,是某些動物在夏季時,炎熱或乾旱的季節中適應環境變化現象。
  • 新神經迴路能夠在齧齒動物中誘導冬眠類似狀態
    新神經迴路能夠在齧齒動物中誘導冬眠類似狀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2 23:24:53 近日,日本筑波大學Takeshi Sakurai、理化學研究所Genshiro
  • 神奇的「冬眠之旅」
    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開啟這場神奇的「冬眠之旅」吧!主題活動開始,老師帶著小朋友唱著關於「天氣」的兒歌,吸引孩子們的到來,正式進入我們的主題課時間。話題討論老師先問孩子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啊?外面的天氣怎麼樣?孩子們興奮地回答說:「是冬天,也是大冷天」。「啊哈哈.對的,那這麼冷的天氣,你們知道狗熊在幹什麼嗎?我們要不要去拜訪一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