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人神誰敢輕誓言
申公豹本是崑崙修行之士,因嫉妒心而挑撥截教和闡教,在師尊面前立下重誓,違背誓言填北海之眼。殷郊、殷洪是紂王之子,負崑崙道家救命之恩,忘殺母慘痛之恨,不聽師尊苦心囑託,逆天而行,助紂為虐,殷郊、殷洪雙雙立重誓,而兩人卻都受申公豹挑撥,最後違背誓言,一個太極圖上化飛灰,一個夾於山下受犁鋤。
一部《封神演義》,就有多處立毒誓不兌現誓言,難逃因果的故事,後人在誓言面前需要再深思。
天神如此,何況是人。
七、 人身難得
截教、闡教紛爭源於有道摧無道,應一千五百年人神之劫,商天數已盡,周武當興, 而上界分歧的關鍵可能還有動物能否修成正果。
截教門人多有動物修行,得天地靈氣,然而動物不能修成正果,恰逢劫數,很多截教門人不能守住心性,被打回原形,千年道行毀於一旦。
烏雲仙化為金鱉被西方準提道人釣往西方八德池,虯首仙被打成青毛獅子成為文殊廣發天尊的坐騎,靈牙仙被打成白象被普賢道人所收,金光仙被慈航道人打回金毛犼,龜靈聖母被打回烏龜的原形,等等。
野畜類也有修練有成者,梅山有七怪,它們是白猿、豬、羊、牛、狗、羊、蛇、蜈蚣等七種畜類修練而成。而正因為動物不能修成正果,他們才會在武王伐紂時,耐不住寂寞,出山求功名,一場大戰,七怪被誅殺。
動物不允許修成正果,即便修持千年,總有劫難。通天教主、元始天尊、老子和西方教主大會萬仙陣中,天數使然,也應了動物不能修成正果的天理。
上天悲憫,修行不易,根基不一,道行有深淺,各有歸宿。三大士收三坐騎後大興釋教,孔宣大明王等隨準提道人去西方世界,封神榜上有名者,歸路不一,以慰苦修。
千百年來,得人身難,動物修成正果不允許,封神榜中用多少生命的故事給了人們一個形象的詮釋。
八、申公豹的嫉妒心
申公豹認為姜子牙道術不如他,生出嫉妒之心,嫉妒子牙能去封神,他神通廣大,他為什麼不能。就是因為這顆心,開始戲弄姜子牙,被南極仙翁懲罰,不思悔改,不斷挑撥截教闡教之間的矛盾,導致無數修行之士死於商周之殺伐。發毒誓,違誓言,最後被填北海眼。
《封神演義》中的劫難定數,有一個起因就是申公豹的嫉妒之心。可見修行者的嫉妒之心多麼可怕,是導致無邊罪惡的一個開始。
古人用申公豹之心警惕修行者的嫉妒,不去嫉妒之心,修行絕對不能得正果。
九、殷商仁臣的精神
箕子為奴,比幹諫而死,微子去之,這就是所謂的殷商三仁,古人為什麼要對殷商三個舊臣的精神讚賞不已,這就是中國古人的重社稷、重祖先、重家國、重文化的倫理和觀念。
君王制講,家即是國,國即是家,家國昏亂敗亡時,必有君王逆天害人、喪德亂性、失政寡助,而作為皇族貴胄,他們的選擇又應該是什麼?
殷郊和殷洪兄弟倆助紂為虐,助父王也是助惡,同樣有比幹,微子,箕子幾種選擇。微子是紂王的兄長,屢次進諫無果,遠離紂王,後武王滅周,保留了商的血脈,微子成為諸侯國宋國的國君。箕子是紂王的叔父,性耿直,有才能,屢諫紂王不聽,不忍離國遠去,披髮佯狂為奴,歸隱鼓琴而自悲。後武王問道箕子,箕子留下《洪範九疇》,帶殷商舊臣伍千人東渡朝鮮,帶去了先進的中原文化。比幹為紂王的叔父,輔政重臣,見紂王無道強諫,惹怒紂王,要見聖人七竅玲瓏心,被剖心慘死。
殷商三舊臣,國破家亡時,一個留血脈,一個留文化,一個以死諫君,都是因為他們忠於自己的祖先,忠於先王的道德,忠於王道的文化,三種態度,三種選擇,留下了中華民族古老的家國思想,保存了一個逝去的王朝的寶貴精神。
十、 法器、坐騎和道術
黃飛虎坐騎五色神牛,姜子牙坐騎四不像,聞太師坐騎黑麒麟,哼哈二將坐騎金睛獸,雲霄仙子和龍吉公主坐騎青鸞,趙公明坐騎黑虎,道德真君的坐騎雲霞獸。
姜子牙有法器打神鞭、杏黃旗,哪吒腳蹬烽火輪、手執乾坤圈,趙公明用定海珠、縛龍索,瓊霄、碧霄、雲霄娘娘有混元金鬥和金鉸剪,金吒用遁龍柱,接引道人有十二品金蓮、接引寶幡,通天教主有六魂幡、誅仙劍,女媧娘娘有江山社稷圖,陸壓有釘頭七劍書,廣成子有番天印,赤精子有陰陽鏡,燃燈道人有乾坤尺、靈柩燈,韋護有降魔杵,等等。
《封神演義》中的道術讓人眼花繚亂,三頭六臂、八九玄功、五行遁術、奇門遁、五色神光、千裡眼、順風耳,等等。
歷史任何一部神魔小說,哪部小說能有如此瑰奇、神異的想像力,能將神仙世界的法器、坐騎、道術描寫的這樣詳盡和多彩。不僅僅是文人想像的問題,還需作者具備很深的道家學識和素養,才有可能寫出這樣的器物和功能,讓中國人對這些修行界神秘的術語耳熟能詳,將豐富的神傳因素留給後人,給最後的時代留下必需的文化。
十一、 中華是眾生首先選擇的土地
世界上任何一部書籍,沒有表達過這樣的內涵:古老的中華文明,淵源流長,滄桑久遠。人神眾生,天地各界,來凡塵的首選之地是中華,在中華結緣後,轉生到世界各地,奠定人類的道德文化。今天的大_法弟_子都知道過去的這個天機,而古代的書籍中,只有《封神演義》出現過類似的描述。
拘留孫入釋教成佛,文殊廣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薩,普賢道人後成普賢菩薩,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菩薩,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長耳定光仙,諸多與釋教有緣之士,等等。
商周更替,正邪難分,截教闡教之爭致使道行高深之士遭殺身之劫,有緣者不在封神榜上,與西方教結緣,繼續修行。
學佛者,學道者,諸多法門,可學道後入佛,同樣,學佛者亦可以入道,要看緣份,要看自己的選擇。東方文明早於西方文明,很多有緣之士,紅塵之人,先在中華結下緣,後在西方成就功業。
封神榜裡的故事,真實性不論,卻透露出獨特的信息,中國這片土地,歷史久遠,人口眾多,山川壯麗,神傳文化最系統,最豐富,為眾生的首選之地,或許還隱藏更多更多不為人知的天機!
(待續)